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篇 关外经营时

○第一章 奴儿哈赤畏假都督

奴儿哈赤之建元天命也,为明万历四十四年。越一载,始书“七大恨”告天,以与明为仇。然其未建元之前,尚视明帝如在天上,明臣如在云汉,不敢与较,观于待明之假都督可见矣。

初,满洲每岁必贡蜜于明,兼开蜜市。考蜜之用,相传炼为糗粮者。迨万历四十一年后,不复贡。明之边臣,未敢据实入告。次年四月,巡抚都御史郭光复新莅任,知其事,潜使辽阳材官萧子玉,假称都督,衔命问故。子玉乃盛设仪仗,自乘八人舆,至满洲境。扬言天使降临而不郊迎,将以无礼致诘。奴儿哈赤闻之,大恐,亟属橐键,迎于道左,供具甚丰腆。子玉乃问其不贡市之由,奴儿哈赤肃立对曰:“本部之蜜,犹中原五谷也。五谷有不登之年,将谁是诘耶?本部五年来,花疏蜂少,是以不供。俟春秋花满,酿熟蜂衙,当复贡市如初。”子玉旋得厚赠而返。未几,奴儿哈赤始知其伪,然已无及矣。

○第二章 奴儿哈赤诅咒叶赫女

奴儿哈赤尝聘叶赫部长布扬古之妹,欲以为妻。寻叶赫与满洲失欢,得明之援,布扬古将以妹适蒙古咯尔咯部贝勒巴哈达尔汉之子莽古勒岱。满洲诸贝勒等闻之,请乘其许而未行,发兵往夺。奴儿哈赤知是事为明之主动力,畏明之威,不敢妄动。诡谓之曰:“此女之生,衅所由起,实非偶然。哈达、辉发、乌拉三国,皆因此女兴兵构怨,相继灭亡。是此女召衅亡国,已有明验,今明又助叶赫,不以此女与我而与蒙古,天殆欲亡叶赫,以激怒我而启大衅也。若奋力征之,纵得此女,徒致不祥。即归他人,亦必不永年。吾知此女流祸已尽,死期将至矣。”诸贝勒等仍欲兴师,再三请,奴儿哈赤终以畏明之故,不之许。后叶赫以此女嫁蒙古,未一年,果亡。昔司马仲达诅咒诸葛武侯,谓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奴儿哈赤之诅咒叶赫女,殆与司马仲达同一口吻,惜无以巾帼遗奴儿哈赤者。

○第三章 奴儿哈赤之阴谋

自觉昌安、塔克世父子为尼堪外兰与明将李成梁所杀,奴儿哈赤及弟速儿哈赤尝欲为祖父复仇,明不胜其扰,曾仍给书,令为建州右卫都督,并封龙虎将军。

是时扈伦国,有乌拉部、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明人呼之为海西诸部。就中惟哈达部长蒙格布禄,叶赫部长纳林布禄,亦封龙虎将军。

蒙格布禄最忠顺于明,他部有所谋,辄先告,得为备。诸部长皆恶之,奴儿哈赤尤甚。会蒙格布禄与纳林布禄相仇杀,蒙格布禄力不敌,请援于明,不许。请人备边,亦不许。遂以三子为质,求救于奴儿哈赤,奴儿哈赤乘机袭执之。明边吏闻其事,遣使议援。奴儿哈赤外恐明之声罪致讨,内实利其部落之广也,乃伪以女许蒙格布禄,而阴纵其妾与通,徐以私外母名杀之。明边吏遣使责奴儿哈赤曰:“尔何故伐哈达而取其国耶?其复还之?”奴儿哈赤惧,乃仍以基女妻蒙格布禄长子吴尔古岱,送还国。并遣其次子归之明,以塞前责。且诡言曰:“蒙格布禄与噶盖谋叛,故诛之也。”明边吏因循置之。奴儿哈赤之轻视明,自此始。已而叶赫仍攻哈达不已,奴儿哈赤遂复据哈达,并攻叶赫、乌拉、辉发,灭之。由是扈伦国之四部尽亡。

