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翰传

刘翰,沧州临津人。世代为医,开始为护国军节度巡官。周显德(954~959)初,到朝中献上《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候》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周世宗嘉奖他,命他为翰林医官,他献的书交到史馆,又加官为卫尉寺主簿。

宋太祖北征,命他随行。建隆(960~963)初,被加封为朝散大夫、鸿胪寺丞。此时太祖讲求治道,事事都要核实,所以方技之士定要精通本职。乾德(963~968)初,太祖命太常寺考核翰林医官的技艺,以刘翰为优秀,贬退医术不精的二十六人。此后,太祖又诏命各州查访到有医术优秀者登记他们的姓名,并衡量距离远近赐给他们路费,在他们所过之处命官府供给食物,送他们到朝廷。开宝五年(972),太宗在王府患病,太祖命刘翰和马志诊视。太宗病愈后,刘翰升调为尚药奉御,并得到银器、缗钱、马及鞍勒的赏赐。

刘翰曾受命详定《唐本草》,刘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张素、吴复王圭、王光佑、陈昭遇共同议定,详定后的《唐本草》包括的药物有:《神农本经》三百六十种,《名医录》一百八十二种,唐本先附的一百一十四种,有名无用的一百九十四种。新书编成后,皇上命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李日方、户部员外郎知制诰王佑、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详细审察后把它献上。李日方等人为新定本草一书做序说:

《三坟》一书,神农写了一部分。各种药物得到辨别,《本草》在序中记录下来。《本草》旧经三卷,在世上流传。《名医别录》,是总结各医家之说编纂成的。到梁时的陶弘景才以《名医别录》参验《本经》,用红字和黑字交替写成一书,当时人认为很明白。他又考核各种药的功用,进行注释,排列为七卷,在南方流行。到唐代,又另外加以比较考核,增加八百多种药,增加注释,成为二十卷。《本经》漏缺的就补上,陶氏误说的就改正。然而年复一年,又过了四百年,红字黑字,没一本相同;旧注新注,文字也互相缺漏。若不是圣主继承统一大业,使天下太平,怎么能改正它呢!

于是皇上诏命详细考察流传过程中的失误,刊为定本。分类不当的,由此得以纠正。如笔头灰,是兔毫,而在草部,今移附在兔头骨之下;半天河、地浆,都是水,也在草部,今移附在土石类之间;败鼓皮,移附于兽名;胡桐泪,改在木类;紫矿,也是木,从玉石品下改在木类;伏翼实为禽,由虫鱼部而改移到禽部;橘柚,改附于果实部;食盐,改附于光盐部;生姜、干姜,同归一类;至于鸡肠、蘩蒌、陆英、蒴鑋,因类别相似,也附在一起。新书还选用陈藏器的《拾遗》、李含光的《音义》,或者寻求别的版本的来源,或者向医家请教,互相参考比较,辨明正误。如突屈白,旧说是灰类,今为木根;天麻根,解释为似赤箭,今又完全不同。去掉错的,保留对的,单独设立新条目。刊正的其他条目,不可尽数。

采纳众人意见,确定印刷版本。于是以白字为神农所说,黑字为名医所传,唐代增加的药种和宋代增加的药种,都分别加上明显的标志,详细解释,弄清它们的形态和药性。辨证谬误的,作为今注;考察文意而记述的,作为今按。药的功效确定了,道理也就详明。今以新旧药共九百八十三种,加上目录二十一卷,颁行天下,广泛流传。

刘翰后来加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四年(979),被任命为翰林医官使,再加官为检校户部郎中。雍熙二年(985),滑州刘遇患病,皇上命刘翰去诊治。刘翰从滑州回来,说刘遇必会病愈,不久,刘遇就死了,刘翰因此获罪,被贬责为和州团练副使。端拱(988~989)初,又被起用为尚药奉御。淳化元年(990),再为医官使。逝世时七十二岁。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列传第六十三·脱脱
  卷一百九十三·志第一百四十六·兵七等·脱脱
  第六十七回 朱泚败死彭原城 李晟诱诛田希鉴·蔡东藩
  卷八·昭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二十一 苏州织造李煦奏前奉谕旨已钦遵妥办摺·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八·阿桂
  二〇六 拾遗午·周作人
  卷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范晔
  陆德明传·刘昫
  艾南英传·张廷玉
  卷一百六十二·雍正
  卷六十一·宋敏求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七·彭定求

        卷217_1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杜甫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   开筵上日思芳草。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垂老恶闻战鼓悲,  

  • 卷十九·谷应泰

      ○开设贵州太祖洪武十五年春正月,置贵州都指挥使司,命平凉侯费聚、汝南侯梅思祖署司事。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   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上遣

