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一  宋 黄廷坚 撰	任 渊 注	颐轩诗六首【并序】	高君素作颐轩请予赋诗予为说其义曰在易之颐观颐自求口实其传曰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单豹岩栖谷饮有孺子之色而虎攻 
- 生平简介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 
- 						 			  ◎宦者一   ○窦神宝 王仁睿 王继恩 李神福 刘承规 阎承翰 秦翰周怀政 张崇贵 张继能 卫绍钦 石知颙 邓守恩   宋世待宦者甚严。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给事不过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许养子为后。又诏臣僚家 
- 						 			  卢洪春 李懋桧 李沂雒于仁 马经纶 刘纲 戴士衡 曹学程翁宪祥 徐大相   卢洪春,字思仁,东阳人。父仲佃,广西布政使。洪春举万历五年进士,授旌德知县,擢礼部祠祭主事。十四年十月,帝久不视朝,洪春上疏曰:“陛 
-   起昭陽大淵獻(癸亥),盡重光協洽(辛未),凡九年。   孝武皇帝元狩五年(癸亥、前一一八年)   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坐盜孝景園堧地,葬其中,當下吏,自殺。   罷三銖錢,更鑄五銖錢。於是民多盜鑄錢,楚地尤甚。   上以為淮陽,楚 
-   【原文】  上谕:我朝肇造区夏,天锡人归,列圣相承,中外景从。逮我圣祖仁皇帝,继天立极,福庇兆民,文治武功,恩施德教,超越百王,亘古罕有。此普天率土,心悦诚服。虽深山穷谷,庸夫孺子,以及凡有血气之伦,亦莫不尊亲者。讵意逆贼吕 
- 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夫闻见难矣。多又难也,多而能择又难也,能择而能从识之又难也。”此非圣人之神不足以与此。予忝登朝为史官,记载职也。偶有所得,辄书漫之。盖目乙丑之夏,讫于戊辰九月。录为 
- (九思堂刻本多出来的条目和大段文字)◎泰定登极诏旨《元史》诏令雅驯可观,惟泰定登极谕旨乃由蒙古语纟番译,鄙俚非常,为刘侗、赵翼辈所姗笑。按:帝登位时,英宗初弑,逆毁方张,铁失、也先帖木儿辈皆罔识文义,若辞意渊深,恐伊辈不解 
- 词曰: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却说商王成汤,名履,又名天乙,黄帝之后,姓子氏。初,帝喾高辛氏第三妃有娀氏女名简狄,祈嗣 
- 曹华,宋州楚丘人,在宣武军任职为牙校。贞元末,吴少诚叛乱,宣武军因曹华骁勇果断有智谋,任用他为襄城守将。蔡州贼人攻襄城,曹华屡屡将其击败,德宗特赐予旗甲。元和九年(814),因功授宁州刺史,未及赴任而吴元济叛乱,朝廷命河阳主 
-  孝景皇帝者,【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启。”【正义】:谥法曰:“繇义而济曰景。”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 
- (丁亥)三十三年清康熙四十六年春正月1月2日○丙辰,刑林溥六次,溥以爲:「往申潽家示疏草,潽以爲:『家有老母,何可妄爲如此事?』雖不極力挽止,以老親之故止之。」林泓供,作書授以徵,使傳於溥事,一如前招。又以春澤不見慶科,父兄爭執,大 
- 《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虫,直忠反,本或作虫,非也。虫音许鬼反,《草木疏》云:“一名负蠜,大小长短如蝗而青也。”[疏]“《草虫》三章,章七句”至“自防”。○正义曰:作《草虫》诗者,言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经言在室则夫 
- 徐祯稷篡[祯稷字叔开号余斋江南华亭人明万历辛丑科进士刑部主事历四川按察司副使] 耻言者家居谈说偶识之简者也言之未克行焉庸无耻乎存以备自省亦以示后人犹冀有能释予耻者 或问士之为学奚先余斋曰其忠信乎夫子之教主 
- 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1]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 
-   从此第三。诸门分别。总有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此有三门。论云。于前所说十八界中。几有见。无见。几有对。无对。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  一有见谓色  十有色有对  此除色声八  无记余三种   
- 达磨像风索索浪悠悠波心上逞风流咦话把落江湖令人笑不休堪笑胡僧碧眼叟折芦渡水逞风流是从收拾归西去狼籍人间话未休关帝像龙门钱居士请题目睹春秋季脚下红波起且道恁么人却是伏魔大帝鱼篮观音不看东兮不看西但观篮内 
- 植物谱录。北宋王观撰。1卷。观字通叟,泰州如皋(今属江苏)人,一说高邮(今属江苏)人。嘉祐进士。累迁大理寺丞。熙宁八年(1075)知扬州江都县事。时扬州芍药名于天下,遂在前人旧作基础上撰为此书。全书分三部分。首论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