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八

传说中还有孤雏业已被当局方面捉去,摔入阴沟里溺死的记载。在这分阴沉黯淡穷困迫逼的日子里,看了这些印在刊物上的记载,也就算是这个女作家一种可怜的娱乐。

日子一个连接一个的过去,二月完了,到了三月。住处马路对边的天主教坟园,清晨已有不知名的雀子噪叫。高出墙垣的树木,皆露了青。接近马路边那株桃花,枝梢缀了绯红的苞儿,一寒一暖便将开放。门外不远电车站,已有穿了崭新春服在那里候车的绅士淑女。我们房中的炉子,也渐渐的不许人过分亲近了。一切都在一堆日子中有所改变,人事亦复相去不远。

社会对这件事渐失去注意的兴味,另外某一方面,似乎也不至于再作蠢事前来捉人了。她那时仿佛已自由了些,然而文章毫无出路,生活便也毫无依据。母子两人虽一同住在那三楼小房子里,对于安全问题不必担心,到底终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从朋友方面借来的一点点钱,看看又快用完事。新的希望毫无。在小孩子哭哭啼啼中,作母亲的每夜常常得爬起三次两次,白天搓洗小孩尿布调和奶粉,又得占去这人大部分时间,文章纵或有一两个地方可以寄去,在这种情形下,究竟还能写出什么文章?

照情形看来,如此生活既决不能持久,自然得想出一种妥当办法来处置。最要紧的就是看看这小孤雏,究竟交到什么地方较合适?丁玲为这事情曾很费了些心思,作过各样的打算,到后还是因为无钱,一切打算全不适用。把小孩送往任何地方去总得预备一笔钱,这数目在平常看来,实在十分有限,多一点不过一百二十块钱,八十九十也将就得过去,有了这点钱,一切就可以办妥了。但那时节我既不过武汉去,事虽不辞已不便再向学校领取薪水,在上海,则为了房租同伙食,单靠我每月那点不固定的稿费,已感到难于应付。她自己每次提起笔来时,不是为小孩子所扰乱,就是为某种隐藏在心中的感情所扰乱,实在无从着手。想把海军学生几本保留版权的书售给书店,当时却无一个书店愿意接受。

那时节,福建方面海军学生的家中,从报上已见着了关于海军学生失踪遇难的记载。作父亲的年已半百,三月前还有一个二十一岁的儿子,在福建军队中因战事受伤死去,如今又得到这个长子的噩耗,自然十分悲恸。他因知道海军学生丁玲还有个小孩,故特别从福州赶过上海来找寻丁玲,预备把小孩接回福建去。到上海后住在旅馆中已半月,各处托人探询丁玲的住处,毫无什么结果。有一天,在另外一个福建同乡处,却得到了我的地址,就请那同乡来见我,说老人家年纪业已不小,听说儿子死了,特别赶来看看媳妇同孙子,希望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见见那孤儿寡妇。

我把这件事告给了丁玲,丁玲明白这是为什么来的,虽一月以来成天只在打算把这小孩子交给一个陌生地方去抚育教养,但却不预备把他交给家中人。她知道小孩子送回福建,将来就不容易见面,且小孩子的教育,将来也难过问。但如果抱了小孩去见那老年人,到时说及这件事,或一被挟持,小孩就会被他们拿走。因此她个人独自去见海军学生的爸爸,且告给那老人一切的经过。并劝他赶快回福建去,不必再托人营救,因一切已无希望可言。对于小孩子的抚育,却老老

实实告他,不适宜于让他带过福建。那老年人还明理解事,知道无法勉强,就请求丁玲给他一个机会,看看那个长孙。且说只需要看看,碰也不碰一下,就即刻可以买船票回福州。

但这作祖父的,却因为福州方面的电讯,报告海军学生母亲的病笃,赶不及同这个孤雏作一度晤面,便怀了使人怜悯的风尘颜色,悄然独自回返福州去了。

湖南方面小学校长又来了信,且对于海军学生的事似乎依稀也明白了一点,只催促少年夫妇赶即返乡。报纸上既有了种种记载,尽人皆知海军学生已无下落,小学校长来信还催促一对少年夫妇还乡,则由于丁玲的设计安排而成。

