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

吴元年春正月戊寅朔。

壬午,改容美洞等处军民宣抚司为黄沙、靖安、麻寮等处军民宣抚司,以田光宝掌司事,并立太当、平台、宜麻寮等十寨长官司。

癸巳,湖广参政戴德、参军詹允亨进兵取沅州。

乙未,置宁国卫,以元帅陈德成为指挥同知,刘仲才为副使。

有省局匠告省臣,云见一老人语之曰:“吴王即位三年,当平一天下。”问老人为谁,曰:“我,太白神也。”言讫,遂不见。省臣以闻。上曰:“此诞妄不可信也。若太白神果见,当告君子,岂与小人语耶?今后凡事涉怪诞者,勿以闻。”

戊戌,上谓中书省臣曰:“予尝亲历田野,见人民凋弊,土地荒芜,失业者多。盖因久困兵革,生息未遂。譬之触热者思得清凉,冒寒者思就温燠,为之上者固当念之。且太平、应天、宣城诸郡,乃吾渡江开创之地,供亿先劳之民其有租赋,宜与量免,少苏民力。”省臣傅瓛对曰:“恤民,王者善政。主上念之及此,真发政施仁之本也。民之受赐,如大旱之得霖雨,其喜当何如!”上因叹曰:“吾昔在军中,尝乏粮,空腹出战,归得一食,虽甚粗粝,食之甚甘。今尊居民上,饮食丰美,心未尝忘之。况吾民居于田野,所业有限,而又供需百出,岂不重困?”于是免太平府租赋二年,应天、宣城等处租赋一年。

戴德等兵至沅州,围其城凡六日,守将李兴祖出降,得将士一千三百二十人。兴祖,即李胜也。

庚子,松江府嘉定州守臣王立中等诣徐达军降。

辛丑,上谓中书省臣曰:“古人祝颂其君,皆寓警戒之意。适观群下所进笺文,颂美之辞过多,规戒之言未见,殊非古者君臣相告以诚之道。今后笺文,只令文意平实,勿以虚辞为美也。”

甲辰,上遣使与扩廓帖木儿书曰:“盖闻有匡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然后能成安天下之功。使其规模狭隘,执见不广,其为量也小矣,又何能安天下之功哉?予自起义以来,拓地江左;阁下之先王以兴复为名,提兵河北,相去辽远,各天一涯。继闻令先王去世,阁下克成其功,一旦以尹焕章赍书致礼,跋涉而来使。予踊跃兴起,乃知阁下能行令先王未行之事,岂不为之快然?用遣汪河致礼同往,为死者吊、生者庆,初非无故也。及汪河去而不还,予初不能无疑,然久而自释者。政以此时孛罗跋扈倒持国柄,元之兴替,在其掌握,故阁下以静御动,一则恐起天下豪杰之心,二则恐出孛罗自为之后,汪河之留,似有说矣。兹历岁久,终不见还,乃知阁下执见不广,度量不弘,何自信其始,而不信其终耶?予请复以古人之事言之:昔春秋之世,诸侯分治,亦有以社稷为重,生灵为念者,故朝聘以时,会盟以道。且如鲁襄公即位之始,卫使子叔、晋使知武子来聘,襄公亦以季武子如卫、穆叔如晋,此交好之间,未尝执其使者;齐桓公伐楚,楚使行人来聘,师乃次于陉,此兵交之际,亦未尝执其使者。古人岂不思一介之使不过将诚导意,所拘者小,所失者大也。况阁下控守之地,东连齐岱,西距秦陇,北接幽蓟,南抵长河,地非不远,兵非不多,所虑者张思道操刃于潼关,李思齐抗衡于秦陇,俞宝之兵蓄变于肘腋,王信之众生衅于近郊,恐阁下自以功成名遂,安如泰山,置之不问,坐使诸雄连结,祸机一发,首尾莫救,此深为阁下惜也。所以数四遣人喋喋奉书渎听者,是予欲尽一得之愚于阁下,阁下何为自矜,拘使不答?间者祸起山东,兵连秦塞,幽并溷挠,鼎沸不宁,此皆予前日屡告之言,为阁下今日明验,阁下何不取鉴焉?抑又闻古之立事业者,必求士之多闻博学以广其才,深谋远虑以益其智。今阁下用兵中原,迨及十载,幕下岂无其人乎?使有其人,不知以卫、晋之使于鲁也为何如,鲁之复命于卫、晋也为何如?设曰各尽其礼,则当磊磊落落,竭忠言于阁下,执此为法,即遣使刻日将命以汪河、钱祯等还,岂惟不失前盟,亦可取信于天下。使其不然,是又开我南方之兵端,为彼后门之战患,祸纲日婴,恶贯日积,强敌益增,仇讎不解,阁下虽深谋如莽、操,诡计如懿、温,英雄满前,何以取生?古云:‘功被天下,守之以逊;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况其为臣者乎?阁下其深思之。”

