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景安传

元景安,河南洛阳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的第五代孙子。他的高祖元虔为陈留王。他沉稳敏捷,具有办事的才能和气概。从小就工于骑马射箭,善于同人交往。父亲元永启奏朝廷,请求把自己代郡公的封爵让景安承袭。因高欢胁迫,他随孝武帝西奔长安。东魏天平末年,西魏与东魏交战,他在战场上归顺东魏。芒山之役,他因建立军功被朝廷赐爵为西华县男,代郡公的爵号不变。他精于骑术,仪节颇有法度,每次南梁使者到来,他都与斛律光、皮景和等人与客人一起骑马射箭,被接待的使者都称赞他。天保初年,朝廷另外封他为兴势伯,任定襄县县令,被文宣帝高洋赐姓为高,多次迁任,官至兼七兵尚书。

  这时,刚刚修筑长城,边境的镇守防御还未形成,朝廷下诏命他与各位将领驻扎在沿边要塞以备防守,他统领的人马很多,而且他的部下又都很富有,因而贿赂盛行。文宣帝听到奏报后,派人去调查,惟有元景安秋毫无犯,一尘不染。文宣帝对他极为赞叹,便把收缴的赃物丝绢五百匹赏赐给他,以表彰他清廉的节操。孝昭帝曾与功臣们在西园饮酒射箭,靶子离厅堂一百三十步,射中的赐给良马、金玉以及绫罗绸缎。有一个人射中了兽头,离兽鼻还有一寸多。只剩下景安最后一人,还有一支箭没有射出。孝昭帝命他射出,他拉满弓弦,正射中兽的鼻子。孝昭帝连连赞叹,赏给他二匹马,其他玉石布帛等物又加等赐给。

  后主天统四年(568),他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武平三年(572),被授予行台尚书令,刺史的职务不变。又被封为历阳郡王。他长时间戍守边境州郡,士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管辖的地方蛮族人多,汉族人少,他施以恩泽和威仪,大家相安无事,平和宁静。武平末年,他被封为领军大将军。北齐灭亡,他进入北周,被封为大将军、义宁郡公。去讨伐稽胡,在战场上牺牲。

  开初,景安的父亲元永的哥哥元祚继承祖上元虔的陈留王的爵位。元祚去世,他的儿子元景皓继承为陈留王。天保时,北齐朝廷诛杀北魏元姓中与皇室关系密切的人,元景安家的元姓为远支,商议着请易姓为高。景皓说“:怎么能放弃本来的宗族,去追逐别人家的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可瓦全。”景安将这些话报告给了文宣帝,朝廷便将景皓逮捕杀害,迁移到彭城。从此,他单独姓文宣帝赐给的高姓,其他人允许姓原来的元姓。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一 宗室·沈约
  列传二十四·薛居正
  东都事略卷九十五·王称
  第五十六回 王美人有缘终作后 栗太子被废复蒙冤·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跋·沈起
  第四三九谕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一二二二三--四·佚名
  世上人家三·胡兰成
  古镜新记二·胡兰成
  信都芳传·李延寿
  卷四十七 宋元克蔡·李有棠
  卷五·徐自明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卫时敏·唐圭璋

      时敏字子修,苏之崑山人。生于绍兴二年(1132)。少有大志,读书著文。绍兴中,任泰州海陵县主簿。监潭州南岳庙。授两浙转运司催仲起发物斛官。监行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淳熙三年(1176),改宣教郎知临安府仁和县,磨勘转通直郎。淳

  • 卷八十九·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八十九目録【一百十四字】沁园春【上】苏轼贺铸赵师侠张元干曾觌辛弃疾【十二首】丘崈刘克庄【四首】刘清夫程珌【三首】王千秋刘圻父陆游【二首】刘过

  • 义丰集序·王阮

    观士大夫言行当于其大节不颛于文艺也刘禹锡桞宗元述作雄深法度严宻发纎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然坐王叔文党君子惜之士大夫欲为君子者苟人不已知世不吾以则有致命遂志而已穷居不损焉乃若俛仰随时侥幸得志虽有

  •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欧阳修

    太宗定天下,留心听断,着令:州县论死三覆奏,京师五覆奏。狱已决,尚芋然为彻膳止乐。至晚节,天下刑几措。是时州县有良吏,无酷吏。武后乘高、中懦庸,盗攘天权,畏下异已,欲胁制群臣,椔翦宗支,故纵使上飞变,构大狱。时四方上变事者,皆给