当海军学生失踪还不曾在报纸上作公开消息登载时,湖南的来信就十分关心那小外孙,总以为若不把外孙送回来,最好就许她亲过上海。那时节海军学生既忙着,写信回家的事,多属之于丁玲。海军学生失踪后,湖南来信询及,为了安慰这个老年人起见,除把稍前一时照就的相片,为陆续寄去以外,就照着那老年人所希望的消息,由我来代替海军学生,写过了三次回信。每次信上必加上轻松快乐的谐谑,以及惟那一家三数人所知的私事,办这工作时丁玲自然在旁加以指导与修正的。我们三人笔记从一个专家看来,虽可以一目了然,明白它的差别处,但几人既共同习惯了用钢笔头在洋纸上抄写稿件,简单处草率处却正相近。并且在同样的一种纸张上写上大小相等的字迹,所说的话全是老太太所熟悉的话,另外一方面,又正是那么焦心等着远地消息,因此这信一到,便照所希望的成功了。

海军学生死讯业已证实的晚上,我们还写了一个飞机快信寄过湖南去,报告一些小学校长所需要的消息。信上那么写着:

姆妈:得到你的信,你真会疑心。我近来忙得如转磨,冰之来信应当说得很明白,有了些日子不写信回来,难到就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不要看那些造谣的报纸,不必相信那些报纸上的传说,那是假的。谁来捉我这样一个人呢?除了姆妈只想捉我们回家去陪大乾乾说西湖故事以外,谁也不想捉我,谁也捉不了我。

小频身体好,一天比一天壮实,将来长大了,恐怕只有回来在辰河作船夫,占据中南门小码头,包送老祖宗来往桃源同西湖。西湖如今还与长江不通船,我明白,我明白,不必姆妈来说我就明白喔!可是二十年后,世界不会同今天一个样子,姆妈不相信么?小频吃得多,我也吃得多。我极想吃腊肉和菌油。家中的廊檐下,这几天太阳很好,一定还悬挂得有一个火腿,一块黄黄的腊肉,留给我回来吃的。姆妈,你等着,事情若不太忙,我会把小频送回来换这块腊肉!

我想远行,去的地方也许极远,因为……这些事冰之信说得一定很清楚了。不明白的你将来也自然会弄明白,这时我可不告你。我只预备回来时同你下棋。我的围棋近来真进步太多了。我敢打赌,我不会再输给妈了。

请替我们问大乾乾的好,说这里有三个人很念她,其中一个是乾乾还不曾见过面的,名字叫做小频。小频真是个厉害的小家伙,他那眼睛鼻子全像他那祖母,一个天生的领袖!

我这信简直写不下去,小家伙古怪得很,只麻烦我,其实他早就应当来麻烦姆妈了!……

崇轩敬禀

把信写完事了,我们相对凄然的笑着。

十天之内写过了三次这样的复信,都不曾为那个小学校所识破。现在海军学生寄给他那岳母的信中,有一部分也就是我们在上海那么情形下写成的东西。

这些信虽遮掩了海军学生的死耗,安顿了那外祖母的焦急,却更引起了那个外祖母一见外孙的希望。这边去信时,还同时把为时稍前三人所照相片附去,那方面便来信说,再不把小孩送来,自己一到四月,尤论如何也要过上海来了。

得到这信时丁玲真着了急,不知道应当怎么办。那时她恰好得徐志摩先生帮忙,为向中华书局卖了一本书,得了一点钱,又从邵洵美借了一笔钱,我又从朋友王际真先生(沈从文的朋友,经徐志摩介绍相识,此时正留学美国。——编者)处收到了一笔钱,因此商量着,为图一劳永逸计,不如就冒一次大险,两人把小孩送回家乡,让这小孤雏折磨那老年的外祖母去。算算所有的钱作路费还不很够用,仍然把这件事决定了。