是月置辰州卫。

二月丁未朔,拓都城讫工,命赏筑城将士。

元将扩廓帖木儿遣左丞李二侵徐州,兵驻陵子村。参政陆聚令指挥傅友德御之,友德率兵二千余泛舟至吕梁,伺其出掠,即舍舟登陆击之。李二遣禆将韩乙盛兵迎战,友德奋槊刺韩乙坠马,其兵败去。友德度李二必益兵来斗,趋还城开门,出兵陈城外,令士皆卧枪以待。有顷,李二果率众至,友德令鸣鼓,我师奋起,冲其前锋。李二众大溃,多溺死,遂生擒李二及其将士二百七十余人,获马五百余疋。

辛亥,徵张士诚降将吕珍所部军校一千八百余人至建康。

壬子,茗洋降贼周遂卿叛。浙东按察佥事章溢遣其子元帅存道合平阳、瑞安总制孙安兵讨之,斩遂卿,获其党六十余人。

癸丑,置昆山、吴兴、安吉三卫,以羽林卫千户常守道为昆山卫指挥同知,天策卫千户刘宁为吴兴卫指挥使。

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于杭州,设芦沥、鸣鹤、鲍郎、清浦、黄岩、昌国正监、清泉、大嵩、穿山、钱清、三江、龙头、曹娥、玉泉、天富北监、岱山、袁浦、下砂、芦花、杜渎、长林、长山、西路、横浦、天赐、双穗、天富南监、青村、石堰、仁和、海砂、长亭、永嘉、浦东、许村、西兴等三十六场,岁办盐二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引有畸,每引重四百斤。其法:浙东以竹篾织盘,用石灰柴灰涂抹,注卤煎烧,每田八亩办盐一引,田入盐籍,谓之“赡盐田土”、浙西灶户自备荒铁铸盘,每盘一面重千数百斤,下用铁柱,周匝砖石装搘;其下砂、青村等场晒灰,余场俱取泥土晒之,用海潮浇洒,朝洒暮收,五七日间,其土起花,乃入溜淋卤,以莲子试之,咸者须浮三莲,然后下盘煎烧,灶户之外,复有柴丁、车丁、火工、验丁煎办有差。

乙卯,上闻傅友德败元兵于陵子村,谓大都督府臣曰:“近陵子村之捷,盖扩廓帖木儿游兵。彼故以此饵我,使吾将骄兵惰,掩吾不备。古人之戒,正在于此,不可不知。善战者知彼知己,察于未形,故不出庙堂,折冲千里。可语安丰、六安、临濠、徐邳守将,严为之备,常如敌至,则无患矣。”

丁巳,以陈桓为合淝卫指挥同知。

乙丑,遣使陈州以书谕左君弼。初,君弼自庐州走汴也,元将克彝使守陈州。至是,上乃遣使谕以书曰:“曩者,兵连祸结,非一人之失。予劳师暑月,与足下从事。足下乃舍其亲而奔异国,是皆轻信群下之言,以至于此,虽悔何及?今足下奉异国之命,御彼边疆,与予接壤,若欲献计,帅师侵境,其中轻重,自可量也。且予之国乃足下父母国,合淝之城乃足下丘垄桑梓之乡,宁不思乎?天下兵兴,豪杰并起,岂惟乘时以取功名,亦欲保全父母妻子于乱世。足下以身为质,而求安于人,既已失策,复使垂白之母、糟糠之妻独居寡处,各天一方,朝思暮望,以日为岁,足下纵不以妻子为念,何忍忘情于老亲哉!功名富贵,可以再图,生身之亲,不可再得矣。足下能留意于是,幡然而来,予当尽弃前非,仍复待以故旧,则足下于天理人心,举无不顺矣。”君弼得书,犹豫不能决,上乃归其母于陈州。

江淮分省参政陆聚遣兵攻宿州,擒其佥院邢端等一百四十一人。

丁卯,江西行省遣兵会湖广行省千户徐兴进取平江赖寨,伪镇杨五以寨降。

癸酉,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垕、夏克武遣其子覃仁、夏荣祖及其属汪应瑞、黄寿兴、耆民周天成、蛮官什大虫墨剌什用等贡马及方物,赐织金绮帛有差。

