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叉传

元叉字伯亻隽,小名夜叉。灵太后临朝听政,因元叉是妹夫,任命他为通直郎。叉的妻子被封为新平君,后改封冯翊君,任女侍中。元叉的女儿早夭,灵太后追封她为乡主。元叉累升至加侍中、领军将军。他在门下兼管总禁兵,深被灵太后所信任。

  太傅、清河王元怿因是皇室至亲和有贤德而在朝辅政,他经常想要罢免元叉。元叉便让通直郎宋维出面诬告说,司染都尉韩文殊准备叛乱,立怿为帝,元怿因此连坐被关了起来。后来反复审查没有实据,虽然元怿免于受责,但还是派兵士将他看守在京西别馆中。过了好久,元叉仍害怕元怿最终成为自己的对头,便和侍中刘腾密谋,以欺诈的办法让主食中黄门胡度、胡定一起诬告元怿,说“:元怿送给我们金帛,让把毒药放在皇帝的食物中来毒害皇帝。”刘腾就把他们的话转奏皇帝。明帝相信他们的话,便坐在显阳殿。刘腾关闭了永巷门,灵太后出不来。当元怿入宫时,在含章殿后面遇到元叉,元叉令宗士和直斋上前扯住元怿的衣袂,把他带到含章东省。刘腾宣称皇帝有诏召集公卿议事,于是以大逆论处。公卿们都害怕元叉,没有人敢提出异议。只有游肇坚决不同意。元叉、刘腾只管带着公卿们的讨论结果入宫向皇帝报告,半夜里杀了元怿。

  于是,他们伪造了灵太后的让位诏书,元叉便跟太师、高阳王雍等共同辅政。他常常在宫中值日,明帝称他为“姨父”。从此以后,百官们都惶惶不安,不敢出头说话。皇帝移居徽音殿,元叉也住在殿的右侧,他用尽办法来取悦于皇帝,得以自由进出宫中。他总是让勇士们拿着刀剑走在他的前后。元叉又在千秋门外的厂下用木头建造了一座木栅栏,有时进入宫殿时,在里面休息,派心腹严加防守,以防备突发事件。

  元叉起初专制朝政时,虚情假意自我掩饰,装出十分勤劳王事和谦虚礼待下士的模样。得志之后,便骄横而又刚愎自用,沉迷于酒色之中,任意封官和废黜,他在宫廷中自己私设仓库亲自掌管,里面装满金钱珍宝。元叉又曾经让妇女躺在送饭的车子里,上面用帕子盖住,进入宫内,出去的时候也是如此。值班的卫士虽然知道,但没人敢说。姑姑姐姐家的女子,他都一同淫乱,不加区别。政事怠惰,制度不肯遵从。州镇官员大都不称职,于是天下便乱了起来。元叉自知行为不合法,担心被罢免。便暗中派遣堂弟洪业,召集武州人姬库根等人一起宴饮,进而相互盟誓,要他们发动叛乱,朝廷就会委派自己当大将军前去讨伐,由此共为表里,这样可以保证站稳脚跟。姬库根等人都赞同他的话,他便厚赠姬库根等人财物,送回州里,跟洪业一起买马。

  自从刘腾死后,防卫比较松懈,元叉也觉得比较安心了,经常在外面住宿,每天出游,在其他地方留连忘返。灵太后也略有察觉。正光五年(524)秋,灵太后对明帝说要告诉群臣,请求出家,到嵩山的闲居寺去,要亲自削发。皇帝和群臣大惊,叩头流泪。众人便和太后密谋除掉元叉。皇帝便对元叉流着泪,说了太后想要出家,自己感到忧虑和恐惧。元叉便劝皇帝顺从太后的心意。于是,太后多次坐在显阳殿听政,二宫之间不再有障碍。元叉举荐亲属元法僧任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徐州反叛。灵太后多次提起这件事,元叉深感惭愧和后悔。丞相、高阳王雍虽然职位高于元叉,却很害怕他。正好太后和明帝出游洛水,趁便前往元雍家里,共同商量除去元叉的办法。后来元雍跟从皇帝朝见太后,便对皇太后说,元叉父子权力太重。太后说:“是的。元郎如果真是忠于朝廷,为什么不解除军权,以其他职务辅助朝政呢?”元叉听说以后十分害怕,便脱下冠盖请求解除军权。于是任命元叉为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侍从。

