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四十四

洪武十五年夏四月庚辰朔享太庙

○辛巳廉州府巡检王德亨上言家本阶州界于西戎有水银坑冶及青绿紫泥愿得兵取其地以归于朝  上谓户部臣曰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启衅帝王之深戒今珍奇之产中国岂无朕悉闭绝之恐此途一开小人规剥劳民伤财为害甚大况控制边境贵于安靖苟用兵争利扰攘不休后虽悔之不可追矣此人但知趋利不知有害岂可听也

○礼部奏定封赠官制凡封侯赠谥不加散官职事江阴侯吴良原赠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追封江国公谥襄烈今定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追封江国公谥襄烈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孙世原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追封富春侯谥忠勇今定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富春侯谥忠勇广西都指挥使王真原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追封临沂侯谥桓义今定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临沂侯谥桓义余皆改正诏从之

○置僧道二司在京曰僧录司道录司掌天下僧道在外府州县设僧纲道纪等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僧录司左右善世二人正六品左右阐教二人从六品左右讲经二人正八品左右觉义二人从八品道录司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左右演法二人从六品左右至灵二人正八品左右玄义二人从八品府曰僧纲司掌本府僧教都纲一人从九品副纲一人未入流道纪司掌本府道教都纪一人从九品副纪一人未入流州曰僧正司僧正一人道正司道正一人县曰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俱未入流凡天下府州县寺观僧道名数从僧录道录二司核实而书于册其官一依宋制不支俸给吏牍以僧道为之仍以佃户充从者凡各寺观住持有缺从僧道官举有戒行通经典者送僧录道录司考中具申礼部奏闻方许州县僧道未有度牒者亦从本司官申送如前考试礼部类奏出给凡内外僧道二司专一检束天下僧道恪守戒律清规违者从本司理之有司不得与焉若犯与军民相干者方许有司惩治

○甲申迁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及威顺王子伯伯等家属俱耽罗赐伯伯衣一袭马十匹

○乙酉遣行人往赐云南军士钞人五锭凡钞三十万锭

○丙戌诏天下通祀孔子赐学粮增师生廪膳  上谕礼部尚书刘仲质曰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以正彝伦攸序其功参于天地今天下郡县庙学并建而报祀之礼止行京师岂非阙典卿与儒臣其定释奠礼仪颁之天下学校令以每岁春秋仲月通祀孔子又命凡府州县学田租入官者悉归于学俾供祭祀及师生俸廪仲质对曰前代学田多寡不同宜一其制乃诏定为三等府学一千石州学八百石县学六百石应天府学一千六百石各设吏一人以司出纳师生月给廪膳米一石教官俸如旧

○龙虎卫千户俞贤征云南战殁丧至龙江遣官祭之仍赐其家米二十石布二十匹贤和州人命工部于和州葬之为起坟茔寻又赐其家绮帛三十二匹

○府军前卫指挥郝尚神策卫指挥茅鼎俱征云南被创还各赐绮帛钞

○泗州卫指挥佥事钱聚仪真卫指挥佥事凌实平处州山寇还人赐钞七十六锭

○以襄阳卫知事贾励试兵部右侍郎

○丁亥太白昼见

○以刑部总部郎中阎育试右侍郎

○初昏辰星犯井宿

○己丑命羽林等卫造军士庐舍二千间每十间为连间广一丈二尺纵一丈五尺

○壬辰免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直隶府州税粮诏曰惟皇上帝眷我生民自统一以来虽暂有雨旸之愆而未至凶荒然每念江左之民减衣薄食助我兴王供亿浩繁勤劳特甚其江西浙江次第归附及定中原越大江达淮河漕河南之粟以抵北平劳亦甚矣近年以来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官吏粮长不恤小民皆以逮问其今年夏秋税粮尽行蠲免官田减半徵收河南山东之民淳厚笃实毕力田亩无有巧取愚强凌弱之患然山东东给辽阳北给北平河南北供山西西入关中劳费亦均其今年夏秋税粮一例优免

○癸巳工部尚书赵俊奏餙东宫殿宇及公主府所用青绿请令民采办  上曰姑随所有用之勿劳民也俊曰库藏所贮恐不足用且令其采办以价直给之亦不伤民  上曰青绿产于深山穷谷民岂能自采必待贩鬻而后得之尔但知给以价直不知有司急于取办未免过于督责而吏卒夤缘肆贪所得之直不偿所费况货殖之人乘时射利高价以售民受驱迫者急于应办转为借贷其弊百端为害滋甚岂可以粉餙之故而重扰民乎

○羽林等十八卫士卒一万四千一百人平处州等处山寇还命赐钞七万五百五锭

○礼部尚书刘仲质言通政司职专出纳王命与内外诸司俱无文移有径行通政司者以违制论  上曰今在外诸司未知若遽罪之恐误罹者多宜移文使知之

○命礼部凡国子监生病故者有司给棺具归其丧于家

○夜荧惑出太微端门

○乙未改仪鸾司为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旛幢斧钺鸾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

