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六年

(庚子)四十六年清康熙五十九年

二月

2月4日

○辛丑,右議政李健命請寢京城女巫驅逐之令。先是,妖巫肆行閭閻,民風日蠱,臺閣請依舊典逐去,漢城府旣盡驅出矣。爲大臣者,不思修舊典革巫風,而乃反汲汲招入,崇長之不暇,其與西門豹沈巫之風懸矣。一時傳以爲笑。

三月

3月11日

○戊寅,刑曹判書趙泰耉縣道陳疏,備陳自畫之義,乞得老死丘壑,世子答以煩劇之地,不容久曠。卿其勿辭,從速上來行公。泰耉遞地部後,拜江華留守,又辭不赴,至是又辭秋官,士論益多之。

3月14日

○辛巳,司諫趙鳴謙,以副修撰金東弼疏論時輩,〈原疏見上。〉請削奪官爵。〈達辭見上〉東弼之疏,痛黨人偏私縱恣,盡言不諱。其時史臣,猶以時人久當局面,無所畏顧,許其論以他山之石,公議略可見矣。尹錫來首以惡言詬詆,鳴謙繼發彈論。黨人之無忌憚至此,識者駭之。

夏四月

4月5日

○辛丑,次對,領議政金昌集,請購得文書譯官賞典不一,宜自本衙門論賞。令曰:「參酌施賞。」閔鎭遠請北漢城外衙木禁入斧斤,宜自軍門主之,而四山山直,巡山有弊,何以處之?「令曰:」令軍門時時摘奸禁斷,而漢城府則勿爲巡山可也。「

4月22日

○戊午,前弘文館副提學崔昌大卒。昌大字孝伯,號昆侖,文貞公錫鼎子也。淸明高朗,炯如氷玉。承家學,深究經傳、百家,靈心慧識,殆見昭曠之源。雖處橫逆、怨憾,而議論常公,無一毫忿懥氣。出入經幄,多所規切,不避觸忤。以此常齟齬留落,立朝無幾時。晩擢居留,引先誣不赴,收資秩。時,先輩凋零,士流廢屛,昌大雖官位未尊,而世道之責,倚爲輕重焉。至是遽卒,年五十二。朝野痛惜之,雖異趣者,亦爲之嗟悼。昌大早以文章名,體裁均停,辭理俱到,可與朴世堂、金昌協數人竝駕云。

4月24日

○庚申,藥房入診,上有只待乘化之敎。頤命曰:「小臣所達,不但一時調病之道,必以扶持國勢,保安萬姓爲念。」又曰:「精神差勝,時招見大臣,思量國事,而下敎。」時,上疾已無可爲,而東宮代理,億兆係望,民國保無憂矣。頤命汲汲以此言危動,蓋頤命,旣經獨對,自知不免,首請代理,陰爲試可之計,又以呵叱臣僚,揚過於上前。至是而怵迫愈急,至以不但調疾,思量下敎爲請,有若國將顚而民將不保然,隱然僥倖於末命之如何,爲渠家族計。細繹不但二字,其心斷可見矣。中外以此,益疑懼焉。

五月

5月13日

○己卯,開城留守閔鎭厚卒。鎭厚飭內行勤國事,世無異評,而持論偏苛,敢於黨伐。掌財賦求羡利,崇用閭巷奸騙,貽弊一時,此其所短。然其爲東宮赤心,至死靡他,人謂使鎭厚在者,頤命、昌集輩,必不敢逞,倘所謂社稷之衛歟?

六月

6月4日

○己亥,上疾益危,世子下令,祈禱疏釋。人情洶洶靡定,訛言轉相驚惑,至有預汲水閉門不出者。

6月8日

○癸卯,上昇遐。是夜飯含時,中宮令院相,助世子行禮。昌集欲盥手,右相李健命,以其近於專當止之。方飯含,世子執匙抄米,而手微戰。內侍奉持,世子却之,納淅米,實珠訖,就位,昌集拱手立床南而已。飯含,大節也。內殿下敎,固慮世子之哀號、驚動,而昌集欲盥手自當,其惷愚甚矣。及其行含也,世子却內侍,從容盡禮,卒無資於昌集之傍助。初史大抵纖悉,如宦侍號泣,無不備載,而此等大節,專不謹書,竝大漸時,東宮涕泣事而闕焉。其一削一筆之間,心腸難掩,可勝痛哉?

