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

正统十年冬十月辛丑朔享 太庙

○遣中官祭司井之神

○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命太师英国公张辅明年岁禄本色米八百五十石小麦七百五十石折支绢匹

○瓦剌也先部下鞑靼把秃忽歹等五人来归进马命为所镇抚赐织金袭衣彩币牛羊米钞等物给房屋居住

○户部奏云南岁徵税粮数少都指挥等官俸粮本色支米外折色支海<贝巴>今宜减米一石添折色一石旧时每石折海<贝巴>七十索今米价腾涌宜增三十束从之

○夜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光起虚宿东行至羽林军晓刻火星犯上将星

○壬寅命河南所属附近狭西州县该年存留粮内拨一万六千五百余石折徵绵花一十六万余斤运至狭西布政司给军士卒岁之需

○兵部奏漕运参将都指挥佥事汤节先奏保荆州右卫指挥佥事毕通台州卫指挥同知刘鼎升署职事奉旨待缺今节又行奏保意在急用乞正其故违诏旨之罪 上曰汤节不问毕通刘鼎俱升署都指挥佥事事

○湖广茶陵县奏去年闰七月螟灾河南阳武县奏今年七月以来雨水沿河漂流人畜房屋渰伤田禾 上命户部勘实优恤之

○癸卯敕谕户部右侍郎焦宏曰边备以粮储为重狭西之粮足以供甘肃河南之粮可以济狭西今特命尔前往河南狭西直抵甘肃等边会同各管粮官开视仓储粮料约量多寡具实开奏令所司于粮料积久者挨陈放支毋致腐烂仓廒损坏者及时修理毋致倾圮边境仓粮数少者将原发去银两籴用仍同甘肃等处参赞军务及提督屯种都按二司官将屯田被侵者从公拨还空地堪种者设法屯种其有侵欺官粮强占屯田者文职府同知以下军职千户以下当究问者执付按察司官整理余应奏请者具奏处治尔须与各总兵镇守等官择善而行务使充积足供军饷庶副朕委任之重

○书谕撒马儿罕地面王兀鲁伯曲烈干曰王远处西陲恪修职贡今复遣使臣伯颜答八失等以方物来贡眷此勤诚良足嘉尚使回特赐王并妻及王子阿不都剌阿即思巴哈都儿等彩币表里以示朕优待之意至可领之仍别敕颁赐金玉器皿及龙头拄杖玉事件细马鞍各色织金纻丝衣料等物俱命伯颜答八失等赍与之仍命伯颜答八失为指挥佥事○赐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程富诰命并封赠其祖父母父母妻时富升秩未久自疏劳勚乞不拘例赐诰推封以为身家荣 上命吏部从之

○四川布政司奏本司厅事岁久朽敝不堪视事请令所属州县起夫修理从之

○直隶凤阳扬州府湖广岳州荆州常德长沙襄阳府河南南阳府山西平阳府所属州县各奏四月以来旱伤秋粮无办 上命户部遣人覆实蠲之

○甲辰兵部尚书徐晞以老疾乞致仕 上特可之念其在云南有督饷之劳升其子固安县县丞讷为都督府都事

○命云南故都指挥佥事卢钺子英袭为指挥使

○置狭西洮州卫八角寨于安笼山口移羊撒关于大草滩

○罢辽东苑马寺少卿黄琰为民琰先坐不法为本寺主簿田畯所讦至是都察院论断罢之

○贵州都指挥佥事干羽坐匿税诸罪法司论输赎还职从之

○乙巳先是吏部以天下学官多缺请于国子监取原中副榜举人及选监生有学问老成堪充教职者送翰林院考试至是覆奏举人刘震等十六名堪任教授学正监生考中者侯琰等一百三十三名堪任教谕训导从之

