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古史卷四        宋 苏辙 撰殷本纪

殷契帝喾之子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也为帝喾次妃见鸟堕其卵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事尧舜为司徒舜命之曰百姓不亲五品不孙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封于殷赐姓子氏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以祀大火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为水官勤于水事而死于水子振立振卒子防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得伊尹任以国政伊尹者有莘之逸民也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无求于诸侯汤以币聘之三反而后従汤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使人问之曰无以共牺牲也汤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无以共秶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邀其有酒肉黍稻者夺之不受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故汤征自葛载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傒予后后来其苏是时夏桀为虐而诸侯韦氏顾氏昆吾氏皆为乱汤使伊尹适夏以观桀之政可辅辅之不可辅伐之伊尹入夏知桀之不可为也复归于亳汤遂与伊尹伐韦顾昆吾克之遂伐桀升自陑从桀于安邑战于鸣条之野胜之将易置夏社而后丗莫及勾龙者乃止夏师大败汤従之桀奔南巢而死汤自为继虞夏之后而以兵取天下曰台恐来丗以台为口实盖有惭德焉还自夏至大坰仲虺乃作诰言桀之不可不伐者释之汤归于亳复作汤诰以伐桀大义告天下改正朔服色以十二月为嵗首色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牡乐曰大濩其后大旱七年汤剪髪断爪祷于桑林之社而雨作桑林之乐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立其弟外丙是为帝外丙三年崩立其弟仲壬是为帝仲壬四年崩乃立太丁之子太甲是为帝太甲太甲元年十二月【太甲之祀先王及归于亳皆以十二月者殷之正月也孔安国以为汤崩逾月而太甲即位然则未逾年而即位可乎】伊尹以宰奉太甲祀于先王侯甸羣后咸在百官总已以聼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太甲不能用伊尹乃即汤之墓营桐宫以放太甲使居忧焉太甲悔过自咎终防三年十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太甲三篇以申戒之太甲不以为怨伊尹不以自疑乃尊伊尹曰保衡及其老作咸有一德以归太甲在位三十三年而崩是为太宗子帝沃丁立沃丁之丗伊尹卒之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沃丁崩弟帝太庚立太崩子帝小甲立小甲崩弟帝雍已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雍已崩弟帝太戊立任伊陟臣扈伊陟者伊尹之子也亳有祥桑谷生于朝七日大拱伊陟賛于巫咸作咸乂四篇太戊惧而修德賛于伊陟作伊陟原命桑谷死殷复兴诸侯归之享国七十五年而崩是为中宗子帝仲丁立仲丁迁于嚣仲丁崩弟帝外壬立外壬崩弟帝河亶甲立河亶甲居相殷复衰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圯于相复迁于耿任巫贤殷复兴巫贤者巫咸之子也祖乙崩子帝祖辛立祖辛崩弟帝沃甲立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祖丁崩立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南崩立祖丁之子阳甲是为帝阳甲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诸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丗乱于是诸侯莫朝阳甲崩弟帝盘庚立自成汤至盘凡五迁殷已居河北河数为败盘乃南渡辟河复居于亳民始不恱乃作盘三篇告而迁之于是百姓复安殷复兴盘崩弟帝小辛立殷复衰小辛崩弟帝小乙立小乙崩子帝武丁立武丁少学于甘盘已而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欲以习知民事之艰难及父没亮隂三年既免防犹弗言也羣臣疑而问焉武丁曰以台正四方台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以其形求之于天下说为胥靡筑于傅岩惟肖乃立为相号之曰傅说任以保衡之事殷复兴武丁祭成汤祭之明日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