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大明隆慶元年。明宗大王二十二年丁卯六月二十八日辛亥,明宗大王薨于景福宮之寢殿。前二十七日,上疾猝重,日午尤篤。時,右議政權轍朝京,大臣只有領議政李浚慶、左議政李蓂及藥房都提調沈通源三人而已。右承旨尹斗壽,手書宋朝文彦博入宿禁中故事,示李浚慶,浚慶入宿闕內,夜半大漸。王妃沈氏急召大臣浚慶、通源,入對于寢殿,上已不省事。浚慶進前大聲曰:「臣等來。」上不應。浚慶使史官書進二人名,上亦不能視。浚慶仍啓王妃曰:「事已至此,當定社稷之計。主上不能顧命,中殿須有指揮。」王妃答曰:「乙丑年曾得上旨,須以其人爲嗣。」蓋於乙丑九月,上疾篤,中殿下一封書于大臣,以河城君鈞爲嗣。浚慶等拜謝曰:「社稷之計定矣。」是曉上薨。大臣使都承旨李陽元、同副承旨朴素立、注書黃大受及兵曹判書元混,領侍衛將士,迎上于德興君第。大受執陽元帶曰:「何以不問當迎某君?」陽元曰:「已定之事,不須問也。」大受曰:「雖已定,此事不可草草。」大臣曰:「河城君也。」大受書于紙,擧示大臣,而袖出。時,倉卒無僕馬,陽元欲步往,大受曰:「此時不可失儀,以駭人視。」卽求得騎從,旣至第則侍衛未及至,而雜人已闌入矣。陽元不明言迎某君,只呼出上舅鄭昌瑞,通謁而已。大受曰:「此大事不可糊塗。宮中有王孫三人,豈可不明言乎?當請三王孫,皆出親見然後,乃可扈衛。」陽元不肯,但問昌瑞曰:「何君粧束?」昌瑞曰:「前日所定河城君也。」時,上方居河東郡夫人之喪,哭辭靈座,着白衣、烏紗帽以出。將乘輦,大受又請擧簾諦視,陽元等遂進輦前,審視環拜而行。入自光化門,由勤政殿東庭,卽喪次。時,雜人妄言:「扈從者當錄功。」於是,朝士、儒生、吏胥輩,多記名以授宮奴,宮奴以授大受曰:「嗣君命,藏之。」大受不受曰:「嗣君此時,豈有命令耶?」朴素立受之,傳于政院,人多譏誚。後,臺諫啓焚其錄,劾罷陽元等。陽元之不明言迎某君,蓋是時,顧命未顯,恐變生意外,往迎者反獲大禍也。李浚慶素有重望,國人倚信,傾想皆曰:「此時有此人,國必賴之。」嗣位纔定,人情大安者,浚慶鎭物之功也。大受造次之際,卓有所守,由此知名,未及顯而歿。
○上,德興君第三子也。幼有美質,相表淸秀。大行王旣喪順懷世子,擇於諸姪中,默眷已久。乙丑夏,大行王寢疾,從大臣建儲之議,與王妃密議定策,惟大臣知之。雖未正名號,別置師傅韓胤明、鄭芝衍等敎之,數召試學業。每進見歎曰:「福哉,德興!」上讀書甚精,時有難問出人意表,師傅或不能答。至是,入承大統,時年十六。改御諱曰昖。
○準故事,置院相,領議政李浚慶、右贊成吳謙、禮曹判書洪暹三人應選,輪直政院,參決機務。
○時,相臣以上初入宮孤單,欲進舊乳媪入侍保護,承旨沈義謙爭以爲不可,引漢王聖事爲比,乃止。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六 杨播·魏收 列传十八·薛居正 提要·袁康 卷第三·一然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四·阿桂 卷二百二十六·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七·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卷下·韩泰华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纪昀 唐纪十三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司马光 卷七十·佚名 三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