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年

(丙子)二年大明景泰七年

春正月

1月1日

○辛未朔,上行望闕禮,仍受百官朝賀,倭、野人五百餘人隨班。

○上謁昌德宮,進豐呈。

○御含元殿,宗親等侍食。內侍李龍年等執事不謹,命衛卒杖之,囚義禁府。御忠順堂,命內禁衛兼司僕射侯,召承旨李徽曰:「予昔在軍門,內外如一,今深居九重,只與宦侍居,耳目多有所蔽。今宦寺不敬其職,故罪之。自今令宗親一人輪番直宿,兼司僕、兵曹官吏亦直宿。」自是軍士於思政殿行廊,兵曹堂上、都鎭撫於勤政殿東廊直宿。

1月2日

○壬申,傳于承政院曰:「中宮欲貼歲畫四民圖於殿壁,予止之,中宮曰,『食出於此,衣出於此,貼而見之,不亦可乎?』遂貼之,予以爲然。」承旨等啓曰:「農桑,王政之本,而國母留意焉,實生民之福也。」上悅賜酒。

○斡朶里護軍童夫里可等十人,來獻土物。

1月3日

○癸酉,斡朶里司直浪金西等十人,來獻土物。

1月4日

○甲戌,斡朶里護軍柳要時老等九人,來獻土物。

○工曹啓:「焚燒山野,著在禁令,觀察使、守令視爲文具,故無識之徒,或因田獵牧馬,或因耕田,盡焚草木,地氣不潤,少有旱乾,川澤枯渴。且大小川渠,須岸草鬱茂,然後不至崩頹,愚民欲墾寸田,盡芟川渠兩傍草木,故稍有雨水,隨處頹圯。請自今因獵縱火者、芟川傍草木者,竝行禁斷,其因耕牧而焚者,亦立界限,使不得延燒,違者抵罪。」從之。

1月5日

○乙亥,斡朶里副司直童常時等七人,來獻土物。

○兀良哈副萬戶毛下呂病死于西活人院,禮曹請給棺及斂襲衣服,致祭。從之。

○黃海道瑞興人顯毅校尉尹光,年一百一歲,命觀察使惠養。

○司憲府啓:「本府執義以下都堂相會外,無請謁行禮。今攷古制及中朝之法,特命臺官,分遣諸道職專糾察,與觀察使相會,不可同常員從庭下請謁。且執義在本府,亦從西戶出入,許於外方亦然,如不可,則其行禮節次,請令詳定。」命從西戶行禮。

1月6日

○丙子,命饋野人中樞童速魯帖木兒、金時具、金都乙溫等十人、僉知李多弄哈于賓廳,賜品帶、玉貫子、紗帽、衣服有差。

○傳于承政院曰:「今因去年失農凶歉,若講武于江原道分水嶺等處,則諸道軍馬來往有弊,又明使來,則國家多事,予心軫慮,卿等共議以啓。」承政院啓曰:「若累日講武,則弊將不貲,請於近京一日程內講武。」傳旨兵曹,停今年春等講武。

○斡朶里宣略將軍朴和羅孫等八人,來獻土物。

○禮曹請:「野人等於都城內,不得帶弓矢。」從之。

○傳旨禮曹曰:「在外官謝原從功臣者,差人進箋,實爲有弊,觀察使、節制使、處置使,則就付因事上京者以進,其餘人員,竝望闕遙謝。」

1月7日

○丁丑,日暈有珥。

○傳旨義禁府曰:「忠淸道海美住私奴亏音金亂言,其推鞫以啓。」

○琉球國使者僧道安拜辭,命饋于賓廳。

1月8日

○戊寅,親傳永寧殿宗廟春享大祭香祝。

1月9日

○己卯,書雲觀啓:「本月初七日夜,鵂鶹鳴弘禮門西樓。」上曰:「今後如鵂鶹鳴,勿啓。」

1月10日

○庚辰,全羅道觀察使李石亨啓:「礪山郡事李堅義、龍安縣監崔池、長水縣監崔宗復爲文科考試官,招致光州女妓,引入棘圍,請罷職。」從之。

1月11日

○辛巳,上御慶會樓,設春享祭飮福宴,世子與永膺大君琰、翼峴君璭、密城君琛、判中樞院事趙惠等侍。引倭、野人七十餘人,賜酒賜物有差。火剌溫兀狄哈一人,於上前,高聲呼號無禮,命衛士曳出之。

○司憲府啓:「忠義衛柳紳、幼學李耕老、愼仲行等,遇僧得田於漢江,奪所負米袋及笠子,投水侵虐,伸爲首,應杖一百、徒三年,耕老、仲行爲從,杖九十、徒二年半,竝刺搶奪二字。」上以紳功臣之孫,耕老、仲行功臣之子,命勿加罪。「只配紳于寶城,耕老于永春,仲行干安岳。

○司憲府啓:「良女分京,欲嫁修義副尉李龍壽,逼本夫崔希,取棄別明文,遂嫁龍壽。分京應杖一百,去衣受刑,龍壽杖一百、徒一年,年七十以上,例應收贖。」從之。

1月12日

○壬午,御思政殿,受常參,仍命常參官皆陞殿設酌。同副承旨李徽啓,閔發殺石山事,上疑非發之所爲,先問大臣,皆曰:「可疑。」執義李芮、持平尹慈等啓曰:「宜更推其坊管領。」左獻納丘從直亦言:「宜更推。」上謂世子曰:「爾知從直之爲人乎?眞賢儒也。」從直又啓:「石山辭連之人,不宜輕放。」語頗支離,命坡平君尹巖曳出之。命芮進酒,又命臺諫與諸臣起舞。上酒酣,令入侍諸臣各陳所蘊,集賢殿直提學梁誠之啓曰:「殿下優禮大臣,每設酌相歡,極爲盛事。然臣恐聖體生疾,請須節飮。」上大加歎賞曰:「惟汝愛我。」命加誠之爵一級。

○兀狄哈以無禮曳出者,來謝罪,命饋于賓廳,賜衣。

○平安道觀察使金連枝進白雉。

○傳旨議政府曰:「近日殺李石山之人,不可不現推抵罪,已下令告者褒賞,不告者坐罪,而至今數旬無有告者,豈非賞不厚罰不嚴而然歟?都下殺人,實非細事,雖在小民,須爲雪冤,況石山宗戚大臣之子,非他泛然常人之比。又其見殺,窮極慘酷,予心驚痛。今當卽位之初,紀綱不可少弛,姦惡不可或縱。予期必得大正其罪,其有能告者,元有職人超三資,白身授正八品,自願受賞者,給綿布二百匹,公私賤口免賤。若或知而不告者,相爲容隱人外,置之極刑,其曉諭中外。」

