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吏学指南卷之七

捕  亡

应合杀捕  逃亡之徒,罪有殊等,重者合杀,轻者合捕,故曰应合杀捕。若虽合杀而已被拘执,应合告而辄捕系者,官有禁文,案文为理。

许人告捕  谓如谋叛、造伪、贼盗、强奸、搬贩盐酒等类,虽系傍人,皆得告捕,故曰许人告捕。

许人告发  谓如人犯违禁,应须闻官追唤者,谓之许人告发。

许人捕系  谓如犯罪逃亡及应合告捕之事,相去官司远窎,若候上闻,前人必致逸走,是以先行捉获,然后闻官,曰许人捕系。

逃亡  避罪僻处曰逃,窜伏地境曰亡。

逃窜  避罪潜匿,谓之逃窜。《汉书》曰“奉头鼠窜”。

走透  人已逃脱曰走,物不能隔而泄曰透。

亡命  命者,名也。谓脱其名籍而逃亡于深山逈泽者。汉陈平起于亡命。

纵逸  容缓曰纵,故放曰逸。撒放  容纵而去,谓之撒放。拒捍  以力相迎,抵敌官事,谓之拒捍。拒敌  聚众争衡,谓之拒敌,犹逆命也。拒捕  集聚拒捍,不伏就擒,谓之拒捕。抗拒  上下相当,言无卑屈,谓之抗拒。

扑捉  尽数追捕谓之扑捉。《韵》注:“扑者,灭也,又击也。”

根捉  追寻曰根,擒捕曰捉。擒缉  急于捕捉曰擒,继踪根寻曰缉。窟拿  孔穴之处曰窟,以手捉取曰拿。追袭  捕逐曰追。行不假途,掩人不备曰袭。搜捕  求索曰搜,擒捉曰捕。追捕  即擒捉也。汉光武令牧守追捕群盗。掩捕  乘其不备,覆其巢穴,谓之掩捕。追讨  捕逐曰追,诛治曰讨。招收  诱其来归曰招,拒而追捕曰收。勾摄  呼唤曰勾,追取曰摄。巡逴  往来察视曰巡,广张声势曰逴。巡捕  巡谓巡视,捕谓捕捉。巡捉  义同巡捕。巡防  遍历检视,常加备御者。巡逻  行视曰巡,游侦曰逻,谓探伺也。

巡警  谓常切严戒不虞也。警音景,谨戒也。又昼曰巡,夜曰警。

等截  谓伺贼出没追捕也。粘踪  谓寻逐作过形迹也。方略  设法谓方,施谋谓之略。即计划也。搜索  谓求取也。搜检  大索曰搜,寻察曰检,谓如私藏禁物,必须搜检之类。败露  《列子》曰“形甚露”。谓破其形迹也。孤迥  谓作过之人藏于幽远隐僻之所也。拘执  谓已被捉获者。得获  凡捕而见者,谓之得获。得见  谓求而获者,谓之得见。就唤  就,即也;唤,呼也。就勾  义同就唤。衷私  谓情有窥避而潜去者。

诈  妄

诈欺  匿行曰诈,诬罔曰欺。诈伪  谓如伪造文书,见于纸笔之间者。诈传  谓如虚传意旨,形之于语言之间者。诈医  谓假以神鬼,指方疗病,及妄言人之灾福者。诈陷  谓知津河深泞,桥舡朽败,诳人令渡者。诈冒  奸诡曰诈,虚假曰冒。诈乘  谓不应乘座船马,设计诈乘者。增乘  谓合乘马一疋而乘二疋者。擅乘  谓不应乘人,非设诈冒,而辄便自乘者。令人乘  谓主司无关同文书,辄因便令人乘者。

妄认  事若相近,情则相远,内欺于心,外欺于人,谓之妄;形色相类,意以为是,谓之认。

妄冒  虚诈谓之妄,假名谓之冒。妄说  发言无端者。妄传  谓道听途说,指以为实者。妄举  谓才德不称,捏合保荐者。讹言  事传而差,谓之讹言。谓流言惑众者。错认  非己物而误取,谓之错认。捏合  谓撰造异端,颇同真假者。毁谤  谓本无其事,辄加诬诳者。诽谤  谓撰造非议,讥讪官府者。赝滥  假伪错杂之物,谓之赝滥。朽滥  不牢之物曰朽,不真之物曰滥。

