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二十八

刑部三

职制

明律

选用军职

凡守御去处千户百户镇抚有缺一具缺本实封御前开拆一行都指挥使司转达五军都督府奏闻取自上裁选用若先行委人权管希望实授者当该官吏各杖一百罢职役充军若选用总旗须於戳过铁枪人内委用其小旗从便选充不拘此律

大臣专擅选官

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若大臣亲戚非奉特旨不许除授官职违者罪亦如之其见任在朝官员面谕差遣及改除不问远近托故

不行者并杖一百罢职不叙

文官不许封公侯

凡文官非有大功勲於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其生前出将入相能除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勲一体封侯諡公不拘此律

官员袭廕

凡文武官员应合袭廕职事并令嫡长子孙袭廕如嫡长子孙有故嫡次子孙袭廕若无嫡次子孙方许庶长子孙袭廕如无庶出子孙许令弟侄应合承继者袭廕若庶出子孙及弟侄不依次序搀越袭廕者杖一百徒三年 其军官子孙年幼未能承袭者申闻朝廷纪录姓名关请俸给优赡其家候年一十六岁方令袭职管军办事如委絶嗣无可承袭者亦令本人妻小依例关请俸给养赡终身若将异姓外人乞养为子瞒昧官府诈冒承袭者乞养子杖一百?边远充军本家所关俸给截日住罢他人教令者并与犯人同罪 若当该官司知而听行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滥设官吏

凡内外各衙门官有额定员数而多余添设者当该官吏一人杖一百每三人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徒三年若吏典知印承差祗候禁子弓兵人等额外滥充者杖一百迁徙容留一人正官笞二十首领官笞三十吏笞四十每三人各加一等并罪止杖一百罪坐所由 其罢闲官吏在外干预官事结揽写?文案把持官府蠧政害民者并杖八十於犯人名下追银二十两付告人充赏仍于门首书写过名三年不犯官为除去再犯加二等迁徙有所规避者从重论 若官府税粮由帖户田籍册雇募攒写者勿论

贡举非其人

凡贡举非其人及才堪时用应贡举而不贡举者一人杖八十每二人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所举之人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若主司考试艺业技能而不以实者减二等 失者各减三等

举用有过官吏

凡官吏曾经断罪罢职役不叙者诸衙门不许朦胧保举违者举官及匿过之人各杖一百罢职役不叙

擅离职役

凡官吏无故擅离职役者笞四十若避难因而在逃者杖一百罢职役不叙所避事重者各从重论 其在官应直不直应宿不宿各笞二十若主守仓库务塲狱囚杂物之类应直不直应宿不宿者各笞四十

官员赴任过限

凡已除官员在京者以除授日为始在外者以领照会日为始各依已定程限赴任若无故过限者一日笞一十每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并附过还职 若代官已到旧官各照已定限期交割户口钱粮刑名等项及应有卷宗籍册完备无故十日之外不离任所者依赴任过限论减二等 其中途阻风被盗患病丧事不能前进者听於所在官司给凭以备照勘若有规避诈冒不实者从重论当该官司扶同保勘者罪同

无故不朝参公座

凡大小官员无故在内不朝参在外不公座署事及官吏给假限满无故不还职役者一日笞一十每三日加一等各罪止杖八十并附过还职

擅勾属官

凡上司催会公事立案定限或遣牌或差人行移所属衙门督并如有迟错依律论罪若擅勾属官拘唤吏典听事及差占推官司狱各州县首领官因而妨废公务者笞四十若属官承顺逢迎及差拨吏典赴上司听事者罪亦如之其有必合追对刑名查勘钱粮监督造作重事方许勾问事毕随即?落无故稽留三日者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笞五十

官吏给由

凡各衙门官吏给由到吏部限五日付勘完备以凭类选铨注若不即付勘完备者迟一日吏典笞一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首领官减一等 若公私过名隐漏不报者以所隐之罪坐之若罚赎记过者亦各以所罚所记之罪坐之若报重罪为轻罪者坐以所剩罪当该官司符同隐漏者与同罪承报而差漏及上司失於查照者并以失错漏报卷宗科断 其漏附行止者一人至三人吏典笞十一每三人加一等罪止笞四十若有增减月日更易地方改换出身蔽匿过名者并

