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五回 周并齐隋篡周平陈一统

诗曰:

十遇征夫九皱眉,忘餐废寝有谁知。

中宵破梦兜铃举,顿饭惊心战马嘶。

剪发搓绳穿断臼,拆衣抽线补残旗。

风流宰相龙楼宴,翠袖双扶下玉梯。

却说东魏高欢,字贺六浑,蓨人,今直隶河间府景州是也。

在杜洛周党中,逃奔葛荣,既而亡归尔朱荣。尔朱兆授以兵柄,封为渤海王。高欢既灭尔朱兆,又逼魏主修奔宇文泰军,欢立清河世子善见为帝,以洛阳逼近西魏,乃迁都邺。高欢多在晋阳。遣其世子澄在邺辅政。欢因宇文泰先杀其将窦泰,将兵至沙,西魏诸将皆惧。宇文深独曰:“欢镇抚河北,甚得众心,未易卒图。今悬师渡河,可一战擒也。”西魏宇文泰迎战于渭曲,东魏望见西魏兵少,争进击之,无复行列。泰鸣鼓,士皆奋起合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东魏兵中绝,遂大败,欢乃驰去。泰还军渭南,乃于战所,人种柳一株,以旌武功。

高欢悉众伐西魏,攻玉壁,西魏韦孝宽随机御之,欢不能克,乃使祖珽说之使降,孝宽曰:“攻者自劳,守者自逸,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欢士卒死者七八万。有星坠欢营中,大惧而还。大丞相高欢病,使次子太原公洋镇邺,征世子澄赴晋阳。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可欺犯,文武乐为之用。及病笃,谓世子澄曰:“侯景**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之志,顾我能畜养,非汝所能驾驭也。堪敌侯景者,惟有慕容绍宗。”及卒,澄秘不发丧,自出巡抚诸州,因朝于邺。东魏主与之宴,澄起舞,识者知其不终。澄还晋阳,以其弟洋为京畿大都督,留邺,遂归发丧。东魏主赠欢相国齐王,备九锡殊礼,以澄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侯景素轻澄,诸将如高敖、曹彭乐等,皆勇冠一时,景皆轻之。及闻欢卒,遂以河南降西魏,后复降于梁。

东魏主孝静帝,美容仪,膂力过人,射无不中。好文学,从容沉雅。时人以为有孝文风烈,大将军澄深忌之。初,高欢自病逐君之丑事,魏主礼甚恭。及澄当国,倨傲颇甚,尝侍饮,举大觞属魏主,魏主不胜,忿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澄怒骂日:“朕、朕、朕,狗脚朕!”使季舒殴魏主三拳,奋衣而出。魏主不堪忧辱,咏谢灵运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乃与荀济等谋诛澄。事觉,澄勒兵入宫,见帝不拜而坐曰:“陛下何意反?”乃幽帝于含章殿,烹济等于市,遂还晋阳。澄获衡州刺史兰钦子京以为膳奴,钦请赎之,不许。亦屡自诉,澄杖之,曰:“更诉当杀汝!”京与其党谋作乱,澄嬖琅琊公主。公主美,在邺与陈元康通,澄纳之,常在邺。澄不时往邺。侍卫者常遣出外,与公主百般淫乐。

时澄妻善淫,流为妓,杨愔、崔季舒屏左右,谋受禅,京置刀盘下,冒言进食,因杀澄。时变起仓猝,内外震骇。

初,澄弟太原公高洋,因澄忌之,深自晦匿,素以不慧闻。

至是闻澄死,洋神色不变,指挥部分入讨群贼,斩而脔之。东魏主闻澄死,窃谓左右曰:“大将军死,似是天意,威权当复归帝室矣。”及洋入谒,从甲士八千,从登阶者三百余人,皆攘袂叩刃,命主者传奏曰:“臣有家事,须诣晋阳。”再拜而出。东魏主失色,目送之曰:“朕不知死在何日矣。”晋阳旧臣宿将素轻洋,及洋至晋阳,大会文武,神采英畅,言辞敏给,众皆大惊。澄政不便者,洋皆改之。东辞高洋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封齐王。洋以高德政为书记,甚亲昵之。徐之才、宋景业善图谶,因高德政劝洋受魏禅,洋以告其母娄太妃。太妃曰:“汝父如龙,汝兄如虎,犹以天位不可妄据,终身北面,汝独何人,而欲行舜禹之事乎?”洋以告之才,之才曰:“正为不及父兄,故宜早升尊位耳!”洋铸象卜之而成,使侍中张亮等见东魏主,逼以禅位。魏主下御座,入与六宫别,举宫皆哭。洋废之为中山王,在位一十七年,东魏亡。一主,十七年。