○丙申更定春坊为左右春坊置左春坊左庶子一人正五品左谕德一人从五品左中允二人正六品左赞善二人左司直郎二人俱从六品右春坊官制并同左春坊

○以正字魏德寿为司直郎

○龙江卫指挥佥事赵鉴副千户张兴征云南被创殁赐鉴子宗绮帛四十二匹钞二百锭兴家属绮帛三十六匹钞一百六十锭

○戊戌置云南大理府及蒙化等州儒学

○上海知县王瑛以选力士不称旨刑官以欺诳不敬论之给事中刘逵驳以为贡举非人律有定条选力士不称而坐以不敬太重不当律意  上是其言命法司自今论决务从平恕毋或深文于是瑛得从轻论

○己亥皇第十四孙孟烷生楚王世子也

○吉安侯陆仲亨遣使驰奏乌撒诸蛮复叛  上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大势不合故有此变朕观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即今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大军屯聚荡除乌撒芒部等蛮戮其酋长使之畏威方可分兵守御彼蛮负固者尚多尔其慎之

○辛丑辽东东宁草河千户所招降故元合罗城万户府校卒及鸭绿江东遗民凡二千六百八十六人送至辽阳诏以衣粮给之

○浙江都指挥使司言杭州绍兴等卫每至春则发舟师出海分行嘉兴澉浦松江金山防御倭夷迨秋乃还后以浙江之舟难于出闸乃聚泊于绍兴钱清汇然自钱清抵澉浦金山必由三江海门俟潮开洋凡三潮而后至或遇风涛动踰旬日卒然有急何以应援不若仍于澉浦金山防御为便其台州宁波二卫舟师则宜于海门宝陀巡御或止于本卫江次备御有警则易于追捕若温州卫之舟卒难出海宜于蒲洲楚门海口备之诏从其言

○癸卯以儒士吴颙为国子监祭酒  上谕之曰国学者天下贤材所萃而四方之所取正必师道严而后模范正师道不立则教化不行天下四方何所取则卿宜崇重道义正身率下俾诸生有所模范若徒以文辞为务记诵为能则非所以为教矣夫钟鼓扬则闻于远德义著则人乐从尔其慎之勉副朕意

○乙巳改岷州卫为军民指挥使司西固城千户所为军民千户所

○丙午户部奏天下郡县所进赋后黄册丁粮之数类多错误请逮问之  上曰里胥或不谙书筭致有错误耳若罪之则当逮者众且以郡县之广人民赋税之繁其间岂无误者令官为给钞市纸笔再造以进复有错误然后罪之

○诏旌表辽东高希凤裴皮铁家时故元臣名祖自定辽来归  上问辽东风俗名祖言辽东地遐远民以猎为业农作次之素不知诗书而其俗尚礼教凡子丧其父妻丧其夫皆日至墓所拜哭奠酒浆百日乃止服衰三年不饮酒食肉不理发不游猎不与人语戏间有以歉岁食肉者乡人共诋之又言往年石城有高希凤者本光州固始县人戊戌秋在辽东老鸦寨为乱兵所掠力抗不伏乱兵断其右腕而死其妻刘氏被虏行十余里骂不绝口亦为所杀希凤仲弟药师奴亦死于乱妻李氏携其子文殊孤侄僧保往高丽避难至中途度不能两全以其子差长弃之独携侄以行及  圣朝混一区宇居民复业李氏访得其子同归守夫墓希凤季弟伯颜不花为纳哈出所杀其妻郭氏高丽人居浑滩自缢死于马枥希凤从子高塔失丁亦为父仇诬陷而死其妻金氏与姑邢氏缢死于鱼坞所居之室一门五妇皆尽节义又言定远南河寨斡罗村有卒裴皮铁者疫死其妻李氏女直人年二十二停柩二年昼夜哀临比葬之日陈祭辞柩毕缢于屋西桑树而死乡人义之遂合葬焉臣耳目所见闻有如此者  上为之动容称叹即日诏有司旌表希凤家为五节妇之门裴皮铁家为贞节之门

○丁未赐宁国卫指挥佥事陆达上元县新亭乡田地山塘三顷四十三亩

○戊申以陆贤为驸马都尉尚第五皇女汝宁公主贤吉安侯仲亨子也

○是月贵州宣慰使宋诚母刘氏来朝贡马赐以纱罗袭衣米三十石钞三百锭寻又赐衣三袭遣归

○马湖府知府安仁贡马赐以绮帛钞锭

○西堡蛮贼寇普定贵州卫指挥同知顾成出兵击败之时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遣成守普定会蛮贼一万五千余人来攻城甚急成坚壁不动徐俟其怠将兵出北门击之贼遂败走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魏徵
  卷九十九 晉紀二十一·司马光
  卷十一·毕沅
  卷四十三 咸平元年(戊戌,998)·李焘
  第二十六回 拒草诏忠臣遭惨戮 善讽谏长子得承家·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十·佚名
  第四五九佥禀光绪十三年闰四月二十日一二二三三--一·佚名
  一四 三个医生·周作人
  李景传·薛居正
  唐纪五十八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中长庆元年(辛丑、821)·司马光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555)·司马光
  卷九十·佚名
  卷一百二十三·宋敏求
  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职官五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邓剡·唐圭璋