1月13日

○癸未,左獻納丘從直啓曰:「小臣昨日因醉失禮,請待罪。」傳曰:「石山殺害人推鞫事,予已斷之於心,汝何異論?然憐爾年老,毋嫌就職。」仍命加從直爵一級。

○上御勤政殿階上,命擊鍾,觀宿衛軍士曰:「庶幾整齊矣。」

○以尹師路爲議政府左贊成,丘從直行司諫院左獻納。

1月14日

○甲申,受常參,視事。同副承旨李徽啓曰:「閔發殺石山明矣而不之罪,臣竊悶焉。此固人人所不能爲,而發爲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請罪之。」上曰:「國人皆疑發殺石山者,皆由爾言。凡大獄當愼重,雖得罪人,猶當虛心推問,今發未有疑端,而有司必欲幷鞫,誰之使然?予將罪汝。」徽卽詣獄待罪,命罷職。

1月15日

○乙酉,以李澄石判中樞院事,金末、李守義中樞院副使,尹子雲承政院同副承旨,愼詮僉知中樞院事,韓終孫僉知中樞院事兼知兵曹事,李永肩左司諫大夫,李宗儉右司諫大夫,金師禹忠淸道水軍處置使。

○判中樞院事李孟畛上書辭職曰:

臣以庸劣,年踰七旬,過蒙上恩,位至極品,又賜几杖,榮幸無比,圖報末由。近加衰耗,不堪職事,苟祿貪榮,以防賢路,惶悚無地。伏望投閑,得終餘年,不勝至願。

不允。

○傳于禮曹曰:「野人回還時,因遞馬饋餉等事,歐打諸邑驛人吏,所乘之馬,經驛不遞,以致瘦困,未必不由通事陰嗾而然。今有如此者,痛懲通事,野人亦禁身推治,可預諭是意。」

○日本國肥前州下松浦山城太守源吉、肥前州松浦丹州太守源盛、一岐州眞弓兵部少輔源永各遣使來獻土物。

1月16日

○丙戌,上與魯山觀放鷹于東郊。

1月17日

○丁亥,傳旨義禁府曰:「姦黨佛連處絞。」

1月18日

○戊子,禮曹啓:「向化大護軍童伊時介死,請給棺、官庀葬具,致賻祭,且賜其父綿布。」從之。

○刑曹啓:「平安道宣川人丁仙止,以私恨誣告前郡事薛丁新及鄕吏崔正文等爲逆黨,律應凌遲處死。」命杖一百、流三千里。

1月19日

○己丑,初司憲府摘姦吏金思明,告奉常尹柳惕、直長李丙奎不仕,憲府招奉常吏康得民,擬以無故不仕取招,得民曰:「惕與丙奎,皆就仕後移病,以狀示思明,思明醉不省視,妄告無故不仕。」遂不承服,憲府論以抗拒,移牒刑曹將罪之,得民上言自訴,命刑曹覈實。刑曹啓:「思明誣入人罪,憲府官吏偏信其言,不加分辨,請幷覈之。」

執義李芮等上書辭職曰:

臣等俱以庸劣,濫玷憲司,斷決不明,以致刑曹論劾,不勝慙懼。乞避職事,特賜優容,復令就職,憲司作人主耳目,提朝廷紀綱,糾察百官,任實非輕,小不稱職,宜亟黜退。近日奉常官吏擧司早罷,因摘姦吏所告,苟循舊例,失於區處。刑曹指臣等爲偏信吏言,勒令取招,是臣等暗昧,未孚輿議所致也。不宜强顔就職,以辱朝廷,伏望揀選賢能,以代臣等之職。

不允。

1月20日

○庚寅,日暈有兩珥。

○日本國大內進亮多多良朝臣敎之,遣使來獻土物。

○全羅道觀察使李石亨,進全州府尹卞孝文所製《完山別曲》,御書曰:「無所用也。」命藏于慣習都監,是曲辭荒意鄙,人皆笑之。

○兵曹啓:「諸道軍士,三年一成籍,獨居京者無籍,上時只考所居部文牒,軍目不明,徵聚無據。請依外方例成籍,一件藏漢城府,一件藏本曹。」從之。

1月21日

○辛卯,日暈。

○御勤政門,受朝參,倭、野人隨班。御思政殿,引見野人六十一人,賜靑紅綿布、刀子有差。

1月22日

○壬辰,日暈有兩珥。

○黃海道觀察使柳規上書辭職曰:

分司憲執義康晋謂,「前觀察使李蓄來浴白川湯井,臣就行支供」,以此拷訊白川吏劉向,臣於乙亥冬,見蓄於本邑田庄,非就湯井支供也。借以相見爲非,咎實在臣,非向之罪,觀察使糾理一方,所繫匪輕,不宜靦面就職。乞解職事。

不允。

1月23日

○癸巳,日暈。

○上聞大提學申叔舟妻尹氏病劇,命其兄同副承旨尹子雲齎藥往救,俄以訃聞,上驚悼遽撤膳。御札示承政院曰:「申大提學非他例功臣,而又在萬里之外,且諸子皆幼,予之哀惻,莫能盡述。政院布置,官爲斂葬,其遣官致祭等事,詳悉以啓。」賜棺槨、米豆幷王十石、紙七十卷、石灰五十石、松脂三斗、油芚四部。又命叔舟妹夫司宰監正曺孝門護喪曰:「凡干喪事,汝往常視,曲盡布置,隨事啓達。」

○御札敎趙萬曰:

爾子得琳,自幼從予,順承無違,効績旣多,乃服勞萬里之外,與幾靖難之功,克參佐翼之列,同盟於上帝,鳴佩於縉紳,予之報功,豈有紀極?但爾以功臣之父,不宜未免奴隷,玆特永放爾爲良。

○諭分司憲執義康晋曰:「觀察使統察一方,如有小失,不宜輕覈。當初令分臺,只擧水陸將帥及守令、萬戶、驛丞貪汚虐民等事,至陛辭之日又面諭,『觀察使所失,勿輕擧劾。』今聞以觀察使柳規與李蓄相見覈之,至拷訊禮房吏,殊失予分遣本意,然以臺官姑置之,勿復爾也。」

1月24日

○甲午,以金澣爲中樞院副使,尹士昐僉知敦寧府事,崔守平僉知中樞院事,趙完璧判義州牧事。

○傳旨義禁府曰:「有告殺石山者重賞,知而不告者重罰,前已下令諭衆,其停屍之處,三切隣、管領等數十人,累次拷訊,而至今無有現告者,一任臆計,强刑無辜,甚違愼刑之義。其賞罰節次,依舊施行,三切隣、管領勿更問。」

○諭濟州按撫使曰:「本州女醫,能治難産及眼疾、齒痛者,擇二三人上送。」

1月25日

○乙未,御思政殿,引見野人司直李仇音波等六十五人,賜靑紅綿布、刀子有差。

○御經筵。講罷,侍講官梁誠之啓曰:「接待明使之時,贈遺之物過多,慮將難繼,倭、野人來朝者,賜以弓馬,弓馬乃禦敵之具,不可輕以與之也。彼人等見我國弓矢之制,以爲輕利而効之,亦不可也。講武所以習兵事也。前朝恭愍王,平時不閑武事,卒聞紅賊入境,與後宮步馬於後苑,是誠可笑。大小講武,皆定日時,使疏數得宜,則上之擧動有節,而軍士之勞逸均矣。」上曰:「講武則予意以爲,軍士譬如馬逸則生病,然時日不可定也。野人雖賜弓矢,一經淫霖,輒至無用,至於賜馬,亦何害乎?」又曰:「經筵所以接賢士大夫,講論治道,非但爲講讀而已,近日經筵官無有進言者,得無懼予而然乎?言雖不中,亦不加罪,自今隆冬盛夏外,日講經筵。」誠之又啓,地圖、官制等事,上納之,誠之以纂修地圖、官制見用,同寮譏之。