洋遂即位,国号齐,是为北齐显祖文宣帝。

西魏太师宇文奉伐齐,齐主.自将屯东城。泰闻其军容严盛,叹曰:“高欢不死矣。”会久雨,畜产多死,乃还。于是河南自洛阳、河北自平阳以东,皆入于齐。齐主每出入,常以中山王自随。初,静帝后太原公主为高欢女,至是降为中山王妃。太原公主恒为王尝饮食,护视之。齐主饮公主酒,使人鸩王杀之,并其三子,葬于邺西。后忽掘出,投于漳水。逼太原公主使为仆射杨愔妻,尽诛元氏,前后死者七百二十一人,悉弃尸漳水。齐主之初立也,留心政务,坦于任使,人得尽力。

又能以法御下,内外肃然,军国机策,独决怀抱。每临行阵,亲当矢石,故所向有功。数年之后,渐以功业自矜,遂嗜酒淫佚,肆行狂暴。袒露形体,街坐巷宿,娄太后尝以其酒狂,举杖击之。齐主曰:“即当嫁此老母与胡。”太后大怒。齐主欲太后笑,自匍匐以身举牀,坠太后于地,颇有所伤。既醒,大惭恨,口自责数,执杖脱背就罪。太后前自抱之。齐主流涕苦请,乃笞五十,然后衣冠拜谢,悲不自胜。因戒酒一旬,又复如初。高氏妇女,不问亲疏,往往乱之。或以赐左右,不从者手刃之。齐主纳娼妇薛氏有宠,清河王岳尝因其姊迎之至第,齐王鸩杀岳,久之忽思薛氏与岳通,斩其首,藏之于怀,出东山宴饮,劝酬始令,忽出其首,投于盘上,支解其尸,弄其髀骨为琵琶。一座大惊。复命收取,对之流涕,载尸以出,披发跣步,哭而随之。仆射崔暹卒,齐主幸其第哭之,谓其妻李氏曰:“颇思暹乎?”对曰:“思之。”齐主曰:“然则盍往省之?”乃斩其姜,掷首墙外,又杀其弟。上党王涣、永安王浚,以其数谏也,以浚、涣妃赐左右之杀浚、涣者。齐主洋性残忍,醉辄杀人,以为戏乐。杨愔乃笼死囚应用,谓之供御,三月不杀,则赦之。然洋虽无道,而能委政杨愔,总摄机衡,是以主昏于上,而政清于下。奖拔贤能,齐国亦治。

