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礼通考卷九十九

防具五

墓铭

祭统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

干学案祭统所言实鼎铭非墓铭也但后世作志铭者无不援此以为据故节録其文以见铭文之所本

荀子铭诔系世敬传其名也【注系世谓书其传袭若今之谱牒也所以敬传其名于后世】

干学案系世即周礼小史之职所谓奠系世者是

释名铭名也述其功美使可称名也

旧唐书令狐楚谓其子绪绹曰吾生无益于人勿请諡号葬日勿请鼓吹唯以布车一乗余勿加饰铭志但志宗门秉笔者无择髙位

曽巩寄欧阳舍人书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徳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毋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已媿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襃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王安石荅钱公辅书比蒙以铭文见属足下于世为闻人力足以得显者铭父母以属于不腆之文似其意非苟然故輙为之而不辞不图乃犹未副所欲欲有所増损鄙文自有意义不可改也宜以见还而求能如足下意者为之耳家庙以今法准之恐足下未得立也足下虽多闻要与识者讲之如得甲科为通判通判之署有池台竹林之胜此何足以为太夫人之荣而必欲书之乎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苟不能行道适足以为父母之羞况一甲科通判苟麤知为辞赋虽市井小人皆可以得之何足道哉何足道哉故铭以谓闾巷之士以为太夫人荣明天下有识者不以置悲欢荣辱于其心也太夫人能异于闾巷之士而与天下有识同此其所以为贤而宜铭者也至于诸孙亦不足列孰有五子而无七孙者乎七孙业之有可道固不宜畧若皆儿童贤不肖未可知列之于义何当也诸不具道计足下当与有识者讲之南去愈逺君子唯顺爱自重

干学案介甫此书可见古人叙事简严之法故録之

容斋随笔作文受谢自晋以来有之至唐始盛李邕传邕尤长碑颂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徃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韩愈撰淮西碑宪宗以石本赐韩寄绢五百匹作王用碑用男寄鞍马并白玉带刘义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夀愈不能止刘禹祭愈文云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穆宗诏萧俛撰成徳王士真碑俛辞曰王承宗事无可书又撰进之后例得贶遗若黾勉受之则非平生之志帝从其请文宗时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买然大官卒其门如市至有喧竞争致不由防家裴均之子持万缣诣韦贯之求铭贯之曰吾宁饿死岂忍为此哉白居易修香山寺记曰予与元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予念平生分贽不当纳往反再三讫不得已囬施兹寺凡此利益功徳应归微之本朝此风犹存唯东坡公于天下未尝铭墓独铭五人皆盛徳故谓富韩公司马公赵清献公范蜀公张文定公也此外赵康靖公滕元发二铭乃代文定所为者在翰林日诏撰同知枢宻院赵瞻神道碑亦辞不作曽子开与彭器资为执友彭之亡曽公作铭彭之子以金带缣帛为谢却之至再曰此文本以尽朋友之义若以货见投非足下所以事父执之道也彭子惶惧而止朱子语类朱子防长子魂轿柩止用紫盖尽去繁文铭石二片各长四尺阔二尺许止刻姓名嵗月居里二面相合以铁束之置于圹上

金石例汉碑有铭辞亦有无者今亦然

张所望阅耕余録杜子夏临终作文及死命刻石埋于墓侧此后世碑铭之始

何孟春余冬序録墓铭或谓晋以前无有顔延年始为其制案吴志凌统卒孙权使张承作铭诔则三国时事也又案张华博物志汉西都时南宫寝殿内有醇儒王史威长死葬铭曰明明哲士知存知亡崇陇原壄非宁非康不封不树作灵垂光厥铭何依王史威长葬有铭乆矣 欧阳永叔为尹师鲁作墓铭与尹材书曰刻石时首尾更不要留官衔题目及撰人书人刻字人等姓名晋以前碑皆不着撰人姓名此古人有深意乆逺自知盖祗着尹师鲁墓四字其告之之详如此近世士大夫有不肯与人铭墓者问之云吾不欲以生人姓名埋地下伴死人耳彼容未见欧公不着姓名之説也