杖一百罢职役不叙有所规避及受?者各从重论

奸党

凡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斩 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 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听从上司官主使出入人罪者罪亦如之 若有不避权势明具实迹亲赴御前执法陈诉者罪坐奸臣言告之人与免本罪仍将犯人财产均给充赏有官者陞二等无官者量与一官或赏银二十两

交结近侍官员

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夤缘作弊而符同奏啓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

上言大臣德政

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

公式

明律

讲读律令

凡国家律令参酌事情轻重定立罪名颁行天下永为遵守百官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每遇年终在内从察院在外从分巡御史提刑按察司官按法去处考校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初犯罚俸钱三月再犯笞四十附过三犯於本衙门逓降叙用 其百工技艺诸色人等有能熟读讲解通暁律意者若犯过失及因人连累致罪不问轻重并免一次其事干谋反逆叛者不用此律 若官吏人等挟诈欺公妄生异议擅为更改变乱成法者斩

制书有违

凡奉制书有所施行而违者杖一百违皇太子令旨者同罪违亲王令旨者杖九十失错旨意者各减三等其稽缓制书及皇太子令旨者一日笞五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稽缓亲王令旨者各减一等

弃毁制书印信

凡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宝圣旨起船符验若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斩若弃毁官文书者杖一百有所规避者从重论事干军机钱粮者绞当该官吏知而不举与犯人同罪不知者不坐误毁者各减三等其因水火盗贼毁失有显迹者不坐 凡遗失制书圣旨符验印信巡牌者杖九十徒二年半若官文书杖七十事干军机钱粮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俱停俸责寻三十日得见者免罪 若主守官物遗失簿书以致钱粮数目错乱者杖八十限内得见者亦免罪 其各衙门吏典考满替代者明立案验将原管文卷交付接管之人违者杖八十首领官吏不候交割符同给由者罪亦如之

上书奏事犯讳

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犯者笞四十若为名字触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庙讳声音相似字様各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 若上书及奏事错误当言原免而言不免当言千石而言十石之类有害於事者杖六十申六部错误有害於事者笞四十其余衙门文书错误者笞二十若所申虽有错误而文案可行不害於事者勿论

事应奏不奏

凡军官犯罪应请旨而不请旨及应论功上议而不上议当该官吏处绞 若文职有犯应奏请而不奏请者杖一百有所规避从重论 若军务钱粮选法制度刑名死罪灾异及事应奏而不奏者杖八十应申上而不申上者笞四十 若已奏已申不待回报而辄施行者并同不奏不申之罪 其合奏公事须要依律定拟具写奏本其奏事及当该官吏佥书姓名明白奏闻若有规避增减紧关情节?胧奏准施行己後因事?露虽经年远鞫问明白斩 若於亲临上司官处禀议公事必先随事详陈可否定拟禀说若准拟者上司置立印署文簿附写略节缘由令首领官吏书名画字以凭稽考若将不合行事务妄作禀准及窥伺公务冗并乘时朦胧禀说施行者依诈传各衙门官员言语律科罪有所规避者从重论

出使不复命

凡奉制勑出使不复命干预他事者杖一百各衙门出使不复命干预他事者常事杖七十军情重事杖一百若越理犯分侵人职掌行事者笞五十 若回还後三日不缴纳圣旨者杖六十每二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不缴纳符验者笞四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若有所规避者各从重论

漏泄军情大事

凡闻知朝廷及总兵将军调兵讨袭外蕃及收捕反逆贼徒机密大事而辄漏泄於敌人者斩若边将报到军情重事而漏泄者杖一百徒三年仍以先传说者为首传至者为从减一等 若私开司文书印封看视者杖杖六十事干军机重事者以漏泄论 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於人者斩常事杖一百罢职不叙

官文书稽程

凡官文书稽程者一日吏典笞五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首领官各减一等若各各衙门遇有所属申禀公事随即详议可否明白定夺回报若当该官吏不与果决含糊行移互相推调以致躭误公事者杖八十其所属将可行事件不行区处作疑申禀者罪亦如之其所行公事己果决行移或有未絶或不完者自依官文书稽程论罪

