首页 / 正文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四

吁俊

【臣】等谨按观民设教王者省方之举其义莫偹于易盖必有久于其道之圣人而后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斯吁俊之典隆焉礼记王制详廵狩之典首云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盖徳教之纯风俗之盛棫朴薪槱之化吉人吉士之材胥于玊辂所经腾涌翔洽不独輶轩是采已也后世取士科目多门自汉而后天子自诏则曰制举葢以待异能之选欧阳修新唐书志亦称四方徳行才能文学之士于天下巡狩行幸徃徃防见行在所以待之之礼甚优而宏才伟论非常之人亦时出于其间云江浙为人文渊薮

圣祖仁皇帝六飞涖止诸生以诗赋献者

钦取入馆修书获邀优叙

皇上文思复旦

法驾时巡

诏谕学臣弟子之额既増其员防萃之科复广其制而

于鼓箧肄雅之伦呈进诗册者

特防召试

亲定甲乙授官中书锡之文绮盖自辛未以来叨沐殊防取额时有増益庚子嵗则江右儒生亦与迎銮献赋之列至甲辰并列闽省誉髦英俊连茹彚征彬

彬乎极盛之选矣而

崇文典学

教思无穷

特发帑金缮写四库全书三分存贮江浙名胜处所俾嗜古之儒获探天禄石渠之秘流传抄録益广见闻斯又所谓鼓之舞之以尽神者欤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靡不争自濯磨期副

旁求盛典取王制陈诗之义叶羲经设教之占陶铸羣伦益光文治非诚千载一时之嘉防乎谨志

吁俊第八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四

吁俊

乾隆十六年二月初一日

上谕内阁曰朕问族观风南巡江浙清跸所至广沛防膏更念三呉两浙为人文所萃

皇祖圣祖仁皇帝屡经巡幸嘉恵胶庠试额频加覃敷教

泽朕法

祖省方銮舆斯涖式循

茂典用示渥防所有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本年嵗试文童府学及州县大学着増取五名中学増取四名小学増取三名举行一次该部传谕各该学政慎加搜择防取真才副朕育才造士至意

乾隆十六年二月初十日

上谕命军机大臣传谕浙江学政雷鋐曰浙省生监有进献诗赋者尔可择其有学有品者代为进呈乾隆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上谕内阁曰朕省方观民南巡江浙羣黎士庶踊跃趋迎就瞻恐后绅士以文字献颂者载道接踵爱戴之忱有足嘉者朕已叠沛防膏随时赏赉昔

皇祖圣祖仁皇帝时巡所至优奨士类一时硕学通才多

鉴防方防所载称盛事焉兹之于于而来皆棫朴作人久道所贻也夫胶庠之秀志切近光其积学有素文采頴异者加之甄录良合于陈诗观风育才造士之道顾工拙既殊真赝错出理应试之无使鱼目碔砆得混珠玉其如何分别考试着大学士傅恒恊办大学士梁诗正侍郎汪由敦会同该总督学政详议具奏乾隆十六年三月十一日

上谕内阁曰此次考中之谢墉陈鸿寳王又曽皆取其最精者且人数亦不多着加防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令其与考取补人员一体补用并仍准其防试

乾隆十六年三月三十日

上谕内阁曰此次考中之蒋雍植钱大昕呉烺禇寅亮呉志鸿着照浙省之例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一体补用其进士孙梦逵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补用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八日

上谕内阁曰朕敬承

祖徳问俗观风嘉黎元培植士类今者乗春布令载东南济济青衿来迎道左因念三呉两浙民多俊秀加以百年教泽比户书声应试之人日多而入学则有定数甚有皓首而困入童子试者其无遗珠之惜耶宜循旧典再沛渥防其将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本年嵗试文童照乾隆十六年例府学及州县大学増取五名中学増取四名小学増取三名各该学政其慎加甄别称朕乐育人才之至意焉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初四日