〈肅宗顯義光倫睿聖英烈章文憲武敬明元孝大王實錄補闕正誤卷之六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志第一百五十八·艺文四·脱脱
  卷六十七·志第十八·礼乐一·宋濂
  政体第二·吴兢
  ●卷十二  艺文第十(下)·王克昌
  第六七禀光绪九年十月二日一一二一一-二·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上·袁枢
  卷二十七·佚名
  第十七章 剿白狼·冯玉祥
  张宗演传(附张与材等传)·宋濂
  布鲁海牙传·宋濂
  曹良臣传·张廷玉
  卷四十三·杨士奇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司马光
  卷三·纪昀
  奏谳书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李渔

    蛾眉不肯让人,天下男子且尽效颦,乃欲使巾帼中承乏缁衣缟带之风,非特两贤不相厄,甚至相见辄相悦,相思不相舍,卒至相下以相从,此非情之所必无,而我笠翁文中之所仅有乎?笠翁才大数奇,所如寡遇。以相应求、相汲引而寓言闺阁,此亦礼失

  • 卷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文德皇后太宗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隋左骁卫将军晟之女武德九年立为皇后喜图传视古今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常采古妇人事作女则十篇今存诗一首春游曲上苑桃【一作杏】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

  • 卷九·谷应泰

      ○略定秦晋太祖洪武元年,元将李思齐、张良弼闻王师下河南,即驻兵潼关以拒。既而火焚良弼营,思齐仍移军退守葫芦滩,遣其部将张德钦、穆薛飞守关。五月,都督同知冯宗异抵潼关,思齐弃辎重走凤   翔,良弼奔麟城。丙寅,宗异

  • 第三十六回 御驾南巡名园驻蹕 王师西讨叛酋遭擒·蔡东藩

      却说孝贤后崩逝后,已是小祥,乾隆帝至梓宫前亲奠一回。奠毕,慈宁宫传到懿旨,宣召乾隆帝进宫。到太后前请过了安,太后道:“现在皇后去世,已满一年,六宫不可无主,须选立一人方好。”乾隆帝嘿然不答。其将谁语?太后道:“宫内妃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知事闹笑话·李定夷

    无锡县知事杨梦龄,自常熟县调任到锡。接任以来,竭意与邑中有力之绅商接洽。其敷衍手段之工,为历任知事所不及。近来该邑绅商,纷纷请杨知事宴会。有雇画舫者,或有另择清闲之处所者。凡席中陪宴之客,带有妓女,杨知事竟能降尊与

  • 提要·来保

    【臣】等谨案钦定平定金川方畧三十二卷乾隆十三年大学士来保等恭撰奏进凡二十六卷后恭录御制诗文一巻又附载诸臣纪功诗文五卷金川土司在四川徼外本吐蕃之遗种即明史所谓金川寺者是也国朝康熈中其土舎色勒奔初慕化归诚

  • 《周 礼》·佚名

    作者:金景芳《周礼》是谈政治制度的书。汉初时,名为《周官》;将《周官》之名改称《周礼》,盖始于刘歆。自郑玄兼注《周礼》、《仪礼》、《礼记》,《周礼》遂为三礼之一。第一节 《周礼》作者和成书年代《周礼》作于何时?这

  • 不能代替·佚名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临济禅师问道:“那么,假如有人

  • 成实论 第一卷·佚名

    成实论 第一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发聚中佛宝论初具足品第一前礼所应礼  自然正智者一切智应供  大师利世间亦礼真净法  及圣弟子众今欲解佛语  饶益于世间论应修多罗  不违实法相亦入善寂

  • 卷第十二·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二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二会普光明殿 文殊师利菩萨说十信法门。此会有六品经。 (如来名号品 四圣谛品 光明觉品

  • 卷第八·佚名

    弘赞法华传卷第八  蓝谷沙门慧详撰诵持第六之三·唐蓝田山悟真寺释慧超(善思附)·唐蒙阳长韦仲圭·唐左监门校尉李山龙·唐伯济国释慧显·唐隐居释法智·唐雍州高逸释遗俗&mid

  • 卷第九·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论】三明教体者依涉法师释出经教体云一切圣教四法为体名句文身语为性故以

  • 绘宗十二忌·饶自然

    中国画论著。又称《画家十二忌》。元代饶自然撰。一卷。成书于至正庚辰(1350)年。主要版本有明崇祯八年罗周旦《古今画鉴》刻本、《绘事微言》本、《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本及人民美术出版社邓以蛰、马采标

  • 退思集类方歌注·王泰林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江苏吴锡人。学医于舅父高锦庭,上自轩岐,下迄清季诸家之书,无不精心研求,于道光、咸丰年间,名扬苏、浙。先以疡科闻名,后专攻内科,尤对肝病有独特见解。著有《医

  • 政海轶闻·陶菊隐

    1934年8月.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陶菊隐先生的一部笔札《政海轶闻》。该书传主大多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名流巨子,如袁世凯、蔡锷、熊希龄、徐世昌、王士珍、张敬尧、泞锟、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冯玉祥、韩复榘、张辉

  • 知言·胡宏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

  •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在妙高山,敕金刚手菩萨使说咒,以安慰天龙夜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