○禮曹判書金何、中樞院副使金末、禮曹參議洪允成、集賢殿副提學金禮蒙、宋處寬等,取生員閔粹等百人、進士朴詢等百人。

○命議顯陵樹碑可否于政府,領議政鄭麟趾以爲:「大抵人君功業,國史書之,何必立碑?昔世宗將立獻陵碑,臣以爲不可,世宗將從之,卞季良獻議曰,『帝王園陵立碑,自古而然。大明太祖黃陵有碑,我朝健元陵亦有碑,皆以創業之故。今太宗雖非創業之主,開國、定社皆其功也,不可無碑』,世宗從其議。文宗將樹英陵碑,臣又議不可,文宗曰,『世宗入繼大統,我朝法制,煥然極備,後世賴焉,所謂百世不遷之主。亦不可不樹碑,以紀德業也』,遂立之。文宗享國未久,別無可紀之事,不必立碑。」左議政韓確等以爲:「顯陵碑石,業已治之,宜待來秋立之。」命勿立。

○內禁衛朴鐵山等上言:「甲士、別侍衛,則更休番上,旣給助丁,又完恤本家,臣等長上宿衛,無助丁、完恤之法,願令完恤本家。」命兵曹議之,兵曹啓:「內禁衛居外方者則本家,居京者則農庄一所完恤。」從之。

1月26日

○丙申,日暈。

○司諫院啓曰:「金若晦祖文鉉殺父與兄,今授若晦濟州按撫使,甚爲不可。夫按撫使統察三邑,黜陟臧否,所任匪輕,請改正。」從之。

○兵曹錄京畿左道及江原道驛路阜盛條件以啓:

一,殘亡諸驛轉運奴婢,以旁近居住諸司及亂臣奴婢定給。一,流移驛吏刷還時容隱者,良人則屬本道驛吏,賤口則屬轉運奴婢,若私賤,則從本主情願,以都官、典農寺奴婢償給。按《續兵典》驛吏案成籍條節該,「謀避本役,投屬他驛,滿十年者,仍屬時居,其餘悉令還本」,其中京畿移住者,勿論年月久近,竝於時住處錄籍,但今江原道諸驛,殘亡尤甚,京畿則惟今後移住者還之,他道則不拘年限,一皆刷還。一,京畿、忠淸、慶尙道牧子,徵納馬匹,不宜孶息者,先給江原道殘亡諸驛。一,舊例諸驛皆有人田、馬田,如未充立,則其田稅竝收公倉,今驛吏貧寒,無計可蘇,請限阜盛,有願立馬,使聽給其田。其未充立人、馬田稅,令觀察使錄會計,以資修館舍、供使客之費。一,京圻、忠淸、全羅、慶尙道及江原道犯罪之人,前已受敎,屬江原道生昌、新安兩驛,請於本道他驛,亦依此例定屬。一,察訪所任匪輕,而觀察使使之句當雜務,非唯所管職事不可奉行,守令亦視爲儕類,行移諸事,慢不加意,請自今觀察使毋得差使,且有事勿報觀察使,得自啓聞。一,野人來朝者多,或一時上來,則驛馬不足,多有經驛不遞,請令分運上送。一,諸驛人、馬田內,圯毁成川之處,更不定給,請依數充給。

從之。

1月28日

○戊戌,日暈。

○傳于承政院曰:「上林園奴婢非不多,田園非不廣,爲官吏者慢不致意,凡薦新、進上之果,皆取民間,其弊不貲。期以五年種樹培養,則可得成長結實。但未及成長之時,薦新及使客支待等,不得已之事,則不得不取于民間,若進上則自奉一己,不必取民間也。政院與提調同議,曲盡布置。」

1月29日

○己亥,放生員、進士牓。

○御思政殿西階,觀宗親局戲,講衛將陣法。

○以兀良哈浪九難爲甫乙浦等處都萬戶,也克仍邑包等處都萬戶,金斜隱土無乙界等處都萬戶,浪阿哈、撒魯多陽可、毛多吾管禿等東良北等處副萬戶,時乙豆斜地等處副萬戶,金仇音波常可下等處副萬戶,監卜南羅耳等處副萬戶,金者叱同介伐引等處副萬戶,柳要時老愁州等處副萬戶,朶塔蒲州等處副萬戶,女直金毛多吾乙阿阿毛端等處萬戶,朴高里色目不花、朴阿堂吉等會春等處副萬戶,朴撒塔木薰春等處副萬戶,金亦留東良北等處副萬戶,金劉里加、朴撒哈塔等阿乙加毛端等處副萬戶,金引乙介、金之下里等件乙加退等處副萬戶,朴牙失塔亏沙里等處副萬戶,湯宋可、管禿、馬咬塔等蒲州等處副萬戶,斡朶里童三波老甫乙下等處都萬戶,馬金波老鼇山等處都萬戶,撒羊弗古、李昌阿、古失塔、童夫里等東良北等處副萬戶,童約沙、童羅麟哥、馬仇音波老等吾音會等處副萬戶,浪金世所乙古等處副萬戶,李溫土無乙界等處副萬戶,也失哈德兀蒲州等處副萬戶,骨看兀狄哈劉伊項哈、金哥尙介等何多山等處都萬戶,劉所應哈也剌等處都萬戶,李阿時阿何多山等處萬戶,李小通哈草串等處萬戶,金馬申哈、李把速剌等草串等處副萬戶。

二月

2月2日

○辛丑,兵曹啓:「全羅道沿海諸邑浦嶼迂僻,魚鹽之利多,故公私賤口及逃避差役者,相率而歸,其元居土豪,爭相容隱,守令不用心刷還,軍額因此日減。請令本道觀察使推刷,具丁口戶數以啓,其守令委吏任情脫漏者罷職,主戶容隱不首者,杖一百、徒三年。」從之。仍命推刷時,勿致騷擾。

○分送新纂《兵要》,江原、全羅、慶尙道刊板。

○辛丑,傳旨兵曹:「貞懿公主往浴江原道高城溫井,其給轎子擔夫。」

2月3日

○壬寅,日暈,有兩珥。御慶會樓下觀射,引見野人護軍朴和羅孫、李實列密、朴牙失塔等賜酒,賜靑、紅綿布,刀子、藥囊。

○奏聞使通事金有禮,齎事目及禮部奏草米啓:「明使尹鳳、金興齎兩殿誥命,二月十五日間起程。」賜有禮衣一襲,百官行賀禮。

○建州衛李滿住子都萬戶李豆里、指揮李阿具等,來獻土物。

○諭奏聞使申叔舟曰:「通事金有禮來,得卿等事目,見卿等赤心專對,得成大事,良用嘉悅。但以卿配不幸早世,念卿聞訃悲痛。然脩短有數,非人所爲,卿宜寬心行路。卿寬心然後予心乃安,卿宜體之。今遣刑曹判書權蹲迎慰,卿其知悉。」