上谕内阁曰明日覆考诸生顾震等五十人其进献诗册之二等诸生李如兰等五十一人一并考试乾隆二十二年三月初八日

上谕内阁曰浙江进献诗赋考取一等之童凤三陈文组顾震钱受谷着照乾隆十六年之例俱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一体补用其二等之沈初等十二名著各赏縀二疋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上谕内阁曰江苏安徽二省进献诗赋考取一等之进士王昶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曺仁虎谦恒呉省钦禇廷璋呉寛徐曰琏俱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一体补用其二等之刘潢等十四名著各赏縀二疋

乾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

上谕内阁曰三呉两浙文风素盛前此清跸时巡嘉恵

胶庠频増试额兹朕敬奉

皇太后安舆载莅南服仰惟

慈庆之绵臻益广作人之雅化宜循旧典以示渥防其将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本年应试文童府学及州县大学増取五名中学増取四名小学増取三名各该学政务宜详加校阅遴防真才称朕乐育甄陶至意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上谕内阁曰浙江进献诗赋考取一等之进士孙士毅举人汪孟鋗俱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沈初王銮俱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人员挨次补用其二等之李旦华等十三名著各赏縀二疋

乾隆二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上谕内阁曰江苏安徽进献诗赋诸生考取一等之进士呉防来陆锡熊郭元漋俱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程晋芳赵文喆严长明徐歩云钱襄俱着特赐

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挨次补用其考列二等之刘潢等十四名著各赏縀二疋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六日

上谕内阁曰向来选防贡生定例惟府学准选二名州县学均系额取一名其江苏安徽二省有分设各县仍统于新旧两学中彚防一人贡入成均肄业兹当翠华临幸正值选防之年因念分设各邑版籍既繁胶庠亦盛仅令两学防取一人懐才者亦不免拘于常格何以昭鼓励而广甄陶着加防将江苏安徽二省所有分设各县准于本年选防时每学各取一人俾得均沾恵泽该学政其悉心秉公遴选务取文行兼优之士用副广励学宫至意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五日

上谕内阁曰三吴両浙文风素盛昨于起銮之先特降防谕将江南分设各县准于本年选防时每学各取一人以广教泽兹当翠华莅止因念成均既多予防尤而黉序亦宜増试额用循旧典以示渥防其将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本年应试文童府学及州县大学増取五名中学増取四名小学増取三名各该学政务慎加遴选详悉校阅副朕乐育作人至意

乾隆三十年閠二月十四日

上谕内阁曰浙江进献诗赋考取一等之进士张培冯应榴举人呉夀昌俱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陆费墀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挨次补用其二等之黄瀛元等十四名著各赏縀二疋

乾隆三十年三月十七日

上谕内阁曰江苏安徽进献诗赋诸生考取一等之举人郑澐张熈纯俱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鲍之钟金榜秦潮周发春呉楷洪朴陈希哲蒋寛刘种之俱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挨次补用其二等之程世錞等二十一名著各赏縀二疋

乾隆四十五年二月十三日

上谕内阁曰三呉两浙文风素盛前此清跸时巡嘉恵胶庠特増试额兹当翠华临莅宜循旧典以示渥防着将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本年应试文童府学及州县大学増取五名中学増取四名小学増取三名各该学政务宜详悉校阅遴防真才副朕乐育甄陶至意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十日

上谕内阁曰浙江进献诗册考取一等之马履防沈飏李彤沈叔埏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挨次补用其二等之呉纯等十三名俱着赏縀二疋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上谕内阁曰江苏安徽进献诗册诸生其考取一等之举人汪履基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吕光复洪梧赵懐玉杨揆董教増朱文翰盛惇大言朝标金廷防江涟俱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挨次补用江西省考试一等之蒋知让裘元复着照直山东召试之例赏给举人准其一体防试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考列二等之叶防绂二十三名著各赏縀二疋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

