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五年

(己亥)四十五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春正月

1月28日

○辛丑,戶曹判書趙泰耉在鄕上書辭職,令曰:「重務不宜暫曠。此書還爲下送,使之卽速上來。」

○知敦寧崔奎瑞上書,以年至乞致仕,世子優旨不許。

二月

2月8日

○辛亥,同知事尹就商,因辭疏,附陳北漢之難守、蕩春加築之不便,世子以稟大朝處之爲答。蓋蕩春形便,比北漢固勝之,而欲竝都城爲守,都城尙慮闊大,況益以蕩春乎?欲退守蕩春而棄都城,是賊得處堂之安,而我有巢幕之危。況宗廟、社稷、宮室、倉廩,盡爲賊有,其燒夷糜爛之慘,近在目下,群情先搖。尙何以死守戰守,以衆心爲倚,勇氣爲使?心驚氣奪,立見潰亂,而退無所歸,禍迫呼吸。至是而議者之肉,其足食乎?修初史者,徒知北漢之爲失計,不知蕩春之爲不可守,而枉惜其擇地之不審,是奚足與論於廟勝之算哉?

2月21日

○甲子,行判中樞府事徐宗泰卒。年六十八。訃聞,世子下敎曰:「一疾忽劇,凶問遽至。聖心之衋傷,余懷之驚怛,曷可云喩?」命致賻庀喪如例。宗泰字魯望,號晩靜。天資近道,端凝雅飭,濟以謙謹,終日穆然,人不見慢容疾聲。律已淸嚴,雖例饋、賻贈,稍多則却之。深惡黨爭病國,嘗持平議,無偏心,然遇大是非,輒盡言之。每以休退爲心,不肯擔當時事,而係縻隆知,竟莫之遂,眞所謂佩玉而心如枯木者也。將葬,都民傾城執紼以送,此又古罕有者。凡士流書卒,初史無公筆。宗泰以不深忤於黨人,故貶誣獨不及,而發揮有未悉,玆復備述而補之。

2月29日

○壬申,王世子詣館見淸使,始北向跪坐,問胡皇起居,因右議政李健命議也。〈見上〉

史臣曰:「館所之辱,尙何言哉?我之事,彼旣有定禮。定禮之外,雖增毫髮,不可從。彼乃猝然加之以困辱,旣令跪之,又令北面,彼之無我甚矣。今日臣子,能如張昭古事,抗辭正色,示以難屈之意,虜雖變詐,豈終無動乎?彼大臣者,只以暫跪無妨,草草回啓,辱國之罪,可勝誅哉?」

三月

3月4日

○丁丑,執義李鳳翼上書曰:

日昨館所,客使起鬧,至使邸下,拱立移晷。惜乎,在陪從之列者,無一人據理峻斥,至於拜席,向西北斜設,其於瞻視,不正甚矣。陪從諸臣,若曰:「今使斜向設席,蓋以燕京在西北間也。若使淸都在於南方,其將南向乎?」則彼必無辭愧服,而如此易知之事,不能辨爭,使徽座歪欹,禮貌不正,此爲見陵甚矣。承宣、宮官,宜加讉責云云。〈答旨見上。〉

3月13日

○丙戌,金楺卒。贓吏澂之子,賦性傾邪,居官貪縱,按藩兩西,府庫爲虛。侫口文奸,卒爲師門之蟊賊。使其老壽得志,世道之害,豈止於是哉?

3月22日

○乙未,冬至使兪集一等回自燕京,世子召見勞問遠行之無事。世子鎭日引接,與五日次對,多有下令,而一切不載。今不能一一追補,而記事記言之體,果安在哉?其心所在,不難知矣。「

五月

5月1日

○癸酉,諸承旨入對,以安老味事,各陳所懷,〈筵語見上。〉世子令諸承旨,書判曰:「此人所犯,裂破書啓,較重。雖引比律,而一罪處斷,不可用比律。減死邊遠充軍。」

○獻納李鳳翼,以持平金民澤論罷判敦寧崔奎瑞,上書,〈見上。〉請還收,不從。〈徽旨見上。〉 ○金民澤避曰:「今日士大夫,巧占便好,龍斷於進退之間,奎瑞爲首。」鳳翼又引避詆民澤頗力,處置遞民澤而出鳳翼。奎瑞二十年恬退,守一節不移,眞所謂一壑徑歸,六丁難回者也。君子成美,固當歸以完名,而民澤,春澤之弟也,視士流仇讎,搏擊之鋒,至及於東岡高臥之人。虛銜解,何損於奎瑞,而其爲世道之乖敗極矣。鳳翼一言,差謂未泯之公議也。後民澤株連逆獄死,識者以爲不祥之報也。