她看得很明白;一到了家中,母亲不见海军学生回来,必再三询问。女儿既回来了,又必不许她即刻就走。故几人就预先约好,若问及海军学生时,就说因为担心长江方面行动不大方便,方托我送母子回来。关于丁玲久住本地不方便处,无从说明,便预先拟好电报三通,写就快信七封,措辞皆肖海军学生口吻,在我们动县以后,嘱(我九妹)(沈从文之妹沈岳萌。初版本写作“朋友”,依连载文本改。——编者)代为按照秩序拍发。第一电报告我们动身的时日,第二电祝贺我们到家的快乐,第三电催促丁玲赶快回申。各信意思则大略相同,在催促丁玲回申的信上,且带一点儿小孩子放肆而快乐的埋怨,那么说着:

姆妈,莫太自私,把女儿留下,快放冰之来上海同我玩几天,我们一别必需三两年方能见面!我走后她回来陪姆妈的日子长。你再不放她出来,我真的不高兴了!……

极可怜的事,便是我们回到她的家中,进了大门,在天井中一见着那白发盈头的老太太时,她什么话不说,只是咧着嘴痴笑。把那个我们安排好了动身以后方拍发的电报,同两封飞机快信,递给我们看,把小孩抱在手中晃着说着:“世界上真只有你那爸爸急性,人还不回来,就电呀信呀催促妈妈回去,真是个急性的人!”我们也只有装成很快乐的神气,

来阅看我们自己起草的电信,把电信看完后,也随着说,“真真性急得可笑!”让她方好把话继续说下去。

还未动身时,长江中部的武汉,因为我极熟习,还不怎么担心。最怕的是到了家乡附近,有人认得我们,谈起话来倒极麻烦,我们从上海坐船四天方达汉口,由汉口搭小火轮,从干涸成一片平地的洞庭湖通过,又走了五天,方到达目的地。在小火轮上时,我们方明白我们所担心的事近于杞忧,她离开了那地方将五年,我却已有整十年不见那地方,轮船上的肮脏如昔。轮船的人已完全不同了。抵常德县城时,那些河岸边的灰色圆油池,搁在河滩上的旧船只,浮在河面上的木簰竹簰,浮泛或停泊的明黄色小艇,一切尚如往年我由乡下军队中走出经过这里时所见的光景。但我却已不能找寻一张相熟的面孔,任何人也似乎不能认识我了。

在丁玲家乡那个水码头边,我们一点点简单行李,从离船到进城,总计不到一百步远近,便受当地驻防兵士施行过六次严密的检查(先还以为他们防匪防共那么办事认真,后来知道他们所注意的,还只是烟土同吗啡,以及私行贩运的军械)。

当最后一次的检查过后,我们坐了硬胶皮轮子的人力车,在泥泞载道的街上走着时,各人皆充满了不可言语的感情。她把小孩用一条小小的白绒毯裹好,搂在怀中。自己却穿了一件为她母亲所欢喜的灰色棉袍。我的车子原在前面一点,回头来看她时,她仿佛很镇静的样子,且告我还应转几个弯,就可以到她的家中。

我们大约走了十分钟,车子便停顿到一个僻巷里黑色大门前面了,下车时,两人站在那门边,过了一会还不敢拍门。我担心一见到那老太太,丁玲若不能自持,事情就一准弄糟。同时又担心那老太太业已知道详细情形,一见到这孤儿寡母,大声一哭,我们费力筹划的一切,也就等于完全白费了。假若事情一戳穿,我们是不是还能很安全的离开这地方,这真成为问题。

但当她一手把小孩搂在胸上,一手去拍打家中那扇大门时,平日每遇最困难时就在脸上现出的那温和微笑,还依然在她的脸上。门开后,那开门的小丫头,认明白了回来的是她,便向里边嚷着跑去。我们于是在那进身极深的房子第二个天井前,见着了那个满头白发的老年人。

她手中握着先我们而到的电报同信函,快乐得同个小孩子一样,只是憨笑。先从丁玲手中轻轻甩去了小孩头上那毯子一角,见小孩正醒着(小孩因为骤然见了光明,即刻做出嘻笑懂事的样子)。那老太太快乐得手足只是发抖,便把手中的电信塞到我手中,把小孩接过手来搂在胸前,又埋怨又愉快同小孩子来说海军学生种种的性急处。