甲戌,大将军徐达遣人自军中来请事,上敕劳之曰:“古者帝王之兴,必有命世之士以为辅佐。成周伐罪,鹰扬奋兴;炎汉仗义,群策毕举,所以克集大勋肇基隆祚者也。将军自昔相从,忠义出乎天性,然且沉毅有谋,端重有武,故能遏绝乱略、消弭群慝,建无前之功,虽古豪杰之士不能过也。今克期来所请事,悉欲禀命而行,此贤臣事君之道,吾甚嘉之。但所请事多,可便宜行者,而识虑周详,不肯造次有违,诚社稷之庆,邦家之福。然将在外,君不御,乃古道也,自后军中缓急,将军从宜行之。”

三月丁丑朔,宣州贡新茶,上命内夫人亲煮,荐于宗庙。

戊寅,置应天卫亲军指挥使司,以朱明、李郃为指挥佥事。

参政蔡哲归自蜀,具言蜀自明玉珍丧后,明昇闇弱,群下擅权,因图其所经山川厄塞之处以献。

壬午,改骁骑卫为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司,以千户郭子英、张林为指挥佥事。

湖广分省参政杨璟率师由松滋至澧阳等处招抚,驻师三江口,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垕、夏克武等诣军门谒见。

戊子,思沅两界军民安抚使黄元明以其地内附。

丁酉,下令设文、武科取士,令曰:“盖闻上世帝王创业之际,用武以安天下;守成之时,讲武以威天下;至于经纶抚治,则在文臣,二者不可偏用也。古者人生八岁,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学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以周官选举之制曰:六德、六行、六艺,文武兼用,贤能并举,此三代治化,所以盛隆也。兹欲上稽古制,设文、武二科以广求天下之贤。其应文举者,察其言行,以观其德;考之经术,以观其业;试之书算骑射,以观其能;策以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效,不尚虚文,然此二者,必三年有成。有司预为劝谕民间秀士及智勇之人,以时勉学,俟开举之岁,充贡京师,其科目等第,各有出身。”

沂州流民千余家还灵壁、虹县复业,王信追至宿迁杀之,因大掠而还,余民走入两县境上乞食。上闻而悯之曰:“王信不仁甚矣,民无归而怀土,亦其常情,既不能抚绥,而又杀之,民虽死,其如天道何?”乃遣人抚其余民而赈济之

参军詹允亨言:“黔阳县前元帅蒋节领义兵千人结寨自固,自甲辰归附,入租赋,供徭役。近李指挥叛逆,节能仗义率民兵从征,讨贼有功。及湖南贼兵侵界,官兵未至,节又遣兵击却之。今靖州安抚司虽朝廷设官镇遏,然黔阳实在遐荒,居人四散,又无城郭,若官为置兵,脩城守御,未免挽运之劳。今会同县旧有城池,若以蒋节为安抚司官,领其旧部曲,脩葺会同城池,自备粮饷,招抚人民,以实其城,俾讨平靖州山寨,且耕且守,于计为便。”上从之。

参政杨璟进兵取澧州石门县,故陈友谅守将邓义亨率众降。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 治平元年(甲辰,1064)·李焘
  ●卷 七·曾布
  崇德七年一月至顺治元年七月·蒋良骐
  卷之一千二百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三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五十九·佚名
  第八卷 明举人 (一)·缪荃孙
  ●郑氏史料续编总目·佚名
  八二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传谕鲍士恭等及书局向办章程折·佚名
  萧渼斗传·宋濂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六·吴振棫
  卷一百二十·佚名
  选举一四·徐松
  33.孟尝君的门客·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音巻十一·杨士弘

    元 杨士宏 撰张 震 注唐诗遗响四郎士元塞下曲寳刀塞下儿轻身百战曾百胜壮心竟未嫖姚知白草山头日初没黄沙戍下悲歌发萧条尽夜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嫖姚见前注】戴防公去妇怨出户不敢啼风悲日凄凄心知恩义絶谁忍

  • 卷七十五 前凉録六·崔鸿

    张肃 张肃寔之叔父也为建威将军西海太守刘曜逼长安肃闻京师危迫请为先锋入援寔以肃年老弗许肃曰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锺仪在晋楚弁南音肃受晋宠剖符列位羯逆滔天朝廷倾覆肃晏安方裔难至不奋何以为

