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17.正气歌

元军攻下厓山以后,张弘范召集将领,举行庆功宴会,把文天祥请来。宴会席上,张弘范对文天祥说:“现在宋朝灭亡,丞相已经尽到最后一片忠心。只要您回心转意,归顺我们大元皇上,还能保持您丞相的地位。”

文天祥含着眼泪说:“国破家亡,我身为宋朝大臣,没能够挽回局势,死了还有罪孽,怎么还能贪图活命呢。”

张弘范一再劝降,没有结果,只好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到大都。

过了半年,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元王朝下令把他送到上等的宾馆里,用美酒好菜招待他。过了几天,元朝丞相博罗派投降官员留梦炎去劝降。文天祥对这个叛徒早已深恶痛绝,现在见他居然老着脸皮来劝降,更是火冒三丈。没等留梦炎开口,就一顿痛骂,把留梦炎骂得抬不起头,灰溜溜地走了。

元朝对文天祥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过着囚徒的生活。过了一个月,博罗把文天祥提到元朝的枢密院,亲自审问。

文天祥被兵士押着,来到枢密院大堂,只见博罗满脸凶相,坐在上面。文天祥正眼也不看,昂起头,挺直腰杆走上前去。左右兵士吆喝他跪下,被文天祥拒绝了。

博罗恼羞成怒,喝令左右动手。兵士们把文天祥拉的拉,推的推,将文天祥按倒在地上。

博罗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文天祥坦然说:“从古以来,国家有兴有亡,做大臣的被灭被杀的,哪一个朝代没有?我是宋朝的臣子,现在既然已经失败,只求早死。”

博罗怕审问出现僵局,想缓和一下空气,就说:“自从盘古到现在,有几个帝王,你倒说来听听。”

文天祥哼了一声,说:“一部十七史(指《史记》等十七部历史书),从哪里说起?我今天不是到这里来应考,哪有心思跟你们闲扯。”

博罗被文天祥抢白几句,讨个没趣,就无理取闹地责问文天祥为什么丢了临安逃走,为什么要另立二王(指赵昰、赵昺)。文天祥一条条据理驳斥,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文天祥今天落在你的手里,早就准备一死,何必再噜苏!”

博罗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马司。他想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杀害。

文天祥被关的那间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满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气,更加闷热。牢房的隔壁,有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出阵阵烟火气、霉气,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气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

文天祥被关在这间牢房里,恶劣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就能够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

他在牢房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他在那首诗里,举了历史上一些坚持正义、不怕牺牲的忠臣义士的例子,认为这都是正气的表现。他在诗中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

……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在宇宙之间。……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表现出他的气节,他们的事迹一件件留在史册上。)

文天祥进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发生了一场农民起义。起义领袖自称是宋朝皇室的后代,聚集几千人马,号召大家打进大都,救出文丞相。

这一来可把元王朝吓坏了,如果不杀文天祥,恐怕闹出大乱子来。元世祖还没有丢掉招降的幻想,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一天,文天祥被人从牢房里押出来,带到宫里。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个揖。元世祖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说:“我是大宋宰相,竭心尽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卖国,叫我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复国土,反落得被俘受辱。我死了以后,也不甘心。”说着,咬牙切齿,不断地捶打自己的胸膛。

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事到如今,你如果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两朝的道理。我不死,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么样?”

文天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求一死,别的没有什么可说了。”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才叫侍从把文天祥带出去。

第二天,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这一天,北风怒号,阴云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场上,戒备森严。市民们听到文天祥将要就义的消息,自发集中到柴市来,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人,把刑场团团围住。只见文天祥戴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问旁边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们指给文天祥看了。他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端端正正坐了下来,对监斩官说:“我的事结束了。”公元1283年一月,这位四十七岁的民族英雄终于牺牲,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了他一身的浩然正气。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谷应泰
  第七十七回 韦孝宽献议用兵 齐高纬挈妃避敌·蔡东藩
  第二十八回 伐西羌连番败绩 易东宫两次蒙冤·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六十七·徐乾学
  卷四十·杨士奇
  卷之七十·佚名
  尚史卷五十二·李锴
  平定准噶尔方畧序·傅恒
  绎史卷一百三上·马骕
   第九章 人的惡行·林语堂
  江革传·李延寿
  来知德传·张廷玉
  卷四十七·雍正
  卷第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五十九·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八十 许天锡 春日偕谢邦实邵仁溥游乌石山浮觞浴鵶池 好春无胜游烟景难再续眷我同心人游衍绍芳躅南寻乌石奇萝迳穷委曲攀跻初阳峰悠然豁遐瞩千山收雨

