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五年

(己亥)四十五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甲戌,日食。

○以魚有龜爲承旨,金相尹爲校理,朴師益爲副修撰。

○世子下令曰:「農者,天下之大本,而今年節候差早,東作不遠,勸課之政,在所當先。酷被災荒之道,又將設賑,賑政不可不申飭。昨年入冬以後,癘疫復熾,寢息無期,言念民事,誠甚渴悶。或覓給藥物,或題給穀物,着意救活,不容少緩。自本院,別爲措辭,下諭于八道監司、兩都留守。」政院請直以徽敎頒布,屢請乃許。

1月2日

○乙亥,忠淸道各邑人民染病,方痛一千六百四十三名,死亡二百四十名,全家合歿四戶;平安道方痛八千三百四十八名,死亡一千三百八十名;京畿方痛三千一百十一名,死亡八百六十九名;黃海道方痛三千二百名,死亡三百七十八名。各道狀聞。

○右議政李健命,以虹貫之變,上箚乞策免,附陳所懷,有曰:

邸下以今日爲何等時耶?以言乎朝廷,則黨習纏繞,私意蔽痼,一進一退,不欲竝朝。以言乎民生,則飢疫連仍,死亡相屬,公藏、私蓄,至底枵然。以言乎紀綱,則百隷懈怠,庶務叢脞,朝晝營爲,惟私是徇。以言乎政令,則初不審量,變改無難,朝令夕輟,民志靡定。方今內外恬嬉,牽補架漏,以爲無憂,而世運之平陂不常,天下之事變無窮,安知掀海之風,不起於霎然之頃乎?誠宜君臣上下,大加警惕,一掃悠泛之習,益勵奮發之志,破私意而恤民隱,振頹綱而信敎令,孜孜勉勉,日有所事,則庶可救一分下灘之勢矣。

世子優批慰諭。

1月3日

○丙子,藥房入診。診候畢,都提調李頣命言:「常時群臣,於御前,行曲拜,春坊官以春宮書筵時,行直拜矣。代理後,東宮引接時,二品以下,依此直拜,而大臣則當初節目,不爲磨鍊。大臣出入時,東宮必起立,則大臣不可無禮節。且自代理之後,東宮旣受一品以下庭拜,則大臣出入時直拜,亦無不可。」上命大臣,亦行直拜禮。頣命又言:「兩西別武士沒技者,不無用奸之弊,不宜論賞。鳥銃最爲要緊,而別武士無試銃之事,今後技藝中,減去鞭芻,竝試鳥銃,似爲得宜。」上命廟堂稟處。上曰:「世子墓所、魂宮,三年內,例以堂下差送祭官,而三年後,則吏曹不爲差送,而自內侍府,以內官差送,事體終涉未安。自今三年後,亦以堂下祭官差送宜矣。」上又以禁漏報時,遲速不均,今日報午未久,旋打午鼓,命囚治禁漏官。提調閔鎭遠曰:「曆書,則自用時憲之法後,日、月食度數,符合不差,而漏刻,則尙用大統法,多有差錯,故自本監入送曉解曆算者於漏局,使之眼同釐正,而猶有此弊。其中善學精習者,宜有施賞激勸之道。」上可之。

1月4日

○丁丑,以金昌集拜領議政。

○藥房入診于世子宮,欲察新年氣候也。診候畢,都提調李頣命,以元朝日食陳戒,請常存兢畏之心,毋或少忽。提調閔鎭遠繼陳勤學之道,世子皆嘉納之。頣命又言:「近日癘疫復熾,死亡相續,而出幕郊外者,連處冷地,粥飮不繼,尤多死傷云。請令賑廳,量給空石、乾糧。」世子可之。

1月6日

○己卯,慶尙道各邑人民,染病方痛三千一百七十三名,死亡三百四十八名,道臣以聞。

○備局言:「前冬因臣健命箚請,京外癘疫全家合歿,未盡收瘞者,令京兆及諸道,一一精査,以施恤典,所受還穀身布,一倂許減矣。卽見漢城府申目,全家合歿,多至一千一百一戶,單戶死亡,亦至四百十八戶。昨年癘疫雖曰熾盛,全家合歿,不必如是數多。若非任掌輩循情濫報,必不至此。漢城府當該堂郞,請推考,使之各別精査,亦以此分付外方。」世子可之。