  元叉虽已除去兵权,但仍总管朝廷内外大事,不担心被罢免。这时又有宦官张景嵩、刘思逸、屯弘昶、伏景一起商量要除去元叉。张景嵩因为知道皇帝的嫔妃潘外怜受到皇帝的宠爱,就对她说,元叉正准备害死她。女嫔就向皇帝哭诉说“:元叉不仅想杀害我,也准备谋害陛下。”皇帝相信了她的话。后来元叉外出住宿,便免除他的侍中职务。早晨他想要进宫,守门人不放他进去。不久就将他除名。

  起初,咸阳王禧因谋逆的罪名被杀,他的儿子元树逃奔梁国,梁封他邺王。当元法僧反叛以后,元树写信给公卿百官们,揭露元叉的罪恶,信中说“:元叉本名为夜叉,他的弟弟元罗实名是罗刹。夜叉、罗刹,这两种鬼都吃人,如果不是遇到黑风就会一起漂起坠落。呜呼魏国,遭此二灾!恶木下和盗泉水,不休息和不饮用,名胜之地听到枭叫,就不进去不作为,何况兄弟都起这种名字,说明能吞食万物,时间长久暴露,才会相信这些话。”元叉被远近的人所厌恶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后来灵太后曾经对左右侍臣们说:“刘腾、元叉以前曾经向我索要铁券,希望能够免除死罪,我故意拖着不给他。”中书舍人韩子熙答道“:我听说杀他或让他活下来,岂在于给或不给。陛下以前虽然不给,如何解释今天不杀?”灵太后听说后怅然不已。不久,有人告发元叉和他弟弟元爪准备谋反,先派他的堂弟洪业率领六镇投降的民户在定州造反,元叉又让人勾结鲁阳一带的各蛮族人到伊阙骚扰,元叉兄弟作为内应,已经定好起事时间了,并且得到元叉亲自写的信件。灵太后因为元叉是她的妹夫,不忍心立即处决。群臣坚持要严办,明帝也赞同他们的意见,灵太后便听从了。于是元叉和他弟弟元爪被赐死在家里。太后又因为妹妹的缘故,仍追赠元叉为尚书令、冀州刺史。

  元叉的儿子名舒,任秘书郎。元叉死后,他逃亡投奔梁朝,官至征北大将军,青、冀两州刺史。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沈约
  卷一百二十八·毕沅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二、“五星聚,黄河清”的·雍正
  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脱围 迫父降杨光远伏法·蔡东藩
  六 兵制·陈寅恪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四三○ 户部左侍郎董诰奏请将已摆印各书每省发给一分折·佚名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十·允秘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 第一·班固
  四、使节往来与周辺关系类·佚名
  卷之一百十  華夷譯語(明)火原潔等 編·邓士龙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佚名
  政学录卷二·郑端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德秀·唐圭璋

      德秀字仲洪,丰城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淳熙八年(1181),户部犒赏酒库所干办公事。庆元元年(1195),右正言。二年(1196),谏议大夫。开禧元年(1205),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元年(1208)卒。有默轩词,不传。   贺新郎   西湖   雨沐

  • 第三折·佚名

    (店小二卖稀粥上,诗云)我卖希粥真个稀,谁不与我做相知。由你连喝一百碗,吃了依然肚里饥。自家是个卖稀粥的,在这权家店支家口卖稀粥。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做买做卖,推车打担,赶不上城的,都在我这里买粥吃。土地老子保祐,则愿

  • 三集卷二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五古今体一百二首【壬午九】六月朔日喜晴作几片徂云散若流今朝始释苦霖忧晶荧日朗消霉础西北风来入小楼旋转初辰幸如愿徊徨弥月忆从头积赢廿九曾何谓不闰余闲

