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曦传
吴曦,是信王吴瞞的孙子,节度使吴挺的次子。因祖辈的功劳吴曦被补官为右承奉郎。淳熙五年(1178),改换为武德郎,任命为中郎将,后因台谏官说他升迁得太快,改为武翼郎。吴曦历迁高州刺史。绍熙四年(1193),吴挺去世,吴曦守丧未满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为濠州团练使。庆元元年(1195)冬,他由建康军马都统制被任命为兴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抚使。庆元四年,光宗园陵修成,吴曦因功升为武宁军承宣使。庆元六年,光宗的陵寝修好,吴曦被升为太尉。
正巧韩..胄谋求北伐,吴曦暗怀异志,趁机依附韩..胄请求返还蜀地。枢密何澹觉察到他的意图,极力加以阻挠。陈自强接受吴曦的厚赂,暗中支持韩..胄,于是吴曦被任命为兴州驻答刂御前诸军都统制,兼任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从政郎朱不弃上书韩..胄说吴曦不应统帅西北军队,韩..胄没做答复。吴曦到兴州,诬陷副都统制王大节,王大节被罢职,宋廷没再任命副帅,使兵权都由吴曦掌握。开禧二年(1206),朝廷议论出师北伐,诏命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仍为兴州知州,允许他见机行事。从绍兴末年开始,由宗室亲王总领蜀地财赋,有关文书交到宣抚司,使总领财赋者与宣抚司势均力敌,互相牵制。而韩..胄使财赋隶属宣抚司,宣抚副使可以节制核查,又使吴曦握有财权。不久,吴曦又兼任陕西、河东招抚使。
吴曦与他堂弟吴日见及徐景望、赵富、米修之、董镇共同谋反,暗中派门客姚淮源把关外阶、成、和、凤四州献给金国,请求金国封吴曦为蜀王。韩..胄日夜盼望吴曦进兵,吴曦表面上持重,在河池按兵不动,暗中帮金兵围困宋军,韩..胄没察觉。正巧四川宣抚使程松到河池,吴曦不到官府以礼相迎,程松不敢责问;吴曦又撤掉程松的许多卫兵,程松也没醒悟。
金兵进犯西和,王喜、鲁翼拒敌。战事正紧,吴曦命他们退保黑谷,宋军因而溃败。吴曦焚毁城池,退到青野原。此时吴曦安排心腹之人与金人联系,将士们还不知道,仍然同金兵力战,敌人暗自发笑。吴曦退到鱼关,招集忠义之人,给他们厚赏以收买人心。兴元都统制毋思用重兵把守大散关,吴曦就撤去蓦关的守军,金人从版闸谷绕到毋思的后方,毋思逃走。于是金兵攻陷大散关,吴曦退到..口。举人陈国饰上书,说吴曦必会反叛,韩..胄不觉察。
十二月,兴州出现两个太阳。金国派吴端带着诏书、金印到..口,封吴曦为蜀王,吴曦秘密接受。李好义在七方关打败金军,吴曦不向朝廷奏捷,回到兴州。当晚,天色血红,光线和白天一样。第二天,吴曦召幕僚表明心意,说东南方已失守,皇上到了四明,现在应见机行事,众人大惊失色。王翼、杨马癸之反驳说“:如果你称蜀王,那么你家八十年的忠孝名节,一下都扫地殆尽啦!”吴曦说:“我已决意称王。”立即到武器库,召集兵将说明缘故,禄禧、褚青、王喜、王大中等都向他祝贺,表示听命。吴曦面向北方接受王印。他派徐景望为四川都转运使、褚青为左右军统制,赶奔益昌,夺取总领所的仓库。程松听说吴曦叛宋,丢弃兴元逃走。
开禧三年正月,吴曦派将官利吉接金兵进凤州,把阶、成、和、凤四州割给金国,以铁山为国界。吴曦乘坐天子车,在兴州称蜀王,以治所为行宫,称该年为元年。派人告诉他的伯母赵氏,赵氏愤怒地和他绝亲。他的婶母刘氏日夜号泣,骂不绝口,吴曦把她扶出去了。同族人吴亻巽为兴元统制,看见吴曦的檄文,神色很不平静,十分愤怒。
吴曦僭位后,讨论实行削发左衽的命令。他派董镇到成都修宫殿,准备迁居到成都。吴曦所率的七万兵和程松的三万兵,分别隶属于十个统帅。他派禄祁、房大勋戍守万州,泛舟沿嘉陵江而下,声称与金人相约夹攻襄阳。禄祁很快到达夔州,派兵扼守巫山的得胜、罗护等寨,以阻挡宋军。韩..胄听说吴曦反叛后,不知所措,有人劝韩..胄不如趁势就封吴曦为王,韩..胄采纳了这种说法。吴日见替吴曦谋划,让吴曦召用蜀中名人以收买民心。于是陈咸自己剃发,史次秦涂抹自己的眼睛,杨震仲服毒自尽,王翊、家拱辰都不接受吴曦的任命,杨修年、詹久中、家大酉、李道传、邓性善、杨泰之都弃官离去。薛九龄谋划起兵讨伐吴曦。
兴州合江仓官杨巨源倡议讨伐吴曦,还没起兵,就与随军转运官安丙共同谋划诛杀吴曦。恰好李好义与他哥哥李好古、李贵等都有讨伐吴曦的计划,他们互相支持。二月廿八日晚,杨巨源、李好义首先率七十名勇士用斧头劈门冲入伪宫。李贵到吴曦居室中砍掉他的头,肢解他的尸体。安丙分别派遣将士抓获吴曦的两个儿子和他的叔父吴柄、弟弟吴日卓、堂弟吴日见、死党姚淮源、李王圭、郭仲、米修之、郭澄等,并杀掉他们。此时吴端还在后殿睡觉,也被杀。徐景望、赵富、吴晓、董镇、郭荣、禄禧等都在城外,也派人去诛杀他们。吴曦的人头被放入匣中献给朝廷。
皇上诏命处死吴曦妻子,他的亲兄弟都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资格和官职,吴王..的子孙都被迁出蜀地,吴王介的子孙免于连坐,不受处罚,负责祭祀吴王..。吴曦败亡时四十六岁。
猜你喜欢 第一回 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蔡东藩 卷四十七·佚名 卷之七十·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赐入京师贤良祠致祭文·丁宗洛 通志卷二十七·郑樵 后记·周作人 卷下·佚名 汉纪五十四 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196)·司马光 二·钱穆 卷八十五·佚名 卷六·陆宗楷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司马迁 卷九养廉·冯煦 第二卷·冯梦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