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十六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三年。戊辰。六月。甲寅朔。谕、御史冯钤奏、东省办赈大臣官员。查看经由之处。该地方因豫备牲口。牌头里长人等、需索滋扰等语。山左被灾之后。民食艰难。朕深为轸念。亟于拯救。特命高斌等、办理赈务。遍历巡行。以查有司奉行之善与否。此诚期有利益民生之举也。但冯钤所奏情节。亦事之所必有。所谓有一利即有一弊。向来此等陈奏。朕恐有累于民。不容稍缓。往往即降旨申饬该大吏。或更加以处分。此言官所以不问虚实。有所闻即入告。而民风之渐习骄悍。不畏官长。亦率由于此。现在高斌、刘统勋、即至四御史。朕可保其本人、必无需索之事。而家人等则不可知。冯钤既有所闻。应有确据。山东被灾之州县。可以指数。查赈之钦差亦不过此数人。或系伊等家人勒索。或地方官有意逢迎应付。或巡抚授意整备。以及吏役之借端苛派。着冯钤、将何地何人。一一指出。据实具奏。朕将降旨究问。以为扰累地方者戒。嗣后科道等、凡有陈奏。俱遵照此例。使事事俱归确实。则言官既得各尽其职。昌言不讳。而纠察皆有炳据。亦不得借风闻言事之名。架空诬捏。而朕行政用中。亦不致因噎废食。该衙门知道。
○又谕、侍读学士齐召南、着在阿哥书房行走。
○以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傅恒、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大受、充经筵讲官。
○以锦州副都统保德、为江宁将军。
○乙卯。上奉皇太后至观德殿临奠孝贤皇后。
○诣皇太后宫问安。
○予故贵州巡抚孙绍武、祭葬如例。
○丙辰上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谕、满洲旧习朴诚肫然有尊君亲上之意。凡遇差使。均能奋勉。今渐染汉人习气。惟图安逸。竟失我满洲旧规。昨因祭祀齐集人少。朕特降旨训诫。如镶蓝旗汉军伯李坦、凡遇祭祀齐集。总未前往。皇后大事以来。称疾不到。及令御前大臣传验。并非有病之人。不过针炙数处。希图朦混。朕惩一警百。已将李坦革去伯爵。此等人并未查办。该都统所司何事。不宁惟是。皇后大事竟有薙发之人。亦未可定。本朝丧礼。薙发之罪最重。康熙年间。公讷亲族中穿孝。有人薙发。皇祖闻之甚怒。即行正法。今若详查。必有拏获。即将此等人正法。亦何不可。但朕不为已甚。姑不深究。我满洲过于汉人者。惟在风俗淳厚。失此又何以称为满洲。教导旗人。系都统专责。流风至此。皆伊等平日不能留心训诫所致。嗣后若再不改悔。不惟将犯法之人。从重治罪。并将该管大臣官员等严处。将此通谕八旗。咸使效法前人。遵循旧制。
○转工部右侍郎何国宗、为左侍郎。以副都御史嵇璜为工部右侍郎。
○丁巳。上幸静宜园。驻跸。翼日如之。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准大学士讷亲劄开、老官斋一案。闻该地方官。先因布客遇贼夺布。逃至府署禀报。知府不信。布客出具如虚甘罪认状。方会同护镇搜捕。臣查当日布客禀报。知府徐士俊、以为平常抢夺之案。令开被抢地名。失去布疋。以凭缉挐。并未讯及奸徒谋为不轨情形。亦未勒令出具认状。嗣塘兵赴护镇刘启宗衙门禀知、刘启宗即亲赴知府衙门密商。徐士俊犹狐疑未定。刘启宗即派兵往御。徐士俊亦委员带领民壮同往。情形实是如此。报闻。
○戊午。吏部议叙、垦治营田实心任事之直隶平山令郭殿正、阜平令罗仰镳、各予纪录二次。从之。
○己未。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圆明园。
○谕、京师自入夏以来雨泽尚属调匀。此数日内稍觉炎亢秋禾待泽方殷。着礼部照例虔诚祈祷。
○庚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上还宫。
