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十六 列传三百三

  ◎土司五

  ○广西

  广西为西南边地。秦,桂林郡。汉,始安。唐,桂管。宋,静江府。元,静江路。明建广西省。瑶、僮多于汉人十倍,盘万山之中,踞三江之险。明时,因元之旧,多设土司,以资镇压。叛服不常,韩雍之定藤峡,王守仁之抚田州,沈希仪、俞大猷之战功,殷正茂、翁万达之成绩,仅得勘定。清朝,广西莠民四起,土司独安靖无事。鄂尔泰经略三省,革泗城土府岑映宸职,割江北地隶贵州。雍正六年八月,首讨思陵州之八达寨,扼其饷道,屯兵二三里外,量大炮所能及,渐轰进偪。贼窘急,斩土目颜光色兄弟以献,尚闭寨不出,遂为官兵所毁。八年,复檄讨思明土府所属之邓横寨,三路进攻,一鼓而克。于是远近土目争缴军器二万馀。巡边所至,迎扈千里,三省边防皆定。

  庆远府:秦,象郡。汉,交阯、日南二郡界。唐置粤州,天宝初,改龙水郡;乾元中,更宜州。宋升庆远军节度,咸淳初,改庆远府。元为庆远路。明仍改庆远府。清因之。

  东兰土州,在府西南。宋置兰州,以韦氏世袭。元改东兰州。明因之。传至韦光祚,清顺治初,归附,予旧职,雍正七年,改设流官知州。

  忻城土县,在府南。宋庆历间,隶宜州。元以莫保为八仙屯千户。明洪武初,设流官。后仍任土官,以莫氏世袭。传至莫猛,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袭职。

  南丹土州,在府西北。宋开宝初,土官莫洪〈土比〉内附;元丰三年,置州,管辖诸蛮。明洪武初,莫金纳土。金叛被诛,以金子禄袭。传至莫自乾,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袭职。

  那地土州,在府西。宋熙宁初,土人罗世念来降;崇宁间,遂置地、那二州,以罗氏世知地州。元仍之。明洪武元年,土官罗黄貌附,诏并那、地为一州,予印授,黄貌世袭,以流官吏目佐之。传至罗德寿,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世袭。

  永顺正土司,在府西南。明设土司,弘治间,以邓文茂为之。传至邓世广,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世袭。

  副土司。彭希圣,同。

  永定土司,在府西南。明成化十二年,设土司,以韦万秀为之。传至韦盛春,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世袭。

  思恩府:古百粤。汉属交阯。唐天宝元年,改为横山郡。元置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明正统五年,升为思恩府。弘治末,改流官,清因之。

  上林土县,在府西南二百七里。宋置,隶横山寨。元属田州。明洪武二年,以黄嵩为土知县,仍属田州;嘉靖初,改隶思恩军民府,佐以流官典史。传至黄国安,清初,归附,仍袭旧职。

  白山土司,在府东北。宋皇祐间,随狄青有功,世袭土舍。明嘉靖七年,以王受明为白山土巡检。传至王如纶,清初,归附,仍袭旧职。

  兴隆土司,在府东北八十里。明嘉靖七年,以韦贵为土巡检。传至韦万安,清顺治十七年,归附,仍准世袭。

  那马土司,在府西北九十里。明嘉靖七年,以黄理为土巡检。传至黄天伦,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定罗土司,在府西一百四十里。明嘉靖七年,以徐伍为土巡检。传至徐朝佐,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旧城土司,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明嘉靖七年,以黄集为土巡检。传至黄世勋,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下旺土司,在府西二百十里。明嘉靖七年,以韦良保为土巡检。传至韦际弦,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安定土司,在府北。明嘉靖七年,以潘良为土巡检。传至潘应璧,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都阳土司,在府西北六百里。明嘉靖七年,以黄留为土巡检。传至黄宏会,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古零土司,在府东。明嘉靖七年,以覃益为土巡检。子文显,征大藤峡有功,加千总。传至覃恩锡,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田州土州,在府西四百五十里。唐天宝元年,横山郡。乾元元年,改为田州。宋属横山寨。元置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明改田州府,寻复为州。嘉靖九年,以岑芝主田州。传至岑汉贵,清顺治初,归附,仍准世袭。近改百色直隶厅,置流官。