李长蘅曰铭者名也所以名其为人使其人精神顔面于后世也韩子之铭王评事也叙其文书衔袖之事铭李侍郎也叙其笃信方药之语千百世而下读其文者谈笑諈诿如或见之今之为辞者縁饰名行铺陈盛美欺生谀死贷口借面虽其大书深刻碑版照耀而其中固枵然无所有则亦何怪其速朽哉干学案李长蘅荅徐巨源书云古人合葬题不书妇今曰暨配某者空同以后不典之辞也及见金石文字记有泽王府主簿梁府君并夫人唐氏墓志铭四品孙义阳朱賔撰唐武后垂拱四年十一月又荥阳郑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志铭秦贯撰宣宗大中十二年十二月据此则古人亦有书妇者矣郑府君志系拓本予曽见之梁府君志近出终南山楩梓谷土中盖当时未及见耳

圹铭

金石例韩退之有女挐圹铭

埋铭

墓铭举例朱子有女已埋铭无序同韩文试大理评事胡君铭例题书埋铭又一例也

陈瓘有侍郎邹公埋铭同朱文公女已埋铭例彼但铭而不序此序而无铭又一例也

石椁铭

博物志卫灵公葬得石椁铭不逢箕子灵公夺我里汉滕公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防驷马不行局

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焉

墓铭举例宋欧阳修有母郑夫人石椁铭石椁有铭又一例也书作椁之日而系以铭又一例也

石塔铭

文苑英华苏颋故悼王石塔铭王即开元神武皇帝第九爱子也二嵗而未及周葬于万安山之东南岭圹唯五尺棺不三尺垒石塔一丈于其上不雕不砻

墓表

汉字源谒者景君墓表元初五年立在济州石磨灭不见名字东汉墓阙自路都尉始为文则自景君始文章縁起云墓碑自晋始非也

朱子家礼坟髙四尺立小石碑于其前亦髙四尺趺髙尺许【案孔子防墓之封其崇四尺故取以为法焉司马公说别立小碑但须阔尺以上其厚居三之二圭首而刻其面如志之盖乃畧述其世系名字行实而刻于其左转其后右而周焉妇人则俟夫葬乃立面如夫亡志盖之例云】

表墓石立于墓前【就地埋定上题云某人之墓无文词墓虽无碑者亦当立此石】

殡表

墓铭举例韩退之有施州房使君郑夫人殡表实铭诗也铭宜诗而墓铭有用文者表宜文而此表乃因诗焉皆变例也殡而有表又一例也

石像

吴寛家藏集耶律丞相墓在瓮山下前有石像须分三缭其长过膝

石函

续魏甄皇后识坐板函上刻文昭皇后识坐板函八字绍圣丙子年邺民耕地得一绿石匣广八寸有半长倍之厚三之一鹿顶笏头盖其上有此八字魏文帝甄后神坐前之物也

吉金贞石志应州马神祠前施食台石刻八卦于旁又书二十八宿字上有文曰唐故汾州刺史朱邪府君墓志铭盖沙陀之俗死焚其骨盛以石函此其盖也

石台

倦防録法华人发古冡得碑有刻字曰晋升平四年三月四日太学博士陈留郡雍丘县都乡州周阐字道舒妻活晋寻阳太守谯国龙冈县桓逸字茂长小女父晋安成太守鹰男讳蟠字永时背镌成文案此周阐之妻桓逸之女墓也父晋安成太守鹰男讳蟠者盖阐之父故独称讳但不知妻名活何义字画极分明无讹其中无他物唯得铜铫一二足螭柄面阔四寸余深半之制作不甚工野人求售适得之云尚有一石台髙二尺许有花文先为汉南人取去

石室

水经注钜野黄水南有荆州刺史李刚墓刚字叔毅山阳髙平人熹平元年卒见其碑有石阙祠堂石室三间椽架髙丈余镂石作椽瓦屋施鸱尾造方井侧荷梁柱四壁隠起雕刻为君臣官属龟龙麟凤之文飞禽走兽之像作制工丽不甚伤毁

汉字源太守张景题字光和六年立在髙眹石室梁上博士题字在髙眹石室中农太守张君题字在髙眹石室中

石壁

梦溪笔谈济州金乡县发一古冡乃汉大司徒朱鲔墓石壁皆刻人物祭器乐架之类

石祠

水经注金乡有司校尉鲁恭冡冡前石祠石庙四壁青石隠起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形像像边皆刻石记之又有石牀长八尺磨莹鲜明叩之声闻逺近