5月18日

○庚寅,憲府申前達,不從。答統制使金重器罷職事曰:「曾於辛卯,摠帥疏批,已開釋,則年久之後,又復提論,實爲過當。至於風聞,尤難準信,決不可從也。」執義尹錫來,以此引避,處置請出。

六月

6月21日

○壬戌,諸承旨入對,讀判決事趙泰億辭書,略曰:

臣於丁酉春,待罪儀曹,略有疏陳。伊時泮儒書啓中,怒臣斥臣,不啻狼藉,有曰:「泰億家,自其父兄,莫不悅先正,倍於他人」,欲爲誣勒之計,吁亦痛矣!先臣嘉錫,當丁巳告廟論之方張也,力斥黨人嫁禍之計,正所謂公正發憤,初非爲私好而然也。近日申球之誣,專襲丁巳陷人之餘套,而臣之前疏,實遵先臣斥奸之意也。彼所謂凌辱云云,豈非題外之言,而億逆之甚者乎?且頃日堂箚,復提臣海行時事。臣以此事,受困於儒臣之家,今且八年,斷斷不捨,尤爲臣難冒之端云云。

答曰:「儒臣箚語,不必深嫌。爾其勿辭察職。」

〈肅宗顯義光倫睿聖英烈章文憲武敬明元孝大王實錄補闕正誤卷之六十三〉

秋七月

7月22日

○癸巳,以鄭澔爲藝文提學。〈史臣曰:「乏才之歎,莫甚於此時。如鄭澔者,未嘗以文藝聞,而遽爲提學,至擬於文衡之望,物議以爲不滿云。此時黨人,滿朝於是非之爭,未見一脈公心,而獨於鄭澔文任,所論如此。文翰定價,信乎其難誣矣。」〉

7月25日

○丙申,次對引接時,大臣奏事畢,令曰:「臺諫先爲進來陳達可也。」臺達畢,承旨繼讀文書,退出。

八月

8月10日

○庚戌,次對時,大臣所達,災傷紙停納事,令曰:「姑減可也。」科後江華、廣州武士赴防,勿送其地事,令曰:「一體送防西北可也。」捕賊論賞變通事,令曰:「不可倉卒爲之,問于未入侍大臣。」黃海監司狀達,請瓮津軍兵逃故之額,分排道內各邑充定,令曰:「依狀達施行可也。」

九月

9月26日

○乙未,前弘文館校理林象德卒。年三十七。象德字彝好,故判書墰之曾孫,故參判泳之族姪,世居湖南。十二三,詞學大就,下筆滔滔,贍博流麗。年二十三,魁三場登第,聲名膾炙。天姿周達,襟度恢豁,因文志學思索,邃悟經義,多所發明,踐履亦篤實。南中學士,與泳竝尊。平生師事尹拯,而知見、言論,亦多自得者。世方以大受期之,不幸無年,士流深惜之。

十一月

11月10日

○戊寅,持平洪禹傳上疏,因兵曹文書入達東宮之命,有驚惑憂歎,歷累日不能自已之語,〈原疏見上。〉上批以入達東宮,元非異事爲答。〈原批見上〉時,上疾益沈固,軍國重事,一委東宮,則兵曹文書之入達,何至驚惑憂歎?其心所在,誠不可測也。

11月23日

○辛卯,憲府請寢長湍松西面劃屬松都之令。〈原啓上見。〉松都之欲得松西,以富民墳山、土田,皆在其中,而屬之松都,則役輕賦寡,故爭之數十年,朝廷終不許。至是首相金昌集建議劃屬。昌集,曾經留守,松都象胥,輻湊其門。至是爭出金錢,行賂當路,而多入昌集之門。及其子濟謙登科,昌集得暇榮墳於長湍,松人傾都張樂,來迎於臨津,輸錢帛給優人,不可勝計,昌集甚喜之。時,湍民齊訴爭地,則昌集怒而叱退,歸卽許劃,旋因言者寢之,而湍民至今唾罵焉。

〈肅宗顯義光倫睿聖英烈章文憲武敬明元孝大王實錄補闕正誤卷之六十四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三十三·赵尔巽
  卷第二百九十四·胡三省
  第二十五回 周并齐隋篡周平陈一统·黄士衡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一·佚名
  尚史卷三十八·李锴
  ●清真居士年谱·陈思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八·杜大珪
  ●六 往安肃军·佚名
  卷六·李天根
  柴禹锡传·脱脱
  宣宗本纪·张廷玉
  唐纪六十七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中咸通九年(戊子、868)·司马光
  卷三十八·佚名
  120.陶侃运砖头·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九上·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九上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六上 吕祖谦 送宋子华通判长沙【代叔祖知录作】 骚人故悲秋九辨播三楚宋公旧题壁文彩照潭府千载得君侯遥遥接华绪还当