贼  盗

贼寇  盗劫人财者曰贼,剽掠作过曰寇。又杀人不忌曰贼,报仇之贼曰寇。又杀人曰贼,攻劫曰寇。

剧贼  《汉?朱博传》云大盗曰“剧贼”。谓作过之甚者也。

草贼  《西羗论》曰:“贼人穿窜草石。”又吴周鲂曰“山栖草藏”,故名草贼也。

夙贼  汉郭伋曰旧贼谓之“夙贼”。

劫盗  谓强盗一色之称也。《说文》:私利其物曰盗。

劫杀  以力胁取曰劫,害及非罪曰杀。

劫攘  非理强取曰劫,有因而盗曰攘。

剽掠  攻劫曰剽,强夺曰掠。

抄掠  谓劫人财物也。

虏掠  俘获曰虏,劫夺曰掠。

烧劫  放火曰烧,强取曰劫。《西京杂记》曰“兵火烧劫”。

抢劫  争取财物曰抢,以威胁取曰劫。

作耗  草贼为乱,谓之作耗。荀子曰:多而乱曰耗。

反乱  逆上曰反,争强曰乱。《汉书》曰“靡有孑遗”。注:谓地面并无良民,尽皆作乱也。

啸聚  吹声也。《通鉴》释文曰“啸咏相聚”,犹言响应也。

穿窬  谓穴孔穿垣为盗者。

掏摸  择便取物曰掏,以手揣物曰摸。

公取  谓不避耳目,公然而取者。

窃取  谓潜形隐面,方便而私取者。

已成盗  谓珠玉宝贝之类已入手隐藏,放逸飞走之属巳专制在己者。

未成盗  谓飞放之属引之于外,未得专制,木石重器移于本处,而未驮载,俱未成盗。

首从  造谋设意,专于进止,曰首;听受纠合,同犯非违,曰从。又曰首谓罪首,从谓从坐。

同火  十人曰火。谓相与作过,不以徒党同异,但犯罪时合为一火者。

同案  即同起也。谓不以所犯前后有差别,但相连及作一案者。

同党  相助匿非曰党。谓曾经和同商量,随从同党者。

同谋  谓一同设计作过者。

加功  从而助威,共相伤害于人,谓之加功。若虽不下手,当时同共窘迫,以致前人被害者亦是。

停藏  宿止曰停,隐匿曰藏。

窝藏  谓隐匿作过者。《左传》曰保奸。张敞曰贼囊橐。

知情  本不同谋,唯知所犯,谓之知情。但曾预谋,谓之同情。

过致资给  谓指授道途,送过险处,助其运致,给衣粮财货,遂使罪人藉此逃亡,潜隐他所者,谓之过致资给。

勾引  纠合人伴共造非为,谓之勾引。

相搀  彼此共为曰相,先后作过曰搀。

所由  因缘违误,谓之所由。

警迹  警,戒也;迹,踪也。古曰景迹,谓显人之行止也。

受分  谓不同上道,止分其赃者。

容隐  知有愆犯,故为抵讳,谓之容隐。

逗引  拐带人物,谓之逗引。

上道  谓犯罪者登途路也。已上道者,往而造罪也。未上道者,谋而不行也。

左道  非正之术,谓之左道。谓僻邪惑众也。

造畜  造谓自造成蛊害人,畜谓传畜猫鬼之类。

蛊毒  谓聚诸蛇虫于一处,使之相食,独存一物,用以害人者。

魇魅  谓事邪鬼,或用人为牲,或将人名告于邪魔,令人病死颠狂者。

妖书妖言  怪异不常之书,谓之妖书;欺罔奸邪之言,谓之妖言。

幻术  诡诞惑众,谓之幻术。如吞刀、吐火、植瓜、种木、屠人、戮马之类皆是。

妖邪  四生兴孽,谓之妖;神之不正,谓之邪。

奸宄  《左传》曰:“乱在外曰奸,在内曰宄。”诈也。

不轨  谓不遵法度也。

诱略  以利动之谓之诱,取非其道谓之略。