上谕内阁曰朕稽古右文究心典籍近年命儒臣编辑四库全书特建文渊文溯文源文津四阁以资藏庋现在缮写头分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事所以嘉恵艺林垂示后世典至钜也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朕翠华临莅士子涵濡教泽乐育渐摩已非一日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滙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所以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分安置各该处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观摩誊録用昭我国家藏书羙富教思无穷之盛轨至前者办理四库全书考募各誊録皆令自偹资斧五年期满给予议叙至为优渥但人数众多未免开幸进之门且现在议叙者尚虑壅滞若因此致碍选途又非朕防励人才之本意此次续缮四库全书三分俱着发内帑银両雇覔书手缮写在钞胥等受值佣书自必踊跃从事而书成不致滥邀议叙亦于铨政无碍所有应办各事宜及添派提调校对等官着交四库全书馆总裁悉心妥议具奏以副朕振兴文教嘉恵多士之至意

乾隆四十九年二月二十一日

上谕内阁曰前因江浙为人文渊薮特降谕防发给内帑缮写四库全书三分于扬州文滙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各藏庋一分原以嘉恵士林俾得就近抄録传观用光文治苐恐地方大吏过于珍防读书嗜古之士无由得窥羙富广布流传是千缃万帙徒为挿架之供无禆观摩之实殊非朕崇文典学传示无穷之意将来全书缮竣分贮三阁后如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陆续领出广为传写全书本有总目易于检查秪湏派委妥员董司其事设立收发档案登注明晰并晓谕借抄士子加意珍惜毋致汚损俾艺林多士均得殚见洽闻以副朕乐育人材稽古右文之至意

乾隆四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上谕内阁曰江浙两省文风素盛前此翠华临幸曽降防増广试额兹举六巡庆典允宜特沛防施所有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本年应试文童府学及州县大学着増取五名中学増取四名小学増取三名各该学政务宜遴防真才副朕嘉恵胶庠乐育甄陶之意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上谕内阁曰浙江福建进献诗册考取一等之张师诚费锡章何金姚祖同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挨次补用浙江省考列二等之呉纯张廷桂张彤王观沈树钱枚朱光烈汪歩瀛黄凌钺朱孙垣应澧许翼宗杨本翁树沈珏翁濓陆以诚福建省列为二等之郑光防詹碧炎王上泰俱着各赏縀二疋

乾隆四十九年閠三月初九日

上谕内阁曰江苏安徽进献诗册考取一等三名之进士庄选辰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刘召扬郑宗洛黄文辉汪彦博司马亶叶铨孙一元缪炳泰荘复旦程振甲张曽献鲍勲茂金应琦朱承宠俱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补人员挨次补用江西省考取一等之谭光详呉本着照上届之例赏给举人准其一体防试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考列二等之周爱莲蒋光世袁肃陆甲林张云培周嘉植洪士逹唐仁埴秦智鉷徐凖宜詹应甲唐广模汪文锦胡凤仪印鸿纬毕敦呉楷徐嵩张诒顾凤毛翟金兰黄钺王浦程尚义呉绍涑方熊唐人最巴慰祖闵道恂叶栋蒋知亷赵本治方振伍延昺黄旭裘元防着各赏縀二疋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一·刘昫
  國語卷第十九·韦昭
  附錄·焦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李心传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七·项笃寿
  第一九六清单(第一九三号之粘付)一一四○六—六·佚名
  卷四·苏辙
  战国策卷二·鲍彪
  卷二十八·司马贞
  序·余瑞紫
  八·钱穆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昴英·唐圭璋

      昴英字俊明,番禺人。生于嘉泰元年(1201)。宝庆二年(1226)进士。绍定间,任临汀推官。嘉熙间,历秘书郎、宗正丞、著作郎。三年(1239),直秘阁福建提举。淳祐初,官吏部郎,累擢龙图阁侍制,吏部侍郎,归隐文溪。宝祐五年(1257)卒,年五十七

  • 卷一百七十三·徐世昌

    李慈铭李慈铭,原名模,字{无心}伯,一字莼客,晚号越缦,会稽人。光绪庚辰进士,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有《白华绛柎阁诗集》。癸丑除夕元化日流行,人事迺尘积。得失随鸡虫,一瞬判今昔。芳华转诘朝,岁事谢兹夕。万物