○谕、昨于乾清宫考试翰林詹事等官。朕亲加详阅。按其文字优劣。分为四等。一等、齐召南、李因培、王际华、三员。二等、程恂、周长发、程景伊、张若澄、宋弼、国柱、欧阳正焕、钱琦、张九镒、金德瑛、十员三等、积善、章恺、林蒲封、张甄陶、邱柱、宗室达麟图、金甡、沉志祖、郭肇璜、周焘、陈兆仑、蔡扬宗、周正思、蒋元益、阮学浩、沈慰祖、吴履泰、陆嘉颖、顾汝修、罗源汉、二十员。四等、朱佩莲、杨述曾、谢溶生、史贻谟、邵齐焘、秦鐄、刘元熙、周玉章、阮学浚、李友棠、孙廷槐、徐开厚、肇敏、窦光鼐、赖翰容、钱维城、李金台、郑虎文、孙汉、王检、刘炳、出科联、张馨、周资陈、佟保、万松龄、储麟趾、张绍渠、顾<氵联>、朱若东、周世紫、徐光文、诸锦、梦麟、李清时、王楷、王锦、黄叔显、程岩、徐炜、温敏、何德新、觉罗奉宽、戈岱、王世仕、杨维震、丛中芷、陆树本、杨演时、王居正、陈桂洲、刘锡龄、惠元士、汤萼联、五十四员。内侍读学士齐召南、着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编修李因培、升授侍讲学士。编修王际华、升授侍读学士。检讨程恂、升授左中允。侍讲程景伊、升授侍读学士。编修张若澄、升授右赞善。编修国柱、升授洗马。其二等未经升用之周长发、宋弼、欧阳正焕、钱琦、张九镒、金德瑛、六员。于伊等应升缺出、具名题奏。侍读学士林蒲封、侍讲学士吴履泰、中允陆嘉颖、侍读周玉章、洗马佟保、俱着降补编修。赞善王世仕、降补检讨。编修张甄陶、邱柱、徐开厚、孙汉、黄叔显、检讨周世紫、俱着以知县用。编修肇敏、着以八品笔帖式用。编修阮学浚、赖翰容、徐玮、戈岱、陆树本、汤演时、王居正、刘锡龄、检讨李金台、万松龄、杨维震、丛中芷、惠元士、俱着休致。其余四等未经降调者。罚俸一年。编修汤萼联、本应休致。但念伊清书散馆、考列一等。着罚俸一年。仍留编修之任。
○又谕、昨考试满洲由别衙门升用翰詹诸臣。既阅其文理。又验其人才。分别等次。一等、世贵、永世、共二员。二等、文保、塞尔登、官保、共三员。三等、法亮、仙保、武极理、觉罗苏岱、吴尔泰、朱兰泰、色臣、共七员。内庶子永世、着升授侍读学士。侍读学士朱兰泰、着降补庶子。庶子仙保、降补赞善、侍读吴尔泰、降补中允。中允觉罗苏岱、赞善色臣、俱着以旗员对品用、中允法亮、赞善武极理、俱着罚俸一年。少詹事世贵、于伊应升缺出、具名题奏。
○户部议准、署长芦盐政丽柱疏称、山东永利等八场海丰等三县、上年被水灶地。其额赋除按分蠲免外。应徵银九百九十三两零。请分年带徵。从之。
○以内阁学士朱定元、为左副都御史。
○贷江苏元和、吴江、昭文、昆山、新阳、上海青浦、江阴、靖江、清河、桃源、大河卫、铜山、沛县、邳州、宿迁、嘉定、宝山、崇明、通州、等二十州。县、卫、本年被雹贫民。其应徵新旧漕项银米。并予缓徵。
○辛酉。谕、编修孙人龙、由广东肇高学政来京复命。正当考试之时。以患病不能与考为言。伊甫经到京。何至适有患病之事。况伊从前考列四等。学差三年。办理公事。无暇从事笔墨。诗赋当更荒疎若据实陈明。情尚可恕。今乃以患病托词。明系畏考规避。殊属取巧。孙人龙、着作为四等。罚俸三年。姑从宽免其休致。
○谕军机大臣等、据户部议覆纪山所请、协拨军需银一百万两。合之从前所拨。已将及四百万两。此时大兵云集。日费不赀。若奏凯需时。饭饷将何所底止。当起事之初。本图震慑遐荒。为一劳永逸之计。虽知其难。势不容已。今劳师动众。经历岁时。而兔穴兽嵎。险不可攻。力不能致。全师取胜。究将何道之从。金川在蜀。僻处悬崖。负固陆梁本不足较。但既已兴师问罪。徵调旁省。几遍西南。若弃此不图。无以警众心。而威蛮服番众圜视而起。其将何以御之。然自朕反覆思之。命将徂征。固以止乱。班师柔远。是乃常经。古人云、不以明珠抵鹊。惜其所得不偿所失也。为今之计。果已迅奏肤功。捷音踵至。固不待言。倘尚利害相持。当筹制胜良图。可以无顿大兵。而狡寇帖服。不致有损国威。斯为上策。至班滚不过漏网游魂。