感谢天,并不多久,小孩子居然已躺到了那外祖母早已预备妥当的木摇床里去。我们把电信也居然看过一次,且听那老太太说了不少的话语,第一道难关显然已支持过去了。于是我们在堂屋里一个小方桌旁,用第一次早餐,吃那老太太手制的腊肉同菌油,一面吃一面受那老太太的种种考问。我们在一种从容不迫的情形中,又通过第二道难关。第三次是晚上,那老太太同丁玲睡在那架大木床上,我睡在她后面房里,担了一分心,深怕那女作家不能节制自己,半夜里呜咽起来,一切安排就完全白做了。但天明以后却听不着什么声息,我便明白第三次难关居然又被我们对付过去了。

这老太太实在太老了,为儿女们挣扎已耗尽了全部精力与一点点积蓄。我们认为她不应当为儿女们遭遇再加上一分折磨,便不能不竭力把真实处隐藏起来,各扮成极其高兴的神气,在那老太太家中住了三天。

这三天中,丁玲为了娱悦那个老年人起见,极力学做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每天穿了她母亲所欢喜的衣服,把头发分开如中学生样子。吃饭时必逼迫我同那老太太干杯,又故意要吃种种家乡风味的菜蔬。吃饭前,且要我一同跟过厨房去,看那老太太炒莱。又用别的方法来哄着那个老年人,且故意生点小气,使老年人越麻烦也越觉得高兴。

在这几个日子里,我们不便说离开她,却自有从上海陆续发出的函电,迫促我们非走不可。那些信照例写得十分得法,伊然如平时海军学生对于这老太太的态度,顽皮处同焦躁处揉成一片,使那老太太想把我们挽留也无从措词。

小孩子每日所吃的奶粉,平时由丁玲自己料理,到船上她的精神支持不来时,我就帮同照料。到了家中之后,这老太太便无论如何不许旁人再来动手,一切皆得由她排调。冲洗瓶子,舀取奶粉,测验温度,莫不自己争着来作。半夜里小孩子有小小不舒服处哭醒了时,就赶忙穿衣服起来,抱了小孩在那宽阔房中打转。房中既异常宽阔,这老太太常很忘形似的,把小孩于摇簸安睡后,还只是在房中转着,口中哼哼卿卿着。小孩子一哭丁玲必然也醒了,但想起床时,老太太却亲昵的叱着不许起床。眼见着这老年人那么慈爱,那么精神猕满的抱了小孩子不放手,却不明白上海方面的事实,丁玲自然非常伤心。但为了当时的安排稍不小心,不止所有计划成为白费。并且一为亲友方面知道,就会发生更严重的结局,故任何情形下我们总扮成快乐神气,不扫那老太太的兴。三天以后我们离开老太太回上海时,在船上我问她在家中是不是哭过。她说:“我看见我妈抱了小孩子,只是在房中打圈子,口中还唱着哼着,且亲昵的骂频‘忘恩负义,记不着我的好处,不回来看看,且不让小妈妈多在家中住一阵。’我好些回数真想大哭。”

“但你并不哭出声来。”

“我若哭出声来,什么事都弄不好了。我想哭,我不敢呜咽就用牙齿咬定被角。三夜那么过去,她一点也不知道!”我们一切的安排,原本就正是不让老年人知道那一家所遭遇的真实不幸!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张廷玉
  卷十·本纪第十·英宗前纪·张廷玉
  卷四·张廷玉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十·佚名
  ●卷三·王恽
  一百零一 内务府等衙门奏各关监督办理铜斤仍照曹寅节省银数交纳摺·佚名
  提要·乾隆
  幼主纪·李延寿
  裴耀卿传·欧阳修
  王友传·张廷玉
  魏纪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龙三年(乙卯、235)·司马光
  卷一百七十六之四·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八 江淹 任昉·姚思廉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曰: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下官每读

  • 卷第一百七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隋纪二〔起玄黓困敦(壬子),尽屠维协洽(己未),凡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十二月戊申朔己酉总督李三才类叙各省直漕属官员其江陵等县李充太等以地灾违限免论○陈邦彦负死罪自杀御史刘国缙仍请内监陈永寿治之○刑部尚书沈应文乞放○庚戌开辽警急户部复以借冏金数十万请○辛亥辅臣