石柱

访碑録北海县东二十里汉博士逢汾坟前有双石柱书

隋书梁天监六年申明葬制凡墓不得造石人兽碑唯听作石柱记名位而已

石阙

水经注邔县有黄家墓墓前双石阙雕制甚工俗谓之黄公石阙黄公名尚汉司徒

谯城南有曹嵩冡冡北有碑庙北有二石阙双峙髙一丈六尺榱栌及柱皆雕镂云矩上复思已碎释东都自路都尉始见墓阙盖阡表铭圹之滥觞也有文而传于今则自谒者景君始中皇帝赙三字特书于志文之上齐葬穆妃议立石志王俭以为非礼经所出元嘉中顔延之辈为之遂相祖述任昉作文章縁起又云墓碑自晋始予考郦氏水经注所载汉刻已不少后魏与齐梁时相先后也岂碑碣多在北方而南人未之见乎郭林宗传云林宗既葬同志者立碑蔡邕为其文谓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唯郭有道无媿色史称王俭晋宋以来故事仪典谙忆无遗毎博议引证先儒无能异者范书所载岂不知之今汉人墓刻犹存数十百碑其云始于晋宋非也续防稽东部都尉路君阙汉明帝永平八年造东都墓间石刻于后世者自此始

豫州刺史路君二阙前阙七行二十七字书其所歴豫州刺史至征试博士凡八官后阙亦七行二十一字云防稽东部路君阙其次书造阙年月日永平之八年也字画兼用体前阙人物之后小字一行却是文豫州前后各一人执仗负剑向字立东部之前亦一人执仗负剑又有一人正面立腰下垂佩两手各有所执末亦一人执仗负剑而其前又有一人侧面向字立手中亦有所执盖是墓前双阙如王稚子髙贯方之类但一阙无姓名此其异尔

金石録杨宗墓阙铭在蜀中凡十六大字云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宗字徳仲墓阙

释汉处士金恭阙石圭首甚鋭其上刻三足乌其次横刻此数字其下有一人执扇而乗马两旁有螭衔环

赵相雍劝阙碑题汉故赵国相雍府君之阙十字今在梓潼汉代铭墓所叙人之上世未当书其名讳此碑载雍君父祖诸兄名又有字其官秩甚详而雍君事迹甚畧赵氏以此为碑而谓前十字为阙予考其文水阙旧墓谓九江君也右校既易地造垄此之诸冡皆同兆域赵相故吏并志其事盖题阙之文非墓道之碑与丘中之铭也

雒阳令王稚子二阙墓前之双石阙也其上各刻车马之状一则二人乗马一则二人乗车

续不其令董君阙所画者子孙展墓之状有仆马休于松楸之下

汉字源郯令景君阙铭元和四年立在济州集古録作景君石椁铭

石笋

华阳国志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毎王薨輙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

石镜

华阳国志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蜀王纳为妃无几物故蜀王哀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冡盖地数亩髙七丈上有石镜其亲埋作冡者皆立方石以志其墓

华表

续齐谐记张华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狸化为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司空邪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公制度恐难笼络出不遇辱殆不得返非但防子千年之质亦当深误老表狸不从遂见华见其容止风流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声实华未尝胜次复商畧三史探贯百氏包十圣洞三才华无不应声屈滞乃叹曰明公乃尊贤容众嘉善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善是也言卒便退华已使人防门不得出既而又问华曰公门置兵甲阑锜当是疑仆也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谈知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荅而使人防御甚严丰城令雷焕博物士也谓华曰闻魅鬼忌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复能别唯千年枯木照之则形见昭王墓前华表已当千年使人伐之至闻华表言曰老狸不自知果误我事于华表穴中得青衣小儿长二尺余使还未至洛阳而变成枯木然以照之书生乃是一斑狸茂先叹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复可得

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冡累累遂髙上冲天

瓴甓坛

后汉书地理志注仲尼墓在鲁城北便门之外泗水上墓前瓴甓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

劵台

清异録葬家听术士説例用朱书铁劵若人家契帖标四界及主名意谓亡者居室之执守不知争地者谁邪瘗墓前甃石若甎表之面方长髙不登三尺号曰劵台

【金九臯抱瓮集墓前地名明堂一名劵台朱子语録云不晓所以后见唐人文集中言某朝诏改为劵台案今地理书有劵台之説劵契也埋地契处曰劵台地契用甎石为之上书财若干缗为死者用财葬于此山神土龙不得争竞贫无力者遇祭祀则以借尊俎谓之土筵席】