○赠魏国公徐显宗故母何氏为太夫人给赐诰命显宗父钦永乐五年坐事削爵安置凤阳府 仁宗皇帝嗣位命复爵寻卒显宗袭封至是陈情乞赠其母事下吏部覆覆例应给诰故有是命

○丙午 上畋于南海子

○狭西临洮府正觉寺番僧剌麻也失端竹等贡马赐彩币等物

○丁未复杨恭为尚宝司丞恭先坐累罢职至是朝廷念其父荣有劳故复之

○戊申泰宁卫都督拙赤遣指挥脱脱福余卫都指挥安出遣指挥索罗台等各贡驼马赐宴并彩币等物

○设顺天府通州通济库置大使一员从户部主事翁世资言也

○降山东按察司副使卜谦为布政司参议先是本司委谦同工部员外郎赵昱会核狱词谦以专理河道托病不行为昱所奏下巡按监察御史鞫治当赎罪还职右都御史王文言谦推奸避事难居风宪谦诉枉 上曰谦既无赃私其改授参议俾图自励若仍避难必罪不宥

○山东左政司左参议尹聪言边务三事其一乞命御史一员专一巡边监视战马试验兵器其二乞放遣军士老病者还原籍其三乞审验谪戍之止终其身者果老疾许其纳米赎罪为民 上曰战马兵器只行镇守巡按等官严加督视不必命官老疾军士如例遣之有无所归者量加存恤谪戍止终其身者所司具闻区处其宥死充军者不在此限

○免云南各卫征进军士屯粮其军职占种屯田者按察司拨还军士如无军领佃于各职徵粮上仓

○镇守松潘都指挥佥事王杲高广擅执千百户治以失机之罪为巡按监察御史所奏特宥之

○己酉复除山西道监察御史曹玮于浙江道以父丧服阕也

○庚戌敕驸马都尉井源曰得奏督工修理 陵殿等处将完及请祭谢具悉今择十一月初三日告谢 皇陵及后土之神特遣尔源行礼祝文二道并香帛付千户朱绶赍去至期祭告合用祭物如例备办务须敬慎整理事毕尔即回京

○命监察御史李琮毕鸾王镗盛琦刘训任宁王震胡渊吕渊往各布政司清理军伍

○沙州卫指挥虎都秃舍人锁罕帖木儿赤斤蒙古卫镇抚阿南拜等以奏事赴京赐宴并彩币表里等物有差

○太保成国公朱勇劾奏驸马都尉焦敬石璟薛桓崇信伯费钊保定伯梁珤建平伯高远忻城伯赵荣安乡伯张安永顺伯薛绶清平伯吴瑛平江伯陈豫彭城伯张瑾惠安伯张琮俱偷惰不奉诏习骑射 上特宥之

○山东掖县奏今岁旱灾乞将户口食盐米折布事下户部覆奏盐粮每石折阔白布一疋原纳钞者每石折钞一百贯运储莱州府备辽东赏赐及沿海官军俸粮从之

○山西大同府推官孙睿言瓦剌使臣每年经过大同所费甚多比奉旨以本处军民税粮备筵宴饮食之费甚便军民其进贡马匹所用水嚼草笼麻铁常不下千百余斤犹出府卫聚歛缘本地累年霜旱薄收衣食诚艰乞敕该部将该用麻铁亦如饮食之例折办 上以税粮边储所重不允合用麻铁令山西布政司及行都司量给官钞于军民殷富之家布之仍戒其勿托此扰人

○辛亥设湖广布政司偏桥镇远平溪清浪五开九溪铜鼓施州永定九仓俱置大使一员先是仓各隶本卫委官收支欺弊至是以户部建明故改设之

○河南睢州磁州祥符杞县阳武原武封丘陈留安阳临漳武安汤阴林县涉县皆以今夏久雨河决渰没民田屋宇畜产无筭巡抚少卿于谦以闻 上敕河南三司率夫往修之

○壬子大同左参将都督佥事石亨奏国家设法推举武职诚当矣然通于兵法者止是记诵之学熟于弓马者不过匹夫之勇临敌制胜未必皆得其用况人之智谋在心未曾试用莫得而知所以汉唐以来皆设军谋宏远知识绝伦等科令其各陈所能应诏如赵充国以良家子应募郭子仪以武举自进设使当时拘于保举岂能得二人之用哉今后乞许其自陈起取试验果有可取令于各边总兵官处谋议果能措置得宜实有功效然后不次升擢之则得实才为国爪牙矣 上善其言且命兵部凡有举荐及自陈者具名奏闻定夺非奉明文起取者不许擅离职役