无足轻重。如果探囊可得。亦足快心。若势不能中止。又将顿师经年。更加劳费。则俘班滚而悬之藁街。不足示武。且擒获班滚特以服李质粹、庆复、之心。明非悬坐疑狱耳。试思伤财动众。李质粹之首。果足偿赤子百万之脂膏耶。不惟李质粹、即庆复又岂足以偿之耶。以事理轻重衡之。不如置之不问。此朕宸衷密断。为民力物命起见。不然。多者费矣。后之所费。数岂踰前。而区区是较耶。讷亲赴川时。起程匆促。未暇谕及此。可传谕讷亲、令其统计全蜀情形。熟思审处。伊身在军前。所见较为亲切。必能善会朕旨。如此番不用兵瞻对。而大兵既彻之后。万一余烬复燃。啸聚生事。又不得不复为扑灭。以杜后患。则又不如目前多费。为事半而功倍矣。其一一先机筹及。详悉密奏。候朕裁酌。张广泗等、可不必令知之。恐致洩露。以摇惑众听。其现在进兵形势若何。伫俟奏报。以纾远怀。大学士佳否近来起居步履如何。随便奏闻。以慰朕意。
○户部议覆、大学士高斌奏称、山东登、莱、青、三府。地无商贩。连年歉薄。米石不敷。请将奉天米石。听商民籴买由海运东售卖等语。系酌盈剂虚。为一时补救起见。应如所请。仍令东抚将运米若干之处。酌定数目。知会奉天。并禁运他省。其二省临口州县。验票稽查。令仍照旧例行。从之。
○补行浙江、福建、乾隆十二年军政。卓异官四员。不谨官二员。才力不及官二员。罢软官三员。年老官七员。有疾官一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壬戌。谕、江苏地方。人烟稠密。食指浩繁。目下二麦虽已登场。而收成只在六分上下。米粮价值。未能平减。尚须接济。以裕民食。今岁江西省、麦秋丰稔。仓储现在充裕。所当酌盈剂虚。通融拨协。着将江西存仓谷内。碾米十万石。运送江苏。以备平粜之需。该部即行文该督抚等、令其遵照妥办。
○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归化城地方。虽于五月十五日得雨。尚未沾足。其附近一带雨泽。亦觉稀少。该处收成。较他处稍迟。至六月尽方可登场。此时颇有旱象。望雨正殷。准泰何以未经陈奏。着传旨询问。令其将曾否得有透雨。地方实在情形。速行具摺奏闻。
○除广东清远、龙门、东安、等三县。十二年分水冲无徵田地额赋有差。并补蠲四会县。十二年分水灾额赋。
○癸亥。谕、陕西西安、同州、凤翔、乾州、等府州所属。低田尚属有收。高阜之地。因雨泽未透。收成歉薄。定例应俟秋获时。确勘分数办理。但朕念秦民一年生计。全仗夏收。而此等被灾处所。又系上年歉收之地。今岁遇闰。秋收为期尚远。民食艰难。深可轸念。着将耀州、临潼、渭南、泾阳、三原、咸阳、兴平、高陵、富平、醴泉、大荔、朝邑、郃阳、澄城、韩城、蒲城、白水、凤翔、扶风、乾州、永寿、武功、等二十二州、县。夏收五分以下之村庄。内乏食穷民。咸予抚恤一月口粮。折给银两。俾得接济。被灾里分。本年应徵地丁麦石。缓俟秋熟后徵收。其耀州等十六州县。被灾里分。内十二年分缓徵地丁粮石尾欠。及兴平、凤翔、扶风、乾州、武功、等州、县。被灾里分。内十二年分未完地丁粮石尾欠。一并缓至己巳年带徵完纳。庶灾黎既资接济。复免拮据。以待秋成。该部即传谕该督抚、速行妥办。用慰朕勤恤民隐之念。
○又谕、据福建巡抚潘思渠、奏请来京。叩谒孝贤皇后梓宫。此不过随众陈请。并非出于中心之诚。实可不必。夫帝之与后。分位之尊重虽同。而体制则有区别。从前皇考大事。直省文武大臣。悉有是请。朕皆酌量。或准其来京。或未允所请。诚以地有远近。事有繁简。亦未尝一概令其前来。致妨庶政也。若皇后之事。则视此有异。封疆大吏。原可不必仆仆道途。而外省大臣中。如驻防之将军、都统等。公事尚简。与督抚自不相同。即均一督抚。而旗员之与汉员。亦不相同。盖旗员地分亲近。沐恩尤为深重。一遇皇后大事。义当号痛奔赴。以尽其哀慕难已之忱。即或以外廷不敢豫宫闱之事。而思及朕躬。当此事故。亦应奏请来京请安。庶君臣之义。不致漠不相关也。如策楞、新柱等、一闻哀信。即沥诚恳请。朕皆允其入京。其迁延未奏者。现在亦交部查议。自属情理之当然。若汉大臣、则视此有间。原可不必奏请。盖大礼所在。过犹不及。即以君臣义重。中心迫切。急欲来京叩请朕安。并敬谒皇后梓宫。亦应于闻信之日。即行具摺请旨。方足以表其诚悃。若以原可不必之事。复迟之又久。见众人皆为是请。始以一摺塞责。明系观望。并无诚心。于体制之尊卑。事宜之轻重。两失之矣。朕于皇后丧纪。一切典章。俱准情酌理。务期至当。不存丝毫成见使有过不及之偏。着将此旨通传谕各督抚知之。