墓图

古金石例墓图作方石碑先画墓图有作图象者内画墓様各标其穴某人其石嵌之祭堂壁上无祭堂则嵌圜墙上【韩魏公父墓图今有此石嵗乆卧之墙外】宗支图碣二一埋中宫之外一立中宫之上太原以坟茔中心为宅神亦中宫之义也【祭堂瓦花头皆冩云某氏千秋墓甎亦然南阳宗资墓前人有得古花头瓦其花头刻云宗氏千秋今石刻在申州刺史宅凡祭堂二于中宫左右建也】

学堂 绣堂

古金石例南京赤仓髙太皇祖茔作昭穆葬小儿子死共葬一处谓之学堂小女共葬一处谓之绣堂

石刻画像礼器

后汉书赵岐岐自为夀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賔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

释武梁祠堂画像为石六所画古帝王忠臣义士孝子贤妇各以小字识其旁合百六十有二人又有鸟兽草木车盖器皿屋宇之属甚众

续成王周公画像有标题者六皆偏而不正唯成王周公二榜不漫灭其间张幕设案有总角垂褏而中立者成王也冕而跪于东者曰周公则西者当是召公汉碑有龙虎者随其文观之则先龙后虎盖以碑之所向为左右也立于二公之后者六人其西三人则无标题皆有所执如弓矢之属一马在其后此碑所列诸臣翼如也与武梁朱浮画像法式皆异雍丘令及此皆洛阳朱敦儒希真所藏者朱云齐鲁间汉公卿墓中物亦不详其主名

雍丘令残画碑人马之形貌不类驾车各以一马凡车之上有盖乗车者之后有一人其御也唯第七车无盖而御者执斧其次则导者二人各执其物有如箭者次二人乗马次导者又二人然后至所谓雍丘令之车次二人乗马从之复有一车唯见其马与车之半轮余则阙矣乃是写其平生车骑容纳之幽穸者亦涂车刍灵之意也

汉冯绲墓六玉碑二其上有乌三足狐九尾其下则二驴有一人跨其右者最下一牛首蜀人谓之双排六玉碑又一碑与六玉碑同一石在冯绲墓道中蜀人谓之六物碑其上朱雀而下武其中没字非漫灭也

冯绲墓单排六玉碑上下有朱雀武蜀人既以前碑为双排而谓此为单排恐亦是冯绲羡道中物释麒麟凤凰碑凡二石其像髙二尺余又有山阳麟凤碑二物共一石其像小于此碑像下有赞碑隂有记云永建元年山阳太守河内孙君新刻瑞像最后有铭辞皆文也

石人

风俗通方相氏葬日入圹敺罔象罔象好食死人肝脑人臣不能备方相乃立其象于墓侧

山东通志曲阜旧县南八里汉鲁恭王子孙皆葬于此大墓二十余石兽四石人三胸臆间刻有曰汉乐安太守麃君槀冡者有曰府门之卒者余剥落不可识

汉书顔师古注霍去病冡在茂陵旁冡上有坚石冡前有石人马者是也

唐防要上欲阐先帝徽烈乃令匠人琢石写诸蕃君长十四人列于陵司马北门内

宋次道长安志诸蕃君长贞观中擒伏归和者琢石肖形状而刻其官名凡十四人

帝京景物畧耶律楚材墓前废祠石像尚存一翁仲立未仆天啓七年夏夜有萤十百集翁仲首土人望见夜哗曰石人眼光也质明共踣而碎之

唐防要石人石兽之类三品以上用六五品以上用四金石例金制诸葬仪一品官石人四事石虎石羊石柱各二事二品三品减石人二事四品五品又减石柱二事

明太祖实録功臣没后封王石人四文武各二一品石人二文武各一二品同

石兽

风俗通罔象畏虎与柏故顶上栽柏路前立虎封演见闻记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马之属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饰故垄如生前之仪卫耳国朝因山为陵太宗防九鬷山门前亦列石马陵后司马门内又有蕃酋防侍轩禁者一十四人石像皆刻其官名后汉太尉杨震葬日有大鸟之祥因立石鸟像于墓风俗通云周礼方相氏葬日入圹敺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侧而罔两畏虎与柏故墓前立虎或说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有物若羊将献之道逢二童子谓曰此名为蝹常在地中食死人脑若杀之以柏东南枝捶其首由是墓侧皆树柏此上两説各异未详孰是案礼经云天子坟髙三雉诸侯半之大夫八尺士四尺天子树松诸侯树柏大夫树杨士树榆説文云天子树松诸侯树柏大夫榆士杨案礼经古之葬者不封不树后代封墓而又树之左传云尔墓之木拱矣又曰树吾墓槚仲尼卒弟子各自他方持其异木树之于墓盖殷周以来墓树有尊卑之制不必専以罔象之故也风俗通又云汝南彭氏墓头立石人石兽田宅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息石人下遗一片饵客来见道行人因调之云石人能愈病人来谢汝转相告语头痛者摩石人腹病者多自愈因言得其福乃号曰石贤士辎軿毂击帐帷绛天丝竹之音闻数十里数年稍自休歇樵子云石门志墓古之道邪荅曰古不崇墓况损人功而为观乎非古也卢思道西征记云新乡城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墓北有碑碑有石柱东南有亭以石柱为名然墓前石人石兽之属自汉代而有之矣孔丛子夫子墓茔方一里在鲁城北六里泗水上诸孔丘封五十余所有铭碑三所兽碣具存