迫胁  以威力相恐也。

胁从  谓迫胁而从之者。

钱粮造作

课程  征税之物曰课,额定其限曰程。

榷酤  谓官专其利也。汉武始榷酒酤。应劭曰:“以木渡水曰榷。”如水上设木渡人,示路归一,官专其利,不容利源散漫也。

榷盐  谓禁闭其事,利总入官也。自唐代始。

榷茶  义与榷盐同,始于唐宪宗时。

榷醋  《魏?刘放传》曰:“官贩苦酒,与百姓争锥刀之利。”其原此始。

散办  谓派令百姓办纳也。后唐天成中,令郡县于夏秋田苗上,每亩输钱五文,许百姓自行造酒,其钱随税徵纳,并不折色。

认办  谓自备己本,依额办课还官也。恢办  规画曰恢,备具曰办。包办  谓依额认纳官钱,私下多余取利也。扑买  即包认办纳也。籴买  物斛之类曰籴,柴炭杂物曰买。

钱谷  《礼》注:“钱,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各流行,无不遍也。谷者,天产五谷也。又管库曰钱,管仓曰谷。如历仓库者,谓曾任钱谷也。

财赋  钱币曰财,田税曰赋。

贡赋  贡谓献也,赋谓地土所产方物也。《书》曰:“任土作贡。”

税赋  输土物曰税,取田租曰赋。《汉?刑法志》曰:“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原于三代。

税貌  谓纳其征税之物多寡也。

抽分  即解取其物也。

两税  谓夏税秋粮也。

税期  五代以前,收歛谷帛多不以时。周世宗显德中,始定夏税以六月,秋税以十月起徵也。

契券钱  《隋?志》曰:“晋凡卖奴婢、田宅率钱万者,输值四百纳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也。”原于此。

包银  谓民纳钞包,以充差发,即古之庸也。

丝线  亦差发,古之调也。

斡脱  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

规运  谓以官本营利者。《左传》曰:“规求无度也。”

榷货  《字宝》曰:“回易曰榷。”《韵》注:“榷者,化也。”凡变化回易之物皆曰榷货。

侵衬  谓搀夺课利也。

犯界  谓彼境之物越入本界也。

沮坏  止抑其政曰沮,败其行事曰坏。

搀夺  谓搀先取其利也。

搅扰  挠乱曰搅,搔动曰扰。

亏兑  谓徵办不及其额也。

侵欺  谓办多纳少,益己亏官也。

失陷  谓不意损坏官物也。

侵使  谓已徵到官,未入仓库,而专擅用费者。

增羡  加益其数曰增,额外多余曰羡。

横收  谓非额办正课之数者。

附余  谓正数之外增益者。

出剩  即附余也。

移易  迁动官物曰移,更改原数曰易。

欺隐  谓藏匿课利也。

借贷  以物假人曰借,从人求物曰贷。借字从人,从昔,假各人道,所以不能无也。凡以官物假人,虽辄服用观玩,而昔物犹存,故称曰借。贷字从代,从贝,凡资财货贿之类,皆从贝者,以其所利也。假此官物利己利人,虽有还官之意,不过以他物代之,而本色已费,故称曰贷。又从代者,谓以物替代也。

