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史纪事本末》者,论次宋事而比之,以续袁氏《通鉴》之编者也。先是,宗伯冯公欲为是书而未就,侍御斗阳刘先生得其遗稿若干帙,以视京兆徐公,徐公以授门下沈生,俾雠正之,因共属不佞续成焉。凡不佞所增辑几十七,大都则侍御之旨而宗伯之志也。编成宜有叙,叙曰:

史自纪传而外,益以编年,代有全书,尚矣。事不改于前,词无增于旧,胪列而汇属之,以为讨论者径,斯于述作之体不已末乎?而非然也。善乎杨氏之言曰:“提事之微以先于其明,搴事之成以后于其萌,其情匿而泄,其故悉而约。”是述本末者,旨也;而不佞于宋事,尤重有慨焉。夫史者征往而训来,考世而定治者也。五帝、三王之事既已若存若亡,而汉、唐之盛,智名勇功独为诵说者所艳慕,然而未暇考其世已。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舟行乎水而不得不视风以为南北,治出乎人而不得不视世以为上下。故周而上持世者式道德,汉而下持世者式功力,皆其会也。逮于宋,则仁义礼乐之风既远,而机权诈力之用亦穷,艺祖、太宗睹其然,故举一世之治而绳之于格律,举一世之才而纳之于准绳规矩,循循焉守文应令,雍容顾盼,而世已治。大抵宋三百年间,其家法严,故吕、武之变不生于肘腋;其国体顺,故莽、卓之祸不作于朝廷;吏以仁为治,而苍鹰乳虎之暴无所施于郡国;人以法相守,而椎埋结驷之侠无所容于闾巷。其制世定俗,盖有汉、唐之所不能臻者。独其弱势宜矫而烦议当黜,事权恶其过夺而文法恶其太拘,要以矫枉而得于正则善矣,非必如东西南北之不相为而寒暑昼夜之必相代也。故曰,世变未及,[1]则治不得不相为因。善因者鉴其所以得与其所以失,有微,有明,有成,有萌,有先,有后,则是编者,夫亦足以观矣。余故不揣而叙之,俾论世之君子有考焉。

万历乙巳仲春,南京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高安陈邦瞻书。

〈〔据万历三十三年原刻本〕〉

  夫古今之有史,皆纪事也,而经纬不同。左、马之义例精矣,一以年为经,一以人为经,而建安袁先生复别开户牖,迺又以事为经而始末具载,士有游心得失之林而希合出门之辙者,咸有取焉。余尝为之评曰:是书也,事固无改于前,其范围在二子之内,例则有取于会其标指为二子之功。试即所纪一事论,志盛以举衰则升降具,镜成以照败则人事明,观变以著渐则几微彰,因事以察人则材品列,其于编年、列传,未尝不可合而见也。袁氏纪汉、唐,顾未及宋;枢本宋人,忌讳繁矣。国家于宋称近古,高皇帝规天条地,国势之强弱大小,法度之疏密,虽不可同日语,然三代而降,其纪纲风俗何遂能有加于乾德?“周监二代”,岂无有取于斯乎!即濂、洛之疏注,盖二百年用之矣。昔人谓三皇之事若存若亡,盖时运历今日而汉、唐之事亦若存若亡,汴都、临安之际,史亦犁然具乎,一何芜秽也。士欲修宋事之阙,不禀命素王,取裁龙门、扶风,而务为袁氏后劲,即事或有待,固未可知,毋亦以其胪列事体深切著明,盖亦论事之权兴,征往之符契耶!