○諭謝恩使權擥曰:「通事金有禮來,得卿等事目,見卿等赤心專對,得成大事,良用嘉悅。卿母無恙在堂,卿宜安心不必忙遽上道。今遣卿叔父刑曹判書權蹲迎慰,卿其知悉。」

2月4日

○癸卯,以鄭昌孫爲議政府右贊成兼判吏曹事,李季甸判中樞院事兼判兵曹事,姜孟卿議政府左參贊,黃守身右參贊,權擥吏曹判書,金何禮曹判書,申叔舟兵曹判書,朴仲孫藝文館大提學,魚孝瞻吏曹參判,禹孝剛工曹參判,李補丁同知中樞院事,宋處寬吏曹參議,李塏集賢殿副提學。

○建州衛李滿住、左衛童山、右衛都督童羅郞只等,各遣人來獻土物。

2月5日

○甲辰,御思政殿,引見野人李豆里等三十一人,命饋于賓廳。

○議政府啓曰:「明使出來,諸道多事,驛路有弊,請還分臺。」上然之。

○諭八道觀察使曰:「年十三歲以上十九歲以下,穎悟火者,簡選上送。」

○傳于集賢殿曰:「今明使出來,國家多事,《明皇誡鑑》就本殿出註,勿別開局,姑停修撰《六典》。」

2月6日

○乙巳,戶曹啓:「供上松子已盡,請貿易用之。」上曰:「松子非如朝夕之食,有則用,無則闕,不必貿易。豈特松子?餘物皆然。」

○傳于承政院曰:「我朝一品官,準中朝三品,其胸背不可無別。予爲都統使時,已詳定立法,近來宰相胸背無別。今明使將至,其令禮曹考定等殺,織造以賜應服者。」

○右承旨韓明澮啓曰:「諸道御史分巡之時,州郡奔走,不無騷擾。臣聞『中朝御史,農月則還朝』,請依此召還。」上然之。

○諭平安、忠淸、全羅、慶尙道分臺曰:「江原道分臺具達忠則劾守令等,收義倉穀不如法,且橫斂民間等事以啓,黃海道分臺康晋,則擧劾事目外不緊雜犯,拷訊諸邑人吏,致令騷擾,兩道分臺得失甚明。已將達忠所啓事,令本道觀察使畢劾,晋卽令還京。爾等體予面諭本意,擧其大綱,毋效吹毛,期於吏稱其職,民安其業。」

○諭康晋曰:「以細事拷訊白川記官,又聞海州人無故加刑,甚非分遣本意。可速上來。」

○命還給金叔利、金長壽告身。

2月7日

○丙午,親傳風雲雷雨、文宣王祭香祝。

○御思政殿,引見野人司直李昌阿等五十二人,賜各紅、靑綿布四匹、刀子一,命饋于勤政殿庭。

○承政院奉旨馳書于廣州牧使曰:「曾命瑜異居奴婢及閑雜人外,其隨從僮僕,因取衣糧出入者勿禁,今聞專禁奴僕出入,以致飮食乏絶,其更審前降敎旨,勿妄禁,今送酒,轉付瑜處。」

2月8日

○丁未,地震于慶尙道新寧、義城、大丘等邑,降香祝,行解怪祭。

2月9日

○戊申,上與魯山,觀放鷹于菖蒲淵,獲天鵝。賜扈駕宗宰、承旨酒,以內侍尹得富善調鷹,賜鞍馬,魯山賜衣一領。

○兀良哈指揮伊時哥等五人,來獻土物。

○日本國對馬州崇泰,遣使來獻土物。

2月10日

○己酉,京畿右道點馬別監趙淸老啓:「江華府鎭江、中塲、吉祥三牧場連設,各設木柵限隔,逐年修治,功役不息,馬亦越逸相混,牧子難別,以致爭訟,請合三場爲一。」命兵曹議之,兵曹請依啓本施行,從之。

○傳旨禮曹曰:「今別試文科會試之數,用式年例,初場除講書,計製述。」傳旨兵曹曰:「今別試武擧會試,經書及《通鑑》、《兵要》、《將鑑博義》、《武經》中,從自願講一書。」

○刑曹啓:「學生羅孝純,犯奔競之禁,進吏曹判書朴仲孫家,請從自願,付處黃海道平山。」從之。

2月11日

○庚戌,刑曹據全羅道觀察使啓本啓:「樂安吏李蒔,監納田租,濫收米七十九石、綿布二十一匹,計贓當死,會赦乃免,若使元惡鄕吏,仍居本土,民之受弊如故。請永屬蒔于江原道殘亡驛吏,其橫斂物色沒官。」從之。

2月12日

○辛亥,工曹參判李補丁卒。

○咸吉道甲山鎭正軍金重南等上言:「本道軍士居內地州縣者,往戍邊鎭七年以上則授職;居本鎭坐戍者,年六十以上方許授職。然內地人民春秋往戍,每留一月而罷,各自作業。臣等所居距惠山堡,或百五十餘里、或二百餘里,贏糧坐甲,專不顧家,非如六鎭坐戍者之比。願依內地人例,防戍七年以上者敍用。」命兵曹議之,兵曹啓:「降傳旨,『平安、咸吉道邊鎭軍士戍本鎭者,六十歲以上,白身正九品,元有職者超資,內地軍士防戍滿七年授職,又滿七年超一資除授。』然邊鎭居人,雖無往來之弊,其戍役之苦同,而受職之法異,請於內地人受職年限加一倍,滿十四年者,授散官職。」命滿九年則收錄。

2月13日

○壬子,御慶會樓下,設社稷祭飮福宴,世子、宗宰、承旨入侍。引倭人源敎直使者道圓等三人、野人李豆里等三十九人賜酒,命兼司僕、內禁衛射侯,野人能射者,亦令射之。賜道圓虎、豹皮各一張,綿紬三匹,豆里、阿具秦羊等,各鞍具馬一匹、絛環具帶子、角弓、刀子,餘各賜物有差。豆里就上前啓曰:「父滿住年老,然聞殿下卽位,欲來朝,但經由咸吉,則道路阻脩,若開平安舊路,雖農月亦來請許之。」上曰:「夏月上道,慮阻雨水,且有暍疾,予將許平安舊路,可待秋上來。」秦羊啓曰:「兄充尙亦欲來謁。」上答曰:「汝兄及滿住皆欲來朝,予甚嘉之,可待秋上來。」

2月14日

○癸丑,御經筵,講《通鑑續編節要》,至呂夷簡事,問曰:「夷簡何如人也?」侍講官李塏對曰:「非賢相也。」

○有人詐爲崔湛之奴豆羅告密之書,暗投上護軍趙得琳家。得琳以啓,蓋言湛之等十餘人,夜聚崔滸家,謀逆事也。命囚于義禁府,令右副承旨曺錫文鞫之。

○兵曹啓:「江原、黃海兩道軍籍,已依曾降諭書施行,其餘諸道軍丁,亦有定額。然諸道內人物流亡處,拘於元額,一人常兼數役,阜盛處元額外,漏戶餘丁,率多閑遊,非惟勞逸不均,其至虛張其數,緩急無用。請令其道觀察使,每巡行時,照刷現存實數及閑良人數,不拘元額,勒成軍籍上送,其有容隱不告者,故減額數者,守令則罷職,該吏及容隱人,依律科斷。」從之,命平安、咸吉兩道勿刷。