已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武丁在位五十九年而崩是为高宗子帝祖庚立祖庚崩弟帝甲立帝甲滛乱殷复襄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廪辛崩弟帝庚丁立庚丁崩子帝武乙立复去亳徙河北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使人为行不胜而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子帝太丁立太丁崩子帝乙立殷益衰帝乙崩子帝辛立是为纣纣帝乙之适子也帝乙之长庻曰微子啓啓贤以母贱不得立纣为人辩给防疾闻见甚敏纣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諌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以为皆出已下好酒滛乐嬖于妇人伐有苏氏有苏以妲己女焉纣爱之惟妲己之言是从使师防作滛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财积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弗事上帝神祗废宗庙之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百姓怨望诸侯有畔者纣乃作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女入之纣女不喜滛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以告纣囚西伯羑里七年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羙女奇物善马以赎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之刑纣许之赐弓矢斧得専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仲为政费仲善谀好利殷人弗亲又用恶来恶来善防毁诸侯诸侯益防西伯归而修德诸侯多畔纣往归西伯西伯益大举兵戡黎黎近于殷殷臣祖伊恐奔告于纣曰呜呼天既讫我殷命今我民罔弗欲防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至今王其如台王曰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乃罪多参在上安能责命于天乎是时殷之耆旧大臣皆弃不用防子啓箕子王子比干皆忧惧莫能救商容废居于家纣之卿士大夫皆四方多罪逋逃之人也西伯既已受命称王九年而没武王终三年之防以诸侯东伐至于孟津观政于商欲以惧纣改过为善师还纣益长恶不悛防子与其父师箕子少师比干谋而归周箕子佯狂纣囚以为奴比干諌而死纣剖其心观之周之十三年武王遂帅诸侯伐纣一月戊午师渡孟津癸亥陈于商郊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昧爽纣兵败走登鹿台衣其寳衣赴火而死武王入诛妲己释箕子囚封比干墓表商容闾防鹿台钜桥之积而封纣子武禄父以续殷后及武王崩武与管蔡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防子于宋殷人盖禘喾郊冥祖契宗汤报上甲微而丗祀三宗自夏殷以来天子杂称帝王至周去帝号独称王与夏殷为三王殷本子姓其后以国为氏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苏子曰商之有天下者三十丗而周之丗三十有七商之既衰而复兴者五王而周之既衰而复兴者宣王一人而已葢商之多贤君冝若其丗之过于周周之贤君不如商之多而其久于商者乃数百岁其故何也周公之治天下务以文章繁缛之礼和柔驯扰刚强之民故其道本于尊尊而亲亲贵老而慈幼使民之父子相爱兄弟相恱以无犯上难制之气行其至柔之道以揉天下之戻心而去其刚毅果敢之志故其享天下至久而诸侯内侵京师不振卒于废为至弱之国何者优柔和易可以为久而不可以为强也若夫商人之所以爲天下者不可复见矣尝试求之诗书诗之寛缓而和柔书之委曲而繁重者皆周也而商人之诗骏而严厉其书简絜而明肃以为商人之风俗盖在乎此矣夫惟天下有刚强不屈之俗也故其后丗有以自振于衰防然至其败也一散而不可复止盖物之强者易以折而柔忍者可以久存柔者可以久存而常困于不胜强者易以折而其末也可以有所立此商之所以不长而周之所以不振也呜呼圣人之为天下亦有所就而已不能使之无也使之能久而不能强能以自振而不能以及逺此二者存乎其后丗之贤与不贤矣太公封于齐尊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丗必有篡弑之臣周公治鲁亲亲而尊尊太公曰后丗寖衰矣夫尊贤上功则近于强亲亲尊尊则近于弱终之齐有田氏之祸而鲁人困于盟主之令葢商之政近于齐而周公之所以治周者其所以治鲁也故齐强而鲁弱鲁未亡而齐亡也书称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葢伊尹耕于莘野既以处士从汤矣及其适夏非其私行也汤必与知之其君臣之心以为従汤伐桀以济斯丗不若使伊尹事桀以止其乱虽使夏不亡商不兴无憾也及其不可复辅于是舍而归耳其后文王事纣亦身为之三公至将囚而杀之然后弃之而西盖汤之于桀文王之于纣其不欲遽夺之者如此此其所以为汤文王而后丗之所不及也

