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07

○元伯颜入临安

帝隰德祐二年春正月,遣监察御史刘岊奉表称臣于元。先是,元军既迫,朝廷遣柳岳奉书如元军前,称廉尚书之死,乃盗杀之,非朝廷意,乞班师修好。岳见伯颜于无锡,泣请曰:“嗣君幼冲,在衰绖中,自古礼不伐丧。凡今日事至此者,皆奸臣贾似道失信误国耳。”伯颜曰:“汝国执戮我行人,故我兴师。钱氏纳土,李氏出降,皆汝国之法也。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于小儿,其道如此,尚何多言?”岳还。陈宜中复奏遣岳及陆秀夫、吕师孟等,求称侄纳币,不从则请称侄孙,且敕吕文焕令通好罢兵。秀夫等见伯颜于平江,伯颜不许。至是,太后命用臣礼复往,陈宜中难之。太后涕泣曰:“苟存社稷,称臣非所较也。”遂遣岊奉表称臣,上尊号,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乞存境土,以奉烝尝,且约伯颜会长安镇以输平。

时陈宜中以元不许和,计无所出,乃率群臣入宫请迁都,太后不许。宜中恸哭以请,太后命具装以俟。及暮,宜中不入,太后怒曰:“吾初不欲迁,而数以为请,顾欺我耶?”脱簪珥投之地,遂闭阁,群臣请见,皆不纳。盖宜中实以翌日行,仓卒失于奏耳。

甲申,元伯颜至长安镇,陈宜中违约,不往议事。伯颜乃进次皋亭山,阿刺罕、董文炳之师皆会,游骑至临安府北阙。文天祥、张世杰请移三宫入海,而已率众背城一战。宜中不许,白太后遣监察御史杨应奎上传国玺降,表曰:“宋国主隰谨百拜奉表言:隰渺然幼冲,遭家多难,权奸贾似道,背盟误国,至勤兴师问罪。隰非不能趋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归,隰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四川、两淮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隰三百馀年宗社遽至殒绝,令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伯颜受之,遣使召宜中出议降事,而使囊加歹奉玺表赴上都。是夜,宜中遁归温州之清澳。

戊子,命文天祥、吴坚、谢堂、贾馀庆使元军,见伯颜于明因寺。天祥因说伯颜曰:“北朝若以宋为与国,请退兵平江或嘉兴,然后议岁币与金币犒师,北朝全兵以还,策之上也。若欲毁其宗社,则淮、浙、闽、广尚多未下,利钝未可知,兵连祸结,必自此始。”伯颜以北诏为辞,顾天祥举动不常,疑有他志,留之军中,遣坚等还。天祥怒,数请归,曰:“我之此来,为两国大事,何故留我?”伯颜曰:“勿怒,君为宋大臣,责任非轻,今日之事,正当与我共之。”令万户忙兀台、宣抚唆都羁縻之,且以其降表不称臣,仍书宋号,遣程鹏飞、洪君祥偕来使贾馀庆复往易之。

二月丁酉,帝率文武百僚诣祥曦殿,望元阙上表,乞为藩辅。

元伯颜承制,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命忙兀台、范文虎入城,治都督府事。又令程鹏飞取太皇太后手诏,及三省枢密院吴坚、贾馀庆等檄,谕天下州郡降附。执政皆署,家铉翁独不署,鹏飞命缚之,铉翁曰:“中书省无缚执政之理,归私第以待命可也。”乃止。

元伯颜进屯湖州市,复令吕文焕、范文虎等慰谕太皇太后。文焕因使人上表谢而出,有曰:“兹衔北命,来抗南师,视以犬马,报以仇雠,非曰子弟攻其父母,不得已也,尚何言哉?”伯颜令张惠、阿刺罕、董文炳、张弘范、唆都等封府库,收史馆、秘省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罢官府及侍卫军。

以贾馀庆、刘岊、吴坚、谢堂、家铉翁并充祈请使,如元。元伯颜引文天祥与坚等同坐,天祥面斥馀庆卖国,且责伯颜失信。吕文焕从旁谕解之,天祥并斥文焕及其侄师孟:“父子兄弟受国厚,恩不能以死报国,乃合族为逆,尚何言?”文焕等惭恚。伯颜遂拘天祥,随祈请使北行。