  归顺州,旧为峒。元隶镇安路。明因之。弘治年间,升为州,以岑瑛为知州,世袭,改隶思恩府。传至岑继纲,清顺治初,归附,仍予旧职。雍正七年,改隶镇安府。八年,巡抚金鉷以土司岑佐不法状题参,革职改流。

  泗城府:古百粤地。宋置泗城州。元属田州路。明隶思恩府。洪武初,以岑善忠为知府,世袭。传至岑继禄,清顺治十五年,归附,随征滇、黔有功,改为泗城军民府。继禄死,子齐岱袭。齐岱传子映宸。雍正五年,映宸以罪参革,改设流官。

  下雷州。元属镇安路。明初,降为峒。万历三十二年,许应珪以军功复职。传至许文明,清顺治初,归附,仍袭旧职。

  向武州。宋置,隶横山寨。元隶田州路。明初,以黄世威为知州。传至黄嘉正,清顺治初,归附,仍袭旧职。

  都康州。宋置,隶横山寨。元属田州路。明隶思恩府,以冯斌为知州。传至冯太乙,清顺治九年,归附,仍袭旧职。

  南宁府:唐邕州也。元,邕州路,泰定中,改南宁路。明置南宁卫,后改府。清因之。

  果化土州。宋置。元属田州路。明洪武二年,授土官赵荣为知州。弘治中,改隶南宁。传至赵国鼎,清初,率众归附,仍袭旧职。

  归德土州,在府西。其先黄氏。宋征交阯有功,建归德州。明洪武二年,以黄隍城为知州。传至黄道,清初,归附,仍袭世职。

  忠州土州,在府西南一百九十里。宋置。明洪武二年,以黄威庆为土知州。传至黄光圣,清顺治初,归附,仍予世职。

  迁隆峒,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明洪武元年,以黄威鋆为土官,以失印废为峒,降巡检。传至黄元吉,清初,归附,仍予世职。

  太平府:汉属交阯。唐为羁縻州。宋平岭南,置五寨,一曰太平,领州县。元置太平路。明洪武二年,改为太平府。清因之。

  太平州,在府西北。明洪武二年,以李以忠为知州。传至李开锦,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镇远州,在府东北。旧名古陇。宋置州。元隶太平路。明亦属太平路。明初,以赵昂升为知州。传至赵秉义,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茗盈州,在府北。宋置。元属太平路。明初,以李铁钉为知州。传至李应芳,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安平州,旧名安山,在府西北。唐置波州。宋设安平州。元隶太平路。明洪武初,以李郭祐为知州,使守交阯各隘。传至李长亨,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准世袭。

  万承州,在府东北,旧名万阳。唐置万承、万形二州。宋省万形隶太平寨。元属太平路。明洪武初,以许郭安为知州。传至许嘉镇,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全茗州,在府北,旧名连冈。宋置,隶邕州。元属太平路。明洪武初,以许添庆为知州,给印。传至许家麟,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结安州,在府东北,旧名营周。宋置结安峒。元改州,属太平路。明洪武元年,以张仕荣为知州。传至张邦兴,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龙英州,在府北,旧名英山。宋为峒。元改州,属太平路。明洪武二十二年,以赵世贤为知州,给印。传至赵荫昌,为族人继祖所杀。清顺治十六年,归附,诛继祖。荫昌无子,以邦显子廷耀袭。

  佶伦州,在府东北,旧名邦兜。宋置安峒,隶太平寨。元改州,属太平路。明洪武二年,以冯万杰为知州。传至冯嘉猷,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都结州,在府东北。元属太平路。明洪武三年,以农武高为知州。传至农廷封,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上下冻州,在府西。宋置冻州。元分冻州为上冻、下冻二州。明隶太平府,洪武元年,以赵帖从为知州。传至赵长亨,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恩城州,在府西北。唐置。宋分上下恩城二州。元属太平路。至正间并为一。明洪武元年,以赵雄杰为知州。传至赵贵炫,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罗阳土县,在府东,旧名福利。宋置,隶迁隆寨。元属太平路。明隶太平府,明初,以黄宣为知县。传至黄启祥,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思陵州。宋置州,隶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初,省入思明府,后复建,仍隶太平府;洪武二十一年,以韦延寿为知州。传至韦懋选,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思明州。唐置,属邕州。宋隶太平寨。元改思明路。明为府,洪武元年,以黄忽都为知府。传至黄戴乾,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旧职。黄观珠袭。以安马、洞郎等五十村改流,隶南宁。明降府为州,移治伯江哨。雍正十年,五十村目怨观珠,杀观珠嬖人,欲因以谋不靖。太平知府屠嘉正、新太协副将崔善元安定之。观珠以罪参革,改流。又思明州与思明府本两地,土官亦黄姓,于康熙五十八年改流。

