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得之容易守成难

【原文】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

孔子说:“靠智慧得到了它,不能靠仁德保持它,虽然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德保持了它,不能用庄刀的态度去治理,那老百姓也不会服从。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槽保持了它,又能用庄严的态度去治理,但不能用礼法去约束、指挥百姓,那还是没有达到尽善的地步。”

【读解】

得到的是什么?保持的又是什么?从后文看,应该是指政权.

所谓“创业易,守成难。”靠智慧而取得是容易的,但要保持就很难了。一般性地保持也还可以做到,要进一步用庄严的态度去治理,用利法去约束、指挥,那就更难了。因为这已不是消极被动地守成,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树,是以攻为守了。

智、仁、庄、礼,是四个层次的修养和要求,四个层次做一到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而一般人是很难都做到的。其实,不只是从政如此,诸如我们一般性地做事业,做生意,有这个道理。比如说在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不少人抓住了时机,又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优势,一“下海”就适逢其会,春风得意地“发了一发”,赚了一把。但由于不能“仁以守之”,贪心不足,该煞车的时候不知道煞车,结果一夜之间又成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如此等等,其实都有一个“得”与“守”的关系在内。

从这些角度来理解,孔子的话就不仅仅局限于行政的范围,而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事业密切相关了,所以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第九·晏婴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苏舆
  卷十二·段昌武
  提要·吴澄
  第62章·老子
  卷四十四·李光地
  治国有道[古仪第二]·王夫之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林语堂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六·魏了翁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佚名
  卷十三·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卷第四十五·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去非·唐圭璋

      宋人名或字以“去非”称者甚多。陈与义字去非。“全”有冯去非。诗渊有“宋实斋王去非”;其第十二册又有题紫霞洲之宋人“去非”。本辑又有徐去非。不知孰是。   满庭芳   龙角辉春,蛾春惊晓,梦阑金翠屏开。异芬

  • 卷二百九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芸隐横舟稿轮差祝圣所拈香瓣香来谒玉宸宫月在觚棱绛阙东转向玉街西畔过朝天万马正匆匆防度来防几赋诗又因将命到灵芝三呼祝了君王夀偷眼湖光立片时

  • 志第十一 礼四之二·魏收

    世宗景明二年夏六月,秘书丞孙惠蔚上言:“臣闻国之大礼,莫崇明祀,祀之大者,莫过禘佩,所以严祖敬宗,追养继孝,合享圣灵,审谛昭穆,迁毁有恆,制尊卑,有定体,诚悫着于中,百顺应于外。是以惟王创制,为建邦之典;仲尼述定,为不刊之式。暨秦燔《

  • 关于《邵氏闻见后录》·邵博

      《邵氏闻见后录》30卷,内容比《邵氏闻见录》琐杂,但关于诗文的评论比《邵氏闻见录》丰富。其中卷十四至卷二十七,比较集中地记述宋代著名文人轶事,以苏轼为详,王禹□、欧阳修、梅尧臣、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辙等次

  • 序·赵翼

    ●序(一)瓯北先生早登馆阁,出入承明,硕学淹贯,通达古今,当时咸以公辅期之。既而出守粤徼,分臬黔南,从军瘴疠之乡,布化苗犭之域,盘根错节,游刃有余。中年以后,循陔归养,引疾辞荣,优游山水间,以著书自乐。所撰《瓯北诗集》、《陔余丛

  • 皇王大纪卷六十三·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防生而悔吝着也阳卦多隂隂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竒隂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易曰憧憧徃来朋从尔

  • 周书·君陈·佚名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乂。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

  •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①·戴圣

    ——圣人的能耐有多大【原文】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尽营窟(2),夏则居橧巢(3)。未有火化(4),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5)。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6),合土(7),以为台榭、宫

  • 卷三·刘瑾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三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鄘一之四説见上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徒坎反】彼两髦【音毛】实维我仪【叶牛何反】之死矢靡他【汤河反】母也天【叶铁因反】只【音纸下同】不谅人只兴也中河中于何也

  • 卷九·聂崇义

    <经部,礼类,三礼总义之属,三礼图集注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九宋 聂崇义 撰太常      旂旜       物【如旜素饰其侧】旟       熊旗旐【蛇合体】      龙旃翿旗【又作翿旌】    

  • 卷第二十三·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三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第七世下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法嗣下三十六人南岳般若启柔禅师 筠州黄檗法济禅师襄州洞山守初大师信州康国耀和尚潭州谷山丰禅师颖州罗汉匡果禅师朗州沧溪

  • 卷第四十·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论藏 立世阿毗昙论(十卷) (初卷标佛说字) (南聚北弁)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地动品第一。南阎浮提品第二。六大国品第三。夜叉神品第

  •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颂偈品第九  须真天子复问文殊师利童子。云何菩萨得持权慧自在所入随俗教化。尔时文殊师利便为天子歌颂偈言。  心于欲无所著  常志求无上道  意所习眼悉见  以是故智慧相  令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下·湛然

    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十一品十三卷十定品二十七(卷四十此十种定以称理故一一皆从理具而起故凡所入恒具恒空恒在法性即体而用体用不二六即言之皆可修入)尔时世尊存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普光明殿入刹那际

  •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佚名

    尽诸十方世界尊  普游三世人师子我身口意具清净  是故今当遍稽首以普贤行诸愿力  一切最胜相现前俯身量等刹土尘  虔心率礼于大圣一微尘上众尘佛  各于其中佛子绕是诸法界尽无边  如来皆遍当胜解是诸德海

  • 第二 觉支相应·佚名

    第一 山品[一]第一 雪山一~二舍卫城&hellip;&hellip;予说示。三&ldquo;诸比丘!象依雪山使其身增大,获得其力;于彼处使身增大,以获得其力已,入于小池,入小池已,入大池,入大池已,入小河,入小河已,入大河,入大河已,入大海洋,于彼处其身

  • 道窍谈·李西月

    内丹学著作。清代李涵虚撰,一卷。卷首有陈撄宁、张日章序,述李涵虚生平及本书来由。全书中详论西派丹法要妙,包括箴诸友书、开关问答、后天集解,筑基炼己、养己炼己、后天次序、内外二药、药物相类、三品互养、炼功五

  •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轮佛顶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