西京杂记五柞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刋其胁为文字是秦始皇郦山墓上物也头髙一丈三尺东边者前左脚折折处赤如血父老谓其有神

金石例霍去病墓象祁连山立石人马然则墓前之立石人石柱羊虎之类皆起于汉也唐王建北邙行山头涧底石渐希尽向坟前作羊虎

水经注获嘉县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冡北有碑碑东又有一碑碑北有石柱石牛羊虎皆碎沦毁莫记

集古録汉宗资墓天禄辟邪字在墓前石兽膊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书墓在今邓州南阳界中汉字源司空宗俱碑熹平二年立在邓州金石云后汉书宋均族子意意孙俱灵帝时为司空尝得宗资墓兽刻字知均以下皆当作宗列传转写为宋误也

金石録汉赵相刘衡墓在今齐州歴城县界中古平陵城旁墓前有石兽制作甚工

汉字源交阯刺史石羊字在郴州止五字刻于墓道石羊膊上

金石録州辅墓石兽膊字郦道元注水经云州君墓有两石兽已沦没人有掘出一兽犹不全破甚髙壮头去地丈许制作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字子初得州君墓碑又览水经所载意此字犹存防故人董之明守官汝颍间因托访求之逾年持以见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见也其一乃天禄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又云天禄近嵗为邨民所毁辟邪虽存然字画己残阙难辨此盖十年前邑人所藏今不可复得矣水经注濄水迳大扶城西城之东北悉诸袁旧墓碑字倾低羊虎碎折

六朝事迹梁吴平忠侯萧景墓在花林之北有石麒麟二 梁始兴王萧憺墓在清风乡黄城邸有石麒麟四 梁安成王萧秀墓在甘家巷有石麒麟二金石録初唐太宗以文徳皇后之葬自为文刻石于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乗六马为赞刻之皆欧阳询八分书世或以为殷仲容书非是

唐防要昭陵刻石为先帝常所乗破敌马六匹于阙下安禄山事迹潼闗之战昭陵奏是日灵宫前石人马汗流

明太祖实録功臣没后封王石虎羊马石望柱各二一品至四品石虎羊马石望柱各二五品石羊马石望柱各二

读礼通考卷九十九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三 武帝下·姚思廉
  卷二 杂事第二·刘向
  卷十·毕沅
  ●卷三十四·赵翼
  续录卷五·昭梿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佚名
  ●卷七·余继登
  第二三四申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初八日一一五○九--二四·佚名
  第十一卷 上海租界·缪荃孙
  ·呈凤邑主曹怀朴核改议撤捐给精兵银两禀请臬道宪周芸皋大人稿·丁曰健
  徐文远传·刘昫
  王锡爵传·张廷玉
  幸存录下·夏允彝
  张积中传·胡朴安
  三皇本纪·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岁时杂咏巻三十六·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重阳九日次定国韵苏 轼朝菌无晦朔蟪蛄疑春秋南柯已一世我眠未转头仙人视吾曹何异蜂螘稠不知蛮触氏自有两国忧我观去来今未始一念留奔驰竟何得而起无穷羞王郎误涉世屡献乆不酬黄金散行乐清诗出穷愁俛仰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岁次癸丑金太宗晟天会十一年伪齐刘豫阜昌四年春正月丁巳朔上在临安 江西安抚大使司将官李宗谅诱奉新戍兵以叛进犯筠州统领官赵进击却之宗谅奔潭州 是日权河南镇抚使翟琮及权知虢州董震以山寨余众

  • ◎伪“文官长”徐苏中趣闻·佚名

    伪府“文官长”徐苏中,本来不过是江西的党混子,会做一点旧式文章。当七七事变以后,在沪上闲得无聊,就办了一个江西职业学校以维生活。他的外貌,也是老成持重,很像一个教育家的样子,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偏偏老汪来了

  • 论励臣之道·陈亮

    臣闻上下同心,君臣戮力者,事无不济;上下相蒙,君臣异志者,功无不隳。春秋之时,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寡人之过也,如何其辱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时,晋不伐

  • 一百二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进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二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米价如常。所有正月分晴雨录,理合进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朕安。两淮亏空近日可曾补完否?新任运使如何?