○第四章 满洲妇女之骄纵

满洲自佛库以私淫生子,无可自解,遂神其说曰:食朱果使然。又托为仙去。厥后开国,即以是为家法。妇女之骄纵,至不可言,于奴儿哈赤时尤甚。一日,集其妇女于八角殿而告之曰:“凡贝勒等有罪,且执法以治之。尔等妇女,苟犯吾法,岂可徇纵。若徇纵,是废法也。我择贤而有功之人,以汝等妻之,讵令受制于汝等。汝等苟陵侮其志,恣意骄纵,恶莫大焉,法不容贷。譬如万物,皆依日光,以遂其生。汝等亦依我之光,以安其生可也。”又尝谓新附蒙古诸部之贝勒曰:“尔等有娶我诸女者,勿以诸女为畏。昔察哈尔汗以女妻侍从大臣,每陵侮其夫,若诸女中有如彼者,速告我。罪至死,则诛之;罪不至死,则废之,更以他女妻焉。”可知满洲妇女之放纵,于未入关前,已若是其甚,故不惮一再言之,曷怪入关后之肆无忌惮,演成种种恶剧也!

○第五章 皇太极之说梦

人之有梦也,由于脑筋之留影耳。故以梦之休祥,为后事之征验者,无异于愚夫妇之所为,而皇太极则酷信之。

皇太极既臣服朝鲜,某夕,忽梦随其父入明之宫中,见明主于袱内出一丝绦纟惠,上饰珊瑚,意欲相授。皇太极默思明帝所赠珍宝,何所不有,受此奚为。转顾其人,非明主,乃金代神像。出书一册曰:“是尔先代金国史书。”皇太极受而读之。文字不能尽辨,欲持以示人,忽觉。次日晨,召其臣属语之。臣属曰:“先是皇上梦入朝鲜王宫内,将朝鲜王举之而起,未几,果臣服朝鲜。今又梦见明帝及金人,授以金史,是天意将以明之图录授皇上也。”由是皇太极大喜。闻《周礼》有占梦之官,而不详其术,亦以梦之未可尽信也。乃皇太极恒沾沾于梦,且以为若可恃也者,非利明之天下而有之,何至于是!

○第六章 皇太极计降明臣

松山之役,由于明副将夏承德约降所致。其时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总兵王廷臣、曹变蛟俱被擒。寻杀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等三人,而以洪承畴械至盛京。时警报至,明京师皆谓承畴已死。明思宗闻之大震,辍朝,特赐祭九坛。其子弟在京者,成服受吊。撰行状,送诸公卿间。方祭第九坛,而承畴生降之信至。

然承畴负时誉久,生平疵行,亦不概见。一旦变节,人多以为疑。嗣有知其祥者,谓承畴械至盛京时,尚以死自誓,故绝粒累日,精神渐萎。皇太极令人百计劝降,终不听。乃问明之降人,有可以饵承畴者否,则以好色对。皇太极大喜。使饰美女数辈往侍,卒无效。时皇太极妃博尔济吉特氏者,内蒙古科尔沁贝勒塞桑女也,貌美冠一时,乃遣之。妃密贮人参汁于小壶,效婢装,入奉承畴。承畴闭目面壁,泣不已。妃强劝之,亦不顾。已而妃又强劝曰:“将军纵绝粒,独不可稍饮而后就义耶?”语次,情态婉嫣,意致凄愁,且以壶承其唇。承畴不得已,少沾饮焉。逾时,竟不死。妃又进焉,承畴连饮之,愈不死,精神且加充焉。如是者数日,妃多方劝慰,迭进美馔,承畴渐甘之。未之,意转,遂饮啖如初。由是妃益日夜进劝,并反覆喻以利害。承畴计始决,遂降于清。

自承畴既降清,于顺治元年,从入关,为内院大学士。次年,出经略江南诸省,抗清者皆为其所平。后再出经略楚、粤、滇、黔诸省,亦平之。倘承畴果死,谁能效忠于清有若是者?然则承畴之功,皆博尔济吉特氏之功欤?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七·志第七十·礼二十等·脱脱
  东都事略卷四十二·王称
  ●卷二十九·陶宗仪
  卷八十一·国朝·蒋一葵
  卷四上·杨士奇
  卷之四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九十五·佚名
  ◎大风冻死新嫁娘·李定夷
  ●瀋館錄卷七·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四·李焘
  尹火享传·脱脱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十五·佚名
  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钱崇澍·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张廷玉

        贺逢圣 南居益 周士朴 吕维祺 王家祯 焦源溥 李梦辰 宋师襄麻僖 王道纯田时震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

