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四

  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昔者,越王句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沈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波涛援而起,船失不能救,未知命之所维。念楼船之苦,涕泣不可止。非不欲为也,时返不知所在,谋不成而息,恐为天下咎。以敌攻敌,未知谁负。大邦既已备,小邑既已保,五谷既已收。野无积庾,廪粮则不属,无所安取?恐津梁之不通,劳军纡吾粮道。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倪对曰:“是固不可。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什部之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馑不可以动,神气去而万里。伏弩而乳,郅头而皇皇。疆弩不彀,发不能当。旁军见弱,走之如犬逐羊。靡从部分,伏地而死,前顿后僵。与人同时而战,独受天之殃。未必天之罪也,亦在其将。王兴师以年数,恐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越王曰:“善。请问其方。吾闻先生明于治岁,万物尽长。欲闻其治术,可以为教常。子明以告我,寡人弗敢忘。”

  计倪对曰:“人之生无几,必先忧积蓄,以备妖祥。凡人生或老或弱,或疆或怯,不早备生,不能相葬。王其审之。必先省赋敛,劝农桑。饥馑在问,或水或塘。因熟积以备四方。师出无时,未知所当。应变而动,随物常羊。卒然有师,彼日以弱,我日以疆。得世之和,擅世之阳,王无忽忘。慎无如会稽之饥,不可再更。王其审之。尝言息货,王不听,臣故退而不言,处于吴、楚、越之间,以鱼三邦之利,乃知天下之易反也。臣闻君自耕,夫人自织,此竭于庸力,而不断时与智也。时断则循,智断则备。知此二者,形于体万物之情,短长逆顺,可观而已。臣闻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玄冥治北方,白辨佐之,使主水。太皞治东方,袁何佐之,使主木。祝融治南方,仆程佐之,使主火。后土治中央,后稷佐之,使主土。并有五方,以为纲纪。是以易地而辅,万物之常。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于何有哉?”

  越王曰:“请问其要。”计倪对曰:“太阴三岁处金则穣,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籴有时领,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断长续短,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天下六岁一穣,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故汤之时,比七年旱而民不饥,禹之时,比九年水而民不流。其主能通习源流,以任贤使能,则转毂乎千里外,货可来也。不习,则百里之内,不可致也。人主所求,其价十倍,其所择者,则无价矣。夫人主利源流,非必身为之也。视民所不足,及其有余,为之命以利之,而来诸侯。守法度,任贤使能,偿其成事,传其验而已。如此,则邦富兵强而不衰矣。群臣无空恭之礼、淫佚之行,务有于道术。不习源流,又不任贤使能,谏者则诛,则邦贫兵弱。刑繁,则群臣多空恭之礼、淫佚之行矣。夫谀者反有德,忠者反有刑,去刑就德,人之情也,邦贫兵弱致乱,虽有圣臣,亦不谏也,务在谀主而已矣。今夫万民有明父母,亦如邦有明主。父母利源流,明其法术,以任贤子,徼成其事而已,则家富而不衰矣。不能利源流,又不任贤子,贤子有谏者憎之,如此者,不习于道术也。愈信其意而行其言,后虽有败,不自过也。夫父子之为亲也,非得不谏。谏而不听,家贫致乱,虽有圣子,亦不治也,务在于谀之而已。父子不和,兄弟不调,虽欲富也,必贫而日衰。”

  越王曰:“善。子何年少,于物之长也?”计倪对曰:“人固不同。慧种生圣,痴种生狂。桂实生桂,桐实生桐。先生者未必能知,后生者未必不能明。是故圣主置臣不以少长,有道者进,无道者退。愚者日以退,圣者日以长,人主无私,赏者有功。”

  越王曰:“善。论事若是,其审也。物有妖祥乎?”计倪对曰:“有。阴阳万物,各有纪纲。日月、星辰、刑德,变为吉凶,金木水火土更胜,月朔更建,莫主其常。顺之有德,逆之有殃。是故圣人能明其刑而处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凡举百事,必顺天地四时,参以阴阳。用之不审,举事有殃。人生不如卧之顷也,欲变天地之常,数发无道,故贫而命不长。是圣人并苞而阴行之,以感愚夫。众人容容,尽欲富贵,莫知其乡。 ”越王曰:“善,请问其方。”计倪对曰:“从寅至未,阳也。太阴在阳,岁德在阴,岁美在是。圣人动而应之,制其收发。常以太阴在阴而发,阴且尽之岁,亟卖六畜货财,以益收五谷,以应阳之至也。阳且尽之岁,亟发籴,以收田宅、牛马、积敛货财,聚棺木,以应阴之至也。此皆十倍者也。其次五倍。天有时而散,是故圣人反其刑,顺其衡,收聚而不散。”

  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 ”计倪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乏故长久。” 越王曰:“善。大夫佚同、若成,尝与孤议于会稽石室,孤非其言也。今大夫言独与孤比,请遂受教焉。”计倪曰:“籴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籴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故古之治邦者本之,货物官市开而至。”越王曰:“善。”计倪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

