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5

太祖开宝六年五月,交州丁琏入贡。梁末,交州土豪曲承美乘中国之乱,据有十二州之地。南汉遣将攻承美,执之,置交州节度。乾德初,节度使吴昌文死,其将吴处玶争立。讙州刺史丁部领击败处玶等,自领交州帅,号大胜王,署其子琏为节度使,寻逊琏位。汉既亡,琏入贡,授琏静海军节度[使],〈据《宋史》四八八《交阯传》、《续纲目》、薛《鉴》补。〉封交阯郡王。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秋七月,交州丁琏及其父部领相继死,琏弟璇权行军府事。璇年尚幼,大将黎桓幽璇别馆而代领其众。时知邕州侯仁宝,赵普女弟之夫也,卢多逊与普有隙,出仁宝于邕,九年不代。仁宝恐因循死岭外,乃上言:“交州乱,可以偏师取之。愿乘传诣阙,面陈其状。”帝喜,将驿召仁宝,多逊遽奏曰:“交州内扰,此实天亡之秋,但先召仁宝,其谋必泄,蛮寇预为之备,未易取也。不如密令仁宝经度其事,发兵长驱,势必万全。”帝以为然,以仁宝为交州水陆转运使,孙全兴、张浚,崔亮、刘澄、贾湜、王僎并为部署,将兵讨之,全兴、浚、亮由邕州,澄、湜、僎由廉州进。桓闻之,乃遣使为丁璇上表求袭位,帝不许。

六年三月,交州行营破贼于白藤江口,获战舰二百,于是知邕州侯仁宝,率兵先进,孙全兴等顿兵花步。黎桓诈降以诱仁宝,遂为所害。会炎瘴,军士多死,转运使许仲宣以闻。诏班师,斩刘澄、贾湜于军,征全兴下狱,寻弃市。

八年春,黎桓自称权交州三使留后,遣使来贡,并上丁璇让表。帝赐桓诏曰:“朕且欲璇为统帅之名,卿居副贰之任,若璇将材无取,童心如故。然奕世承袭,载绵星纪,一朝舍去节钺,降同士伍,理既非便,居亦靡安,宜遣璇母子尽室入朝,即降制授卿节旄。凡兹两途,尔当审处其一。”桓不听命。

雍熙三年,以黎桓为静海军节度使。桓复上表,求正领节镇,朝廷惩孙全兴之败,不欲用兵,许之。丁氏由此遂灭。四年,复封桓为交阯郡王。

真宗景德三年五月,交州黎桓死,子龙廷杀其兄龙钺而自立。知广州凌策等言:“桓诸子争立,众心离叛,请发本道兵讨之。”帝以桓素修职贡,不欲伐丧,令缘海安抚使谕晓之。龙廷复入贡,后赐名至忠。

大中祥符三年春,交州大校李公蕴弑其主至忠,自立为留后,遣使入贡。帝曰:“黎桓不义而得,公蕴尤而效焉,甚可恶也。然蛮俗何足责哉!”遂用桓故事,封公蕴为交阯郡王。

交州自公蕴后,世修职贡不绝,然数盗边,至其王乾德遂大举入寇,神宗熙宁八年也。时朝廷方议开疆,知桂州沈起遣官入溪洞,点集土丁为保伍,又于融州强置城寨,杀人以千数。交人以为言,罢起,以知州刘彝代之。彝至,奏罢广南所屯北兵,而用枪杖手分戍。复听偏校言,以为安南可取,乃大治戈船,交人来互市,尽遏绝,表疏亦不得达。至是,遂分三道入寇,一自广府,一自钦州,一自昆仑关,连陷钦、廉二州,杀土丁八千人。事闻,起坐贬,安置郢州,除彝名。

神宗熙宁九年春正月,交人围邕州,知州苏缄悉力拒守,外援不至,城遂陷。缄义不死贼手,命其家三十六人皆先死,藏尸于坎,乃纵火自焚。城中人感缄之义,无一人从贼者。于是交人尽屠其民,凡五万八千馀口。事闻,诏赠缄奉国节度使,谥忠勇。

二月,以郭逵为安南招讨使。时,会得交人露布,言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济。时相怒,乃以天章阁待制赵禼为招讨使,将兵讨之。禼言逵老于边事,愿以为使而己副之,故有是命。

冬十[二]〈据《宋史》一五《神宗纪》、《续纲目》、薛《鉴》补。〉月,郭逵败交阯兵于富良江。初,逵次长沙,先遣将复邕、廉,而自将西进,至富良江。蛮以精兵乘船逆战,官军不能济。赵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机石如雨,蛮船皆坏,因设伏击之,斩首数千,杀其伪太子洪真。李乾德惧,遣使奉表,诣军门纳款。时官兵八万人,冒暑涉瘴地,死者过半。富良江去其国不远,逵不敢渡,得其广源州、门州、思浪州、苏茂州、桄榔县而还,群臣称贺。诏以广源为顺州,赦乾德罪,治沈起、刘彝开衅之罪,安置随、秀州。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忠义三·脱脱
  ●卷二  形胜第二·王克昌
  卷四·陆以湉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二十一·徐紘
  七三 筹备杂志·周作人
  贾居贞传·宋濂
  卷二百十一下·雍正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卷八十八·佚名
  16.齐桓公九合诸侯·林汉达
  卷一百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仲殊·唐圭璋