○巡按四川监察御史赵敬言茂州松潘诸驿夫马之弊请以四川文职官吏坐赃当赎徒为民者毋角□羊京即其处具马充驿递驿五人都察院以四川所角□羊囚道远日久多脱逃致扰官府累角□羊人敬所请诚是宜定其期流四年徒各准其期期满即人马俱释之如数满转发余者于各处煎盐摆站从之

○癸丑赐永寿王志填嫡子名公鏴○复书华阳王友堚曰承喻以遣人葬祭母妃欲亲来谢亲亲之道礼所当然况叔有疾远路跋涉非易宜自爱慎调摄不必来也

○调工部右侍郎李蕡于兵部清理黄选以本部尚书邝野所举也

○甲寅日生左右珥复生背气一道俱青赤鲜明

○乙卯命四川按察司委堂上官一员协同布政司委官巡督所属府州县负欠并该徵税粮

○以山西平阳府所属州县今年旱灾除大同宣府偏头关边储粮草及晋府岁禄如旧挽输余存留府州县并布政司该纳本色折色者咸与停免以苏民困

○丙辰广东海阳县民萧珤言本县有溪源出山麓流抵海口其长亘潮州府地故登隆等都俱寘沟通水溉田民甚利焉惟隆津等都亦去溪不远而无沟遇旱田无所赖征税催输民实艰苦乞敕该部令所司开沟亦如登隆都为便事下工部核实于潮州府府称如珤言善 上命府县各委官率得利之人开挑戒其勿概扰于民

○丁巳升翰林院学士钱习礼为礼部右侍郎侍读储懋为户部右侍郎吏部郎中曹义为本部右侍郎先是 上御奉天门谕吏部尚书王直等曰六部侍郎所以表率僚属职任匪轻必得其人今侍郎多缺尔各尚书都御史其即从公推举学行超卓貌言相称素有名望堪擢任者六七员<锍-釒>名来闻务协舆论毋徇私情至是直等同举懋等遂命之习礼则出于 上之亲擢命下习礼<锍-釒>辞 上不允乃就职

○右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刘广卒遣官致祭命有司营葬

○戊午 诚孝昭皇后忌辰遣官祭 献陵○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督修京城仓

○命五军右哨马队管操署都指挥佥事事指挥使陈聚于原任山东都司关支俸粮以养父母从聚请也

○给太子太保恭顺侯吴克忠白粳米一百六十石抵食米二百石

○福建龙溪县角□羊户漂流官布各将房产鬻银补纳有司复责其家属续角□羊银八百四十余两到部 上命就将余剩银准作各人明年秋粮若尚有余银给还取赎房屋

○江西备御都指挥佥事刘顺受所部赂复还之为巡按监察御史何永芳所奏顺输罪宥之

○己未赐衡山王贵□□火第二子名豪邽

○淮王瞻墺奏回国三载欲来朝觐 上复书止之

○代府世孙仕壥奏官属日支俸粮不给于用请以折色五斗如例折与银绢事下户部覆奏从之

○工部奏襄王瞻墡为其子宁乡王祁鐄枣阳王祁钲乞建府第已勘有隙地请敕湖广三司工匠为建之 上是其言仍令王府军校相兼用工

○周府商水郡主卒遣官致祭命有司营葬

○命浙江布政司发二万余人<锍-釒>永安湖茶市院河新泾河陶泾塘河从海盐县县丞龚潮达言其淤塞不便民田也

○镇守狭西兴安侯徐亨等奏西安等府所属州县五月以来旱蝗灾伤乞将今年秋粮草束并屯军子粒查勘无收及收一二分者悉与蠲免其收六七分者每粮一石折钞五十贯每草一束折钞五贯四五分者每粮一石折钞三十贯每草一束折钞三贯仍听纳布匹等物备用事下户部覆奏从之