齐主洋殂于晋阳,在位十年,太子殷即位,洋第六弟常山王演,杀尚书令杨愔、侍中燕子献等。自为丞相。殷在位一年,演废之为济南王而自立,是为肃宗孝昭帝。未几弒殷,谥为闵悼王。齐主演许以第九弟长广王湛为太弟,既而立太子百年,以湛守邺。湛心怀不平,齐主演识度沉敏,明习吏事,励精图治。性孝友,太后不豫,衣不解带,木后尝心痛,齐主侍立帷前,以爪掐掌代痛,血流出袖。友爱诸弟,无君臣之隔。演在位一年,忽见文宣帝洋与杨愔、燕子献等为祟,病遂危笃,备极厌让之事,诸属歌舞自若,乃征长广王湛立之。又与书曰:“百年无罪,可于乐处置之,勿效前人。”遂殂。湛自邺驰赴晋阳即位,是为世祖武成帝,封故太子百年为乐陵王。娄太后殂,齐主服绯袍,置酒作乐如故。又逼通其嫂文宣帝洋之妻昭信宫李后,曰:“若不从,当杀尔子。”后惧而从之,既而有娠。其子太原王绍德至阁,不得见,有怨言,后大惭。生女不举,齐主诟曰:“尔杀我女,我何得不杀尔儿?”对后以刀杀绍德,后大哭。齐主怒,裸后鞭之。白虹贯曰,齐主湛欲以故太子百年厌之。百年尝作数敕字,教书者封奏之。齐主怒,使召百年,百年知不免,割带玦,留与其妃斛律氏而入。齐主遣左右乱捶之,气息将尽,乃斩之,弃诸池,池水尽赤,妃把玦哀号,不食而卒,玦犹在手,拳不可开。齐主湛骄奢淫佚,赋役繁重,吏民苦之。后胡氏,尝幸和士开、娄定远等,时人号为朝中八贵,彗星见,齐主湛传位于太子纬,自称太上皇。湛在位四年,又在太上皇位四年殂。齐主纬年少,多嬖宠,外宠高阿那肱、韩长鸾、和士开、祖珽等,内宠乳母陆令萱、宫婢穆舍利等,皆专权用事。原太后出入不节,既与和士开等通,复与沙门统县献通,诸僧至有戏呼县献为太上皇者。齐主闻而未之信,后朝太后,见二尼而悦之,召至,乃男子也,于是昙献事亦发,皆伏诛。齐主纬以斛律光之女为后,因以斛律光辅政。旋光性节俭,不贪权势,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深为邻国所惮。周黔州刺史韦孝宽密为谣言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举。”令谍传之于邺。幸臣祖埏使其妻兄奏之,齐主杀光并其二子,废皇后斛律氏。周主闻之大喜,为之大赦,而齐事不可为矣。齐主纬言语涩讷,不喜见朝士,非宠私狎昵,未尝交语。承武成帝湛奢侈之后,后宫皆宝衣玉食,竞为新巧,一裙值万匹,镜台值千金,盛修宫苑,穷极壮丽。每有灾异,寇盗辄多。设斋以为修德,自弹琵琶,为无愁之曲,民间谓之无愁天子。又于华林园立贫儿村,自衣褴楼之衣,行乞其间,以为乐宠。任宦官参预机权,官由财进,狱以贿成。苍头刘桃枝等皆开府封王,其余歌舞巫觋入等,滥得富贵者,殆以万数。至狗、马、鹰及斗鸡,皆有仪司、郡君、开府之号,而食其禄。一戏之赏,动逾巨万。

府藏空竭,乃诏郡县卖官,守令率多商贾,竞为贪纵,民不聊生。周主邕谋伐之,自将伐齐,师入齐境,攻河阳大城,拔之,进围洛口,拔东、西二城。周主以有疾,夜引兵还。次年,复自将伐齐,攻平阳城,遂克晋州。

初,穆后爱衰,其侍婢冯小怜大幸,齐主纬以为淑妃,誓同生死。时方与妃猎于天池,告急者三至。丞相高阿那肱曰:“大家正为乐,边鄙小事,何急奏为?”至摹使至,则平阳已陷矣。齐主将还,妃请更杀一围,从之。齐主自率大军至平阳。

周主使大将军梁士彦为晋州刺史,守平阳,自引兵还。齐师遂围平阳,梁士彦固守不下,齐大作地道攻城,城陷十余步,将士乘势欲入。齐主敕且止,召淑妃共观之。淑妃妆点不时至,周人以木拒塞之,城遂不下。周主邕复引兵至平阳击齐师,齐主纬与冯淑妃并骑观战,东偏小却,淑妃怖曰:“军败矣。”

齐主遂与淑妃北走,齐师大溃。齐主奔晋阳,周师攻克之。齐主奔邺,周师趋邺。望气者言当有更易,齐主纬乃传位于太子恒。恒时年方八岁,纬自为太上皇,在位十二年。周师入邺,齐太上与穆后、冯淑妃及幼主恒等奔青州,高阿那肱密召周师,擒齐太上与后妃、幼主并胡太后等送邺,北齐亡,凡六主。起梁简文帝庚午,终陈宣帝丁酉,共二十八年。其后周主邕杀高纬,夷其族。太后、后妃等贫不能自给,有为尼、为娼、为人妾者。或曰:胡太后善彭祖、夏姬采补之术,貌极美,年虽老而有少容。后与穆后、冯淑妃等俱为娼,日与长安诸少年游,得恣其欲,叹曰:“为后何如为娼乐也。”至盛唐尚在,不见其老。事见小说其东魏北齐之事,俱已叙完。再叙西魏,北周之事。