○禮曹啓:「前者受敎,『諸衙門啓目、啓本,日月下及紙縫後面、洗補字面竝用印』,今考宣德七年九月日傳旨中外,『所申啓本、啓目,或塗擦、或洗補,而書至爲不恭,今後毋得如是』,請準此,凡啓本、啓目,不許塗擦、洗補,只於日月下及紙縫後面用印。」從之。

2月15日

○甲寅,都承旨朴元亨、右副承旨曺錫文等,請捕豆羅訊之,命兵曹郞官及鎭撫守城門,又令注書梁順石、副正黃友兄等率銃筒衛,往捕豆羅。徐問告密之狀,豆羅神色不變,使自署名,則與書內名不同。又自言:「有朴遂良者,曾與崔湛之訟奴婢,久不相能,此必遂良之謀也。」命囚豆羅于義禁府,又捕遂良及任進誠、朴良諴,進誠、良諴與遂良同訟者也。

○義禁府啓:「船軍金龍,被私奴亏音金制縛搜索家財,私欲報復,誣告亏音金發亂言,應杖一百、流三千里、全家徙邊,衛分充軍。」命免全家徙邊,餘如所啓。

2月16日

○乙卯,義禁府知事趙孜,將堂上議啓曰:「朴遂良今未就執,請於族親家搜捕。」命閉城門大索,且張牓購捕。

○傳旨吏曹曰:「進禮正衡,『通經書大義,已令放學』,其子壻弟姪中,從願進秩。」

○舊例,上王謝恩禮物,御前黃細苧布三十匹、白細苧布五十匹、黑細麻布一百匹、闊黑細麻布一十匹、黃花席、滿花席、雜彩花席各一十五張、石燈盞四事、雜色馬四十匹,皇太后及中宮,各紅細苧布、白細苧布各十匹、黑細麻布二十匹、滿花席、雜彩花席各十張。命大臣議增減,領議政鄭麟趾、左議政韓確、禮曹參判河緯地以爲:「有勑書有賞賜則禮物依舊,雖無勑書,有賞賜,則亦依此例,但減馬一十匹。」右議政李思哲、左贊成尹師路、左參贊姜孟卿、禮曹判書金何、中樞院副使金滉以爲:「雖無勑書,有賞賜則依舊。」判中樞院使李季甸、右贊成鄭昌孫、知中樞院事金聽、李邊以爲:「有勑書有賞賜則依舊,雖有賞賜,無勑書,則依太宗朝例除謝恩雖無賞賜,有勑書則謝恩。」右參贊黃守身以爲:「有勑書有賞賜則依舊,雖無勑書,有賞賜,則亦依此例,但減馬一十匹、黑麻布五十匹,除石燈盞。」從思哲等議。

2月17日

○丙辰,命右承旨韓明澮往開城,宣慰奏聞使兵曹判書申叔舟、謝恩使吏曹判書權擥,賜各鈒花金帶一腰、黑斜皮鞾一事。

2月18日

○丁巳,受常參,視事。上謂大臣曰:「李滿住請由平安道之路來朝,許之否?」韓確啓曰:「中朝禁我國,不與此輩交通。向者野人之來,中朝必聞,況滿住有名,不可招來。且開平安道之路,使彼知夷險迂直,亦不可。」上曰:「中國之於我國,雖勑之如此,野人入朝,則饋遺甚厚,此中國之深謀也。古人云,『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勢』,此卽今日中國之謀也,在我國固當待之以厚,豈可陷於中國之術乎?當語豆里曰,『天氣將暖,汝父老矣,不可此時而來。若欲來則秋冬可也。』」姜孟卿啓曰:「中國頗畏野人。去年也先之亂,野人入連山把截,搶掠人物,繩貫其掌以歸。」上曰:「中國置連山把截,何也?」孟卿、確對曰:「專爲我國,然此非計也。」

○朴遂良自詣義禁府,命左承旨具致寬、右副承旨曺錫文,鞫遂良于承政院。遂良神氣渙散,視瞻徊徨,自言:「臣發如此無根之言,罪當死。」因泣下言曰:「臣於前日訟憲府,督囚湛之家僮,其奴豆羅憤其主歸咸安不返,屢被憲府侵督,與其叔不記名者,相語於禮賓前路曰,『吾主湛之諸子,每夜聚謀於崔滸家,相與言曰,「此事得成,則某等當爲一等功臣,必大見用,被罪在外者亦可還。然吾等謀事不如父,待父之還,聽其指揮。」我聞此言,但以奴主之故,不敢發告,若告則此輩當盡死矣。』臣尾其後竊聞之,卽詐爲豆羅書,先投趙得琳家,次投翼峴君璭家,秘其蹤迹而還,欲其直推豆羅,以知其實也。且湛之前年五六月間,坐其家簾窓裏,與隣家無須一老翁相語云,『吾戒子仁,「勿示人以技」,仁不從,爲人所知,至於被罪惜也』,臣在窓外聞之。到今思之,其言亦詭。臣所聞唯此而已,若投書中辭敷演書之。」致寬以啓,傳曰:「遂良事九分爲非,一分爲是。然予當厚賞,雖誣告亦不加罪。若罪此人,恐後日言路塞矣。」命致寬、錫文及鈴川君尹師路同義禁府堂上,進豆羅及其妹夫豆伊拷訊,豆羅望天指日,訴冤不已。卽捕所謂無須老翁問之,事相牴牾,更問湛之下鄕日月于遂良,答云:「年前二月,封訟簿歸咸安不還。」其與五六月間,坐簾窓之語又異,命囚豆羅等于義禁府,傳曰:「遂良雖與湛之有隙,然其事至大,不可不推,姑保放遂良,待湛之、仁等上來推之,湛之及辭連各人親屬,律應緣坐者,幷囚待決。」

○兀良哈指揮呂巨、千戶湯宋可、百戶都乙只等,來獻土物。

2月19日

○戊午,以魚孝瞻爲吏曹參判,李崇之同知中樞院事,李徽工曹參議,朴崝、李興德僉知中樞院事,沈決行僉知中樞院事。

○執義李芮啓曰:「今臣例當加資,願以父全之代受。」命議吏曹,吏書啓曰:「顯官不宜代加。」特命代之。

2月20日

○己未,日暈兩珥。

○御經筵,侍讀官梁誠之啓曰:「人主一身,處臣民之上,時政得失、民生利病,若無言者,無由得聞。然大臣惜寵而不敢言,小臣畏罪而未敢言,請廣開言路,善者從之,雖或不中,亦不加罪。」上曰:「言路之開,國家之福也。成湯大聖人也,尙從諫弗咈,況如予乎?爾言甚是。」誠之又啓,愼刑罰、重爵賞、設給事中、頒《高麗史》等事,上曰:「爵賞之濫,予亦知之,給事中不可設也。」