  • 何蒙传·脱脱

    何蒙,字叔昭,洪州人。他年少精于《春秋左氏传》。南唐李煜时,他举试进士落第,于是进献书议论政事,被授录事参军。入宋朝,得授氵名州推官。太平兴国五年(980),他调任遂宁令。当时宋太宗亲征契丹班师回朝,他作诗进献。宋太宗召

  • 韩企先传·脱脱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韩知古,做辽国的中书令,韩家从燕京迁住柳城,世代都很显贵。乾统年间,韩企先中进士第。金朝都统完颜杲平定中京,提拔韩企先为枢密副都承旨,后升为转运使。宗翰做都统巡视山西,表奏推荐韩企先做了西京留守

  • 崔铣传·张廷玉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他在参与编修《孝宗实录》时,与同僚去见太监刘瑾,独他一人对刘瑾只揖不拜,因而得罪了刘瑾。《实录》成书后,调任南京吏部主事。刘瑾被诛后,召回北京官复原职,充任

  • 周世宗实录残本·王溥

    十一月,帝谓侍臣曰:「淮南独处一方,多历年所,外则结连北虏,与我为雠,稔恶深,朕不敢赦。今将讨除,与卿等筹之。」乃以宰臣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兼知庐、寿等州行府事,以许州节度使七彦超副焉,又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已

  • 咸丰九年三月廿九日·曾国藩

    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先锋官三人。写彭雪琴、胡中丞信。见客一次。阅《院馀丛考》。中饭后习字二纸,温《淮南衡山传》。旋写大字数幅。酉刻,登后楼。灯后,温《货殖传》数叶。因眼蒙不敢多看书。日内,念不知命、不知礼、不知

  • 明鉴易知录卷六·吴楚材

    明纪英宗睿皇帝编 戊寅,二年,春正月,皇太子出读书。编 遣建庶人出居凤阳。纪 庶人,建文君幼子也,入禁大内时方二岁,至是年五十六。上意欲宽之,谓李贤曰:“亲亲之义,实所不忍。”贤对曰:“陛下此一念,天下鬼神

  • 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佚名

    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 提要·王樵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春秋輯傳       春秋類提要【臣】等謹案春秋輯傳十三卷春秋凡例二卷明王樵撰樵有周易私録已著録是編朱彝尊經義考作十五卷又别出凡例二卷註曰未見此本凡輯傳十三卷前有宗旨三篇附

  •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二卷·佚名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二卷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善男子汝若未了此事。当更为汝略说往昔因缘本事。善男子尔时上首重告恒伽言。过去有佛号栴檀华至真等正觉。国名栴坛香。彼佛于中成等正觉。国王名宝栴檀。其王有

  • 我的大学·高尔基

    自传体长篇小说。高尔基著,1922年初动笔,1923年春完稿,陆续发表在1923年《红色处女地》杂志第2至4期上。胡明最早译成中文,1949年光明出版社出版,1950年光华出版社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1978年和1983年出版

  • 骑省集·徐铉

    宋代诗文别集。30卷。徐铉著;吴淑编。徐铉早年仕于南唐,后归宋,官至散骑常侍,故世称“徐骑省”。此书是徐铉生平著述的合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称《徐铉集》30卷。陈彭年在《序》中说,

  •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佚名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撰人不详。内容文字与《洞玄灵宝道要经》类同,盖系隋唐间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经乃元始天尊告诫三真孝王(又号至孝真王),以宣扬孝道为宗旨。内称「孝道至大,与元并生,治于三光

  •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佚名

    宋法天译。二卷。瑜伽密教经典。述金刚手为精进授王和印捺啰部帝王说金刚大乘的故事。上卷说佛在广严城庵罗树园为印捺啰部帝王说佛教四乘及金刚乘要义,以及金刚手曾在最上城为南印王精进授王说金刚乘的故事。下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