  •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二·礼志五(嘉仪上)·脱脱

        ◎礼志五(嘉仪上)   皇帝受册仪:前期一日,尚舍奉御设幄于正殿北墉下,南面设御坐;奉礼郎设官僚、客使幕次于东西朝堂;太乐令设宫悬于殿庭,举麾位在殿第二重西阶上,东向;乘黄令陈车辂;尚辇奉御陈舆辇;尚舍奉御设

  • ●跋·陆世仪

    「复社纪略」四卷,太仓陆世仪道威着;眉史氏,其号也。道威早岁亦署名复社,后以故自出;故其于社事多有微词。然前既为社中人,于社事始末甚悉。是编记载,首尾完备,实由身亲目击,故能言之凿凿可征。虽其间言外意有亵讥,犹不免门户私

  • 卷二百六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八月己酉朔○宴劳大营五军诸将因大阅时积阴初霁诸军部五整肃旗旄戈甲精彩鲜丽 上悦顾侍臣曰军次固盛然又将有谋士有勇小大协心乃克成功○辛亥○大宁都司启保定左等卫所因近雨坍塌城垣五百二十余丈敌

  • 卷之三十四终·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成化二年冬十月己亥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言事君以忠不忠者服上刑行师以仁不仁者有常宪迺者两广流贼猖獗荼毒生民 皇上轸念地方命都督同知赵辅统率大军

  • 卷之六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李之才传·脱脱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同进士出身,为人纯朴直率、自信,无少许矫揉造作和过甚的地方。他拜河南穆修为师,穆修性格急躁严厉落落寡合,即使像李之才这样的人也经常在呵斥怒骂之中,但李之才事奉他更加勤谨,终

  • ●皇朝通典卷一·佚名

    食貨一○食貨一田制一△田制一(臣)等謹按田賦之制九等列於夏書九賦詳於周禮誠以國本在農民天惟食我國家首重農桑教民稼穡定鼎之初分遣御史循視土田定正賦役全書除前明之苛賦禁墨吏之浮徵履畝清量徹田定賦其有無主荒田則

  • 论势第十五·孔鲋

    魏王问相国曰、今秦负强以无道陵天下、天下莫不患、寡人欲割国之半以亲诸侯、求从事于秦、可乎、子顺对曰、以臣观之。殆无益也。今天下诸侯畏秦之日久矣。数被其毒。无欲复之之志心无所计委国于游说之士游说之士挟强

  • 道艺·方以智

    心有天游,乘物以游心,志道而终游艺者,天载于地,火丽于薪,以物观物,即以道观道也。火固烈于薪,欲绝物以存心,犹绝薪而举火也。乌乎可?圣人知之:欲禁制之,先鼓舞之,劳其生而养之,因以费其智巧,节宣其气而隐其情,使乐受其声施,而渐渍于不

  • 春秋管窥卷九·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防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次鄫以待晋师非观望不前故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及陈而晋衞二君

  • 目录·惠栋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九经古义目録     五经縂义类卷一周易古义卷二周易古义卷三尚书古义卷四尚书古义卷五毛诗古义卷六毛诗古义卷七周礼古义卷八周礼古义卷九仪礼古义卷十仪礼古义卷十一

  • 春秋集传详说纲领·家铉翁

    宋 家翁 撰原春秋托始上或曰黍离降于国风诗亡然后春秋作自孟子以来有是言矣然平王东迁在鲁孝公之季年厯孝逾惠至于隠而春秋始作其故何与曰是其为说多矣杜元凯以为平王东迁之始主隐公让国之贤君考乎其时而相接者此

  • 卷五百六十七·佚名

    △第六分显相品第三尔时最胜复从座起。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何为相。於是世尊告最胜曰:天王当知。如地水火风空等相。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是时最胜便白佛言:世尊,云何甚深般若波罗

  • 答徐恒志问(二则)·太虚

    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言三生成佛,此皆大乘教之一部份。禅宗自法身言,悟法身即成佛;密宗自身修成幻化身,即成化身佛

  • 摄大乘论释论 第六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论 第六卷世亲菩萨造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入应知胜相胜语第三论曰。如此已说应知相。入应知相云何可见。多闻所熏习依止。非阿梨耶所摄。如阿梨耶成种子。正思惟所摄似法似义所生。似所取物有见

  • 机器人与银河帝国·阿西莫夫

    地球纪元3624年。故事分别发生在奥罗拉世界、索拉利世界、贝莱世界和地球。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索拉利世界上已空无一人,只剩下机器人留守,索拉利人都到哪里去了?地球人的殖民运动蓬勃发展,地球及其银河殖民者的壮大,使外世界

  • 岭南风物记·吴绮

    两广风物志。1卷。清吴绮撰。绮字园次,号丰南,一号听翁,又号红豆词人。江苏江都人。顺治拔贡,官湖州知府。著有《林蕙堂集》和《宋金元诗选》。是书约成于顺治康熙间。八千七百余字。内容记述两广含少数民族地区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