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三章程(第二四号之附件)一一二○二-一

淡水厅八房办案章程

计开列〔八房办〕案章程(注)

一、升授官员,报捐贡监,及登挂各书卯册,应归吏房办理。

一、开设蔗廍、牛磨、当饷,及地丁、钱粮、耗羡,示禁小钱,并设秤等项,应归户总办理。

一、报垦田园,升科赋税,及仓务、正供、采买、屯饷、配运官榖等项,应归粮总办理。

一、控争田土、第宅,及田房税契,抗欠佃、社、业户各租,佥举保长、总董、庄正副,编造门牌,分别良莠,应归户、税房办理。

一、学校、考试、义节、名分、庆谢、婚姻、祀产、祭祀、祀典、学租、行香、唱礼、祈祷雨晴、寺祝、庙僧、道士、团头、屠户,及寻常奸情,控争坟山,示禁卖买鸦片、栽种英菽,应归礼房办理。

一、海洋港■〈氵义〉,开挖澚口,发给商渔船牌照,及拿获海洋盗匪,船上禁物,并船只遭风搁浅、被抢,奔辕喊冤呈控,营兵报欠钱债,递解革兵回籍,又在澚居民滋事,登注各班役卯,应归兵房办理。

一、□□〔赌〕博、私宰、结会、打架、奸拐、卷逃、强奸、轮奸、剪辫,首告子弟赌荡,生番杀人,人有急事,奔辕喊冤呈控、〔扭交〕,及赴案控验伤痕,并告发冢劫棺、毁坟灭骸、戕伤坟穴等案,又指明伤痕呈请辜医,二比滋事,乡保禀〔请谕〕止,已保辜死者(原注:不必批准辜医字样),不论何事由,应〔归〕刑房办理。(原注:如保辜无指明伤痕,谕止无乡保禀报),仍照事由,分别归办〔注〕□。(原注:〔命〕案依死〔日归办〕,验伤按日对班次第轮〔办〕。□□□□□□□均依呈报日归办。再〔命案〕归死日,由来已久。然向议,如系夜间致毙,以上下半夜〔分〕别;但黑夜之间,难定时刻,易致争端。今改议,夜间致死命案,自申至寅,归是日值刑;如系卯刻毙命,即属明晨管局,归明晨之日值办。总之,以天明为断。倘出门致毙,呈控不知死日,系见尸之日归办。如无见尸之日,即归呈报值刑之日归办)。

一、兴筑、制造军工木料,及油车、铁铺、铸户,并一切工匠、皮藔、饭店、开濠、凿池、埤塘、沟圳,拿获私儎铁祸(锅之讹)、硝磺、铅药等项,应归工房办理。

一、兵民控欠钱债,及批发、仰讯等项(原注:查寻常新事者),应归承发房办理。

一、公出、勘验,往返程途,及在公馆、署前递收新呈,应归随行书办理。如在公座递收,则不得归随行。

一、公出乡征,久住在艋,及到公馆十日之内,递收新词,归随行各书分办。十日外,仍照本衙章程归办(原注:倘十日内有命盗、抢劫重案,亦应归各经管办理)。随行不得混争。

一、接奉各宪札檄,及各属详禀,营汛咨移(系新事者),以文后押〔填日子〕为准,查照事由,分别归办,(原注:如有列款粘抄,归首条之经管承收),分付各经管遵办。(原注:至接奉一切刑例,应止收存备考〔统〕□□经管,俾有专责。其历年应办例案,系各值经管,照章仍归自办外,有收〔新〕□□□归办文件,今参旧议,概以文后填押日子,归之值刑收办明白,将案卷交刑总收档,以免散漫,日久不至遗失。今特更议,永为定程,均苦乐之中,仍寓责成之意也)。

一、批驳未准呈词,暂交承发房收贮,后再递呈批准者,检同未准呈词,查明呈内所告何事由,呈后墨押何日子,应归何房,分别发交,毋许承发房私匿窃办,致干查究。

一、案断结,另作新词瞒翻者,查出,归还原案经承办理。旧议,检前归后,殊不顺理。兹特更正,永为定程。

一、呈内胪列三房、四房事由,抽为标赏。

以上十五条,毋论巨细利害,〔承引〕归办,各书永远□□。倘此外尚有一二未录(以下缺)。

(注)本文件系下一件之附件。又文内注明为「原注」者,原文系写成双行。

猜你喜欢
  卷六十·谷应泰
  ●卷一百七十四·徐梦莘
  ●卷四十四·徐梦莘
  ●卷十三·周密
  卷六十五·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六、我的外祖家·包天笑
  孔觊传·李延寿
  西域传序·李延寿
  杨素传·李延寿
  卷八十·佚名
  食货五二·徐松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419_1 【连昌宫词】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   风动落花红蔌蔌。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   炫转荧煌照天