  • ○寇太监·许指严

    光绪帝有寇连材为心腹,亦犹西太后之有李莲英也。顾连材忠耿持正,视莲英之贪邪婪贿,作恶无厌者敻不相同,初,连材稍读书识字,尝究心于君臣大义,谓:“己惜已身为刑余,不能列朝右与士大夫商政治,亦不当与士大夫交,为朝廷羞。惟既给事

  • 二百六十六 内务府奏奉旨赏给曹颀房屋摺·佚名

    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 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管理茶饭房事务.散秩大臣佛伦传旨:著赏给茶房总领曹颀五六间房。钦此钦遵。查烧酒胡同有李英贵入官之房一所,计九间,灰偏厦子二升,请赏给茶房总领曹颀。为此,连同

  • 张鹏传·张廷玉

    张鹏,字腾霄,涞水人。景泰二年(1451),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他上书说“:为了私利去侍奉君王,是人臣所戒。现在每逢圣上生日,人们进献羊马锦绮,交错于殿廷之上。如果不是贪污受贿,怎么会有余财来进奉?况且陛下富有四海,怎么会借这

  • ●牧令要诀·壁昌

    衔名日知州知县举一州一县之地理民情。利弊疾苦均应知之。方足以仰副钦定衔名之义。凡选补一缺。其初念未有不要作好官。以冀名实兼收者接印后。以为新履斯任。人地生疏。久而自知。迨被私累之催索交代之纠缠。又以一

  • 卷第五·马永卿

      绍兴三年夏六月,明州阿育王山住持净昙,以宸奎阁所藏仁宗御书诣行在。所献书凡五十三轴,字体有三:一曰真书,二曰飞白,三曰梵书。其上二书世多见之,而梵书亦自奇古可骇愕也。又有团绢扇三柄,皆有御书。一长柄者三尺许,恐是打

  • 卷二十·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   元 刘因 撰【阙】

  • 得之容易守成难·孔子

    【原文】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 孔子说:“靠智慧得到了它,不能靠仁德保持它,虽然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靠智慧

  • 卷七·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七     元 王天与 撰征第四         夏书羲和湎滛废时乱日往征之作征【汉孔氏曰羲和自唐虞至三代世职不絶承太康之后沈湎于酒过差非度废天时乱甲乙朱子曰湎饮酒色变也○

  • 卷十二(竺法护译)·佚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五尔时密迹力士。谓寂意曰:菩萨往诣佛树以成佛道。如来至真未转法轮。开导众生巍巍如是,所化无量。多於初发行道时心。及坐佛树所济众生。岂可呰哉。以故知之。当作是观。若有菩萨坐在法床。疾近

  •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叔同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己卯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讲李芳远记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四卷杂广解脱义 释一等四执义四相品之第四又解脱者名曰甚深(至)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明骏案。前已广上八味竟也。此下更举别义。是二乘所不能入者也。此总叹甚深不可见也又解脱者名无舍宅(至)

  • 第二回·胡兰成

    五蕴皆空的修行,在佛教就是戒,在儒家则说节,道教说损,也就是减少,也接近日本神道的祓。现代词汇是制约,样样渴念都属于正常,但样样渴念都要有所制约,制约到能纯净欣赏,欣赏的无有若拥有的有之欢喜,境界可谓接近了。故而佛说戒不

  • 瑜伽论记卷第十八(之上)(论本第六十四至六十六)·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六十四大段第七决择闻慧地。文有一卷。于中初结前生后。次正辨后结释不现。就正辨中文分有五。一解归依。二解沙门婆罗门别。三解三求。四解内明。五杂决择闻慧地义有十四句。初中有三。初明五处观察

  • 道光彰化县志·周玺

    清李廷璧主修,周玺总纂。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十二卷,首一卷。本志体例仿余文仪《台湾府志》及康熙《诸罗县志》志目折衷而成,志分封域、规制、官秩、学校、祀典、田赋、兵防、人物、风俗、物产、杂识、艺文。卷

  • 了斋易说·陈瓘

    一题《了翁易说》。经学著作。北宋陈瓘撰。1卷。陈瓘号了翁,因以名书。他研治《易》经,认为《易》有经世之用。此书作于晚年,大旨宗邵雍象数之学,兼取刘安世之说,诠解六十四卦,根据《易》数推阐论述天下治乱,辞旨艰深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林语堂

    主要记述了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读林语堂的珍贵资料。正文部分是林语堂多年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和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对往圣先哲言论的探讨等。附录部分包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