初,高欢举兵反,魏主修奔宇文泰军。却说宇文氏,炎帝神农之后,其先曰葛乌兔,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

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其后有普回者,因狩得玉玺,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曰宇,谓君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普回子莫那,徙居辽西,九世至逸豆归,为前燕慕容皇光所灭。其子陵仕燕,后归魏,徙居武川。陵曾孙肱生子泰,生而有黑气如盖,下覆其身,故小字黑獭。及长,身长八尺,美须髯,发长委地,手垂过膝,轻财好施。年十八,为葛荣将。荣败入魏,为尔朱荣统军,寻为贺拔岳司马。

及岳为陈悦所杀,即代统岳军。及魏主修奔泰,以泰为大丞相,掌军国之政,尚孝武帝妹冯翊长公主。魏主修闺门无礼,从妹不嫁者三人,皆封公主。平原公主明月,南阳王宝炬之同产也,淫于魏主,从入人关,丞相泰使元氏及诸王取明月杀之。魏主不悦,或时弯弓,或时推案,由是复与泰有隙。魏主饮酒,遇鸩而殂。泰立南阳王宝炬为帝,是为西魏。大丞相泰置纸于阳武门,以求直言,召用苏绰,宠遇日隆。泰欲为富国强兵之术,度支尚书苏绰,教以减官员,置贰长,并置屯田,以资军国,搜简贤才,以为守令,国内称治。及绰卒,宇文泰以其生平廉让,归葬武功,载以布车一乘,泰与群公步送,酹酒言曰:“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平定夫下,奈何遽舍我去?”因举声恸哭,不觉卮落于手。

西魏文帝宝炬在位十七年殂。太子钦立。宇文泰诸于皆幼,兄子章武公导、中山公护皆出镇,惟以诸婿为心膂。魏主钦密谋诛泰。事泄,泰废之,在位二年,置之雍州,寻弒之。而立其弟齐王廓,是为恭帝,去年号,惟称元年,复姓拓跋氏。泰以古制,降诸王爵,皆为公。泰自为太师大冢宰。泰能驾驭英雄,咸得其用。性好质素,不尚虚饰。明达玫事,崇儒好古,凡有施设,皆依仿三代而为之。泰自北巡还,至牵牛山而病,驿召中山公护,护至泾州,泰谓之曰:“吾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事皆属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遂卒。初,泰尚魏武帝妹,生觉;姚夫人生毓。毓于诸子为最长,泰立觉为嗣,时年十五,以觉为周公。护以周公觉幼弱,欲使早正位,以定人心。以魏主诏禅位于周,封魏主为宋公,魏恭帝廓在位十三年而被篡,寻为所弒。觉即天王位,以中山公护为大司马。西魏亡,凡三主。起梁武帝乙卯,终陈武帝丁丑,共二十三年。自代及西魏,通共三百三十七年。

周主觉性刚果,恶护之专,与司会李植、司马孙恒、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谋诛护。事兹,护杀凤等,幽周主于旧第,月余弒之。武帝时追赠为孝闵帝,在位一年。迎宁都公毓即天王位,复称皇帝,建年号,是为世祖明帝。周主毓明敏有识量,护惮之,置毒于糖,馈而进之。周主觉之,口授遗诏曰:“朕子年幼,未堪当国,鲁公邕,朕之介弟,宽仁大度,必能宏我周家。”遂殂,在位三年。高祖武帝邕立,时大权尽归于护。