是日,元兵屯钱塘江沙上,临安人方幸波涛大作,一洗而空之,潮三日不至。

丁未,元诏谕临安新附府、州、司、县官吏军民曰:“间者,行中书省右丞相伯颜遣使来奏,宋母后、幼主暨诸大臣百官赍玺绶奉表降附。朕惟自古降王必有朝觐之礼,已遣使持往迎致。尔等各守职业,其勿妄生疑畏。”仍命伯颜就遣宋内侍王野入宫,收宋国衮冕、圭璧、符玺及宫中图籍、宝玩、车辂、辇乘、卤簿、麾仗等物。

是月,夏贵以淮西叛降元。时,阿术屯淮南东道,其西道属之万户昂吉儿,俾驻和州,进攻庐州。夏贵以书抵伯颜曰:“愿毋费国力,攻夺边城,若行都归附,边城焉往?”至是,举所部纳款于元,元以贵为淮西安抚使。有洪福者,贵家僮也,从贵积劳知镇巢军。贵既北降,招福,不听。使其从子往,福斩之。元兵攻城久不拔,贵至城下,好语语福,请单骑入城。福信之,门发而伏兵起,突入执福父子,屠城中。贵莅杀福,子大源、大渊呼曰:“法止诛首谋,何乃举家为戮?”福叱曰:“以一命报宋朝,何至告人求活耶?”次及福,福大骂,贵数不忠,请身南向死,以明不肯背国。闻者流涕。

元人索宫女、内侍及诸乐官,宫女赴水死者以百数。

三月丁丑,元伯颜自湖州市入临安城,建大将旗鼓,率左右翼万户巡城,观潮于浙江,又登狮子峰,观临安形势,部分诸将。时福王亦自绍兴至,伯颜深慰之。太皇太后及帝欲与相见,伯颜曰:“未入朝,无相见之礼。”明日,发临安,阿答海等入宫宣诏,免牵羊系颈之礼,趣帝及太后入觐。太后全氏泣谓帝曰:“荷天子圣慈活汝,宜拜谢。”礼毕,帝与太后肩舆出宫。太皇太后谢氏以疾留内。与芮及沂王乃猷、度宗母隆国夫人黄氏,并杨镇、谢堂、高应松、庶僚刘褒三学生等皆行。太学生徐应镳与其二子琦、嵩一女同赴井死。

元伯颜引兵北还,以忙兀台镇浙西,唆都镇浙东,董文炳、阿刺罕经略闽、浙未下州郡。

闰月,帝及太后随元兵北行。至瓜洲,李庭芝、姜才涕泣誓将士,出兵夺两宫,将士皆感泣。乃尽散金帛犒兵,以四万人夜捣瓜洲,战三时,元兵拥帝避去,才追战至浦子市,夜犹不退。阿术使人招之,才曰:“吾宁死,岂作降将军耶?”真州苗再成亦谋夺驾,不克。

五月丙申,元主忽必烈废帝为瀛国公。初,吴坚等至燕,不得命,留馆中,贾馀庆病卒,惟家铉翁闻国亡,旦夕哭泣,不食饮者数日。元主高其节,欲官之,铉翁义不二君,直辞不受。帝及太后至燕,高应松亦不食卒。坚及铉翁迎谒,伏地流涕,称谢奉使无状,不能保存社稷。帝遂赴上都,见元主于大安殿。元主寻命帝为僧,全太后亦为尼于正智寺。时太皇太后谢氏以病独留临安,后元人忽自宫中舁其床以出,侍卫七十馀人,同赴燕,降封寿春郡夫人,留燕七年而终。福王与芮亦降封为平原郡公。

元主尝召宋降将,问曰:“汝等降何容易?”对曰:“贾似道专国,每优礼文士而轻武臣。臣等久积不平,故望风送款。”元主曰:“似道实轻尔曹,特似道一人之过,汝主何负焉?正如尔言,则似道轻尔也固宜。”