照刷文卷

凡有司有司有印信衙门文卷迟一宗二宗吏典笞一十三宗至五宗笞二十每五宗加一等罪止笞四十府州县首领官及仓库务塲局所河泊等官各减一等失错及漏报一宗吏典笞二十二宗三宗笞三十每三宗加一等罪止笞五十府州县首领官及仓库务塲局所河泊等官各减一等其府州县正官巡检一宗至五宗罚俸钱一十日每五宗加一等罚止一月 若钱粮埋没刑名违枉等事有所规避者各从重论

磨勘卷宗

凡磨勘出各衙门未完文卷曾经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照刷驳问迟错经隔一季之後钱粮不行追徵足备者提调官吏以未足之数十分为率一分笞五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刑名造作等事可完而不完应改正而不改正者笞四十每一月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受财者计?以枉法从重论 若有隐漏不报磨勘者一宗笞四十每一宗加一等罪止杖八十事干钱粮者一宗杖八十每一宗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有所规避者从重论 若官吏闻知事发旋补文案以避迟错者钱粮讣所增数以虚出通关论刑名等事以增减官文书论同僚若本管上司知而不举及符同作弊者同罪不知情及不同署文案者不坐

同僚代判署文案

凡应行官文书而同僚官代判署杖八十若因遗失文案而代者加一等若有增减出入罪重者从重论

增减官文书

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若有所规避杖罪以上各加本罪二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未施行者各减一等规避死罪者依常律其当该官吏自有所避增减文案者罪同若增减以避迟错者笞四十 若行移文书误将军马钱粮刑名重事紧关字様传写失错而洗补改正者吏典笞三十首领官失於对同减一等干碍调拨军马及供给边方军需钱粮数目者首领官吏典皆杖八十若有规避故改补者以增减官文书论未施行者各减一等因而失误军机者无问故失并斩若无规避及常行字様偶然误写者皆勿论

封掌印信

凡内外各衙门印信长官收掌同僚佐贰官用纸於印面上封记俱各画字若同僚佐贰官差故许首领官封印违者杖一百

漏使印信

凡各衙门行移出外文书漏使印信者当该吏典对同首领官并承发各杖六十 全不用印者各杖八十干碍调拨军马供给边方军需钱粮者各杖一百因而失误军机者斩

漏用钞印

凡印钞不行仔细致有漏印及倒用印者一张笞一十每三张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若宝钞库不行用心检闸?胧交收在内者罪亦如之

擅用调兵印信

凡总兵将军及各处都指挥使司印信除调度军马办集军务行移公文用使外若擅出批帖假公营私照送物货者首领官吏各杖一百罢职役不叙正官奏闻区处

信牌

凡府州县置立信牌量地远近定立程限随事销缴违者一日笞一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 若府州县官遇有催办事务不行依律发遣信牌辄下所属守并者杖一百其点视桥梁圩岸驿传逓铺踏勘灾伤检屍捕贼抄劄之类不在此限

明会典?一百二十八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十八·赵尔巽
  卷一六七 陳紀一·司马光
  卷二百三·毕沅
  读礼通考卷九十九·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十·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第二三九函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一一五一○--二·佚名
  卷九十八·佚名
  卷二十·傅恒
  志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八十·郑麟趾
  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九十五·雍正
  卷二十·孔毓圻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回 吕国材暗陷忠良 高廷赞奉诏辞乡·萧晶玉

    且说素娘走进洞房,只见锦帐半掀,新夫人面南垂首而坐。只见他:粉翠珠冠头上戴,宫袍织锦染腥红。百褶湘裙垂绣带,羊脂玉带系腰中。面南不语低头坐,羞惭满面脸通红。只见他盘龙髻厚乌云重,双眉微皱似愁容。脸儿也白

  • 槎翁诗集卷六·刘崧

    (明)刘嵩 撰○七言律诗题刘道士杏林图白鹤观前红杏林高人习隠契玄心悬壶通市天光近采药乱山云气深微雨独携松下屐清风时动壁间琴望中疑是旌阳宅车马萧萧费逺寻题山水画絶壁芙蓉四面开中天积翠郁崔嵬苍烟尽卷秋光去飞雨

  • 卷五十七·徐世昌

    嵇曾筠嵇曾筠,字松友,号礼斋,无锡人。康熙丙戌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传。谥文敏。有《师善堂诗集》。寄天津范自牧观察怅望津门雁不归,尺书迢递雪霏微。每怀甘旨尘生釜,岂为行吟带减围。天地有情人