      按僧仲殊亦称张仲殊,当非此人。此及妇人。   步蟾宫   妻寿夫   笙歌喜庆争催晓。篆烟舞、龙鸾缥缈。香罗上、不画寿仙人,献一段、长生寿草。   一心一意同欢笑。两心事、卒难得了。教传语、天上太白星,剩借

  • 第一出 巅末·李渔

    〔蝶恋花〕(末上)好事从来由错误。刘阮非差,怎入天台路。若要认真才下步,反因稳极成颠仆。更是婚姻拿不住。欲得娇娃,偏娶媸颜妇。横竖总是由定数,迷人何用求全悟。〔汉宫春〕才士韩生,偶向风筝题句,线断飘零。巧被佳人拾着,彤

  • 卷八十二·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二    宋 陈起 编利登骳稿 青阳洞天呈青阳主人曾少裕 两岸苍苍峭天柱停策崖边唤舟渡青巾羽客打舟来惊起灵蛇絶溪去千年神浆不自惜万里晴天安得雨但见飞流

  • 卷四十四·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四十四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姚 涞【一首】涞字维东慈谿人嘉靖癸未赐进士第一歴官翰林院侍讲学士有明山存稾【静志居诗话文徴仲待诏翰林相传为学士及杨方城所窘昌言于众曰吾衙门非画院乃容畵匠处此

  • 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七十四·赵尔巽

      佟国维 马齐子富良、马齐弟马武、马武子保祝 阿灵阿子阿尔松阿 揆叙 鄂伦岱   佟国维,满洲镶黄旗人,佟国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孝懿仁皇后父也。顺治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吴三桂反,子应熊以额驸居京师,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三国史辨误三卷不着撰人名氏亦莫详时代苏州府志载陈景云字少章呉江县学生长洲人少从何焯逰博通经史淹贯羣籍长扵考订凡讹谬处能剖析毫芒所著书凡九种其四为三国志校误似即此书然考义门读书记中有何焯所校三国

  • 卷十五·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五宋 吕中 撰神宗皇帝论安石才学治平四年以王安石知江宁府曾公亮曰安石真相才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郡牧备见迂阔用之必乱纪纲以安石为翰林学士奎曰安石文行诚善上曰当事何如奎曰恐迂阔上

  •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范晔

    从前高辛氏时发生犬戎入侵,天子因为犬戎的侵凌残暴感到忧虑,但攻打犬戎又不能取胜。于是向天下的人寻访招募,凡是能得到犬戎的将领吴将军脑袋的人,赏给一千镒黄金、一万户的采邑,而且将小女儿嫁给他。当时天子养了一只狗,身

  • 元景安传·李延寿

    元景安,河南洛阳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的第五代孙子。他的高祖元虔为陈留王。他沉稳敏捷,具有办事的才能和气概。从小就工于骑马射箭,善于同人交往。父亲元永启奏朝廷,请求把自己代郡公的封爵让景安承袭。因高欢胁迫,他随孝

  • 孙交传·张廷玉

    孙交,字志同,湖北安陆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受到尚书王恕的赏识。弘治初年,王恕进了吏部,推荐他当了稽勋员外郎,又做过文选郎中。他前后在吏部干了十四年,推荐、引进过不少好人。然后升任太常少卿,提督

  • 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前98)·司马光

    汉纪十四 汉武帝天汉三年(癸未,公元前98年) [1]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杀,以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1]春季,二月,王卿因罪自杀,汉武帝任命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2]初榷酒酤。 [2]开始实行酒类专卖。 [3]三月,上行幸泰山,修封

  • 卷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礼部祠祭清吏司家祭凡王公家祭之礼亲王郡王於正寝之东度地立庙五间通为堂左右各一间隔以墙为夹室堂檐南三纳陛阶各七级东西庑各三间东藏遗衣冠西藏祭器乐器庭缭以垣南为中门又南为庙门

  • 第九十六則 趙州示眾三轉語·胡兰成

    第九十六則趙州示眾三轉語舉:趙州從諗禪師示眾三轉語: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爐,木佛不渡火。底下原有一句:「真像內裏坐」,但是雪竇禪師舉時,不取這一句。他的意思是,泥佛金佛木佛可以即是真佛。譬如草不渡秋,花不渡季,人不渡百歲

  • 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揔二万八千偈)·安慧

        尊者悉地罗末底造(唐言安惠)  稽首薄伽众德山  稽首达磨大智海  稽首僧伽和合众  掣斯论主及吾师  我将萤耀助阳光  随力弘宣对法藏  为利群生法久住  愿以威神见护持  分别界品第一  七

  • 许氏医案·许恩普

    医案。清许恩普撰。一卷。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 。载伤寒、温病、痢疾、淋症、霍乱、咳喘呃逆、胸腹绞痛、血晕等验案三十余则,约近万言。所载多为内科杂病及妇产科常见病证治。案例不多,但较为典型。审证细致,论治

  • 参读礼志疑·汪绂

    二卷。清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初名烜,号双池、重生。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家贫嗜学,博综儒经,于乐律、天文、地舆、阵法,术数皆有研究。着有《易经诠义》、《春秋集传》《乐经律吕通解》、《孝经章句》等。是书

  • 观音义疏·智顗

    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门人灌顶记。又称普门品疏、别行义疏、观音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内容解释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文句。初设时节、标人、敬仪、正问等四问,而答以口机感应、意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佚名

    凡三卷。又作方广灭罪成佛经、大通方广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上卷叙述佛向娑罗涅槃之途中,为十方菩萨宣说三乘一乘义,诸鬼神王等立誓护持此经,又为信相菩萨广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及诸大菩萨之名号及其功德;中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