○禮曹請以入診時,上敎中世子墓所祭官差送事,問于大臣,上可之。判中樞府事李頣命議以爲:「祥、禫之後,內官行廟、墓之祭,與童年早卒大君之祀于壽進宮者,無異,生膺儲貳之尊,祭視公子之殤。喪、祭異禮,等威無別,聖意所及,情文實爲稱停。堂下官差送,亦無上同陵寢之嫌,無容別議。」上用其議,命差送祭官。後,禮曹又稟典祀官、大祝等執事,上命竝差送,但不遣監察,以別陵寢。

1月7日

○庚辰,領議政金昌集上箚辭重卜之命,世子優批不許,未幾起視事。

○禮曹,以端懿嬪祥祭,在於二月初七日,先具變除節目以進。大殿、中殿、世子,服制已盡,自當還御常服,守墓官、侍墓官,以淺淡服、烏紗帽、黑角帶、白皮靴,終三年,魂宮及墓所入直宗室、內侍及守衛官以下,竝同,別監各差備人,亦用淺淡服、黑頭巾、黑帶,上可之。

1月8日

○辛巳,吏曺參判金楺上書,略曰:

邸下於侍湯憂煎之中,得接講官,亦罕矣。所與居者,不過宦官、宮妾,則何由而見正事聞正言乎?爲今之計,若於代理之暇,以聖賢之書,有益於心身者,不輟看閱,常若其人之在側,其言之提耳,則何遽不及於孝悌、博聞、道德之選哉?

仍言:

《朱子語錄》十卷,多是《語類》所不載,而分門類記,最切於學問治道。乞令講院取進,以備觀覽,歸宮輒反復講究,必極其趣。

世子答以所陳誠爲得宜,令講院稟處。是後,講院請令刊進,世子可之。

○觀象監言:「日月之食,見於天際,則例必登高看望矣。今正月十六日己丑望,月有食之,而以四篇法推之,大明曆法不食,外篇法食在地下,時憲法復圓酉初一刻,內篇法復圓酉正初刻。以時憲、內篇觀之,復圓時刻,與日入時相近,月出之時,若有未復之形,則不可不隨所見救食。請依前例,別定監官二員,登南山看候,月出時如有虧缺之形,則卽令放火箭相報,以爲救食之地。」世子可之。

○南兵使李森,狀論烽燧之多致中絶,請回烽於他路,備局覆奏言:「此非朝夕所可猝行,姑難輕議。至於陰晴之每朔塡報,自是應行之事,而報該曹之後,未有考準論罪之擧。請自今取京畿、江原、咸鏡三道所報烽狀,考準其日字,如或相左,則罪其不擧烽之軍將。」世子可之。

1月9日

○壬午,持平李重協,因災異上書。略曰:

以邸下天縱睿智,兼之以仁恭、溫粹之質,不爲則已,苟欲有爲,則二帝三王,卽是分內事。二帝三王之爲二帝三王者,不過曰正其心而盡其性耳。只此日用間思慮動作,皆心也,而其出有公私眞妄之別。必使天理常勝,人慾常退,久久精熟,渾然純一,可以處萬事而宰萬物矣。此非苦惱難堪之事,只是因吾心之所固有,而加之意而已。且人君,須有豁達氣像,隱顯如一,表裏洞徹。如宋太祖洞開重門,眞王者之言也。誠願邸下,於書筵講讀之際,必須反復討論,至於心身上,有些未粹,亦須一一開說,求其克治之術,引接大臣、群僚之際,事有可商,必採衆說,不可有藏蓄欺隱之事。昔齊宣王對孟子,直言好色、好貨,先儒謂孟子於當時烈國之君,最眷眷於齊宣者,以其此等處直說,爲有英氣云。君臣交際,如此然後,存心致知之事,實有效驗矣。今日國事,實由於朝綱之大頹,而其所警動,一變偸惰之習者,其責實在大臣,而近日大臣,其權輕而自任亦淺,不以國事爲自己擔當,而若其簿書細瑣,循例擧行之事,雖勤不足貴矣。臣願邸下,必以責勵大臣,而召而敎曰:「凡予過失,極言匡正,卿大夫之能否,嚴加黜陟,無拘顔情以敷同,無循私囑以謬擧」,大臣亦必感發淬礪,不敢依阿姑息,身擔國家之責矣。至於六官之長,必擇人久任,而且立官員勤仕之規,一旬給暇二日,夜則輪番入直,晝則皆令在官治事,官物出納,札簿錄削,躬自檢察,又申明吏胥移差之規,則可以禁抑吏奸,而振擧職務矣。又請擇差監司、守令,而六卿、藩閫,除拜之時,必召大臣、備局諸宰、三司之臣,詢問而用之,國子、三司,必精擇而久其任,戒飭宮闈,痛去侈靡之習,自宮人、宦寺、掖隷之類,至於膳服、器用之費,亦皆裁省。又召大臣、六官,凡係浮文、濫費之事及吏胥、徒隷之應掌公簿、應行公役之外,或減其數,外方飮食、雜費,亦皆申飭,毋使過侈。減大同加定之數,以復當初十斗之制,省冗兵雜額,以救逃故役布之急,廣求直言而誓衷之。