  • 第八纲 体裁·刘坡公

    学诗百法之七十四 学作歌谣法 歌谣者,类皆出于不通文墨及粗识字义之人;或因时事之感触,或因景物之动兴,不假思索,随口而吐。惟当其歌咏慨叹之际,偶然一抑一扬、一顿一挫,不期婉转动听而自成叶韵也。兹特各举一例,并示作法于

  • 载记第三十 赫连勃勃·房玄龄

    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曾祖武,刘聪世以宗室封楼烦公,拜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雄据肆卢川。为代王猗卢所败,遂出塞表。祖豹子招集种落,复为诸部之雄,石季龙遣使就拜平北将军、左贤王

  • 列传第四十八·刘昫

    ○魏知古 卢怀慎 子奂 源乾曜 从孙光裕 光裕子洧 李元纮 杜暹 韩休 裴耀卿 孙佶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也。性方直,早有才名。弱冠举进士,累授着作郎,兼修国史。长安中,历迁凤阁舍人、卫尉少卿。时睿宗居籓,兼检校相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八·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三月癸丑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乙卯升山西按察使陈所蕴为南京太仆寺少卿添注○丙辰旌表节妇毛玺继妻方氏浙江遂安人○丁巳准肃府开化王弼枳长孙绅谟承袭祖爵夫人朱氏封为妃○以广湖道御史房壮丽

  • 卷之一千二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四·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夏四月。庚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任道镕、刘树堂奏、兰仪县境内黄河坐

  • 两汉笔记卷七·钱时

    宋 钱时 撰元帝初元元年上素闻琅邪王吉贡禹皆明经洁行遣使者征之禹至拜为谏大夫上数虚已问以政事禹奏言唯陛下深察古道从其俭者大减损乗舆服御器物三分去二择后宫贤者留二十人余悉归之及诸陵园女无子者宜悉遣廏马可

  • 进补后汉书年表序·熊方

    臣闻昔司马迁班固之为史皆谨于表年从春秋之法大一统以明所授盖天子之事也范蔚宗作东汉史仅毕纪传而表志未立萧梁时刘昭补注旧志又不及表殆非圣人所以辩正朔存褒贬之意史家大法于此隳废且东汉之治凡一百九十五年前继西

  • 卷六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六学校考【四】太学【二】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宪皇帝御极恩诏直省儒学以正贡作恩贡次贡作正贡其不及正贡之府州县卫学准以次贡作恩贡再次

  • 第四十五卦 萃 泽地萃 兑上坤下·佚名

    萃:亨。 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 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

  • 卷二十五【起成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五【起成公元年尽二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成公【音义】【陆曰成公名黑肱宣公子諡法安民立政曰成】【疏】【正义曰鲁世家云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穆姜

  • 礼记析疑原序·方苞

    自明以来传注列于学官者于礼则陈氏集説学者弗心餍也壬辰癸巳间余始悉心焉视之若皆可通及切究其义则多未审者因就所疑而辨析焉盖礼经之散亡久矣羣儒各记所闻记者非一时之人所记非一代之制必欲防其説于一其道无由第于所

  • 嘱累品第十八·佚名

    尔时世尊,则如其像而出顶光。便现神足感魔波旬。与诸兵众往诣佛所。白世尊曰:吾与眷属于如来前而自约誓。若斯经典所流布处。诸郡国土而有法师。敷陈经典宣于法会。又吾身誓益当加护。令得畅达不兴危害。于是世尊紫金色

  • 韵补·吴棫

    研究上古音著作。宋吴棫撰。5卷。首创协韵之说。音韵学专著。成书于南宋初年。吴棫,字才老。约生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卒于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宣和六年进士,曾任太常丞,泉州通判。南

  • 居官镜·刚毅

    官箴,清刚毅著,刚毅是晚清时期的一位中枢大臣,驰骋官场近四十载,有着非常丰富的为官经历。他善于总结反思,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自己多年来的从政经验编纂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