  下石西州,在府西二百十里。宋闭鸿为知州。明初,仍给世袭。传至闭承恩,清初,归附,仍袭旧职。

  上石西州。明崇祯间,并入本府。清雍正十二年,改隶明江同知。

  上龙司。汉属交阯。唐置龙州。宋隶邕州。元大德中,改为万户府。明初,属太平。洪武八年,改直隶州,寻改隶太平。以土官赵帖坚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其后事具明史。传至赵有泾,为庶兄有涛所杀。有泾子国梁愬父冤,有涛逃入交阯。清平广西,更名赵禄奇,自交阯逃回归附,仍予旧职。死,传子廷楠。时国梁父冤既白,应袭,而廷楠拒之;国梁复出奔,适云南煽动,遂率贼兵破州城,杀廷楠。未几扑灭。而廷楠无子,乃以庶支赵元基孙国桓袭。传子殿灴,雍正三年,以贪残参革,析其地为上龙司、下龙司;改设两巡检,平通判兼摄。后改龙州厅。

  凭祥州。宋为凭祥峒,属永平寨。元隶思明路。明洪武初,李升内附,置凭祥镇。永乐二年,置县;成化八年,升州,以升孙李广宁为知州。时又属安南,仍归明,属太平府。传至李维藩,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江州。宋置,属古万寨。元隶思明路。明因之,洪武初,以黄威庆为知州。传至黄廷杰,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袭旧职。

  镇安府:在省西。宋时于镇安峒建右江军民宣抚司。元改镇安路。明洪武元年,改府,授土官岑天保为知府。清顺治间,土官故绝,沈文崇叛据其地;十八年,发兵扑灭之。康熙二年,改置流官通判。雍正十年,改知府。

  都康州。宋置,隶横山寨。元属田州路。明洪武三十二年,复置州。永乐初,以冯斌为知州,隶思恩府。传至冯太一,清顺治九年,归附,袭旧职。雍正七年,镇安设府,改隶镇安。

  上映峒。宋置州。明初,废为峒,以许尚爵袭。传至许国泰,清顺治初,归附,仍予旧职。

  湖润寨。宋时置州。明初,废州为寨,降巡检司。传至宗熙,清顺治九年,归附,仍给巡检司印,世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九·刘昫
  卷三十四·志第十·历四·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二·柯劭忞
  卷五十五 漢紀四十七·司马光
  東觀漢記卷十九·多人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八·乾隆
  ●卷二·劳格
   第十节 望北平·老舍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通志卷八十三下·郑樵
  卷二十·吕中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司马迁
  安成恭王萧皓传·萧子显
  卷六·楼昉
  提要·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朱凯

    (冲末扮杨景领卒子上,诗云)雄镇三关几度秋,番兵不敢犯白沟。父兄为国行忠孝,敕赐清风无佞楼。某姓杨名景,字彦明。父亲是金刀无敌大总管杨令公,母亲佘太君。所生俺弟兄七人,乃是平、定、光、昭、朗、嗣,某居第六。镇守着这三

  • 宛陵羣英集巻四·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古体【七言】元吴锳有之老师下过留宿龟峯之西结茅屋南冈先生夜投宿开门出迎喜欲舞童子烹鸡酒新漉别来三月意倾倒自言豸冠相遇好披圗见画复见诗笔法逺过东岩老灯前细酌尊易空僻居甚媿无鲜醲连牀醉卧

  • 御选金诗卷二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二十五六言诗元德明六言北阙三台五省东山万壑千岩琴书中有真味风月外无多谈高宪焚香六言四首末利花心晓露蔷薇萼底温风洗念六根尘外忘情一炷烟中满地落花春晓一帘防雨轻隂正要金蕉引睡不妨玉陇

  • 梨园原提要·黄旛绰

    梨园原一卷,据本书序文说:在淸代干、嘉时候,有一位名叫黄旛绰的老艺人,汇集他生平所得,着成一书,名曰“明心鉴”。后来又经他的朋友胥园居士(庄肇奎)增加了一些考证,改名为“梨园原”,有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