      剡字光荐,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祥兴时,历官礼部侍郎。厓山兵溃,为张宏范所得,教其次子,得放还。有中斋集。   念奴娇   驿中言别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

  • 卷358 ·佚名

    苏辙 吕希道少卿松局图 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 水深不可涉,上有横桥渡。 溪外无居人,磐石平可住。 纵横远山出,隐见云日莫。 下有四老人,对局不回顾。 石泉杂风松,入耳如暴雨。 不闻人世

  • 卷七十七·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七十七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黄道周【一首】道周字幼一字螭若漳州镇海卫人天啓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厯中允以言事镌级俄落职防起官以谕德掌司经局再迁少詹事协理府事与经筵讲随谪江西布政司都事

  • 卷三 高后纪第三·班固

    高皇后吕氏,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惠帝即位,尊吕后为太后。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

  • ●叙·王世贞

      余既有《异典》、《盛事》二述矣。异典者,遘之自人主者也;盛事者,遘之自天者也。盛事之遘,无非美已;异典之遘,美居十九,疵亦居一。已,乃复有遘之自天而不可言盛,遘之自人而不可言典。或人与事之巧相符者,或绝相悖者,为其稍奇

  • 卷之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一二一五 谕内阁将文渊等三阁书籍应换写篇页及工价令纪昀陆锡熊分赔·佚名

    一二一五 谕内阁将文渊等三阁书籍应换写篇页及工价令纪昀陆锡熊分赔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内阁奉上谕:前因热河文津阁所贮四库全书,朕偶加披阅,其中讹谬甚多,因派扈从之阿哥及军机大臣等覆加详阅

  • 张起岩传·宋濂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祖本章丘人,五代时避地禹城。他的高祖张迪,为元帅右监军主管济南府的事,因此全家也迁徙到济南。金末张荣占有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淄州之地,太祖二十一年(1226)归顺太祖,对太祖始

  • 卷一百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三雍正九年二月上谕十九道初二日大学士等奉上谕山东济南兖州东昌三府从前积谷甚多因去年水灾之後朕特命大臣动发仓粮赈济用谷一百八十余万石又念今春二三月间青黄不接之时小民粒

  • 卷六十五·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五     婺源江永撰財賦    通禮十四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夏時一夫受田五十畝而每夫計其五畝之入以為貢商人始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畝之地畫為

  • 外篇·马蹄第九·庄子

    [题解]《马蹄》以篇首二字名篇。本篇宗旨与《骈拇》相近,重在发挥任性无为的政治理想。先以马为喻,马在自然界饥食渴饮,奔跑跳跃,表现其真性,可是经过善于治马的伯乐之手,给马烙上印记,带上络头和嚼环,拘系在

  • 第一章绪论(上)·梁漱溟

    吾书旨在有助于人类之认识自己,同时盖亦有志介绍古代东方学术于今日之知识界。 科学发达至于今日,既穷极原子、电子种种之幽渺,复能以腾游天际,且即攀登星月(1)(此书着笔时美国初有地球卫星上天之事。),其有所认识于物,从而

  • 卷四·佚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名不忘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十。心无谄伪亦无幻惑。心常吉实澄清净白。於佛法僧终不生疑。受持佛法者亦不生疑。不生师想而吝於法。除卻法慳终不作灭佛法因缘。言行相应终不虚妄受持大乘。若

  • 陆子余集·陆粲

    诗文集。 明人陆粲(1494—1551)撰。八卷。粲字子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曾官工科给事中、贵州都镇驿丞、永新知县,善治盗。以念母乞归。母没,未终丧卒。有《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等。是集八万

  • 古文集成前集·王霆震

    古代散文总集。78卷。南宋王霆震编。王霆震,字亨福。庐陵(江西吉安)人,余不详。此书收春秋至南宋散文522篇。在编排上以天干为序,甲集6卷,乙集8卷,丙集7卷,丁集9卷,戊集8卷,己集8卷,庚集8卷,辛集7卷,壬集8卷,癸集9卷,并标明为“前

  • 澎溯台湾纪略·佚名

    本书(一册六五面三九、○○○字)为一集刊,共收杜臻撰「澎湖台湾纪略」、周于仁与胡格撰「澎湖志略」及林谦光撰「台湾纪略(附澎湖)」三种。「澎湖台湾纪略」(一卷)作者杜臻,宇肇余,浙江秀水人。清顺治进士,历内阁学士。康熙二十

  • 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佚名

    简称《白衣金幢缘起经》。佛教经典。宋施护等译。三卷。叙述佛宣说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姓来历,及善恶升降、业报平等的思想。异译本有:《长阿含经》第五《小缘经》、《中阿含经》第一百五十四《婆罗婆堂经

  •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佚名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一十六品,与《不空罥索心咒王经》同,末后心印品第十七,沙门慧日翻,续附,总有二十二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