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九

小学校长眼睛红着送女儿出门后,家中方面既有了一个消磨她那一分剩余母性小孤雏,全部事实一时又还不能明白,故我们走时,一面觉得她极其可怜,一面也猜想得出她此后生活必能从小孩子方面,找出一种自娱自慰的方法。

我们从常德坐了六点公共汽车到长沙,落店后,听说一切旅客都得需要一个保人,找寻熟人作保成为一个问题,于是即刻又把一点行李移到火车站去,搭了当夜快车直过武昌。二十五点钟后到武昌,因为下行船不很方便,留在武昌住了两天。在汉口江海关前面,看了一回采真临刑的地点,又过江到叔华夫妇住处去,同他们在后湖坐了三点钟的小船。买了些活鲫鱼,照了几张相片,还在他们家中吃了一次饭。

四天后,我们又掺入了上海社会里,成为半殖民地的上海市民之一,预备来过日子了。

上海出版界在政府拘束下,依然极其萧条,无从振作。左翼文学在压迫中已无法存在,民族文学则在讥笑中更不容易发展。各刊物在得过且过情形中支持下去,各作者莫不从大学校找寻生活的依据,教了一点儿书。

时间业已四月左右,我既已把过武昌作事的机会失去,住在上海生活又实在不容易应付。(南京)方面××月刊,(由朋友某君的主张,要我去作编辑,且可以允许我把刊物)自由发展下去,不受×××拘束,不为任何有力方面所左右,只看我愿不愿意。我在回南京朋友的信时,答应过了这件事。我有我的打算。我想将这刊物在精神方面成为一个独立东西。在十二期刊物内,我将使读者对于十余年来中国文学的过去得失,得到一个较公平的认识。且将让读者从过去的发展上,认明白中国文学的将来。宜如何去发展。我正在对历史发生兴味,相信文学论者从小说史的发展上疏解文学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这种从历史言论的讨论文学,一面可作左翼文学理论者一点事实上参考,一面也就正面的指示出所谓“英国绅士的幽默”,“本国土产的谐谑”,“小报式的造谣”,“黑慕大观式之说谎”,(“■撕揉扯旁人理论而来的大众文学主张”,“受官方豢养而来的三民主义文学”,如何不适宜于存在,)以及一切流行趣味风气,如何妨害到有价值的作品产生。我预备作十二期的批评,每一期讨论一个问题。

但这计划因了两个人的意见面变更,到了五月,我却过北京了。那个女作家以为我的打算不啻“与虎谋皮”。徐志摩先生适在北京,却来信说:“北京不是使人饿死的地方,你若在上海已感到厌倦,尽管来北京好了,北京各处机关各个位置上虽仿佛已满填了人,地面也好像全是人,但你一来,就会有一个空处让你站。你那么一个人一天吃得几两米?难道谁还担心你一来北京米就涨价?”

五月十六日我便过了北京。当我们三月中旬从湖南回到上海时,朋友×××转述来一点消息,说一个美国女记者(即史沫特莱女士。——编者)很想见见丁玲。那美国人既是个×××,对于“中国反帝大同盟”国际上宣传,似乎尽过很多的气力。她原同朋友蔡咏裳女士相识,与我九妹也见过面。四月间,那美国人还来过我们那里一次,恰好我们不在家,无法碰头。到后又要她一个翻译(即冯达,当时为中共地下党员,1933年5月14日被国民党特务组织逮捕后即叛变,供出丁玲的住址,当日丁玲在寓所与潘梓年一道遭秘密逮捕。——编者)来会丁玲,见过两次,约好了一个日子,丁玲便同那广东籍青年翻译,过西摩路那个美国记者家中谈话去了。

那一次与那女记者所谈的,自然并无什么重要性质。惟在半年后,这翻译被那记者辞退时,却为了这翻译已同丁玲合居。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偶然的,综合这些偶然的事件,便产生所谓历史。