余师临朐冯先生盖尝慨然于斯,稍为编次,凡例初具,天复不予。及余行部旧京,从京兆徐公所,得故沈侍御所辑《事纪》于其子朝阳,义例适与冯先生合,而删润未备,条贯稍遗。会余乡司勋陈公德远,博观二酉之藏,能以其精神疏观古人于千载之后,事惟择其关时,言无取于枝叶,或累牍而兼取,或单词以见意,即前人未发之指间一阐扬,而不穿凿附会以为高。盖以三公之手而书始成,其有光于建安可知也。

夫以两宋近古之事,方内外固不乏通儒,而削牍摩编,欲就而未决者又数百年,机缘偶值,聚于一日。昔人谓文章经国大业,岂偶然哉!士君子读天下书固将为世用,前事之师,自古谈之,徒区区务师心以游于轇轕,幸而后败,不可为训。要之,楫不从式,车不合辙,亦必未有能济者也。明治固号为雍熙,其间亦多故矣,姑以宋事证之,若灵州之议,澶渊之策,濮园之辨,洛、蜀之党,盖亦有仿佛于今者,而善败之故,一彼一此,斯亦可以备得失之林矣。善谱者不尽弈之变,然未有不学谱而弈者也。余承宗伯先生志,遂寿诸梓,而余有弟适为国子祭酒,以其本授之,列在学宫,令四方士得观览焉。

万历三十三年岁在乙巳春仲榖旦,京畿道监察御史南昌刘曰梧阳生父撰。

〈〔据万历三十三年原刻本〕〉

两汉而下代有史,史以征往训来,其不可废明甚。然当世学士雅以经术名,末流所渐,号称习史氏,百不能一,盖直弁髦视之,间或知所从事,则又苦浩博而乏淹通,即片言之笔削,曾于何有?譬之导江河者,徒涉津涯,概未得其原委,虽日事疏凿,奚当乎!南雍旧有建安袁机仲辑《通鉴纪事本末》,独阙《宋》、《元》,冯宗伯将续成之,屡易草未就。直指使者刘公,宗伯门下士也,岁甲辰弭节留都,乃属陈司勋德远,俾竟其事。然余闻故沈侍御者亦尝有所撰述,其子朝阳为京兆府弟子员,能守家学,则以语沈子并佐司勋。于是司勋括《宋史》,参伍二书,为之提本挈末,各以事系题,以论系事,其法一与机仲氏合,尤以宋多议论,少成功,于大奏议载述稍详,以俟论世者考焉。其文雅训,其事综核,上下三百馀年,累若贯珠,宁惟博洽之宗领,抑亦经济之前茅也。刘公受而卒业,喟然叹曰︰“语云:‘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信然哉!机仲氏号称硕儒,然恶能舍史臣世本别采摭?要以折衷群言,功倍作者,彼夫龙门、兰台各成一家之业,不妨并传矣!兹编寔补建安所未备。”遂与予共加校订,付之剞劂氏。异日者尚当编辑元书,使学士得睹全史,请胥后命。

万历乙巳仲春应天府府丞勾吴徐申书。

〈〔据万历三十三年原刻本〕〉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三·表第四·脱脱
  ●三朝聖諭錄上·杨士奇
  东都事略卷十三·王称
  ●卷第二十五·胡三省
  第十回 光绪帝·德龄
  卷之二·佚名
  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十·余继登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纪昀
  一四四七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旨核议纪昀覆勘文津阁书籍各情折·佚名
  五六○ 谕内阁着通谕各督抚予限二年实力查缴违碍书籍·佚名
   五、论幽默·林语堂
  齐王杨·魏徵
  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十八·徐自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零四·彭定求

        卷404_1 【夜闲(此后并悼亡)】元稹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卷404_2 【感小株夜合】元稹   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不禁

  • 窦氏联珠集巻二·褚藏言

    故国子司业赠给事中扶风窦府君诗府君讳牟字贻周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贞元二年举进士与从父弟故相赠司徒易直故相赠少师李公夷简故兵部侍郎张公贾故工部侍郎张公正甫同年上第府君初授秘挍东都留守从事厯河阳三城从事累

  • 卷十九·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十九明 李蓘 编严羽五十首登豫章城感怀忧来不自得登城望高天寒云四面起朔气下长川脱劒且却坐君知心惘然奈何平生志欝抑江湖间凛凛秋风来茫茫落日晚长忧生白髪沉想忘朝饭向来经济士本自碌碌人