末言:

州縣之號爲善賑者,不過料理販貿,克剝民貲,殆如割肉充腹,而又以爲藉口營私之計,朝廷之所區畫,亦不過令富戶私賑,許以祿仕,又給空名帖,以抑賣於民,而徒失軍丁,祗益招怨,私賑付仕,亦未見施,不免失信之歸,而謗讟朋興,甚可痛也。

世子答曰:「遇災危澟,不遑寧處。爾身居言地,有懷陳章,其所勉戒,亶出憂愛。余甚嘉尙,可不留心?其中可以議處事,令廟堂稟處。」是後,卒無採施者。

1月10日

○癸未,前直長李楫上書曰:

恭惟我主上殿下,卽祚于今,四十有五年矣。寶曆之綿長,春秋之富盛,前牒之所未見,列聖之所罕有。臣民之喜悅、宗社之慶幸,方如何哉,而況又明年,已及六旬之期矣。仍念我太祖大王,乙亥誕降,而至甲戌入耆所,此在國史,亦錄《璿源譜略》,至今斑斑可考,則豈非帝王之盛節,後嗣之可監者哉?惟我聖上之明年,卽太祖之甲戌也。本所舊規,凡於堂上新入之時,輒用正月初一日,入錄先生案,而本所預以臘晦,告知其明日之當入者,亦三百年遺例也。今年歲末,必將有本所之奉請者,而但念人子之事親也,其親年或至回甲,或至重牢之年,則愛日之心,不能遲待,當月之屆,必趁其年之孟陬,亟行盛宴,亦可見至情之所在也。臣子之於君父,亦猶是也。今當新正,意謂有司之臣,必將援例奉請,所當引月擧行,而側聽屢日,尙今寂然,不禁抑鬱之忱,冒死仰陳。伏願邸下,入稟大朝,亟令本所擧行。

世子答曰:「惟我太祖大王,春秋六十,入耆老所,此實罕有之盛節也。今聖上春秋五十有九,人子歡喜之心,爲如何哉?方欲援例仰請矣,覽爾上書,深嘉爾誠矣。令本所擧行。」

○宥復讎人金萬己。江原道民金萬己叔石業,爲同鄕人俊發所殺,萬己遂經營十年,竟殺俊發,而自告于官。本道上其獄,啓覆時,諸臣多以爲:「事由復讎,宜有貸死之擧。」世子命更令本道詳査。本道査狀,更陳其果出復讎之實狀,刑曹覆奏言:「萬己爲叔父復讎,自現請罪,情有可原。」世子令減死流之。

1月11日

○甲申,以朴弼正爲持平,魚有龍爲正言,李宖爲忠淸道觀察使,李彙晋爲掌令,金雲澤爲副校理,趙觀彬爲校理,金相玉爲副修撰,權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九 萧景先萧赤斧子颖胄·萧子显
  卷二一三 唐紀二十九·司马光
  卷二十六·王夫之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雍正
  卷之六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吕思勉
  名人轶事·佚名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四·王世贞
  第三十三册 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佚名
  五一四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查缴应毁各书并查无《历志》一书折·佚名
  王同皎传·刘昫
  卷第六十八·佚名
  三、既非五等,更无五等爵制·傅斯年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夏元鼎·唐圭璋

      元鼎字宗禹,自号云峰散人,又号西城真人,永嘉人。屡试不第,宝庆中为小校武官。弃官入道。有蓬莱鼓吹。   沁园春   和吕洞宾   大道无名,金丹有验,工夫片时。似婴儿娇俊,不离门户,盈盈姹女,缓步深帏。二八当年,黄婆匹

  • 王楙·唐圭璋

      楙字勉夫,家本福清,其先徙平江,遂为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生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隐居不仕。嘉定六年(1213)卒,年六十三。蓍有野客丛书三十卷传世。   望江南   寿张仪真   三杰后,福寿两无涯。食乳相君功未既,妩眉