自从海军学生失踪后,熟人中如×××,×××,××,与丁玲相知较深的,本来就莫不为这个人将来的生活怀了一分忧虑。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文章写来胆量大,事实上却是个最老实最规矩的人。表面上看来这个人性情极强硬,事实上这个人却十分柔软。海军学生在世时,同她一处过日子,哄她,服侍她,不高兴时又埋怨她,生气时节甚至于还捏了拳头来恐吓她,她已习惯了那出自南方人热情的一切安排。这不完全是一个故事上男子的爱情,却真是一个“人”的爱情。如今已把她从这分业已成为习惯了的生活拉开,将来怎么样?她那点力量,那一堆文章,莫不从海军学生同居生活中得来,如今那一个就此失踪了,这一个还要活下去,还想活下去,应当怎么样方可以活下去?

在笑话中她答复了朋友这个问题。她说:

“我也要讨个太太,同男子一样,要一个肯同我过穷日子,不嫌恶我,知道爱我能敬重我的人。你们男子图方便,找情人时多就熟人中去选择,我却预备要一个生人。”

她并不是要个太太,却实在需要一个女孩子作为朋友。倘若真有那么一个同伴,与她能在一处过日子,这女子既了解她,明白她的短处,尊重她的长处,又信托她,帮助她,且能用青春的美丽与天真来温暖她,两人合住下去,成为她感情的尾闾,她此后性情会不同一些,此后生活命运也会不同一些。

照事实说来,则这个世界上青年美丽女孩于,若有机会认识她,若有机会接近她,愿意同她住下的一定有许多人。她若在什么学校作教授,若在什么学校作学生,女孩子们爱她的,也必比为她倾心的男孩子数目较多。但最不幸处是她业已出了名。人既在那某种身分上出了名,同时大家就已经把她看成了另外一种人了。她愿意公平一点,得到所应得到的那分友谊,也永远无从得到了。欢迎她去演讲的,把她当成一个名作家来款待,却不把她当成朋友来款待。许多活泼女孩子,同她谈话时皆拘谨矜持,许多骄傲女孩子,在她面前时皆十分腼腆。这一来实在伤了这个女作家的心。

“这些年青人谁也不愿意作我的朋友,谁也不待得我稍好一点,本来是快乐的,一同我对面就矜持起来,本来有说有笑的,一同我对面就装得老实谨慎。原来我已被这些女孩子认为另外一种人物,不能同她们在一堆过日子了。你问我社会有什么不公平处,这就是一件我真真实实感觉到的事情。我认为这很不公平。因为我还需要她们那点友谊,要很多的人,如九妹同我那么要好,但我如今却得不到了。”

她这些感想并不写在她给谁的信笺上,并不写在她的文章上,却常常说着。但这是一种无办法的事情。一切“成功”原就包含了一分孤寂的因素。她的工作的独造,已使她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亲洽的获得,而走入广泛的爱里去了。她只能让若干年青女孩子,在她那些作品上,发生温暖的感情,作者本人却已不能来同那些女孩子作朋友了。

那翻译恰是有着一个女性型模的青年。脸色白皙,衣帽整洁,缺少广东人的火气,却不缺少受过相当绅士教育的谨饬。躯干适中,不爱放口说谈,办事时见得大有条理,爱人时则显得忠厚无二。这种人若还有可以称为特别长处的地方,即是为人“稳重可靠”,这分长处若用在生活事业上,可以“办事”而不能“创业”。这分长处若用在爱情上,则可以称为“一个妇人合用的丈夫”,而不适宜于作“一个女孩子的情人”。

爱情上已没有幻想,事业上能独当一面的丁玲,在海军学生失踪将近一年后,同这样一个男子同居,原是十分自然毫不出奇的事情。她要做什么,他便好好的去做,要玩玩,总极有兴致的陪她去玩,要独自作事,不许他来相混了,他又很听命的走开。他并没有“热”,却永远是那么“温和”。一个年已二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又恰当这种年龄,失去了她生活中的伴侣,生命所需要的,原就是那么种温和!