诸子及僚属贪残恣横,士民患之。周主深自晦匿,密与母弟卫公直、宫伯宇文神举、下大夫王轨、右侍宇文孝伯等谋诛之。

周主每于禁中见护,常行家人礼,至是引护入谒太后,谓曰:“太后好饮,屡谏未纳。因出怀中酒诰授之曰:“愿见,以此入谏。”护入读未毕,周主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直跃出,斩之,收其子弟亲党于殿中杀之。周主始亲政事。周太后叱奴氏殂,周主行三年之丧。周主因齐主纬肆虐无道,兴师伐齐,获齐主纬及幼主恒等以归,遂灭齐。灭齐事已见前。

周主邕性节俭,既胜齐,乃毁其宫室之壮丽者,常服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至是诏唯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余皆减之。每行兵,亲在行阵,步涉山谷,抚将士有恩,而明察果断,用法严峻,由是将士畏威,而乐为之死。周主邕为太子斌纳杨妃氏,即隋公杨坚女也。太子多失德,王轨、宇文孝伯尝与周主言:“太子必不克负荷。”周主默然。轨又数言太子非社稷主,杨坚有反相,周主迟疑未决。后因伐突厥有疾而还,遂殂。在位一十八年,寿止三十六岁。太子斌立,是为宣帝。始立即逞奢欲,曾无戚容,扪其杖痕大骂曰:“死晚矣!”阅视宫人,逼而淫之。超拜郑铎为内史大夫,委以朝政。杀其叔父齐王宪,又杀徐州总管王轨及宫正宇文孝伯。忠正之士,骈首就戮。立妃杨氏为皇后,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

在位一年,传位于太子阐,是为静帝。年方六岁,自称天元皇帝。务自尊大,恣为淫戏,日夜不休,搜取美女,以实后宫。

骄侈昏暴,喜怒无常,人不自保。后父坚,位隆望重,天元忌之,坚不自安。天元备法驾,幸天兴宫,不豫而还,是日即殂。

坚自为丞相,总知中外兵马事,革宣帝苛酷之政,更为宽大,躬行节俭,中外悦之。因召公卿谓曰:“欲求富贵者,宜相随坚。”夜复召太史庚季才问曰:“天时人事何如?”季才曰:“天道精微,难可意测,以人事卜之,符兆定矣。”独孤夫人亦谓坚曰:“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励之。”坚乃以世子勇为洛州总管,大杀诸王之不附己者,遂篡位。静帝阐下诏,禅位于隋,在位三年,北周亡。起陈文帝丁丑,终陈武帝辛丑,凡五主,共二十五年。窦毅之女,闻周主禅,身投堂下,抚膺叹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难。”毅及襄阳公主掩其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由是奇之。及长,以适唐公李渊,后代隋而有天下。

却说隋高祖文帝坚,小字那罗延,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本姓杨氏,宏农华阴人,今陕西西安府华阴县是也。汉太尉震之后。父忠,仕魏及周,以功封隋公,坚袭爵。坚生而有异,母不能鞠。宅旁有尼寺,一尼抱归以鞠之。一日尼出,付其母自抱,角出鳞起,母大惊,堕之地。尼心动,亟还,见之曰:“惊我儿,致今晚得天下。”及长,相表奇异。坚深自匿晦,至是篡位,都长安国,号隋。立独孤氏为后。后谦恭,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甚宠惮之,宫中称为二圣。隋主弒故静帝阐,尽灭宇文氏之族,自周太祖以下,子孙皆死。隋高颖、苏威同心协赞,政无大小,帝悉与之谋,数年之中,天下称治。隋灭后梁,又灭陈,合天下为一统。其灭梁、灭陈事,已见二十三回,不赘。《纲鉴》纪事,以隋接陈,以隋文帝开皇九年,直接陈后主祯明二年。隋仁寿宫成,帝幸之。时天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之,帝不悦。及见制度壮丽,大怒日:“素为吾结怨天下。”素虑获谴,封德彝曰:“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明日,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

盛饰此宫,岂非忠孝。”赐赍甚厚。素荐德彝,帝擢为内史舍人。帝以盗贼繁,多,命盗一钱以上皆弃市,或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天下懔懔,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吾岂求财者耶?但为枉人来耳。尔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者,尔不为我以闻。吾更来,尔属无噍类矣。”