○提督辽东军务左副都御史王翱奏比者益实等卫野人传言瓦剌也先以岁饥故欲遣人马于红崖子山围猎恐其因而入寇 上命沿边总兵镇守官严兵备之

○庚申封秦府镇国将军志埁庶长子公锜庶第二子公铃庶第三子公铠俱为辅国将军靖江王府辅国将军赞俊第二女为慈乐乡君配程诚第四女为信行乡君配白俊第五女为抚康乡君配王智辅国将军赞伦第九女为兴德乡君配陈询辅国将军赞储长女为陵城乡君配文纯命诚等俱为宗人府仪宾赐诰命冠服等物

○敕甘肃总兵官宁远伯任礼等曰得奏送沙州等卫使臣至京备言瓦剌也先遣人求结亲及令都督喃哥亲送其女已敕哈密忠顺王遣人缉探声息飞报尔等堤备及敕喃哥等不得擅离地方也先不得构祸邻境然也先近年谲诈骄傲实有构祸之意尔等宜同心协力选拔智勇操练精锐以备警急仍遣间谍预知虚实相机进止或别有防御长策可使朝廷无西顾之虑者计议以闻

○敕谕福余卫都指挥同知安出都指挥佥事歹都及大小管事头目人等曰今得尔等奏女直头目剌塔等引领人马到尔地方杀掠人畜家财尔歹都率人马追逐夺回人口今欲复率部属往彼报讐然去年冬剌塔等奏被尔处部属杀掠其人马财物累请擒治朝廷谕彼令挨寻原贼依俗陪偿讲和尔兀良哈与女直皆朝廷开设卫分乃彼此交构报复论法俱不可容特念尔等远人无知悉置不问自今各宜谨守法度毋作非为与邻境和睦用图永久仍宜戒饬部属凡往来须远离边境恐巡哨官军一概剿杀难辨特谕知之遂并敕泰宁卫都督拙赤都指挥同知隔干帖木儿等各颁赐织金袭衣彩币表里俱命来使孛罗塔等赍与之

○敕谕瓦剌太师也先曰今沙州卫大小头目人等差人朝贡报称今年九月间太师遣头目款哥伯等将文书马匹貂鼠皮等物到沙州结亲令都督喃哥自送女去或不自去差人马劫掠沙州致彼处头目人民怀忿惊疑屡报甘肃总兵镇守等官具实以闻且沙州等卫切近边境设卫授官皆朕臣于太师诚欲与之结亲亦须以善相处若生事构怨非惟有伤朝廷和好之意实背尔祖尔父忠顺之心近者迤西来朝使臣至甘肃边境多有假称瓦剌者真伪莫辨已敕边将不许放入太师今后遣人只从大同路来庶照管得所或有警急事情欲从甘肃来者只可令三五人赍真实印信文书前来太师宜遵朕言毋令小人乘间为谤朕惟 上天爱人简有德者为之长帅欲其抚安下人不致天伤若违天殃民未有能长久者非天绝之皆其自取古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太师其钦承之并敕谕哈密忠顺王倒瓦答失里今后瓦剌差人数多及无印信文书不系紧要者尔处不必起送其假托瓦剌差人即皆谕遣发还不必放进

○巡抚河南山西大理寺左少卿于谦奏臣奉敕行移河南湖广委右布政使年富等督所属卫府将山东山西狭西等处逃民七万余户居相近者另立乡都星散者于原乡都内安插就于其类推选老实者立为里老管束无田者量拨荒间田并河水退滩田令其垦种其贫难乏食者量为赈济 上是其言

○辛酉升翰林院编修谢琏为本院侍讲以九载考最故也

○壬戌增置河南河内县清化镇巡检司并复其镇原废税课局

○福余卫都指挥安出遣指挥咬纳泰宁卫都督拙赤遣指挥委劳儿都指挥火儿赤台遣指挥完者秃沙州卫千户各洛哥等来朝贡马赐宴并赐彩币等物有差

○湖广上津县狭西金州洵阳县山沟内有各处逃来趁食军民三千余户潜居其王秀等十余人累劫行旅命巡抚河南左少卿于谦等严督各府州县官躬诣取勘籍名善加抚谕秋成后省令复业捕王秀等械京处治余诱从者开释之间有逃军逃囚许令首告免罪