  • 第十三出 惊丑·李渔

    (末持香扇等物上)满手持来满袖装,清晨买到日昏黄;手中只少播鼗鼓,竟是街头卖货郎!自家奉小姐之命,去买办东西,整整走了一日。且喜得件件俱全,样样都好,不免叫奶娘交付进去。(向内唤介)老阿妈!(净)阿妈、阿妈,计较堪夸。簸弄老子,只当娃

  •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儒学二·宋濂

        ◎儒学二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当唐之季,其先自天台来徙。宋南渡后,以进士科发身者十人,持节分符,先后相望。曾祖襜,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起嘉定甲戌进士,知福州闽县事,卓

  • 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九·柯劭忞

      张孔孙 张养浩 曹伯启 王寿 谢让 吴元珪 畅师文 曹元用   张孙孔,字梦符,其先出辽之乌若部,为金人所并,迁隆安。父之纯,为东平万户府参议,夜梦谒孔子庙,赐以嘉果,已而孔孙生,丐名于衍圣公,遂以孔孙名之。既长,以文学名,辟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七·杨仲良

      真宗皇帝   庄献垂帘 杨太后附   景德元年正月乙未,以后宫刘氏为美人,杨氏为才人。刘氏华阳人,杨氏郫人也。上初为襄王,一日,谓左右曰:『蜀妇人多才慧,吾欲求之。』刘氏始嫁蜀人龚美,美携以入京。既而家贫,欲更嫁之。

  • ◎严春棠的金钢钻数目·佚名

    上海人之拥有金钢钻至多者,严春棠与李祖莱二人,可以颉颃一时。二人所蓄之金钢钻量,无法计算,他们用袋装之,布袋各列号码,每一号中,所藏皆为量数相等之钻石,譬如十克拉一枚者则此一袋中,皆十克拉之钻石也。近闻李祖莱与钟可成等

  • ●东林十八高贤传目次·佚名

    序慧远法师慧永法师慧持法师道生法师昙顺法师僧睿法师昙恒法师道昞法师昙诜法师道敬法师佛驮耶舍尊者佛驮跋陀罗尊者刘程之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百二十三人传不入社诸贤传跋

  • 一二八八 军机处为发还盛京书事致盛京署理将军成策咨文·佚名

    一二八八 军机处为发还盛京书事致盛京署理将军成策咨文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办理军机处为咨会事。所有前次咨取盛京书二套,业经办竣,今将原书发还,即于原处照旧存贮可也。须至咨者。右咨盛京署理将军事务成<策>。(军

  • 辛雄传·魏收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父亲辛畅,字幼达,任大将军谘议参军、汝南乡郡二郡太守,太和年间,为本郡中正。辛雄很有孝性,广泛涉猎书册史籍,喜欢刑名法术,廉洁谨慎,雅洁素泊,不随便交朋友,喜怒哀乐不轻易现于脸上。脱下布衫,奉朝请做官

  • 杨伯丑传·李延寿

    杨伯丑,冯翊武乡人。喜读《易经》,隐居在华山。隋朝开皇初年,被征召入朝,见到公卿大夫不行礼节,不分贵贱都用“你”称呼,人们不能猜度。文帝召见与他谈话,竟然没有回答什么。赏赐给他衣服,到朝堂上抛弃后离开。于是披头散发装

  • 卷九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孝宗时太学博士叶适上奏曰臣窃以今日人臣之义所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二陵之雠未报故疆之半未复此一大事者天下之公愤臣子之深责也或不知所言或言而不尽皆

  • 卷九十一·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一    宋 卫湜 撰乐记第十九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乐记者以其记乐之义此於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

  • 卷十一·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十一   宋 郑伯谦 撰防计上【论司防以上七官】或问周制天下之财皆受令于太宰而总于太府其玉府则专掌王之器物以共王之服食好赐其内府则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其外府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胜天王般若经七卷 并后序  濡首菩萨分卫经二卷  大明度无极经四卷  文殊所说般若经二卷  文殊般若经一卷 第二译  仁王般若经二卷  新译仁王经二卷 大广智  仁王护国结

  • 翻译名义集卷第五·法云

    仙趣篇第十六楞严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梵语茂泥。此云仙。释名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庄子云。千岁厌世。去而上仙。抱朴子

  • 卷一·徐昌治

    道高僧摘要卷一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释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唯曰。经云能说此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

  • 金屋梦·丁耀亢

    又名《续金瓶梅》。小说。清丁耀亢撰。六十四回。耀亢字西生,号野鹤,山东诸城人。顺治贡生,官容城教谕,后迁惠安知县,未赴任。少负奇才,倜傥不覊。曾与陈古白、赵凡等建立文社“山中社”。著作甚多,今多不传,所见有《丁野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