2月21日

○庚申,命都承旨朴元亨,迎慰奏聞使申叔舟于弘濟院。叔舟來復命,上引見于思政殿,世子及當直諸將、承旨等入侍。上下床,賜叔舟酒曰:「昔日同行萬里,又再同盟,今克成大事,喜可量乎?」極歡而罷,賜叔舟內廐馬一匹。

○賜奏聞使申叔舟、謝恩使權擥奴婢幷各八口、田各六十結,書狀官李垤、通事李興德、高用智、金有禮、金辛各田十五結,乙亥年奏聞使金何、副使禹孝剛奴婢幷各四口、田各三十結,書狀官李元孝、通事金自安、安至善田各十結。

○禮曹啓武擧殿試新定儀:「前二日,兵曹宣攝內外,各供其職。前一日,忠扈衛設帳殿於射壇南向,幄次於帳殿之後。掖庭署設御座於帳殿內南向,訓鍊觀張步射之侯,〈遠侯,距壇二百四十步,以靑色布爲質,崇廣丈八尺,三分其廣,鵠居一,鵠方六尺,以白漆皮,方制之栖侯中,畫以豕首。侯左右相距五十步,竪旗爲標,侯後五十步,左右相距七十步,竪旗爲標。取遠至者、中者、及者。中侯去壇一百八十步,亦以靑色布爲質,崇廣丈四尺,鵠方四尺六寸有奇。近侯距壇八十步,以白漆布爲質,崇廣四尺六寸。皆畫以豕首,取中者。〉騎射之的,〈左右各五,紅白相間,的經尺二寸,左右相距五步。每的相距各三十五步。左執弓者馳馬,初射左第一紅的,次橫馳射右第二紅的,次橫馳左第三紅的,次橫馳射右第四紅的,次橫馳射左第紅的。右執弓者馳馬,初射右第一白的,次橫馳射左第二白的,次橫馳射右第三白的,次橫馳射左第四白的,次橫馳射右第五白的。其不能制馬,左執弓而右射的,右執弓而左射的,中者亦取之。弓不滿者、馬不疾者、棄鞭者,雖中不取。〉立騎槍之標,〈以芻人三分,立左右斜對,其左右相距五步,每芻人相距二十五步。動馬後,作左右揮槍,勢疾趨至第一芻人,變作觸勢,以中其面,又橫馳至第二芻人,變作觸勢,以中其面,又橫馳至第三芻人,變作觸勢,以中其面,卽變作左有背槍之勢。失勢者、馬不疾者、棄鞭者,雖中不取。〉擊毬之門。〈毬門相距三步,自立旗處至毬門,相距二百四十步,自立馬處至旗下置毬處,相去三十餘步。擧人右手執杖,杖端向內,翻載馬項,上半出左。趨馬進置毬處,以排之動毬,以持皮回之,毬若入凹,則亦用排之。凡擊毬,須及毬行未止而擊之,馬手俱快備勢。三回畢,乃馳馬擊。行毬之初,不縱擊,執杖橫直與馬耳高,然後擧手縱擊,出毬門。回馬還到初度處,其馳馬與杖勢如初。〉設將射位於東、西階前,相向北上,射位於階下近西,橫布南向。其日訓鍊觀,先戒擧人,集於射壇,兵曹勒諸衛,陳法駕鹵簿,判司僕陳輿輦、御馬、仗馬,竝於弘禮門外分立如常儀。政府、六曹堂上官及臺諫官,依時刻俱集光化門外,諸護衛之官及司禁,各具器服,詣思政殿閤外。判司僕進輦於勤政門外南向,判通禮俯伏跪啓外辦,殿下具翼善冠、袞龍袍,乘輿以出,繖扇侍衛如常儀。至勤政殿門外,殿下降輿乘輦,侍衛導從如常。殿下至射壇,降輦乘座,繖扇侍衛如常儀。侍從群官皆就次,兵曹訓鍊觀官及擧人,入就壇下,異位重行北向四拜訖,二品以上,由西偏階升壇,在西東向北上俯伏,三品以下在壇下,〈若兵曹參議、訓鍊副提調,升壇西南隅北向東上。〉各供其事。擧人皆出弓矢,〈矢用三。〉兩人爲耦。訓鍊觀官搥鼓三聲,擧人入就將射位俯伏,以次而興,就射位北向俯伏興,南向先射遠侯。射畢北向俯伏興,還將射位。衆耦畢射,次射中侯,次射近侯,皆如上儀。次騎射,次騎槍,次擊毬,訖皆退。兵曹分等第以啓。駕還侍衛導從如來儀。」從之。

2月22日

○辛酉,全羅道珍島人吳元湜等上言:「本郡壤地褊小,加以牧場營田,所餘田土無幾,難以蓄衆。今京外牛馬賊編管者百餘家,無賴之徒,夜聚晝散,唯務盜竊,民害不貲,願勿入送。」命刑曹議之,刑曹啓:「牛馬賊例放珍島、巨濟、南海等邑,比因盜賊日繁,放者滋多,褊小島內賊類群聚,非唯居民受害,深恐轉成群黨,蔓不可圖。請自今牛馬賊,依竊盜例,全家徙平安道博川以北諸邑。」從之。

2月23日

○壬戌,野人李豆里、阿具等辭,命饋于賓聽,賜各靑、紅綿布各二匹,鞍籠一事,加賜阿具紗帽玉貫子,又賜螺盞二事,轉付滿住,豆里等啓曰:「父滿住欲由平安道之路來朝。」傳于承政院曰:「今若不從其請,則彼不知本國之意,以爲厭煩而然,其議以啓。」朴元亨、成三問則啓曰:「比年本道水旱相仍,加以三邑新徙,彫弊莫甚。且使彼人備諳山川險易、道路迂直,於事體何。」命注書議于申叔舟,叔舟啓曰:「臣於中朝見滿住之子,具悉意向,雖不許平安之路,必不以我國爲厭己也。且今平安道當三邑新徙之初,人民野處,彫弊莫甚。雖一酋長之來,其遞送支待,必賴南道之力,弊不勝言。況當明使出來之時,尤爲不可。」上允之,命語豆里等曰:「平安之路險阻,不如咸吉之平坦,從舊路可也。」

2月24日

○癸亥,傳旨吏曹曰:「樂安尹寧,通經書大義,已許放學,子壻弟姪中一人,從願進秩。」

○傳旨戶曹曰:「內苑桑株,分授諸司,令於墻下及田畔栽植,其不用心培養,以致枯槁者,罪之。」

○忠淸道分司憲掌令洪敬孫啓曰:「公州官奴告,『前牧使李宗孝、判官宋孟涓在任時,濫用義倉綿布,徵諸人吏充之。』臣按驗得情,請抵罪。又張堅與淸州人李養元、陳孝忠訟奴婢,本州牧使皇甫恭,受孝忠婢子納衙中,臣按驗其婢,果在衙中,推劾未畢,承召而來。」全羅道分司憲執義柳誠源啓曰:「順天人朴長命告,『府使鄭有容,以父仁不勤田獵殺之,徵隨獵者綿布,軍士則人一匹,主吏則人五匹,臣欲鞫之,有容辭以疾,辭連人則鞫之,成案而來。」傳旨義禁府曰:「淸州牧使皇甫恭,受部民所贈婢子,順天府使鄭有容,杖殺船軍朴仁,又徵斂雜物於部民,其推鞫以啓。」