克落  谓支多给少,赢取其余也。

冒破  谓巧作缘故,縻费官物者。

冒支  谓假人姓名,代给其物者。

滥支  谓不应给而给者。

盗用  谓监临主司私贷使费者。

失收  谓应收系而不收系者。

短欠  谓正数不足也。

折欠  谓物斛亏短者。

拖欠  谓延缓不及额也。

换易  转变曰换,更改曰易。

挪换  时暂移用曰挪,变改原物曰换。

揭借  举债曰揭,假物曰借。

赔偿  谓填还所欠也。

质易  以物易财曰质,互相博换曰易。

结揽  谓兜合钱粮,总一纳官者。

飞钞  谓物不到官,虚给收附者。

轻赍  谓本纳粮斛,而今纳钞者。

成就  谓诸事办集也。汉黄霸力行教化,务在成就也。

纰薄  丝节不调曰纰,段匹不厚曰薄。

徵敛差发

追徵  谓取索所欠也。追理  谓根究徵纳也。追索  谓追取其物也。放支  谓以物付与也。倚阁  谓权行住徵也。住罢  止也,休也。谓事应放免也。住支  谓应支而止住听候也。住徵  谓应徵而止住听候也。蠲放  清洁曰蠲,除免曰放。蠲免  谓包括除放大小之名也。赋歛  征税曰赋,收拾曰歛,即科率也。和雇  两顺曰和,佣赁曰雇。和买  两平以钱取物也。和中  谓以物斛投粜于官也。和织  谓以丝觅工造作也。和籴  谓两平籴入也。创造  谓始建工役也。横造  谓额办数外增役也。科敷  率歛曰科,散支曰敷。齐歛  谓一例科率也。聘卖  谓分派聘卖诸物也。措置  谓规画而安置也。借倩  权时供给曰借,雇人庸力曰倩。规措  转借曰规,处置曰措。应副  谓料度支与也。寻觅  搜求曰寻,乞需曰觅。供给  谓以物输用也。打勘  谓搜究弊幸也。理算  谓寻究计算也。打算  包刮理算打勘也。差役  谓量其力而差使当役也。科役  谓验事力而敷派庸作也。徭役  科调曰徭,工作征戍曰役。又一身应当曰徭,全户应当曰役也。应役  谓承当其役也。厮役  谓有所使也。职役  官称职役,谓有执掌也。身役  吏卒人等称身役,谓任驱使也。租调  验丁田纳粟曰租,随土输布帛曰调。折庸  谓以役准钞物也。顾倩  谓以物顾人代役也。顾觅  义同顾倩。顾募  顾谓以钱物招人应役也。招召  义同雇募。

佥补  选差相应曰佥,填替缺役曰补。盖佥者,拣也,其法则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等者先多丁。若反此者,是名佥补不平。

消乏  物力渐减曰消,家贫无财曰乏。应当  谓理合如是也。协济  犹添助气力也。协力  谓同心相合与众共事也。答配  谓验事□□糸慢分轮应当也。桩配  谓重叠科差也。骚扰  搅动于人曰骚,捃摭烦乱曰扰。动摇  谓虚张事势惊撼于人者。

走弄  侮慢造弊,谓之走弄。如放富差贫,那上儹下,看循恩讐,变乱狱讼之类。

扇惑  生事播扬曰扇,惊遑及众曰惑。

诸  纳

买纳  谓收买诸物纳官者。给纳  谓人欠少粮斛,却有未支官钱,可给籴纳者。填纳  谓失陷官物,勒令依数补纳者。回纳 谓支用官物,销用不尽回纳者。理纳  谓虽有侵欺,而情弊未见,必须理算纳者。催纳  谓拖欠官物,必须催纳者。送纳  谓包括供输之名者。附纳  谓以少附多,因便送纳者。卸纳  谓纲运于仓卸纳者。变纳  谓以物变转他物纳官者。籴纳  谓收籴粮斛纳官者。起纳  谓空闲房地情愿起赁纳课者。赔纳  谓主守官物而有丢失,着落赔纳者。备纳  谓将官物毁坏,勒令依样备纳者。代纳  谓甲有所欠而事故,却令乙与代纳者。输纳  谓令人户供输纳入官者。发纳  谓官司起发而纳者。进纳  谓以稀宝等物贡于上者。首纳  谓犯赃而首纳者。支纳  谓主司支出纳入也。科纳  谓科敷人户出纳者。闭纳  谓拖欠钱粮,预令官吏揭借纳足者。克纳  谓如仓库短缺欠钱粮等物,就克合支分例纳官者。拘纳  谓应收官物而散在外,合拘入官者。兑纳  谓本非原物而以别物挪移入官者。均纳  谓欠官物而于同财或有干碍之人名下纳徵者。受纳  谓收贮官司两平交收者。献纳  谓以出产钱粮呈官输纳者。增纳  谓增加原数而纳者。中纳  谓以诸物投卖于官者。折纳  谓阙本色而以别物折纳者。估纳  谓欠官物,估计欠人财产纳官者。带纳  谓如带粮纳收鼠耗分例之类。投纳  谓本无拘制而人自来投者。拨纳  谓欠他司钱,却有此司钱,可以就拨纳官者。偿纳  谓自欠少而令填纳者。贴纳  谓正物不足,贴纳其余者。卖纳  谓以物易钞纳者。包纳  谓包纳一处钱粮纳官者。对纳 谓两相对剥纳官者。出纳  谓令人户纳备者。追纳  谓如应支八分而支十分,合追二分还官之类。没纳  违禁之物及不合给主钱粮,并曰没纳。入纳  谓入此出彼者,如入钞支盐引之类。截纳  谓本应赴远而截于近处纳者。摊纳  谓拖欠官钱,摊及诸人凑纳者。缴纳  谓船马劄子、茶盐路引之类,用毕缴纳者。折纳  谓船只损坏,房舍倒塌,折纳还官者。交纳  谓两和交割者。出纳有违  谓重受轻出及当出陈而出新,应给上物而受下物者。寄纳  谓将纳官之物权寄收贮者。