  • 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张廷玉

        ◎流贼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永乐中,唐赛儿倡乱山东。厥后乘瑕弄兵,频见窃发,然皆旋就扑灭。惟武宗之世,流寇蔓延,几危宗社,而卒以扫除。庄烈帝励精有

  • 卷之四十三·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十一月。癸酉。谕内阁、王文韶顾云臣奏、革员蒙混录科中式、请注销审办、并自请议处一摺。前湖南临武县训导刘洪泽因案革职。复以岁贡生蒙混录科中式举人。似此匿过蒙考。亟宜惩办。着即注销举人。

  • 卷四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七乾隆二十二年冬十二月辛酉谕酌派兵丁防送军营马匹上谕军机大臣曰据吴达善豆斌奏称防送军营马八千匹将所派兵丁编队行走等语所办甚是其吉林索伦察哈尔等闲散余丁俱酌量赏给昨成

  • 卷二十六·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六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齐楚争盟表五霸之中仲尼独许齐桓然论者谓自桓伯而天下遂不复知有王吾谓春秋之世之趋于伯非自桓始也桓八年楚已合诸侯于沈鹿矣十一年屈瑕盟

  •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吴晗

    要知道《金瓶梅》这部书的社会背景,我们不能不先考定它的产生时代。同时,要考定它的产生时代,我们不能不把一切关于《金瓶梅》的附会传说肃清,还它一个本来面目。《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所集中描写的是作者所处时代

  • 浮邱子卷十二·汤鹏

      释忧  浮邱子曰:凡天下国家之运,有亟太平之时,有渐销耗之时,有大震荡悲骇之时,有小从容苏息之时。凡为天下国家者之心,有亟太平而料危乱;有渐销耗而坐娱嬉;有大震荡悲骇,而保任戒惧,卒赖以全;有小从容苏息,而侈然自足,暨于不

  • 原叙·李邦献

    夫入德之门,莫大乎知,知斯能至,知而不至者,有矣,未有不知,而能至者也。是以教虽多术,一言以蔽之,曰知。故有志于天下国家者,亦以致知为本。寓直敷文阁领天台祠事河内李公,知而至之者。昔获见之于夔峡,今三十年,公日以通显,分符将指

  • (七)·钱穆

    第七目出处进退辞受之义。自孔子以平民讲学,中国社会乃有士之一阶层,为四民之首。学而优则仕,膺政府职位,乃有出处进退辞受之义。《论语?学而》篇第二章,有子言孝弟为仁之本。第四章,曾子言忠信,则为义之本。在家重仁,出门则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二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二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德王品复次下。二明知宿命又二。初正明宿命。次念过去。简异准前可知。略不具说也。复次云何下。三重释他心又二。先横知六道。次竖知十六心。此文明

  • 叙·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叙住金陵栖霞寺古闽嗣祖沙门大依撰吾宗自大智以下。典模大备。诚所云三代礼乐也。洎南宋后。稍凌夷衰微矣。有明二百余年。岌岌於广陵散熹庙间。诸老先后。高建旗鼓於江东南。嗣而两宗门下。莫不家发丰城之

  • 晚清文选·郑振铎

    郑振铎编选。成书于1937年。全书分为三卷,选录林则徐至陈天华等129家文章480篇,尤以选录龚自珍、郑观应、薛福成、谭嗣同、林纾、严复、章太炎等人文章为多。同时亦选录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及与太平天国有关的文章10

  • 三洞众戒文·张万福

    三洞众戒文,唐道士张万福编撰。原书二卷,《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真部戒律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学道求真,莫不先持斋戒;三洞诸经说戒多矣,难以具详。因此作者从诸经中录出戒文,辑为一编,旨在方便道士诵习持守,戒除恶行

  • 跻云楼·烟霞主人

    清朝乾隆年间烟霞主人撰,14回。叙述寒士柳毅建功立业成仙的故。据柳毅传奇加以演绎,在龙女之外又加上一个虎女,画蛇添足,与原作相悖。完全丧失原作精神。

  • 牧令须知·刚毅

    清刚毅著,葛士达辑。二册,六卷。本书汇录衙门公牍程式。内有居官蒞位、吏房文移稿件式、户房文移稿件式、礼房文移稿件式、兵房文移稿件式、刑房文移稿件式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