2月25日

○甲子,上御勤政殿出策題,策曰:

予以否德,丕承基緖,惟不克負荷是懼,夙夜勵精,欲臻至治,必廣咨訪,姑擧其政之大者言之。賢材所當廣求而盡用,踈遠之臣、遺逸之材,豈能盡識?故令大臣薦之,銓曹擬之,又有保擧之法,而賢愚相混,豈求賢之路未廣歟?何以則賢能畢進,而野無遺材邪?官在得人,不在員多。昔以天下人材之衆,只置員七百三十,況以一國而官冗可乎?使冗員皆汰,則擇材亦精矣,汰之則何者當汰歟?城郭所以設險守國。今沿邊郡縣,修築粗完,而內地則力未及焉,何以則城堡畢修,而民不至困歟?此三者,子大夫素所講明,而新政之所願聞,其悉陳無隱。

幸慕華館,御南門,左議政韓確、右議政李思哲、左參贊姜孟卿、判中樞院事李季甸、兵曹判書申叔舟、參判洪達孫、左承旨具致寬、右副承旨曺錫文等侍坐,設小酌,試武擧人。又命僉知中樞院事閔發、馬興貴、大護軍李埤、宋仲文、護軍辛以中等射侯。

○兵曹參議李禮長卒,賜賻米豆幷四十石、紙一百卷、松脂三斗、油芚三部。禮長字子文,全義縣人,登第選補藝文檢閱,累官至舍人。上之靖難也,奔走服勞,得預靖難功臣,授知兵曹事,陞參議。又與佐翼功臣,至是以病卒,年五十一。性明敏,廉謹自守,待親戚以愛,接朋友以信。贈兵曹判書,諡平簡,執事有制平,平易不懈簡,子二,世珤、時珤。

○傳旨曰:「予慮近日召還分臺之後,諸邑守令、品官、人吏等,怨前日訴己者,肆行侵虐,宜速遣宣差,暗行糾察。」

2月26日

○乙丑,命左承旨具致寬,迎慰謝恩使權擥于弘濟院。擥來復命,引見于思政殿,賜鞍具內廐馬一匹。

2月27日

○丙寅,以韓終孫爲兵曹參議,金新民僉知中樞院事,沈愼司諫院左正言,柳桂芬右正言。

○承政院奉旨馳書于廣州牧使曰:「今崔承宗齎去酒五甁、獐一口、柑子一櫃、魚酢一器,付瑜。」

○諭八道觀察使曰:「凡穀種有早晩之異,而守令不論先後給之,或以蠧損朽惡者給之,以致傷農。自今擇其種之善者,以時分給,幷禁無知之民隨受隨食,以時播種。」

○司憲府啓:「會飮之禁,着在令甲,監察朴壽宗招集同僚,多致倡妓宴飮,前監察崔侹、李曾碩等,以奉法官吏,不畏邦憲,趣新監察朴壽宗辦宴,放縱無忌。且於諸監察宴罷後,淹留耽樂,致有割䩞之辱,及事覺,謀欲掩覆,暗請濟用錄事李宗衍,令勿發明。宗衍雖不自割䩞,滿朝喧傳,必是平日貪色不謹所致。旣徒步往見曾碩,又於侹分臺之日,候其衙罷,追逐相話,且妓待重來,本學生宋緝之妾,宗衍竊而奸之,其狂妄莫甚。行戶曹正郞崔漢卿奸妓靑樓月爲妾,給使令李德中聽其使喚,預囑德中遇有與靑樓月爲戲者,必取某物,令割侹輩之䩞。至被劾匿德中不出,令家僮代訟,事露復以米布等物,厚遺德中,令勿發說,尤爲詭詐。壽宗、侹、曾碩、漢卿、宗衍竝律應杖八十,德中杖六十,靑樓月已受訊杖六十減罪,待重來杖九十去衣受刑。」命只罷漢卿職,收宗衍告身,餘竝勿論。

○諭慶尙、全羅、忠淸、江原、平安道觀察使曰:「往日分遣臺官,糾察官吏不法,且許民自訴冤屈,今慮守令及品官、人吏等,嗛其訴己,肆行侵虐,致失産業,卿其嚴加禁制,萬有侵虐者,守令以下當重論,可知會此意。」

○諭全羅道觀察使曰:「順天府使鄭有容有犯,令義禁府拿致推鞫,但慮辭連人多,今方東作不可來京,將有容囚于旁近邑,以俟後命。」

2月28日

○丁卯,貞靜翁主卒,賜賻米豆幷一百石、紙一百五十卷、正布四十匹、油芚二部、全漆二升、棺槨。貞靜,太宗女,下嫁漢原君趙璿。

2月29日

○戊辰,御經筵。講訖,左獻納丘從直啓曰:「新及第金宗蓮,以皇甫仁孫壻,與重選不可。」上曰:「父雖行惡,子賢則用,況外孫壻乎?」又曰:「廷臣獻議『科擧取人,或云當講經』,或云『當製述』,未知何者爲是。」侍講官徐岡對曰:「講經爲是。」仍極陳製述之弊,命與集賢殿諸臣詳議以啓。

○御思政殿,引見野人呂巨等三人,賜各靑、紅綿布各三匹,刀子、綵囊,加賜呂巨角弓一張。

○刑曹啓:「進士會試擧子安敦,曳白退而製述書于元卷,詐言其友郭自智得之於行路小童,呈于應辦官。自智亦飾詐符同,請以敦爲首,杖一百、徒三年,自智減一等,竝永停赴擧。」從之。

2月30日

○己巳,賜文科任元濬等三十三人,武擧魚有沼等二十八人,及第出身有差,御勤政殿放牓。

○傳于承政院曰:「凡啓禮畢致詞時,進退頗緩,有違中朝之禮。自今進退,務從疾速。」

○上慮倉廩虛竭,議汰冗官減祿俸,領議政鄭麟趾、吏曹參判魚孝瞻等啓曰:「忠信重祿,人君待臣之道,減祿非美事也,請汰冗官。」

○日本國關西道九州都元帥源敎直所送道源,賦百韻詩呈禮曹,謝聖恩也。

○以女眞兀丁奇、束時、亏弄可、知伊多、亦失哈、阿乙他、李阿具、仇伊老、苦苦延、帖呂巨、金南許、亦里哈、斜澄巨、要吾可、金阿都乙赤爲蒲州等處副萬戶,斡朶里童秦羊蒲州等處都萬戶,兀魯哈、所弄可、馬麻看阿兒哈、亦里哈生德、生剌納,兀良哈趙三八、亦剌哈撤朶等蒲州等處副萬戶。