古史卷四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二·礼志六(嘉仪下)·脱脱
  卷二十六·毕沅
  卷十下·常璩
  卷五·庞元英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六·佚名
  ◎贿选与贿不选·刘以芬
  ◎东施效颦·李定夷
  谢承后汉书卷五·周天游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八·裴骃
  赵僭王宇文招传·令狐德棻
  明玉珍传(附刘桢传)·张廷玉
  7.商汤和伊尹·林汉达
  (三)办事处办事细则·佚名
  沈韫石·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臧懋循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杂剧(元)杨显之撰●郑孔目风雪酷寒亭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后尧婆淫乱辱门庭泼奸夫狙诈占风情 正名 护桥龙邂逅荒山道郑孔

  • ●辛酉(咸丰十一年)·林占梅

    有感杀贼无人唤渡河,疮痍满目苦干戈!可怜竖子成名易,太息英雄失路多!兴到逢场聊作戏,忧来对酒每当歌。数奇辜负封侯相,四十华年付逝波。诸子姪入塾,题书斋南壁;并奉正杨明浦先生璃窗四壁张,清趣味尤长;风带书声朗,花资墨气香。作

  • 御选明诗卷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七五言古诗二杨基感怀璞玉宜深藏白雪乃寡和和寡非所悲衒玉徒取祸奈何刖足者抱璞不知过进非烈士忠退耻愚夫懦佣舂匪利直贩鬻欲自涴山中一尺雪且复掩扉卧邓禹南阳来仗防归光武孔明卧隆中不即事

  • 大人赋译文注释·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被拜为孝文园令,见皇上“好仙道”,于是就上奏了《大人赋》,这篇赋是:世间有大人啊,生活在中州。住宅遍布万里啊,却只能短促停留。可怜人世窘迫艰难啊,何不轻飞去远游。跨上素霓般绛色旗啊,驾着云气向上浮。

  •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陈寿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时汝南主簿应劭议宜为旧君讳,论者皆互有异同,事在风俗通。昭

  • 第五十回 觅佳丽幸逢歌妇 罪直谏杖毙言官·蔡东藩

      却说武宗还京,适南郊届期,不及致斋,即行郊祀礼。礼毕,纵猎南海子,且令于奉天门外,陈设应州所获刀械衣器,令臣民纵观,表示威武。忙碌了三五天,才得闲暇。又居住豹房数日,猛忆起凤姐儿,觉得她性情模样,非豹房诸女御所及,私下嗟

  • 自序·凌雪

    或曰:南天痕者何纪?弘光、隆武、永历三朝事也。何以不言朝?季野所谓「不成朝」也。何以不名史?次公所谓「不敢当史笔」也。何以谓之「南」?哂园所谓「皆南土也,势不及乎北也」。何以谓之「天」?苍水所谓「天之所兴、天之所废

  • 卷二·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二元 胡一桂 撰夏夏禹姓姒黄帝玄孙祖颛顼父鲧【史记颛顼父昌意昌意父黄帝世纪母有莘氏女曰志是为修已】受舜禅以金德王【家语】都安邑国号夏仍唐虞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元年丁巳在位二十八年】

  • ·覆台镇曾辑五书·丁曰健

    本月二十六日酉刻,接展是日卯刻所发环示。诵悉旌旄已移驻嘉城,并知吴志高遣人来迎,惜未及见;且有送犯三名,交营解县讯办。具徵鸿威夙着,慑服足资。惟是内地漳州之变,续据鹿港厅兴丞照抄郊行原信飞禀,内云:所称漳

  • 历书第四·司马迁

    刘洪涛译注【说明】《历书》不在《史记》亡失的十篇之内,主要是司马迁的手笔是无疑的了(也有人持相反意见,如有人说它系妄人抄录《汉志》而成等,多是摘取它的一二纰漏为文,可以不论,)篇末所附《历术甲子篇》序至汉成帝建始四

  • 卷一百二十七 本朝一·黎靖德

      ◎太祖朝   汉高祖、本朝太祖有圣人之材。〔必大〕   或言:"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乱为治。"曰:"不然。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此方是英雄手段。如

  • 弟子职第五十九·管仲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少者之

  • 般若伽陀现世品第十二·佚名

    如母爱子子疾病,当令父母心忧恼。十方诸佛般若生,般若摄受亦复尔。过现未来三世佛,遍十方界亦复然。皆从佛母般若生,众生心行无不摄。如是世间诸如来,乃至缘觉及罗汉。迨及般若波罗蜜,皆一味法离分别。过现大智诸菩萨,各各住

  • 修行道地经卷第二·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慈品第六  贾人行旷野  饥渴于厄道  导师救护之  将至水果处  以无为之道  消灭诸垢毒  积安得等心  稽首佛世尊  本船在巨海  向鱼摩竭口  其船入鱼腹  发慈以济之  

  • 卷第一百一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业蕴第四中恶行纳息第一之四三业。谓身语意业。复有三业。谓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

  • 卷四十二·彭绍升

    居士传四十二殷陈顾朱周蔡虞黄庄鲍传殷时训名迈。号秋溟居士。应天人也。早岁肆业南京国子监。与江西何善山游。闻阳明王子之学。又受教於司业欧阳南野。遂屏居山寺。反求诸心。期於自得。嘉靖二十年登进士第。授户部

  • 卷第十四·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四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序下 金刚略疏序 众生汩没於生死海中。头出头没。无有出期。其故何哉。良以。心镜本净。像色元虚。而众生认以为实。由是起欣厌。生去取。造妄业。而自甘招幻轮而忍苦。

  • 斯巴达克斯·乔万尼奥

    意大利作家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74年。故事以罗马竟技场的角斗表演揭开序幕。角斗士中的强者斯巴达克斯不甘于这种残酷的杀人游戏,带77名角斗士、造反暴动。他们的起义队伍迅速发展,不断歼灭奴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