体  量

收顿  谓安放如法也。收贮  谓积藏如法也。收受  谓两平交纳也。寄收  谓附留之物也。附收  谓未作正数之类。稽考  计较曰稽,检察曰考。考较  谓稽察其不等也。比附  以物相并曰比,依凭为则曰附。比较  谓相并计算也。比对  两相对并也。会计  谓总合而筹之也。检视  谓看视强弱也。检量  谓度量亩步也。检察  谓察辨是非也。检踏  谓亲历田畴也。检核  谓体究虚实也。估计  谓估纽价直,计其数目也。计料  谓量度工料也。分拣  谓辨别好弱也。相视  谓逐一检觑也。体覆  谓究覆虚实也。发落  谓明白散付也。

禁  制

私造  谓兵器之类,无故私造者。私有  谓兵器禁书之类,旧有而蓄之者。赌扑  谓博以取财,起盗之原也。禁书  谓天文图谶之类。

钟禁  《刑统》云:“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谓之犯夜。”唐韦永贻诗曰:“三条烛尽钟初动。”如此则唐已有钟禁矣。

屠宰  杀物曰屠,烹物曰宰。漏泄  谓走透事情也。

杂  类

沿革  承袭曰沿,改变曰革。

昧爽  《礼记》云:“昧爽而朝。”谓辨色之昧也。今侵早之前,五鼓之末是也。

深文  拘刻也。汉张汤等定律令,深文以拘人。刑余  罪人轻贱之名也。齐威王使孙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计构  谓巧计罪人也。王莽谓文致其罪。始终  事初曰始,事尽曰终,犹四时至冬尽也。首尾  首者,始也;尾者,终也。经手  谓曾掌管其事者,不限远近,俱曰经手。

郑重  《王莽传》:“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之意。”注:“郑重,犹频烦也。”

枝梧  谓不能主,欹倾之义也。项羽斩宋义,诸将莫敢枝梧。

无状  人有愆犯,无可寄语者。掣肘  谓事有牵制也。卤莽  谓处事轻脱也。觊觎  谓心怀希望者。《左传》:民服事其上,下无觊觎。曳倒  挽仆也。唐宪宗命曳倒圣德寺碑。把持  谓操权主事众畏者。《国语》曰:“把持诸侯之权。”强横  凶暴不良曰强,行不以理曰横。摭拾  谓摭人之过也。

体面  凡大臣必加容貌以敬之,故曰面貌。人称体面者,谓改貌从面也。又体势亦曰体面。

放雕  俗语讦人私者,谓之放雕。按《埤雅》曰:“雕性刻制,其毛能食,诸鸟羽如群错,草中有雕毛,则众鸟毛羽自落。”盖雕性害众,故以讦人私者比之也。又俗云放雕把鴈者,譬猎者藉此以捕飞走,犹利己害物也。又苏文曰:“吕惠卿雕王安石。”用此雕字,谓刻也。今人以雕雕为刁,未审孰是,宜俟识者。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谷应泰
  大明英宗睿皇帝宝训卷之一·李贤
  读礼通考卷一百七·徐乾学
  卷之一千八十六·佚名
  一○五二 陕甘总督福康安奏本年并无抽改《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六○二 谕内阁着将明人违碍书籍内匡救时艰诸疏选择编为《明季奏疏》·佚名
  卷之八·祁韵士
   三、言志篇·林语堂
  孙搴传·李百药
  卢思道传·李延寿
  齐高祖神武帝纪·李延寿
  吴元济传·刘昫
  高谷传·张廷玉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吕思勉
  卷十二·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庭坚诗全集五·黄庭坚

    髑髅颂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业风相鼓击,美目巧笑倩。无脚又无眼,著便成一片。杜似吟院二首日长吟院无公事,燕入花开必有诗。莫道南风吹雁去,春来亦有北风时。杜似吟院二首吟院虚明如画舫,想成槛外