  • 卷二·邓雅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二(明)邓雅 撰○歌行送范知县美解赴京分题得九仙台玉山根盘数百里上有高台半空起地辟天开玉削成今来古往神居止亭亭万仞撑晴空旭日照耀金芙蓉层崖疉嶂镇晴雾紫萝碧草揺春风九仙仙去一千载不在缑

  • 列传第三十五 王僧达 颜竣·沈约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

  • 第五十三回 养子复宗冉闵复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蔡东藩

      却说石闵幽主擅权,复下令城中,略言:“孙刘构逆,已得伏事,支党并诛,不及良善。此后与官同心,尽可留住,否则任令他去,不复相禁。”遂大开城门,纵使出入。于是羯人相率出城,填门塞道,独赵人陆续趋入,远近争集,闵知羯人不为己用,因

  • 补编三·佚名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年十一月初四夜到)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年十二月初二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到)左宗棠等来电(光绪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到)&middot;

  • 张俭传·脱脱

    张俭,宛平人,生性正直诚谨,不喜虚夸矫饰。统和十四年(996),举进士第一,调任云州幕官。按旧例,皇上经过之处,当地长官应该有所贡献。圣宗到云中游猎,节度使奏称:“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物,希望能将他献上

  • 完颜匡传·脱脱

    完颜匡本名撒速,始祖九世孙。他曾替豳王允成干事,做他府上教读。大定十九年(1179),章宗十多岁了,显宗命詹事乌林答愿挑选品行忠厚谨慎、才学完备渊博的人,让他教章宗兄弟。过了月余,愿报告显宗说:“豳王府教读完颜撒速、徐王

  • 卷五·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五宋 彭百川 撰真宗圣政大宋至道三年三月癸巳奉遗制即位四月戊戍始见羣臣於崇政殿西序癸卯宰相吕端加左仆射甲辰太子宾客李至为工部尚书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工部侍郎郭贽翌日求对恳辞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八 洪武二十六年六月乙亥朔。 丙子,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曹铭为左佥都御史。 复以左春坊左赞善凌汉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汉字斗南,河南原武人。洪武十七年,以秀才举至京,献《乌鹊论》,上喜之,

  • 卷十八·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八宋 陈经 撰髙宗肜曰【商书】读此篇之书有以见君臣遇灾警戒之意夫以髙宗之圣精诚上通于天而四海仰德则宜其和气感召祥瑞屡见可也何为而有雉升鼎耳之异甚哉天心之

  • 尚书表注卷下·金履祥

    宋 金履祥 撰泰誓上【古文第二十七】周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防于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冡君越我御事庻士明聼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

  • 佛说阿难四事经全文·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欲灭度时。阿难白佛言:我念天龙鬼神。帝王人民与佛相见。闻佛教诫。无不欢喜。在志所愿。或作沙门。得应真者,或有居家。奉行五戒。死得上天者,今佛去世。天龙鬼神。帝王人

  • 我之学佛经过与宣传佛学·太虚

    ──十七年冬在伦敦讲──一、我之学佛经过我弃家学佛以来二十余年矣,初参禅未悟,诵阅及听讲小乘大乘各经论,积记闻解释之所知,对于宇宙人生各种之事理,颇能满足理智上之要求,信佛之心亦因之益进。然仍继续禅宗之参究,久之在

  • 卷第十·箬庵通问

    续灯存稿卷第十 明 嗣祖沙门东吴 通问 编定 笠泽居士华亭 施沛 汇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世 宝峰瑄禅师法嗣 竟陵荆门天琦本瑞禅师 南昌锺陵人。父江堂。母徐氏。年二十忽念色身无常弃家远游。投荆门无说能剃发

  • 名利场·萨克雷

    《名利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1847年开始在《笨拙》杂志上连载,1848年出版单行本。作品副标题为《没有英雄的小说》,它不以英雄和正面人物为主人公,勾勒出一个唯利是图、唯势是趋、充满欺诈的世

  • 问辨录·高拱

    十卷,明高拱著。批评程朱理学思想的专著。此书取《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其说不免有有意推求之处,但又确有所见,足以备参考而广见闻的地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郑汝谐《论语原意》,颇与朱子异同,而朱

  • 信力入印法门经·佚名

    五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佛在普光法殿,文殊请问清净初地之法。佛以六十余种五法答之。次问普贤菩萨,云何诸佛无障碍智?乃至无障碍身?普贤叹其难见难知,文殊再请,乃具答之。答已。较量功德殊胜。能灭重罪。其不信者。罪亦无量。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冥祥

    佛教传记。唐冥祥撰。一卷。约成于唐垂拱四年(688)之后。全文约一万一千字,是以《慈恩传》为底本改写而成。其中所记玄奘事迹在《慈恩传》中都有原型,且叙事次序有许多相同,类似《慈恩传》“要钞”。所述玄奘的生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