二十一年的夏天,我过上海去看看几个朋友时,先在棉业银行第四楼××通讯社,见到了那个白脸青年。稍稍问过一些两人生活的话语后,又从他那方面,约定了丁玲第二天晚上在×××相见。见她时我问她:

“两人生活怎么样,是不是还好?”

“有什么可说的?我们又不是年青小孩子。一切都平平常常,住在那里也同住公寓一样,白天各人有各人的事务,到见面时还互相十分客气,比老朋友们在一处时还客气。”

我说:“本来应当这样。年青男女无正经事可作,把日子消磨到恋爱上去,在爱情得失之间,发誓,哭脸,做诗,失眠,并不希奇。年纪大一些,便明白精力应得尽在社会方面去,不至于再来胡闹了。这不胡闹处从另外一方面说来,自然也就叫作平凡。”

她说,“但能够年青胡闹,也是有趣味的事!”

“他性情还好不好?”我说。“照我看来这人一切还好。”

“就正是性情好方使生活平凡。凡事很客气,凡事能原谅,——你说,行吗?”

我没有可说的了,却想起海军学生如火如茶的性情。一点过去的记忆,使我感觉得十分惆怅。

海军学生同她从北京来预备过西湖去住家以前,那一幕战争的印象,还很鲜明的在我眼前。年青海军学生的种种,不单在过去培养过那圆脸长眉女孩子的灵魂,直到如今还应当作为这个女作家灵魂的温室与摇篮!

她见我不说话,仿佛明白我在思索什么了,便又说:“我老了,不要那些了!”

我心中却很肯定的说:“你这个人并不老。你到四十岁,于你生活最相宜的还是你所习惯的那个海军学生的一切!”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 儒林·姚思廉
  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三·赵尔巽
  三藩纪事本末卷二·杨陆荣
  卷之一百零九·佚名
  世宗实录三·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三·来保
  卷四十二·司马迁
  第二十五章 在常德(一)·冯玉祥
  侯刚传·魏收
  孙搴传·李百药
  孔希学传·张廷玉
  卷三十八·佚名
  汉纪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阳朔三年(己亥、前22)·司马光
  祠部·佚名
  卷十四·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益柔·唐圭璋

      益柔字胜之,河南(今洛阳)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生。用荫入官。庆历四年(1044),以殿中丞召试,除集贤校理。坐苏舜钦奏邸狱,黜监复州酒税。熙宁三年(1070),兵部郎中充集贤校理,直舍人院。累迁知制诰、直学士院。元丰二年(1079),以太

  • 卷十三·徐世昌

    胡承诺胡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人。明举人。入国朝,隐居不仕。有《菊佳轩》、《檄游草》、《青玉轩》、《颐志堂》等集。郑州道中望周世宗陵五季十三君,显德称有道。继乱骋英图,扶义拥大宝。中权帷幄深,前

  • 海岱会集序·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海岱会集序夫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後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舍君子从野人贞少日但耳解耳不知其真也及壮而仕於朝游四方而老见诸食饮衣饰器具拜揖称谓间日新而月异一倡而羣和不知於野人君子何归至

  • 列传第七十·刘昫

    ○郭子仪 子曜 晞暧 曙 晤 映 晞子钢 暧子钊 鏦 钊子仲文 族弟幼明 子昕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父敬之,历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以子仪贵,赠太保,追封祁国公。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始以武举高等补左卫长史,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张廷玉

        何文辉马云 缪大亨 蔡迁 王铭 宁正 金兴旺 花茂 丁玉 郭云   何文辉,字德明,滁人。太祖下滁州,得文辉,年十四,抚为己子,赐姓朱氏。太祖初起,多蓄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