三月

3月1日

○庚午朔,舍人李克堪將堂上議啓曰:「廣興倉本爲祿俸而設,歲入九萬餘石,近因凶歉,每歲入不過三四萬石,計一年頒祿之數,幾至十一萬石,太半不足,本倉每轉請軍資以補之。今軍資見在米豆幷雜穀,僅三十萬餘石,況今明使出來,調度浩繁,若使更貸一年,則必至虛竭。」傳于承政院曰:「凡大小冗官及軍士祿俸,其詳議以啓。」都承旨朴元亨曰:「政府所啓甚當,宜大有更張,以備國用。請令政府吏、兵、戶曹同議。」從之。

○差通事張義管押被擄逃來唐人蔣喜完等二人,解赴遼東。

3月2日

○辛未,上與魯山幸峨嵯山觀獵。

3月3日

○壬申,耆老等設宴于普濟院,賜酒樂。上謂朴元亨曰:「耆舊大臣餘生無幾,今當宴會,宜別有所賜。」命司僕獵獸賜之,又命元亨齎宣醞往慰,在會者皆感泣。耆老會遣承旨,自此始。

○賜議政府宴。

○宗簿寺啓:「豐山令畏拒本寺句問,且其傔從濟惡者匿不出,請取上裁。」傳于承政院曰:「畏雖非此罪,本犯至重。大抵宗親等,無功食祿,尊榮極矣,豈可如此?畏之事予甚慙焉,然畏豈終不服?更劾之可也。可令敬寧君

猜你喜欢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班固
  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欧阳修
  卷一百十四 景祐元年(甲戌,1034)·李焘
  读礼通考卷一百二·徐乾学
  卷二十五·唐·蒋一葵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佚名
  金佗稡编卷十二·岳珂
  历代名贤确论序·佚名
  列传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一百十三·郑麟趾
  卷七十九·张守节
  卷二十六·司马迁
  檀超传·萧子显
  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首章·朱元璋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石林词 全文·叶梦得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

  • 西湖艣唱·藤香馆词

    全椒薛时雨澍生槜李虚燕垒生录入水调歌头·吴蓉圃太史同年凤藻招宴吴山道院即席有作积雨放晴霽,风景倍清研。拓开游览眼界,须上最高巔。多少红楼白塔,一派湖光山色,都落綺筵前。极目远天尽,疋练截江边。联今雨,呼旧雨

  • 列传第二十 范泰 王淮之 王韶之 荀伯子·沈约

    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也。祖汪,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父宁,豫章太守。泰初为太学博士,卫将军谢安、骠骑将军会稽王道子二府参军。荆州刺史王忱,泰外弟也,请为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谓忱曰:“酒虽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七·王祎

    【宋太祖文皇帝元嘉三十年魏高宗文成皇帝兴安二年】春正月戊子宋武陵王骏讨叛蛮【以本纪修】二月甲子宋太子劭弑其父杀尚书仆射防军将军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而自立改元太初【以吕祖谦标目修】解题曰沈约曰太祖防年特秀

  • 卷六·汉·蒋一葵

    【世祖秀】 〔字文叔。生时,有嘉禾一茎九穗之瑞,故名。王莽改货曰货泉,人以其字为“白水真人,”帝竟从南阳白水乡起。〕 王莽末,汉兵起舂陵,戴侯曾孙玄在平林兵中,号更始将军,以世祖行大司马事,后更始委

  • 卷八十四上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四上上  元 郝经 撰 録第二上上 历象 太极隂阳 天地 六天 仪象 晷影 黄赤道 象数之学尚矣太极之一奇一耦而生数两仪之一隂一阳

  • 卷四·汪越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序〕五年之間,號令三嬗。〇按五年指漢王始封及爲帝,凡五年。自序云八年,則統二世三年言之。〔序〕〈 未附〉〇起秦二世元年,楚隱王陳陟至西楚項羽亡爲秦楚之際,凡五年。〔秦二世元年七月〕〔楚〕楚隱王

  • 《金史》简介·脱脱

    《金史》元·脱脱等 撰 《金史》撰成于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本词条对金史的历次编撰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列出了《金史》的详细目录,最后,词条对各学者对《金史》的评价做了总结和归纳。 《金史

  • 目录·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目录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巻一论治道训诸王巻二训羣臣巻三谦徳寛仁智略巻四求贤求言辑人心恤民劝农兴文教巻五训将励将士怀逺人训诸藩巻六

  • 严观韶·周诒春

    严观韶 字凤成。生于广东香山。永久通信处。上海靑年会。已婚。初学于檀香山。为檀香山丽记报经理。光緖二十九年。自费游美。光緖三十四年。入鄂海阿大学。习商业。宣统元年。入埃瓦省立大学。宣统二年。入芝加哥大

  • ●《物犹如此》简体标点本校后记·徐谦

      《物犹如此》为清代翰林徐谦晚年所著,书中分门别类汇辑了载于各种典籍中,关于动物界及与人类社会之间和谐共依、友爱相助的诸多感人事例,并加以点评、诗赞,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引人入胜。著者徐谦,字白舫,别号鹤子,江西广丰

  • 卷一·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一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策书者国之正史也传述祝佗之言谓鲁公分物有备物典策而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班固艺文志因谓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杜元凯亦以备

  • 在东普陀同成了观音菩萨·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香港荃湾东普陀讲──今天承茂峰法师招待,到了东普陀。普陀本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观音菩萨的度生悲愿最极深切,所谓‘寻声救众苦,无刹不现身’,他──观音菩萨有遍法界身,所以他的道场亦遍于尘刹。然

  • 第八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八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若正下明功能二。初明破欲助正二。初略示。二广示三。初引释论明助正。三解脱者。谓空无相无作。从三证果名解脱门。解脱涅槃二名一体。道品是开门法者。小乘则以十六

  • 卷之一·佚名

    禅林备用卷之一 庐山东林太平兴龙禅寺住持比丘 壹咸编 天 圣节升座讽经 启建届期。僧行不给假。堂司整备黄榜。上殿经单。轮差僧簿。维那先五日。粥了备柈袱炉烛香小片纸。诣书记寮。插香触拜。缺员书状侍者。同当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五·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示偈二示猊曹禪人漫道沿途無法說,石頭瓦塊弄精魂,相將只恐迷來路,腳下無疑意最親。示厥中禪人相共老僧十數年,半隨雲水半隨緣,而今試問如何也?驀口痛遭一大拳。東西不變厥乎中,左右四方煙雨濃,試問前

  • 蒋子万机论·蒋济

    《蒋子万机论》八卷,蒋济撰。《旧唐志》同。《新唐志》作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称《馆阁书目》十卷,五十五篇。今惟十五篇,非完书也。至明而二卷本亦亡。焦竑《国史经籍志》以八卷入儒家,以二卷入杂家,虚列书名,又误

  • 伤寒贯珠集·尤怡

    伤寒类著作。清尤怡撰。八卷。怡字在泾,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洲(江苏吴县)人。幼年家甚贫,工诗词,后从游于名医马元仪,博览群书,晚年学益深造,治病多效,名著当代。撰有《金匮要略心典》、《医书读书记》、《静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