  • 卷六十五·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五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接武【中之一】皇甫冉巫山高巫山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高仲武云终篇奇丽】秋夜宿严维宅昔闻度宅门

  •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

  • 卷三十八 前秦録七·崔鸿

    苻坚下 建元十八年春正月飨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秦州别驾天水姜平子诗有丁字直而不曲坚问其故平子曰臣丁至刚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献也坚曰名不虚得因擢为上第三月大司农东海公阳王猛子

  • 卷十七·李心传

     财赋四 岁用仓库户  国初至绍熙中都吏禄兵廪祖宗时中都吏禄兵廪之费全岁不过百五十万缗元丰闲月支三十六万宣和崇侈无度然后月支百二十万渡江之初连年用兵然犹月支不过八十万至淳熙末朝廷无事乃月支百二十万而非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上·佚名

    宋孝宗七辛丑淳熙八年春正月癸丑,权给事中赵汝愚奏中书门下省录黄陈源转官差遣:『臣窃惟陈源系内待,而得参预一路军政,事体重大,渐不可长。臣尝读建炎三年诏书,自崇宁以来,内待用事,循习至今,理宜痛革。自今内待不许与主管兵官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八月甲午朔 上谕吏部曰直赞诸臣效诚年久永有嘉与何以重君事上之典赐爵禄二臣嵩炳岁加禄米二百石辅臣皆加兼太子太师本加少傅秩宗山加少保卿二朴瓒炜各支正二品俸少卿纳春芳份各升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嵩左

  • 前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卷二宋 朱子 纂集吕端 正惠公字易直幽州人以?补官相太宗公使高丽遇风涛樯折舟人大恐公恬然读书若在斋阁【玉壶清话】太宗欲相正惠公左右或曰端为人糊涂鹘突帝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 卷一百九十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九十六 朱批阿克敦奏摺 雍正四年七月初十日署广州将军【臣】阿克敦谨 奏为奏 闻事【臣】於本年六月二十九日到广东省城即准将军 【臣】

  • 纲鉴易知录卷四五·吴楚材

    唐纪太宗文武皇帝纲 戊申,二十二年,春正月,作帝范以赐太子。目 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ldquo;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 第六章 16·辜鸿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辜讲孔子说:“当一个人的自然属性战胜了教育效果,他就是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当教育效果战胜了人的自然属性,他就会变得很有涵养。只有当人的自然属性和教育效果很好地

  • 形势解第六十四·管仲

    山者,物之高者也。惠者,主之高行也。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忠者,臣之高行也。孝者,子妇之高行也。故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主惠而不解则民奉养,父母慈而不解则子妇顺,臣下忠而不解则爵禄至,子妇孝而不解则美名附。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五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五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此大神咒。能令众生出生辩才。若有受持此大神咒。彼于此处最为殊胜。当令欢喜决定生力为自为他。复当得于四处无所缺减。何等为四。一者口业清净。二者意念清净。

  • 第十八品·佚名

    第一章 人界论今称人界论。此处,执&ldquo;世尊生于世间,等觉于世间,伏世间而住,不染于世间&rdquo;之经为不如理,言&ldquo;世尊出现于兜率天宫,住于其处,不来人间界,显示只有唯相色&rdquo;者,乃指现在方广部之邪执。一(自)不应言

  • 仙苑编珠·王松年

    三卷。旧本题王松年 (生卒年不详)撰。王松年,唐末五代人,天台山道士。撰有《仙苑编珠》三卷。古来记述神仙事迹者,常以 “仙传”、“真记”等为题目,王松年则以《仙苑编珠》为题。据王松年自序所述,他撰《仙苑编珠》是依刘

  • 玄门十事威仪·佚名

    玄门十事威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戒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认为本威仪出自隋代。述执坛、礼谒、出入、坐起、执瓶、洗漱、巾器、斋食、请法、护持十件事的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