  • 平台纪事本末·佚名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丁酉(二十七日),台湾彰化奸民林爽文作乱。台湾在福建省东南海外,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由厦门大嶝出洋,水程十二更至鹿耳门,进口为台湾府治。府南八十里为凤山县,府北百里为诸罗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百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三·佚名

    嘉靖六年二月戊申朔升两浙都转运盐使司同知曹兰为福建运司○辛亥兵部议覆大学士杨一清所言三事一近年谪调官员或因进言过激及以公事触法者宜分别宥免以释幽滞一各处将官有谋勇出众者许两京三品以上大臣及科道抚按官从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六十·纪昀

    列传宋 【六十四】○宋六十四陈次升 陈师锡 彭汝砺【汝方】吕陶张庭坚 龚夬孙谔陈轩江公望 陈佑常安民陈次升陈师锡彭汝砺吕陶张庭坚龚夬孙谔陈轩江公望陈佑常安民△陈次升陈次升字当时兴化仙游人入太学时学官

  • 第三章商业使用人·佚名

    第一亲押约字立亲押约字人薛荣耀,即薛狮记,兹因旧东捷记号停罢,截止薪金,狮现家务伙食浩繁,曾托王兰哥、石福泉兄二君诱荐利路,幸蒙东家裕昌谢老爷景我翁全诺提拔,雇理内外买卖,并代出官讯案各事。狮当竭力向前当理,不敢推诿。

  • 一八八 我的工作五·周作人

    我翻译日本的古典文学,第一种是《古事记》。其实我想译《古事记》的意思是早已有了,不过那时所重的还只在神话,所以当初所拟译的只是第一卷即是所谓神代卷部分,其二三卷中虽然也有美妙的传说,如女鸟王和轻太子的两篇于一年

  • 李洪之传·魏收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少年时出家为僧,很久以后才还俗。真君年间,在狄道当护军,被赐给安陽男爵号。恰逢永昌王拓跋仁跟随世祖南征,得到元后姊妹两人。李洪之以同宗族人的名义暗地里用金钱礼物馈赠元后姊妹,同她们结为兄妹

  • 阿罗汉具德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之内。敷座而坐。有诸刍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围绕世尊,默然合掌听佛所说尔时世尊告诸刍。我今称赞诸大声闻。能於佛法清净修持。而於自果皆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已说思所成地。云何修所成地。谓略由四处。当知普摄修所成地。何等四处。一者修处所。二者修因缘。三者修瑜伽。四者修果。如是四处七支所摄。何等为七。一

  • 佛说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卷第四·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国大精舍中。有千二百五十弟子各住余室。佛独一房自思念言。我涅槃后四部弟子。持戒不具多所毁犯。造作非法不行十善。我法既灭末世之中。鬼魔乱起行诸

  • 卷第三十八(优婆夷部)·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八(优婆夷部)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优波斯那割肉救病比丘一·阿凡和利至心请佛库中自然皆备二·苏曼女产十卵卵成十男并其往缘三·孤母丧子遇佛慈诱厌爱得道四·妇

  • 净土往生传卷上·戒珠

    正传十九人(附见十二人)·西晋江东释僧显·东晋庐山释慧永·东晋庐山释慧远(佛陀耶舍与慧持昙顺附)·东晋山阴释慧虔·东晋庐山释僧济·东晋庐山释慧恭(僧光 慧堪 慧兰附)&mid

  • 专治麻痧初编·凌德

    《专治麻痧初编》六卷,清归安凌嘉六先生遗著,分述古编,徵今编,方论编,参考各书七十余家。间如程凤雏之《慈幼筏》,高梅孤之《痘症管见》,吴志中之《儿科方要》,汤衡元之《婴孩妙诀》,董大英之《活幼悟神集》,张涣之《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起连载于《新小说》月刊,至四十五回。后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作者吴沃尧(1866—1910),字小允,号茧人,又号趼人。因又自称为我佛山人。他写的小说数量很多,《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