  • ●卷二百四十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九。   起绍兴三十二年正月一日戊辰,尽二月二十八日乙丑。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戊辰朔车驾驻跸镇江府。   二日己巳刘绎正除知泗州。   三日庚午车驾起发镇江府。   五日壬申车驾幸建康

  • 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却敌军段孝先建功·蔡东藩

      却说陈宝应逃至莆田,被陈军从后追及,日暮途穷,如何支持,眼见是束手受擒。就是宝应妇翁留异,也与宝应同逃,无从漏网,翁婿妻孥,一并就缚。还有宝应宗族,及幕下僚佐,俱捉得一个不留,悉数械送建康。叛徒头脑,怎得免死,就是子弟党

  •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二·佚名

    晋惠帝晋武帝泰始三年立子衷为皇太子衷武帝第二子也是为惠帝母杨后纳妃贾氏武帝初欲为太子娶卫瓘女贾充妻郭槐赂杨后左右使后说纳其女妬忌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时朝臣咸知太子不堪亲政事瓘侍晏凌云台阳醉跪武帝前欲言而

  • 卷五十七、平定新疆及回收伊犁条约·黄鸿寿

    德宗光绪元年,春三月,命大学士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初,同治元年六月,陕西回民滋事,围攻省城,并扰同州、蒲城。命皖豫督师胜保移军往讨。十月,胜保覆军,逮京赐自尽,以别州将军多隆阿代之。至二年二月,甘肃回民攻陷固原、

  • 提要·程公说

    【臣】等谨按春秋分纪九十卷宋程公説撰公説字伯刚号克斋丹棱人居于宣化年二十五登第官邛州教授吴曦之乱弃官擕所着春秋诸书匿安固山中修之甫成而卒年仅三十七是书前有开禧乙丑自序淳祐三年其弟公许刋于宜春凡年表九卷

  • 卷十一·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一  元 朱公迁 撰 祈父之什二之四 祈【勤衣反】父【音甫】予王之爪牙【叶五胡反】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赋也祈父司马也职掌封圻之兵甲故以为号酒诰曰圻父

  • 论语正义卷二十二·刘宝楠

    子张第十九集解凡二十五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注〕致命,不爱其身。】正义曰:真德秀《四书集编》:「义、敬、哀皆言『思』,致命独不言『思』者,死生之际,惟义是徇,有不待思而决也。」子张

  • 降胎品第三·佚名

    处兜术宫时,以天眼普观。睹众生苦恼,追忆往古誓。本愿安众生,累劫劳求佛。生生遭艰难,不厌种德本。第一上祠祀,从发意以来。以金遍布施,惠施手成德。从初种种施,闻者衣毛竖。头目身手足,妻子所爱重。严驾名象马,宝车垂真珠。若

  • 佛说慈氏菩萨陀罗尼·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怛[寧*也](切身)他(引一)悉哩悉哩(二)娑啰娑啰(三)酥噜酥噜(四)达啰达啰(五)左啰左啰(六)摩贺(引)左啰(七)婆啰婆啰(八)摩贺(引)婆啰(九)绀波绀波(十)摩贺(引)绀

  • 坐禅三昧法门经卷下·佚名

      尔时行者虽得一心定力未成。犹为欲界烦恼所乱。当作方便进学初禅呵弃爱欲。云何呵弃。观欲界过欲为不净种种不善。当念初禅安隐快乐。观欲云何。知欲无常功德怨家。如幻如化空无所得。念之未得痴心已乱。何况已得

  • 卷二·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二住鸡足石钟寺嗣法门人广智编大悲阁清宇上座请上堂僧问如何是一同一质师云万象掌中擎如何是二同大事师云百川须倒流如何是三总同参师云瓮里不走鳖如何是四

  • 文赋·陆机

    文学理论论文。晋人陆机作。全文载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论作文之利害所由”。文中比较广泛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创作上的许多问题,第一次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对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问

  • 乾坤凿度·郑玄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易纬乾坤凿度》或《周易乾坤凿度》。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乾坤凿度》,

  • 诗女史·田艺蘅

    妇女诗总集。十四卷,拾遗二卷。明田艺蘅编纂。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岁贡为徽州训导,后辞归。性磊落,以著述为事,大约生活在隆庆、万历期间。妇女作诗,肇自先秦。许穆夫人之《载驰》著录于《诗经·鄘风)

  • 朝野新谭·姜侠魂

    亦名《民国野史》。姜泣群编。四册。记述辛亥前后轶事,不少篇目涉及辛亥革命党人活动和史事。1914年光华编译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