元伯颜入朝,元主命百官郊迎以劳之。既至,拜为同知枢密院事,以陵州、藤州户六千为食邑。

秋七月,李庭芝、姜才赴召,至泰州,扬州守将朱焕、泰州裨将孙贵等皆降于元,庭芝、才死之,淮东尽陷。初,临安既陷,阿术以太皇太后手诏谕庭芝使降。庭芝登城谓使者曰:“奉诏守城,未闻以诏谕降也。”及帝次瓜洲,太皇太后复赐庭芝诏曰:“比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耶。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庭芝不答,命发弩射死者,毙一人,馀皆奔去。阿术乃遣兵守高邮、宝应,以绝其饷道。博罗欢又攻拔泰州之新城,驱夏贵淮西降卒至城下,以示庭芝。幕客或劝为计,庭芝曰:“吾惟一死而已。”阿术复遣使者持元主诏招庭芝,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其诏于陴上。既而淮安、盱眙、泗州以粮尽降元,庭芝犹括民间粟以给兵。粟尽,又令官人出粟。粟又尽,令将校出粟,杂牛皮麹蘖以给之,兵有自食其子者,然犹力战不屈。姜才闻高邮米运将至,出步骑五千,战于丁村,自夜达旦,元兵多败,董士元战死。阿术使伯颜察救之,所将皆阿术麾下,才军识其旗帜,皆溃,才脱身走。阿术请元主降诏,赦庭芝焚诏杀使之罪,令早归款,庭芝不纳。会福州使至,庭芝命制置副使朱焕守扬,而自与姜才将兵七千趋泰州,将东入海。庭芝既行,焕即以城降。阿术分道追及庭芝,杀步卒千馀人。庭芝走入泰州,阿术围之,且驱其妻子至陴下,召降。会姜才疽发背,不能战。泰州裨将孙贵、胡惟孝、尹端甫、李遇春开北门纳元军。庭芝赴莲池中,水浅不死,遂与姜才俱被执。至扬州,阿术责其不降,才曰:“不降者我也。”愤骂不已。然犹爱其才勇,未忍杀之。朱焕请曰:“扬自用兵已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阿术乃皆杀之。扬民闻者,莫不泣下。有宋应龙者,为泰州咨议官,泰守孙良臣之弟舜臣自军中来说降,良臣召应龙与计,应龙极陈国家恩泽,君臣大义,请杀舜臣,以戒持二心者。良臣不得已杀之。及泰州降,应龙夫妇自经死。未几,真州亦陷,苗再成死之。

先是,元兵自元年十月围潭州,湖南安抚兼知州事李芾拒守,大小战数十合。至是年正月,阿里海涯督战益急,与诸将画地分围,决隍水,以树梯冲城。城中大窘,力不能支,诸将泣请曰:“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芾骂曰:“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若再复言,吾先戮汝。”元兵登城,蚁附而上。知衡州尹榖时寓城中,知事不可为,乃为二子行冠礼。或曰:“此何时,行此迂阔事。”榖曰:“正欲令儿曹冠带见先人于地下耳。”既毕礼,与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酎之,因留兵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饮达旦,诸宾佐出,参议杨霆赴园池死。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伏地叩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哭举身投地,乃自刎。幕僚陈亿孙、颜应焱皆死。潭民闻之,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相望。守将吴继明、刘孝忠以城降。阿里海涯传檄诸郡,由是袁、连、衡、永、郴、全、道、桂阳、武冈皆降。宝庆通判曾如骥亦不屈而死。

猜你喜欢
  卷一八六 唐紀二·司马光
  ●卷二十·徐梦莘
  第八十四回 询宫婢才识酬恩 擢循吏迭闻报绩·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四·佚名
  第三七一佥禀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九日一二二○七--一·佚名
  卷十一·佚名
  ·再上孔兵备书·丁曰健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范晔
  田需贵于魏王·佚名
  汉纪三十一 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23)·司马光
  卷二百十三之一·雍正
  选举六·徐松
  ●作邑自箴卷第二·李元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二十二·彭定求

        卷422_1 【梦游春七十韵】元稹   昔岁梦游春,梦游何所遇。梦入深洞中,果遂平生趣。   清泠浅漫流,画舫兰篙渡。过尽万株桃,盘旋竹林路。   长廊抱小楼,门牖相回互。楼下杂花丛,丛边绕鸳鹭。   池光漾霞影,

  • 刘贵翁·唐圭璋

      贵翁号桂所,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满庭芳   萍   宫鸟西飞,杨花北去,春风飘向伊谁。盈盈小小,轻薄不堪肥。天付风流到骨,消不尽、流落青池。谁知道,踏歌朝暮,痴绝待渠归。   愔愔,春似酒,日痕生绀,裙色明漪。笑东家

  • 曾布·唐圭璋

      布字子宣,建昌南丰人。景祐二年(1035)生。嘉祐二年(1057),与兄巩同举进士。熙宁初,除崇政殿说书。元丰初,累户部尚书。哲宗朝,擢同知枢密院事。徽宗即位,以定策功,拜尚书右仆射。崇宁初,出知润州,入党籍。连遭贬窜,复提举嵩山崇