  • 卷八百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六贯休春自来自去动洪鑪无象无私无处无回鴈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溟蒙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闻迎真身四海无波八表臣恭闻今岁礼真身七重鏁未开金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梨园轶闻》·张次溪

    (近人)许九埜 着●目录梨园轶闻●梨园轶闻宛平许九埜着 东莞张次溪校録京班最重老生,向以老生为台柱。道、咸间分三派:一、奎派,卽张二奎,实大声宏,专工袍带王帽戏,如《打金枝》《探母》《荥阳》之类;一、余派,卽余三胜,【紫云之

  • 第二出·徐渭

    (外扮主帅上)下官征东元帅辛平的就是。蒙主上教我领十万雄兵,杀黑山草贼,连战连捷。争奈贼首豹子皮,躲住在深崖坚壁不出。向日新到有二千好汉,俺点名试他武艺。有一个花弧,像似中用。俺如今要辇载那大炮石,攻打他深崖,那贼首

  • 东都事略卷六十·王称

    列传四十三  陈从易字简夫泉州晋江人也举进士为岚州团练推官再调彭州军事判官王均反从易摄州事有谋杀监兵欲从乱者从易捕其首斩之及緜汉相继陷而均移书至州从易即命焚之以安众然亦戒其家僮聚薪堂后曰吾力不足以守则

  •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六·阿桂

      太宗文皇帝【崇徳三年戊寅八月至四年己卯三月】  徳三年八月丙申前锋将领武拜等击败明兵于红山口  先是四月己未武拜率前锋八十人往宁逺蹑踪遇哨卒十人生擒三人获马十匹而还至是复与沙尔琥达率前锋兵四十名防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六·徐乾学

    宋纪七十六【起着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半】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徳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名顼英宗长子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髙氏庆厯八年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宫祥光照室羣防吐五色气成云八月赐名仲鍼授率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五·阿桂

    将军阿桂奏报攻克康萨尔山梁碉寨木城诗以志事【乙未】自克黙格尔山梁满拟即递平贼信【阿桂于昨嵗十月内攻克黙格尔山梁其地距勒乌围不过二十余里计捣穴擒渠可以尅期蒇事】侵寻待之逾两月密拉噶拉兵仍顿【贼因距巢甚近

  • 二十八年·佚名

    (壬申)二十八年清乾隆十七年春正月1月2日○甲子,虎入景福宮後苑。○命以來月十二日,展拜靈壽閣。蓋以寶齡,今年與先朝入耆社之年相符,令禮曹考出入耆社之月日而有是命。1月3日○乙丑,司諫朴致文上書言:李運海卽充軍罪人時蕃之

  • 卷十一 十一之二·孔颖达

    《我行其野》,刺宣王也。刺其不正嫁取之数而有荒政,多淫昏之俗。[疏]《我行其野》三章,章六句。○笺“刺其”至“之俗”。○正义曰:凡嫁娶之礼,天子诸侯一娶不改。其大夫以下,其妻或死或出,容得更娶。非此亦不得更娶。此为嫁

  • 卷四·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四     宋 崔子方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闵之不即位知子般之弑也齐人救邢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此公子友而曰季子贤之也曰来归喜之之辞也以见鲁人之情有望于

  •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冯友兰

    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荀子的生卒年代不详,可能是在公元前298一前238年之间。荀子名况,又号荀卿,赵国(今河北省、山西省南部)人。《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说他五十岁来到齐国,当时齐国稷下是很大的

  • 菩薩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五種異本。(一)藏文本勝友等譯菩薩地初持瑜伽處戒品.略稱藏本。   (二)北涼曇無讖譯菩薩地持經戒品.〈别出菩薩戒本〉略稱地持。(三)劉宋求那跋   摩譯菩薩善戒經戒品.略

  • 南普陀访太虚上人记·太虚

    岁丁卯八月既望,余由漳奉令调防东山,二十九日出发,午后坐汽车抵浮宫,上捷安轮船。本拟即日放洋直往东山县,因轮小夜间不敢出海,于下午五时停泊厦港,候翌日早潮启[舟+定]。于是忙里偷闲,改乘小汽船往南普陀恭谒太虚和尚。及行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