○陕西巡抚陈宏谋覆奏、米价日增。原非一时顿长。实由生齿日繁。补救之方。一在开辟地利。各省沃土。皆已开垦山坡水滨。旷土尚多。但地气浅薄。种一年须歇一二年。一经勘报升科。每致赔累。小民疑畏不前。请轻减亩数。给照为业。不许豪强争占。并将零星五亩长不升科旧例。再为推广。俾多留余地。以为垦治工力。凡关水利随时兴修如工费浩繁。官为借给工力计议。悉听于民。则既无妄费又免阻挠。一在广积仓储。从前定额。原不为多。今欲多贮。而专恃采买。徒昂市价。且存贮一处。转运不易。请各省近水州县。沿河水陆马头。设仓分贮。山陕虽舟楫不通。而滨临黄渭之州县。亦可建仓。再令捐纳贡监。悉在本地报捐本色。再秋收后。穷民愿将米谷、完纳地丁者听。收谷不拘一途。可省采买。贮谷不拘一处。可省运费、积贮既多。原可借粜。有备无患。莫善于此。得旨、俟汇议酌行。
○命四川建昌镇总兵官莽阿纳、前往大金川军营。听经略大学士讷亲、总督张广泗、酌量委用。
○以包衣护军统领丰昇额、为锦州副都统。
○甲子。上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乙丑。谕军机大臣等、山东沂州营都司姜兴汉、奉天锦州府知府金文淳、皆于孝贤皇后百日内剃头。经巡抚、及副都统、参奏。已降旨解交刑部治罪。本朝定制。遇有国恤。百日以内。均不剃头。倘违例私犯。祖制立即处斩。亦如进关时、令汉人薙发。不薙发者。无不处斩之理。此百余年来人所共遵。不待传谕而后晓。是以会典律例。皆无明文。盖因修会典时。不过增损明季之旧章。明朝原无此制也。又以其事。本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即如子孙孝养父母当食进食。当衣进衣。岂待专立科条然后尽其子职。亦岂得以律令不载遂为不孝者解免。至谓汉人遂可不遵百日之制。苟存此心。即与不肯薙发者同。尤不容诛也。伊等身为臣子。岂有不遵国朝定制之理。若谓出于不知。又岂不见他人尚未剃头。何以不推求其故。安心违犯。此即立行正法。以彰宪典。亦无可恕。然自朕思之。律例会典究无明文。而部文究未传谕。其所以未经声明者。亦因其为众所共知。今既欲明正其违犯之罪。又当曲体其愚昧犯法之情。且或远方僻陋。拘于二十七日除服之文。实有陷于不知。或见他人剃头者即为事属可行冒昧触网。此等情节。又不得不格外矜原。更恐外省见有此两案谕旨。虑蹈徇隐之愆。纷纷查奏。国家亦无此体制。可传谕各督抚提镇学政钦差各官等、此旨未到之前。或现在已经查出之案。自当参处。不当废法姑纵。其余未发觉者。概不另行饬查。旗人本属当知。若有丧心之徒。不在此宽免之例。嗣后将国恤百日内。不得剃头。违者立即处斩之处。载入会典律例。令人共知遵守。朕惟率由祖制。欲法在必行。并无从宽从严之见。存乎其间。
○丙寅。上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谕、江苏淮、徐、海、三府州属。频自灾歉。朕多方赈恤。灾黎虽获安全。而元气终难骤复。且赈粜浩繁。灾属仓储。一时未能采买足额。所当因时筹办。俾民力稍舒。积贮有备。所有历年因灾缓徵漕粮。均应今冬徵足。搭运解通。但念此项缓漕。皆系节年灾田出办。今岁秋收。小民既完本年之新粮。复带办数年之缓漕。民力未免拮据。着将淮、徐、海、三属灾缓漕粮八万七千余石。免其搭运。即截留各本处。以为补仓备赈之用。不拘秫豆粟麦各项杂粮。听民就便。陆续完纳。至来年麦熟后、徵足贮仓。以实储备。该部即遵谕行。