  • 卷四·汪广洋

    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四     明 汪广洋 撰五言律诗月夜登豫章南楼酷热不可敌起登江上楼焚香就华月援琴弹素秋高梧宿鸟下芳蕙夕萤流览物感时序清笳发暝愁九日长剑客千里一杯歌七哀晚节忽已至秋芳殊未开平沙谁

  • 陈崿·龙榆生

    陈崿字咸京,号岞岚,晚号慧香,江苏华亭人。贡生,以荐充篡修诗经馆分校,议叙知县。遽乞归,杜门著述。著有《祖砚堂集》、《呵壁词》。○大〔王府基怀古〕记白驹兵,齐云火,一晌繁华何处?宫基春草绿,任莺双花笑,更

  • 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张廷玉

        徐溥 邱濬 刘健 谢迁 李东阳 王鏊 刘忠   徐溥,字时用,宜兴人。祖鉴,琼州知府,有惠政。溥,景泰五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宪宗初,擢左庶子,再迁太常卿兼学士。成化十五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久之改吏部。孝宗嗣

  • 國語卷第十七·韦昭

      楚語上   1 莊王使士亹傅太子箴〔一〕,辭曰:「臣不才,無能益焉。」王曰:「賴子之善善之也〔二〕。」對曰:「夫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將至;若不欲善,善則不用。故堯有丹朱〔三〕,舜有商均,〔四〕啟有五觀〔五〕,湯有太甲〔

  • 皇王大纪卷五十六·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景王五年晋侯使韩起聘于鲁且告为政焉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徳与周之所以王也公享之既享宴于季氏遂如齐晋公族大夫韩须逆女齐上大夫陈无宇送女致少姜少姜有宠晋侯

  • 附录二绿野斋集钞选文·佚名

    上程制军书覆兴泉永观察周芸皋书上程制军书按察使衔福建台湾道刘鸿翱上书大人阁下:公奏自台湾内渡后任事情形,外官因循疲玩,福省为甚;惟先教后劾,执法任怨,力求挽此颓风。仰见公勤求治理之至意。翱窃以为欲属吏之不因循疲玩

  • 卷二百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九四裔考【七】西东布噜特东布噜特回部别种也在天山北凖噶尔部西南近葱岭东北距伊犂千四百里其部有五共户二千有奇曰萨雅克鄂拓克者图鲁齐拜主之曰萨拉巴噶什鄂拓克者车里克齐主之

  • 景公谓晏子东海之中有水而赤晏子详对第十三·晏婴

    景公谓晏子曰:“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晏子对曰:“昔者秦缪公乘龙舟而理天下,以黄布裹烝枣,至东海而捐其布,彼黄布,故水赤:烝枣,故华而不实。”公曰:“吾详问子何为?”对曰:“婴闻之,详问者,亦详对之也。”此并下

  • 治體第八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謂也。治天下有則,家之謂也。本必端,端本,誠心而已矣。則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家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疏也。家人離必起於婦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堯所以釐降二女於嬀

  • 卷七十一·陈祥道

    宋 陳祥道 撰禘禮祫禮士虞禮曰哀薦祫事【始虞謂之祫事者主欲其祫先祖】喪服曰都邑之士則知尊禰大夫及學士則知尊祖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始祖之所自出謂祭天也】周禮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

  • 卷十三·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十三宋 叶梦得 撰僖公外公子弑其君未有不书而庆父弑闵公则不书外大夫杀未踰年君之子未尝不书而公子遂弑子赤则不书虽曰内大恶讳也然二人之罪遂没而不见乎春秋未有终没其事而不见者盖闵公之弑当

  • 卷六·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六    明 朱朝瑛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人君居丧而即位则变服以告庙而临群臣如康王之麻冕黼裳是也胡氏以为康王未成服而用此则终而释冕不得云反丧服也晦翁云易世传授国之大事特严其

  • 辯中邊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世親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制譯   [一]辯得果品第六   已辯修位.得果云何。頌曰.   器說爲異熟. [二]力是彼增上. 愛樂.增長.淨. 如次卽五果。   論曰.器謂隨順善法異熟.力謂由彼器增上力令諸善

  • 解说分·佚名

    第一章 一人一如何是时解脱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待时机而身证八解脱而住,依其智慧见已一类之诸漏尽。此云为时解脱人。二如何是不时解脱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不待时机而身证八解脱而住,依其智慧见已而[一类之]诸漏尽。此称为

  • 女士及众生相·海因里希·伯尔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享有世界声誉,是1945年之后德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1971年伯尔出版了他的重要作品《女士及众生相》,并于1972年以他在文坛的卓越成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女士及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