  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甲货之户曰粢,为上物,贾七十。乙货之户曰黍,为中物,石六十。丙货之户曰赤豆,为下物,石五十。丁货之户曰稻粟,令为上种,石四十。成货之户曰麦,为中物,石三十。己货之户曰大豆,为下物,石二十。庚货之户曰穬,比疏食,故无贾。辛货之户曰□,比疏食,无贾。壬癸无货。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 寇隽 韩褒 赵肃 张轨 李彦 郭彦 裴文举 高宾·令狐德棻
  列传二十六·薛居正
  列传十三·薛居正
  卷五百十二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一·叶隆礼
  卷十五 周郑李三刘江汪郭伍萧李卢朱王魏列传第十二   ·陆游
  千百年眼卷五·张燧
  修纂官·杨士奇
  卷之十四·佚名
  卷之五十一·佚名
  ●卷上。安宗皇帝纪·佚名
  二百九十 赐曹颀等「福」字登记档·佚名
  二百五十一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单·佚名
  第三十二册 崇德元年十月·佚名
  阳州公高永乐传·李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幼玉·唐圭璋

      幼玉,衡阳妓。   失调名   粉面羞搽泪满腮。

  • 历代诗话考索 全文·何文焕

      钟常侍评鲍参军云:「嗟其才秀人微,取湮当代。」夫明远之才,爵位微矣。犹然未彰,矧下此者哉!然而其诗其名,故不磨也。人微乎哉!勉之。  齐诸暨令袁嘏,自诧「诗有生气,须捉着,不尔便飞去」。此语隽甚!坡仙云:「作诗火急追亡逋

  • 近光集卷二·周伯琦

    (元)周伯琦 撰赋得滦河送苏伯修参政赴任湖广清滦悠悠北斗北千折萦环护邦国直疑银汉天上来摇漾蓬莱云五色蛟龙变化深莫测金莲满川凈如拭銮舆岁岁两度临雨露同流草蕃殖长亭短亭来往人朝夕照影何尝息相君亲授临轩勅紫骝嚼

  • 卷一百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友松阁遗稿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之新津人登进士第为章惇所荐绍圣初累擢左司諌工部侍郎大观中厯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贬衡州复官卒赠少保諡文忠曾入党

  • 卷九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九十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德祥【二十五首】德祥字麟洲号止庵钱塘人洪武中住持径山有桐屿诗集【静志居诗话止庵诗原出东野意主崛奇而能敛才就格足与楚石季潭巾缾麈拂鼎立桑门蒲庵以下要非其敌姚恭靖

  • 跋·胡适

    这出戏本是因为几个女学生要排演,我才把他译成中文的。后来因为这戏里的田女士跟人跑了,这几位女学生竟没有人敢扮演田女士。况且女学堂似乎不便演这种不狠道德的戏!所以这稿子又回来了。我想这一层狠是我这出戏的大缺点

  • 嵗时杂咏巻二十九·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中秋中秋夜月【二首】杜 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逺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兎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 卷一百八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八十九箫类五言古箫史曲         【齐】张 融引响犹天外吟声似地中戴胜噪落景龙歕清霄风咏箫          【梁】刘孝仪危声合鼓吹絶弄混笙篪管饶知气促钗动觉

  • ●洛水悲·沈泰

    (新都伯玉汪道昆撰琅琊敬美王世懋评西湖野君徐、尧臣黄之尧阅) 〔末上〕【临江仙】(金谷园中生计拙,高阳池上名流,山公任放是良谋。歌声中夜发,酒债几时勾?) (汉水悠悠东到海,繁华总是浮沤,趁他未白少年头。樽前宜粉泽,座上即丹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富郑公弼显忠尚德之碑蘓轼宋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盖自秦汉以来未有若此之盛者虽所以致之非一道而其要在于兵不用用不乆常使智者谋之而仁者守之虽至于无穷可也契丹自晋天福以来践有幽蓟北鄙之警略无

  • 卷二百四十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荒政宋仁宗时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司马光论荒政劄子曰臣窃惟淮南两浙今岁水灾民多乏食往往羣辈相聚操执兵仗贩鬻私盐以救朝夕至有与官军拒鬭相杀伤者若浸淫不止将成

  • 卷二十四·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二十四明 黄训 编户部【课程 赈防】市籴之令【丘濬】臣按互市之法自汉通南越始歴代皆行之然置司而以市兼舶为名则始于宋焉葢前此互市兼通西北至此始

  • 译文 卷十四 圣贤·朱熹

    近思录选译 卷十四 圣贤14&middot;01 明道先生曰:尧、舜更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言&ldquo;一性一之&rdquo;、&ldquo;反之&rdquo;,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德

  •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太虚

    一 略示二 小乘的有无自性说三 空宗的有无自性说四 唯识宗的有无自性说五 中国佛学的圆中自性说  一、略示  对这有无自性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探讨这“自性”能诠名下的所诠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到经论中的

  • 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尔时那罗延天。在于香醉山顶。请魔醯首罗于自在宫中。供养头面礼足。白魔醯首罗言。我所乘迦楼罗使者。能成办世间

  •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佚名

    昔梁时招提寺僧琰师。初作沙弥。时有相师。语琰曰。师子虽大聪明智慧无那相王短命如何琰闻此语。遂请大德。共详其福。修何功德。更得延年。大德云。佛教圣言。依法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必得延年。琰时奉命遂即入

  •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佚名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假托元始天王命太上大道君笔录,言诵九天诸真名讳及佩符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九天真王和五老上帝名讳及符,劝人佩符,称若妄示人,将遭风刀之拷,“一

  • 古尊宿语录·赜藏主

    中国佛教禅宗的著作。因记载的是禅宗著名大师的语录,故名。宋代颐藏主集。全书共四十八卷。汇集了禅宗南岳系怀让以下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四十余家唐宋禅师中所谓“古尊宿”的语录,多为 《景德传灯录》中所不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