○癸亥给腾骧左等卫所官军马九百五十匹

○甲子袭封衍圣公孔彦缙来朝奉表进马贺 万寿圣节赐宴并钞币等物

○乙丑命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文往同兴安侯徐亨镇守狭西代右都御史陈镒还京

○工部奏近右侍郎王佑奏准各处逃匠令所司亲角□羊赴京然奸惰之徒到工未久随即逃去请今后角□羊匠官吏俱留京管工待工满一体放回庶匠不敢逃工程易完 上不允但令今后匠有三次逃者发充武功中卫军仍令当匠敢蹈前非杀之不宥

○丁卯朝鲜国王李祹遣陪臣朴堧来朝奉表贡马及方物贺 万寿圣节赐宴并金织袭衣彩币表里等物有差

○大同备边署都督佥事卜马麟奏其子卜马翔壮勇善骑射尝从已征麓川获功升济阳卫带俸副千户乞令随已效力守边 上特许之

○广东潮州卫奏五月雨水坏城楼铺舍所属五千户所屯田俱被渰伤而右前二千户所屯田有被沙土壅塞不堪耕种者乞令潮州府改拨荒田庶子粒有所出 上命户部遣人验视以闻

○戊辰升翰林院学士曹鼎为吏部左侍郎陈循为户部右侍郎侍讲学士马愉为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苖衷为兵部右侍郎侍讲学士高榖为工部右侍郎仍兼旧职命衷榖同鼎等内阁办事

○迁沈府右长史邵怀义为左长史升奉祠正张绍为右长史俱从王奏保也

○吏部右侍郎赵新言近者各处巡按御史奉敕考劾司府州县官多有任情黜陟未加精详以故被黜官起送到部率诉枉抑烦渎 圣听况所黜退者未必皆老弱所铨补者未必皆少壮送故迎新徒重民费乞令本部重加审察复定进退堪任用者仍前复职或量材改用果不称者如例黜罚庶几枉直有辨举错得宜 上曰已往考黜者姑不问今后各处送到老疾罢软不胜任者吏部堂上官从公审察果应黜者如例发落果有精力才行堪用或素有政绩者具实来闻毋容轻听妄诉徇私废公尔等其慎之

○己巳擢进士夏时正为刑部河南司主事

○户部奏脱脱不花也先差来朝贡使臣并买卖回回带来马驼草料定与则例初到京马驼与草半束过半月增至一束至十一月半每匹支与料豆一升从之

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脱脱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四、社会出现贫富差别的原因·雍正
  雷学淇校辑本《世本》·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从公三录·戴肇辰
  附录一·冯玉祥
  鲁迅与范爱农·周作人
  朴赛因不花、张庸传·宋濂
  李颐传·张廷玉
  偏安排日事迹卷三·佚名
  卷二百七十四·杨士奇
  卷二百二十一·杨士奇
  卷一百十六·宋敏求
  卷二十二下·徐一夔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远道·唐圭璋

      独脚令   墙头梅蕊一枝新。宋玉东邻算未真。折与冰姿绰约人。怯霜晨。桃李纷纷不当春。

  • 十八家诗抄·卷十五·曾国藩

      苏东坡七古下一百二十首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上晕铜花蚀秋水,要须悍石相砻砥。十年冰檗战膏梁,万里烟波濯纨绮。  归来诗思转清激,百丈空潭数鲂鲤。逝将桂浦撷兰荪,不记槐堂收剑履。  却思庾岭今何在,更说

  • 和清真词 全文·方千里

    方千里 [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信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官舒州签判。其他事迹不详。千里会和周邦彦词,有和清真词一卷。《四库总目》或以杨泽民所和,合刻为三英集,傅於时。    清真者,