  • 第十六回 进治道陈希夷入朝 遁穷荒李继迁降虏·蔡东藩

      却说李昉入奏,报称大臣病故。大臣为谁?就是参知政事李穆。太宗闻丧,更加嗟悼,遂亲往赐奠,语侍臣道:“穆操履纯正,真不易得,朕方倚用,遽尔沦没,实属可悲。这并非穆的不幸,乃是朕的不幸呢!”言下甚是惨切,且对灵哭了一场,然后还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正统五年六月辛未朔遣中官祭中霤之神○云南呵吒力僧纲司土官都纲李久广东阳春县猺老黄汉山等俱来朝贡马赐袭衣钞绢有差○德州等卫达官指挥佥事满哥卜花副千户脱罕沙在宁夏为总兵官乡导至是贡马至京以边境宁靖乞还原卫

  • 五一 我的新书一·周作人

    我们的英语读本《英文初阶》的第一课第一句说:“这里是我的一本新书,我想我将喜欢它。”我的第一本新书,使我喜欢看的,在上边已经说过,乃是英国纽恩斯(Newnes)公司的送礼用本《天方夜谈》,装订的颇精美,价值却只是三先令六便士

  • 卷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二职官考三公三师三孤宋宁宗庆元後韩?胄及史弥远贾似道专政皆官至太师【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宋以前三公三孤俱分为二至宋则国初及崇宁罕尝备官迄政和而一变其制今考宋始本纪庆元元年

  • 秦淮画舫录(下)征题·捧花生

    醴陵倡妇,浔阳商女。缘情之言,写心而语。连犿奚伤,悱恻是与。香草美人,唯典可数。 倚云阁留赠金袖珠校书渔尊 曲廊回合掩棂纱,小驻斑骓带月挝。 二月春风凝豆蔻,十分幽思托枇杷。 梦醒天上红楼远,(姬熟红楼梦说部)约定桥边玉杵

  • 卷十一·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十一   明 傅逊 撰晋曲沃簒晋隐公五年春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夏六月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曲沃晋别封成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三[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世随州智门光祚禅师法嗣明州雪窦山资圣寺明觉禅师讳重显。姓李氏。遂州大寂九世之孙也。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始诞。旦夕瞑目若寐。幼即异常。不

  • 论家庭教育·印光

    ●人家欲兴, 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 必由家规颓废始。欲子弟成人, 须从自己所作所为, 有法有则, 能为子弟作榜样始。此一定之理。今欲从省事省力处起手, 当以因果报应, 为先入之言。使其习以成性, 庶

  • 西游补·董说

    长篇神魔小说。清董说著。十六回。说字若雨,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少补弟子员,应考落第,乃受业于复社主将张溥,并注名复社,于时弊多所抨击。明亡后绝意仕进,落发为僧,更名南潜,号月函。写唐僧师徒过火焰山之后,孙悟空

  • 续北山酒经·佚名

    宋李保撰。保生平事迹不详,其《读朱翼中〈北山酒经〉》诗末署“朝奉郎行开封府刑曹掾”,小序称与朱“同僚”。此书即为续朱书而作,共记制曲酿酒46种。然今存《说郛》本有目无文。

  •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佚名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系南北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另有敦煌唐抄本一件(S957号)。经文宣称元始天尊于九清妙境为诸天大圣演说道法,并应酆都北帝之请求,传授「金

  • 梁公九谏·佚名

    宋代讲史话本。今存《梁公九谏》卷首有一篇佚名序文,略云: “世有《梁公九谏词》者,即赵歧所谓外书也。传述既久,旧本多谬,与本传互有异同,观者不能无惑。今三复参考,订其讹而补其缺。”据此,知今传本《梁公九谏》是

  • 东南纪闻·佚名

    三卷。撰者不详。从所载的内容看,大约是宋末、元初人所作。此书元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载,原本早已亡佚,卷数无考。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分成三卷。共计八十四条,书中内容大部分是追记南宋时事,

  • 礼记集说·陈澔

    一名《云庄礼记集说》。经学着作。元陈澔撰。10卷。清光绪十九年(1893)浙江书局重刊本。卷首有序,内容包括曲礼、檀弓、五制、月令、文王世子、礼运、礼器、内则、玉藻、丧服、小义、祭义、祭法、儒行、昏仪、燕仪、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