○丁卯。谕军机大臣等、据安宁奏称、苏酬府城顾尧年等鬨闹一案。遵照谕旨。将首犯顾尧年等三犯。立毙杖下。其青浦县朱家角地方罢市一案。亦照此办理。将为首秦补等二犯杖毙等语。刁民聚众抗官。恣为不法立毙杖下。毫无足惜。但在起事之初。群情汹涌。或众犯不服拘拏。强梁鬨闹则杖毙一二人。可以挫其凶悍之气。使早为解散。至既经拏获究审。自应按律定拟。若加以杖毙。必有议其法外用刑、草菅人命者。转不足服众心而惩凶暴。朕因近日聚众之案甚多。特命刑部定议。照陕甘刁民聚众之例。立即正法。安宁办理此二案。尚未接到部议。是以遵寄信谕旨。将顾尧年等杖毙。其秦补等二犯。亦行杖毙。未免轻率。致滋谤议。嗣后办理此等案件。拏获到案后。应照新定之例。立置重典方足以示儆。至为从充徒之犯。易致脱逃。且恐多事。京城积匪。为害地方者。有永远枷号各城门示众之例。此二案从犯内。如陆高枣子、坏枣子等。私立此等名字。必系无赖匪棍。皆应永远枷号。以儆凶顽。其盛泽镇遏粜鬨闹、吴江县咆哮县堂、二案。办理又属有意从宽。恐愚民不知感恩。转谓官长为所挟制。不敢深究。是以严于前而宽于后。因此益长刁悍。更不可为训。可传谕安宁、令其遇事留心斟酌。妥协办理。不必有意从严。亦不可有意从宽。务期绥靖地方。和辑众志。以副委任。
○戊辰。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据尚书班第、总督张广泗等、奏称汶川县典史谢应龙、于莎罗奔蠢动之初。奉委侦探情形。查勘饷道。其时莎罗奔三路往攻沃日。逆焰甚张。而该典史能以大义开导女土司。令其坚守拒贼。一面为请援兵。迨危急之时。执佩刀相誓。协力拒守。沃日因以得全。及至卡撒失利。镇将欲移营退保。该典史复力阻中止。且不待檄示。接济卡撒右山梁军饷。该典史以微末杂员。能知大义。谙悉机宜。实心任事。甚属可嘉。即在大员中、亦不易得。非寻常劳绩可比。宜不次超擢。以示优奖。着加授知州同知职衔。遇有相当之缺。即行题补。使军营中效力人员。共知鼓励该部知道。
○户部议覆、调任宁古塔将军阿兰泰等奏称、吉林乌拉等处仓监督。向来一年一换交代接收。每至盘查不及。请照仓官例。三年一换等语。查京仓监督。俱二年一换。应即遵照办理。从之。
○钦差兵部尚书班第等覆奏、军前文武员弁跟役。额设定数。支给口粮。但随带之役。与额数多不足。如总兵定例跟役二十四名。副将十六名。其实在人数。并无如许之多。向俱照额支领。以余米变价。补日用不足。今酌定半米半折。既省转授之烦。食米仍无缺乏。至土兵未离本境者。原有该地出产炒面糌粑。足资糊口。本不专藉口粮。且其中殷实土司。素有储积者。即令全领折价。亦所乐从。臣等随时随地。酌看调剂。可无食用匮乏之虞。报闻。
○钦差兵部尚书班第、川陕总督张广泗、四川巡抚纪山会奏、西南两路。添兵进剿。雇内地运夫。数以万计。伊等远役塞外。食物昂贵。所得脚价口粮。仅敷本人度日。不能兼赡家口。兼之疾病逃亡。又须募补。民间不能帮贴。未免畏缩不前。而军粮刻不容缓。应请于每夫日给口粮脚价外。各先给安家银二两。三月换班时。再给银一两。下部知之。
○张广泗奏、擒获之贼目生格、生噶尔结、与马奈阵获之贼番克尔吉、劳戎、生格等五名。均已处以极刑枭示。报闻。
卷之三百十六
猜你喜欢 七国考卷十四·董说 读礼通考卷三十六·徐乾学 卷上·郑亦邹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佚名 卷之九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二十·佚名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刘挚传·脱脱 李懋桧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大理寺·佚名 卷三十六、内禅之真相·黄鸿寿 卷八十五·佚名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