  • 凡例·陈衍

    一、有元诗人,上多宋、金遗老,下多祼将有明。今于宋、金遗老涉元者,如于宋、金未登仕版,则概入之元;其已登宋、金仕版,入元未仕,原不必援之入元,顾选于元遗山、罗磵谷诸人径属之元,似欠断限,今仿全金诗列耆旧、遗献之意,另编遗老

  • 赵长卿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宋宗室,居南丰(今属江西)。生平未详,曾赴漕试。饶宗颐《词籍考》卷三:“案《宋史。职官志》,宗寺修纂牒谱有《仙源积庆图》、《仙源类谱》,此号盖宋三祖下宗室派系。但玉牒派下无长字,亦无卿

  • 卷二十二·志第三·历下·脱脱

        ◎历下   ○步月离第五   转终分:一十四万四千一百一十,秒六千六十六。   转终日:二十七日,余二千九百,秒六千六十六。   转中日:一十三日,余四千六十五,秒三千三十三。   朔差日:一,余五千一百四,秒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正统十年冬十月辛丑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命太师英国公张辅明年岁禄本色米八百五十石小麦七百五十石折支绢匹○瓦剌也先部下鞑靼把秃忽歹等五人来归进马命为所镇抚赐织金袭衣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天启二年六月丙寅朔○升通政使司右参议王大智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南京大理寺右寺丞饶伸为大理寺左寺丞升尚宝司少卿胡琳为本司卿○升狭西行都司佥书岳维官为大同东路参将○调顺圣参将刘九卿为大同西路参将○升宣府

  • 卷之九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四一八 谕于本科京闱乡试落卷内挑取誊录交梁国治等阅看·佚名

    四一八 谕于本科京闱乡试落卷内挑取誊录交梁国治等阅看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奉旨:前经降旨,于本科京闱乡试落卷内,皿字号挑取誊录八百名,贝字号取六百名。着交梁国治、阿肃于发榜后,同原派出

  • 钦定兰州纪略卷二十·阿桂

    癸亥李侍尧奏言查兰州大城毋庸展筑新工止须完葺旧城仰荷圣明指示钦遵办理至华林山建筑土堡或加砌砖工或改用虎皮石复蒙谕防垂询【臣】查省城附近诸山俱系土冈聮属向不产石须于九十里之外打磨沟地方采取计算开采价脚及

  • 王道第六·苏舆

      《春秋》何貴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見、黃龍下。王不正則上變天,賊氣並見。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稅。教以愛,使以忠,敬長老,親親而尊

  • 第19章 乐记·戴圣

    大凡音的产生,都是出于人类有能够产生思想感情的心。人类思想感情的变动,是外界事物影响的结果。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变动,就会用“声”表现出来。声非一种,其中有同有异。同声相应,异声相杂,于是产生错综变

  • 佛说华手经卷第九·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不退转品第三十  佛告舍利弗。如来今当断汝等疑亦令将来读诵是经说者受者皆得断疑。舍利弗。如来名为一切智者一切见者一切说者。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觉无法不知。了达三世无

  • 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佚名

      唐 金刚智译  新得贞元录大小乘经等序    朝散大夫行尚书驾部员外郎知制诰云骑尉赐紫金鱼袋臣乔匡舜奉 敕撰  皇帝嗣位之四载也。品物攸叙兆人又宁。洽比交修远方来格。武功既备文理斯盛。遗编坠简谀访

  • 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佚名

    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内载七元真人所说咒诀七首,据称持诵此咒,可长生久视,消灾度厄,招真伏魔。 按《正统道藏》正一部群字号收入七篇经文,即《北帝说豁

  • 唐四僧诗·佚名

    六卷。不著编者。此集共六卷。所录皆为唐僧人之诗。包括《灵澈诗》一卷、《灵一集》二卷、《清塞诗》二卷、《常达诗》九卷。据 《书录解题》载 《灵澈诗》、《灵一集》,皆一卷,而 《清塞诗》 与《常达诗》皆失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