帝闻之,乃停此法。

帝性严重,令行禁止,勤于政事。每旦听朝,日昃忘倦。

虽啬于财,而至于赏赐有功,即无所吝,将士战殁,必加优恤,仍遣使者劳问其家。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傜薄赋,其自奉养。务为俭素,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乘舆服御,敝者随令补用,后宫服瀚濯之衣,天下化之。大夫率衣绢布装,带不过铜铁骨角,以故衣食滋殖。他库盈溢,受禅之初,民户不满四百万,未年将近九百万。然猜忍苛察,信受谗言,文法自矜,忌刻临下,常令左右觇视内外,有过失则加重罪。又患令吏赃污,私使人以钱帛遣之,得犯立斩。每于殿廷捶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功臣故旧,无始终得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敌,此其所短也。初,帝使太子勇参决政事,时有损益。勇性宽厚,率意无矫饰,帝性节俭,而勇服用多侈,恩宠始衰。勇多内宠,嫡妃无宠死,而多庶子,独孤后深恶之。晋王广弥自矫饰,为夺嫡计,后赞帝废勇及其男女并为庶人,而立晋王广为太子,天下同日地震。其后独孤后先帝而崩,及帝寝疾,杨素、柳述、元俨皆入阁侍疾,召太子入居殿中,太子预拟帝不讳后事,为书问仆射杨素,素录事状以报,宫人误送帝所,帝览之大恚。帝所幸陈夫人,陈宣帝女也,极有美色。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愈恚。抵牀曰:“畜生何足以付大事,独孤误我。”

乃呼柳述、元俨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素闻之,以白太子,乃矫诏执述、俨系狱,追东官兵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令右庶子张衡入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在位二十四年。甫后,太子封小金合,遣使者以赐陈夫人,夫人以为鸩毒,惧甚,发之,乃同心结也。夫人恚而却坐,下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是夜太子烝焉。明日发丧即位,是为炀帝,矫称高祖诏,赐故太子勇死,不为置嗣。徙柳述、元俨于岭南。初,高祖惟与独孤后相爱,傍无姬妾,五子同母,章谓必相和睦。其后互相猜忌,五子皆不得寿终。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列传十六·薛居正
  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乐上·脱脱
  卷八十五·志第六十一·河渠三·张廷玉
  圣安本纪卷之五·顾炎武
  第一回 溯往事慨谈身世 述前朝细叙源流·蔡东藩
  天聪七年一月至崇德六年十二月·蒋良骐
  纲目讨误卷一·陈景云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第四册 天聪元年四月·佚名
  一三二一 礼部尚书纪昀奏恭报办理文津阁书匣等情形折·佚名
  八八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四月以后进过书籍卷数开单进呈片·佚名
  ·解犯议·丁曰健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五·佚名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酉、265)·司马光
  卷一百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五·彭定求

        卷325_1 【早夏青龙寺致斋凭眺感物因书十四韵】权德舆   晓出文昌宫,憩兹青莲宇。洁斋奉明祀,凭览伤夐古。   秦为三月火,汉乃一抔土。诈力自湮沦,霸仪终莽卤。   中南横峻极,积翠泄云雨。首夏谅清和,芳阴接

  • 第十八出 夜怨·洪昇

    【正宫引子·破齐阵】【破阵子头】〔旦上〕宠极难拚轻舍,欢浓分外生怜。【齐天乐】比目游双,鸳鸯眠并,未许恩移情变。【破阵子尾】只恐行云随风引,争奈闲花竞日妍,终朝心暗牵。  〔清平乐〕卷帘不语,谁识愁千缕。生

  • ●慶芝堂詩集卷十三·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律詩一 ◆七言律詩一◆ 元日書懷 艾掄元招康東侯葉聖嘉魏文壁艾明德車宜年詩集余遠歸聞赴同用雄字 送富氏姊隨夫閩南 送車宜年鄉試 接閩南富氏姊書載饑寒甚迫感賦二章 都門秋 西征聞捷三章 生日書

  •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王维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讌应制待从有邹枚琼筵就水开言陪柏梁宴新下【一作自】建章来对酒山河满移舟草树回天文同丽日驻景惜行杯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敎杨