  •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刘昫

    ○赵隐 弟骘 子光逢 光裔 光胤 张裼 子文蔚 济美 贻宪李蔚 崔彦昭 郑畋 卢携 王徽 赵隐,字大隐,京兆奉天人也。祖植。建中末硃泚之乱,德宗幸奉天,时仓卒变起,羽卫不集,数日间贼来攻城,植以家人奴客奋力拒守,仍献家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成化十三年二月庚午朔○辛未升吏科右给事中赵侃为都给事中○免云南各长官司及裁减州县官朝觐从总兵官黔国公沐琮等奏请也○岷府南渭王音□立戈圼□奏先有旨迁目永州居住今经三年府第工作尚未就绪子女长成至无居室婚配

  • 卷之四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八十二·佚名

      顺治十一年。甲午。三月。辛卯朔。裁山西利民路兵二百名。保德营、镇西、潞州卫兵各一百名。五寨、河会、贾家堡、河曲、楼子营兵。各五十名。三岔堡、唐家会兵各二十五名。  ○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甯完我、劾

  • 张允济传·刘昫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怀归。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给那头牛

  • 第三章 9·辜鸿铭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辜讲孔子对他的一位学生说:“我可以对你说出夏朝(相当于古希腊文明)的文明和礼仪,但现在的杞国(相当于当代的希腊) 却不能为我说的

  • 卷十三·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十三小旻之什二之五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音聿】何日斯沮【在吕反】谋臧不从不臧覆用【叶于封反】我视谋犹亦孔之邛【其凶反】集传赋也旻幽远之意敷

  • 下论·章世纯

    ○不践迹亦 二句论善人之所至、概乎其有淂于天矣、夫践迹则胶、入室则神、然而两不居也、而善人之品出其中矣、且道有至分恃学以往然而不足焉者君子也恃质以往然而不至焉者善人也夫中不足则事之外。

  • 卷一·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一      元 刘玉汝 撰 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

  • 襄公·襄公二十一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夏,公至自晋。秋,晋栾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曹伯来朝。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传】二十

  • 指月录卷之二十七·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三世▲隆与府泐潭洪英禅师阅华严十明论。至为真智慧无体性。不能自知无性故。为无性之性。不能自知无性故。名曰无明。华严第六地曰。不了第一义故。号曰无明。将知真智慧。本无性故。不能自了。若遇了缘而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自融

    紫箨山沙门自融撰门人性磊补辑闽莆林友王较 订佛灯珣禅师禅师名守珣。号佛灯。出吉安州施姓巨族。早岁弃家。得道于太平佛鉴勤公。珣初参广鉴瑛不契。竟谒佛鉴。佛鉴孤硬难入。珣乃封其衾而矢曰。此生不悟。不展此也

  • 大云经祈雨坛法·佚名

      唐 不空译若天亢旱时。欲祈请雨者。于露地作坛。除去瓦砾及诸秽物。张设青幕。悬青幡。香泥涂拭作一方坛。于坛中画七宝水池。池中画海龙王宫。于龙宫中有释迦牟尼如来经说法相。佛右画观自在菩萨。佛左画金刚手

  • 卷上之上·佚名

    禅门诸祖师偈颂上之上 五老峰释 子升 录 佛祖偈 毗婆尸佛 身从无相中受生(於无住本立一切法)。犹如幻出诸形像(念念是幻。山河大地是幻)。幻人心识本来无(东涌西没是什么)。罪福皆空无所住(水月镜像)。 尸弃佛 起

  • 陆机集·陆机

    晋代诗文别集。陆机撰。陆机字士衡,曾官平原内史。陆云《与兄平原书》称“集兄文为二十卷”,可见陆机的作品在其生前已由陆云编辑成集。《隋书·经籍志》著录“晋平原内史《陆机集》十四卷”,并注明:“梁四十七卷,录一卷,亡

  • 屈原研究·梁启超

    清末民初梁启超(1873—1929)撰。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有《饮冰室合集》已著录。在楚辞研究方面,他首先运用进步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研究,把楚辞作为形象反映生活的纯文学作品,在当时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 呻吟语·吕坤

    思想杂著。六卷。明吕坤撰。初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吕坤,字叔简,号新吾。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今河南宁陵人。明代哲学家。万历进士。三十八岁始官,历任户部主事、陕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