  • 车上·徐志摩

    这一车上有各等的年岁,各色的人:有出须的,有奶孩,有青年,有商,有兵;也各有各的姿态:傍着的,躺着的,张眼的,闭眼的,向窗外黑暗望着的。车轮在铁轨上碾出重复的繁响,天上没有星点,一路不见一些灯亮;只有车灯的幽辉照出旅客们的脸,他们老

  • 稻棚·刘半农

    记得八九岁时,曾在稻棚中住过一夜。这情景是不能再得的了,所以把它追记下来。一九二一,二,八伦敦凉爽的席, 松软的草, 铺成张小小的床; 棚角里碎碎屑屑的, 透进些银白的月亮光。 一片唧唧的秋虫声, 一片甜蜜蜜的新稻香—— 这

  • 御选明诗卷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七乐府歌行四陆德蕴春晓词窓明云母光催曙娇鸟惊啼画栏树流苏复帐开芙蓉枕屏残梦犹朦胧东方风来寒剪剪兰香熏衣藕丝软银蟾隔帘斜堕云卷帘花雾春无痕鳯台曲宫树层层隐栏曲紫篁吹动参差玉秋声嫋嫋

  • 卷第一百一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十八〔起重光大渊献(辛亥),尽阏逢摄提格

  • 源师传·李延寿

    源师,源彪之子,字践言。年轻时就很知名,聪明善辩,有学识、悟性强,尤其得意于自己处理政事的能力。齐时,被任命为尚书左外兵郎中,还负责祠部。有一年初夏,他因为龙星初现请求举办一次雩祭(求雨的祭祀仪式)。当时高阿那肱为录尚

  • 郑辰传·张廷玉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的百姓告有谋逆事,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查得诬告的情况。福建外番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南京敕令建报恩寺,役使囚

  • 卷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九十二明 俞汝楫 编朝贡备考优夷官市番舶賫物永乐元年礼部尚书李至刚奏日本国遣使入贡已至宁波府凡番使入中国不得私载兵器刀槊之类鬻於民具有禁令宜命有司会检番舶中有兵器刀槊之类籍封送京

  • 卷二十·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二十宋 楼昉 编东汉八质帝【五】闵雨寛恤诏【永嘉元年五月梁太后临朝】朕以不德托母天下布政不明每失厥中自春涉夏大旱炎赫忧心京京故得祷祈明祀冀蒙润泽前虽得雨而宿麦颇伤比日阴云还复开霁

  •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二经籍考【十二】史【载记 史评 史钞 政书 职官】【臣】等谨按古者偏方割据僭号纪年各设史官以纪事迹後人论定因以霸伪目之马端临兼用阮孝绪七録隋经籍志之名辑为一类然其书实

  • 捐输例·佚名

    目录 筹办收捐上兑请奖章程 捐输人员给照分发例本 置造炮船捐输事宜条款 闽省筹办捐输兵饷酌议条款 闽省劝捐防剿经费酌议章程 闽省现办捐输酌议章程 筹饷条款 劝捐米石章程 筹办收捐上兑请奖章程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

  • 卷二百三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三军制周礼夏官大司马凡制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注郑司农云春秋传有大国次国小国又曰成国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

  • 卷二十三之下·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二十三之下 明 何楷 撰 泉水许穆夫人自伤己力不能救卫思控于他国也【说见竹竿篇徐光啓云夫子存泉水载驰之诗而姜氏会齐侯于禚于防于谷则备记诸春秋劝戒昭然矣愚按夫子録穆姬之诗不一而

  • 朱文公易说·朱鉴

    南宋朱熹说,朱鑑编。二十三卷。《通志堂经解》本。朱鑑系朱熹之长孙,以荫补迪功郎,后仕之吏部侍郎,湖广总领。此书《宋志》失载,《宋志补》及《经义考》始载之。原本前有淳祐壬子(1252年)子明《自序》,称先文公有《启

  •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二十五卷,赵宋施护译。有三十二品,与道行般若经同本。

  • 阿弥陀经疏·智圆

    宋智圆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的注释书。为作者十部经疏之作的最后一部,作于宋天禧五年(1021)。释经文分为三部分:(1)从“如是”至“列众”为序分;(2)从“尔时”至“生彼国土”为正宗分;(3)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