  • 宫词一百首·王建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曈曈,宣政门当玉殿风。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白玉窗前起草臣,樱

  • 卷一·李心传

     上德后 王主宗室附  高宗诞圣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讳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曰韦太后大观元年五月二十夜生于宫中以其日为天申节八月封蜀国公二年正月进广平郡王宣和三年十二月封康王靖康元年

  • 读礼通考卷十七·徐乾学

    丧期十七殇大功九月七月丧服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注殇者男女未冠笄而死可殇者也女子子许嫁不为殇也 疏郑知是未冠笄者以小记云男子冠而不为殇女子笄而不为殇故知之也中殇或从上或从下是则殇有三等制服惟有二等者欲使

  • 尚史卷九十二·李锴

    表六战国年表夫漓王风而作伪者霸也破霸而以诈力重者战国之变也战国变而天纪絶人心危倾诐不嫌于诬恫疑不嫌于喝当是时衡固益彊纵将饵弱六国委肉饿秦必无幸矣使韩魏之主疏知抉隠塞利守信结反覆之舌开仁义之门寄政于内

  • 第五十三册 天聪六年五月·佚名

    第五十三册 天聪六年五月五月初一日,前行捉生图鲁什、劳萨来会。於是日,命阿山、图鲁什、劳萨、乌拜四大臣留其前次所统兵,复率每牛录护军一人,前往捉生。是日,大军次果果苏泰河。初二日,次果果苏泰河口哈喇阿鲁克地方处。

  • 欧阳[危页]传·姚思廉

    欧陽[危页]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本郡豪族。祖父欧陽景达,在梁代任本州侍中。父亲欧陽僧宝,任屯骑校尉。欧陽[危页]年轻时正直,有思辩能力,因为非常信守言行而在岭表很闻名。父亲死后因悲痛而消瘦了很多。累积的家产全部让

  • 萧岿传·令狐德棻

    萧岿字仁远,是萧鮞的第三个儿子。机敏善辩而有文采。善于安抚驾御部下,能得到部下的欢心。继位的元年(562),尊奉其祖母龚太后为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为皇太后,生母曹贵嫔为皇太妃。当年五月,其太皇太后驾崩,谥为元太后。九月,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七户部二州县图志国初沿元制立行中书省於外以统府州县州县俱属府县或又属州州或直隶省洪武七年以京畿应天等府直隶六部改行中书省爲浙江等十二布政使司永乐十八年革北平布政使司爲直隶添设贵州

  • 卷七十二·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七十二宋 陳祥道 撰時祭之祫君子以義處禮則祭不至於數煩以仁處禮則祭不至於疏怠悽愴發於霜露之既降怵惕生於雨露之既濡此所以有四時之享也商禮春

  • 卷五十·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五十     宋 卫湜 撰文王世子第八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文王世子者以其记文王为世子时之法此於别録属世子法严陵方氏曰王制曰诸侯世子世国大夫不世爵

  • 第八章自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梁漱溟

    如上各章对于人心人生似已阐说不少,但还须于人心人生所由以形成如今日者稍加回溯,乃得更通透明切地了解之。兹先从(甲)自然方面言之,次更从(乙)社会方面言之(此见下一章)。 据说,马克思并不认为“人的本性”一开始就是永

  • 卷第三(本末合)(尽毗卢遮那品)·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三(本末合)(尽毗卢遮那品) 如来现相品第二 将释此品。四门分别。一辨名。二来意。三宗趣四释文。 初中三。一分名。二会名。三品名。初分名者。此三分中名正宗分。正谓简序流通故。名为正。分谓

  • 郭店楚墓竹简·佚名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批极其珍贵的楚文字竹简。竹简分道家、儒家著作两部分,道家著作为二种四篇,儒家著作为十一种十四篇。专家认为,墓主为楚太子的老师,墓中出土的道、儒两家著作,比

  • 只麈谈·胡承谱

    《只麈谈》卷上及《续只麈谈》卷上内容是证经考史与诗话文评之类,包括写人情、述物理、叙风土之类,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从中亦一窥作者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只麈谈》卷下及《续只麈谈》卷下共计小说42则,内容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