  • ●绎史摭遗卷十七·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逆臣列传左良玉金声桓、王得仁左宁南跋扈早着,用甲后则衰病侵寻矣;称兵内向,实为黄澍怂恿以成,遂不能逃一「逆」字。赧王云:『看他本上,原不曾反』;论者目为疑案,直是千秋遗恨耳。至金声桓则翻覆无成,惟以嗜

  • 敬乡录卷二·吴师道

    元 吴师道 辑胡则字子正永康人宋端拱二年进士调许州许田尉以干闻补蕲州广济宰又补宪州录曹辟贝州节度观察判官改知浔州寻提举二浙茶事兼知睦州又知温州迁提举江南银铜场铸钱监盐江淮制置发运使入为三司度支副使除

  • 补编五·佚名

    军机处杂档中之尺牍一(封套书「许大人勋启」)手覆备悉。顷接此电,即拟明早面商。诚以巴、赫呵成一气,做此圈套,稍一不慎,定堕术中。况慈怀莫释,尤当禀命而行。拟将复稿暂存尊处,以俟晤商。此复,即候晡佳。醇亲王复。二十七亥初

  • 史记集解卷一百三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应劭曰封为程国伯休甫字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

  • 七三、商鞅考(附:甘龙杜挚)·钱穆

    商鞅卫人,与吴起同邦土。其仕魏,事公叔痤,而痤又甚贤起。起之为治,大仿李克。鞅入秦相孝公,考其行事,则李克、吴起之遗教为多。史称鞅先说孝公以比德殷周,是鞅受儒业之明证也。其变法,令民什伍相收司连坐,此受之于李克之《纲经

  • 第十二章·管子之外交·梁启超

    管子生列国并立之世,而欲以区区之齐称霸于天下,则外交其不可不谨也。管子之外交,首在审天下之大势,观己国所处之位置何如,然后应之以施政策焉。其言曰:《霸言篇》: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强国众而言

  • 卷十一·毛奇龄

    <经部,五经总义类,经问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一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朱襄【字赞皇无锡人】问乐有七律其说见于周景王之问伶州鸠而韦昭注国语则以黄钟宫林钟征太蔟商南吕羽姑洗角应钟变宫防宾变征当之窃疑州鸠所称七律似

  • 第55章·老子

    【原文】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1)。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2)。骨弱筋柔而握固(3)。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4)。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5)。精和曰常(6)。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7)。物壮

  • 卷八下·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说卷八下    元 敖继公 撰聘礼第八賔即馆注曰即就也卿大夫劳賔賔不见【见贤遍反】注曰以己公事未行上介以賔辞辞之继公谓其劳以爵之高下为先后不同时不见犹

  • 卷四十五·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二尔时坏散一切众魔智幢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以偈颂曰:大智无碍身,非身难思议。如来净法身,一切莫能测。不思议行业,起此清净身。无量妙庄严,不染於三界。普明照一切,清净诸法界。开发菩提门,出

  • 分别功德论卷第二·佚名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弥勒称善者。以其集此六度大法为一分。此即菩萨藏也。断结者。断诸望见结使也。成道果大乘萨云然事也。阿难但云闻不云见者。岂可不见如来说法也。所以言见为非者。为将来四部故。不得言见也。设

  • 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我今宣说  文殊师利  一百八名  殊胜功德  一日三时  受持读诵  所求意愿  决定现前  依法课持  身恒清净  罪障消除  或入军

  •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对治邪执正解门。次说分别发趣道相门本曰。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证之道。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趣向义故。略说发心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信成就

  • 阴符经玄解正义·闵一得

    (清)闵一得撰古书隐楼藏书本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阴符经玄解者,范一中所着,名曰玄解而义不轨于正,遗误非细,故述本经之义以正之。一得亦深惧饶舌之罚,惟是阴符经注凡数十家,各有玄义,何敢敢轻议而谓是,的解则未能治于心

  • 鲍溶诗集·鲍溶

    六卷。《外集》一卷。唐鲍溶(约813前后在世)撰。鲍溶,字德源,生卒年均不详。元和四年 (809)举进士,诗人,仕途不得志。但他所作古乐府诗,成为当时独步诗坛的绝唱。与李益为尔汝之交,韩愈、李正封、孟郊也与他有交往。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