  •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黄士衡

    诗曰:成败兴亡古至今,飞云去鸟入销沉。荒郊废冢伤心处,不待田文听鼓琴。却说平王迁洛之事,已于第七回之末序明。其即位迁洛之后,不思申侯杀父之仇,反怀申侯全己之功,遣畿内之民,戌申及许,以防戎患。又不能自强于政治,晚年失道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百·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成化八年二月戊辰朔以刑科都给事中白昂为应天府府丞监察御史丁川为顺天府府丞○兵部言虏寇方出没宁夏游击将军都指挥佥事张翊短于野战仅可分守一方而分守西路参将都指挥同知祝雄谋勇老成请

  • 一百三十一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带领桑额连生等引见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四月初十日 奉旨:著将取中之旗笔帖式、候缺之吏员、监生、俊秀、官学生等二十九人具奏,拣放膳茶、鹰犬各处之缺。钦此。现在宁寿宫茶房总领哈尔科奏请,增取茶上人三名。(中略)兹为补放此项缺额,将正黄旗公波尔潘

  • 第一二九札光绪九年六月廿八日一一三一三—一·佚名

    台北知府陈,因层奉上级札:各属未完罚俸,须由各员应得俸银扣抵,转扎新竹县札新竹县钦加三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转行事。本年六月十一日,奉藩宪沈札开:「奉署巡抚部院张宪

  • 第三六红禀光绪七年十月七日一一二○四-二二·佚名

    木匠首萧秋月禀请退办,新竹知县徐不准具禀台下木匠首萧秋月,禀为将情禀明,恩准退办,以回内渡事。缘月充当木匠首,小心奉公,迨至宪恩莅任以来,月所有应缴眠床、枋箱架等物,经已备缴,足用无误。兹本月间,接到

  • 卷一百三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哲宗元佑元年右正言朱光庭论司马光薨当谨於命相上奏曰臣窃以君臣之义均乎一体股肱或伤何痛如之司马光天生正人为陛下出整齐法度惠养元元内则招俊乂以在官

  • 卷五十一·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一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馆职张说等监修国史勅宋璟苏頲修国史勅萧嵩集贤院学士修国史勅裴光庭弘文馆大学士制陈希烈监秘书省图书制齐抗修国史制李藩弘文馆大学士制牛僧孺集贤院大学士监

  • 詩經卷之四  朱熹集傳·朱熹

      小雅二。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各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會朝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故或歡欣和說、以盡群下之情、或恭敬齊莊、以發先王之德。詞

  • 提要·朱睦㮮

    【臣】等谨案五经稽疑八卷明朱睦㮮撰睦㮮字灌甫号西亭周定王橚六世孙袭封镇国中尉万厯初举宗正睦㮮尝筑万卷堂覃思考索著述甚富所作授经图已别着録是书取五经疑义参考异同而断以已意征引极为该博虽其中如郭京易举正之

  • 卷一百五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六昏礼周礼地官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注判半也得耦为

  • 论语正义卷三·刘宝楠

    八佾第三(上)集解凡二十六章。正义曰:《汉石经》同,&ldquo;二十&rdquo;作&ldquo;廿&rdquo;。孔子谓季氏,&ldquo;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rdquo;【〔注〕马曰:&ldquo;孰,谁也。佾,列也。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八

  •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五十七善现,十八佛不共法清净故预流果清净。预流果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十八佛不共法清净。若预流果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十八佛不共法清净故一来不还阿罗汉

  • 在波尔薄约与国大副校长恩觉士谈话·太虚

    ──一月十八日──师:昨天承劳驾到车站,甚为感谢!  恩:我欢喜研究佛学。近来正思虑中国人民所遭遇的国难问题。  师:中国适当其冲,因为靠近侵略的日本,这也是中国过去不能振作的错误;但经过这一次的难苦锻炼,也未尝不是中

  • 卷第七十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阿僧祇品第三十 【论】将释此品约立四门一释品来意二释能问之主三释说法之主四随文释义一释

  • 卷第二十三·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杂科篇 后周 慧瑱传 慧瑱。上党开元寺大德也。通经奉律。於世漠然。显德中。世宗行会昌之政。严缁度灭空门。瑱。抱持经像。徙居岩谷间。盗谋往劫。瑱未之觉也。

  • 雍正朱批谕旨·雍正

    又作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共360卷。雍正十年(1732) 命臣下校刊,次年编成付印。乾隆初补辑,最后成书。有雍正十一年(1733)及乾隆三年(1738) 内府本、红活字本,以及 《四库全书》本行世。清代雍正朝朱批奏折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