  • 卷十一·陈廷敬

    目  录 十二调六十四体,五十五字一七令四体 河 传二十七体又名怨王孙、庆同天、月照梨花、秋光满目 望远行七体 木兰花令三体 金莲绕凤楼一体 睿恩新一体 芳草渡五体 夜行船十一体又名明月棹孤

  • 卷486 ·佚名

    张道洽 梅花七律 皎然玉色耿无邻,回首千花总后尘。 数要罗浮山下月,一枝大庾岭头春。 与时无竞抱幽质,於我有情真故人。 众志独清天不管,自临野水照精神。 张道洽 梅花七律 冰氏根苗出涸阴,一

  • 列传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欧阳修

    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神龙初,擢左卫郎将。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按察使韩朝宗言诸朝,擢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尹。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

  • 卷五十二 漢紀四十四·司马光

      起閼逢閹茂(甲戌),盡旃蒙作噩(乙酉),凡十二年。   孝順皇帝陽嘉三年(甲戌、一三四年)   夏,四月,車師後部司馬率後王加特奴掩擊北匈奴於閶吾陸谷,大破之;獲單于母。   五月,戊戌,詔以春夏連旱,赦天下。上親自露坐德陽殿東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杨士奇

    宣德二年秋七月丁亥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行在鸿胪寺卿杨善等劾奏郑府工副等官周信等一百四十三人朝参不具公服请正其罪 上曰小官或未有备姑宥之○夜有流星大如鸡弹色青白尾迹有光出天仓东南行至近浊○戊子赐

  • ●复斋日记卷上·许浩

    会稽王冕元章有高才。其墨梅冠绝古今,断枝残楮,人争宝之。其画梅多自题,有云:“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其初见高庙应制题梅诗曰:“猎猎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八·阿桂

    平定金川五十功臣像赞【有序】金川既平定图功臣像于紫光阁序而赞之一依伊犂回部之例其故其义前序言之详矣兹复何言而不能无言者诚以诸臣宣力摅猷或定防于樽爼之间或冲坚于石矢之队且捐躯尽节者指不胜屈宁忍令冺没无闻

  • 上元·周绍良

    №上元001【盖】失。【志文】唐故朝散大夫南阳张君夫人陇西李氏志铭并序夫人讳字三娘,陇西成纪人也。相州安阳县令李恭之女。原夫建□佐舜,天轮类马之英;柱史匡周,神降犹龙之圣。洎乎金行御辩,斯乃礼阁元台;火

  • 一三 看佛经·许寿裳

    民三(1914年)以后,鲁迅开始看佛经,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他买了《瑜伽师地论》,见我后来也买了,劝我说道:“我们两人买经不必重复。”我赞成,从此以后就实行,例如他买了《翻译名义集》,我便不买它而买《阅藏知津》,少有

  • 楚考烈王无子·佚名

    【提要】 正如上文荀子所预见的,春申君果然被乱臣贼子所杀。而这个乱臣贼子采用的毒辣手段、长远谋划竟然与吕不韦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文】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 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

  •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十二人物志一百二忠义传十四【满洲八旗十四乾隆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共九十一人】额尔赛额尔赛满洲镶黄旗人姓布雅穆奇氏乾隆二十年由健锐营前锋出征凖噶尔二十二年授蓝翎长二十三年陞

  • 春秋左传谳卷七·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七    宋 叶梦得 撰昭公元年春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遂会于虢防宋之盟也祁午谓赵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晋今令尹之不信诸侯

  • 云岩新禅师·惠洪

    禅师讳悟新。王氏。韶州曲江人。魁岸黑面。如梵僧。壮依佛陀院落发。以气节盖众。好面折人。初谒栖贤秀铁面。秀问。上座甚处人。对曰。广南韶州。又问。曾到云门否。对曰。曾到。又问。曾到灵树否。对曰。曾到。秀曰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因缘蕴第三之二有十种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

  • 卷第三十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 金刚藏菩萨说。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初来意者为远答普光十地问故。夫

  • 第五 度多迦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度多迦曰: 世尊!我问尊师请语我 大仙!尊师之语我期待 闻尊师[说法]音声 可学自己之寂灭(一〇六一)世尊!“我问尊师请语我”[之句中],“我问”者,为明解未见之问、为令他合流己见之问、为断疑念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