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序

宋霅溪沙门仁岳撰

儒家流有终身之忧者。考妣远日之谓也。释氏子岂不然乎。彼所以思生我劬劳之亲。此所以怀度我慈悲之父。其德罔极其孝攸同。观夫叔世出家之徒。具沙门之形。禀释迦之姓。至佛涅槃日。不能斋庄致礼者众矣。予窃伤之。尝读涅槃后分。如来灭后。梵释天众大龟氏等。莫不皆以偈颂为之哀叹。又僧祇律。令涅槃日称扬佛德。于是追述化迹辄成赞辞。凡十四章章八句。初十章赞佛。次一章赞法。后三章赞僧。其诸方轨亦备行用。所冀吾众于二月十五日。严事经像精设供养。命声德者唱之。以展必哀之诚矣。昔孤山中庸子有涅槃八德赞。盖仿于傅徽白衣观音礼而作也。以为吴蜀音韵硕异。故江浙间多不行焉。今拟天竺法师赞智者文撰之。非苟好异务在生善。知我者且无以色声求佛。邪道为让哉。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同)

(初入道场普礼三拜焚香互跪首者唱云)。

恭以。能仁应世寂默证真。廓千界以居尊。抚四生而为子。形随物现。元同非相之身。教逐机兴。讵异无言之道。爰自法轮载转。化迹弥隆。半字初谈。譬击蒙而靡倦。百金后寄。犹赎命以惟勤。普令烦恼之俦。安住如来之藏。四心告满三德云归。所谓不令一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故入于涅槃不可得而思议。我等鹤林既远痛失于前缘。像法犹存忝遵于遗训。今值中春之日。缅怀北首之仪涧藻溪苹。聊展荐羞之礼。巴歈俚咏。少陈哀叹之诚。惟愿洪慈俯回昭鉴(至此总礼一拜晨朝必须致请。余时存略。请者一位三唱)。

一心奉请涅槃教主堪忍世尊释迦文佛。

 惟愿降临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涅槃会上所说法门修多罗藏。

 惟愿降临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涅槃会上所集圣贤菩萨僧众。

 惟愿降临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涅槃会上所集圣贤缘觉僧众。

 惟愿降临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涅槃会上所集圣贤声闻僧众。

 惟愿降临道场受我供养。

 (叹佛偈依经中迦叶菩萨所说叹后宣疏或随意陈白)。

怜悯世间大医王身及智慧俱寂静

无我法中有真我是我顶礼无上尊

 (向下礼赞凡唱一身至释迦字和之礼毕起立唱赞)。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现声光集众时身释迦文佛。

吉河坚树生初日灵耀仙音遍十方

为召群生问后疑示言大觉归元寂

世界宝严如乐土人身血现似奢华

天供云臻但默然一时稽首怀忧恼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受纯陀施食时身释迦文佛。

如来久证遮那体权现临终应供仪

能与毛端变化身受兹华氏粳粮食

六尘虽谓空无相五果当知结有缘

我今追远奉粢盛愿证真常同妙义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卧宝床现病时身释迦文佛。

付嘱文殊传正法俄然背疾示众生

曲肱右胁类婴儿收视无言如病者

郑重任听迦叶问从容犹待世王来

再起流光烛大千满中群苦皆消荡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入月爱三昧时身释迦文佛。

大悲俯念阿阇世随顺耆婆发善心

麑座重舒月爱光衮衣顿觉身疮愈

归佛始知邪道误闻经方了逆缘空

伊兰丛里出栴檀奇哉取譬无根信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示人天相好时身释迦文佛。

手祛法服舒身相升降虚空四六回

欲入泥洹寂静门今观紫磨庄严聚

麋躯曷报修因德尘劫难逢出世缘

遗教殷勤嘱未来归依三宝皆当受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观世间寂定时身释迦文佛。

应物已曾开秘藏还源相次近中宵

又放光明号涅槃遍游禅定咸超越

种智莫非观实相有情宁免见无常

薪尽临当火灭时阿难于是心迷乱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入四禅灭度时身释迦文佛。

重入四禅休顾命便于三昧示云亡

双林变鹤覆金棺大地如雷震沙界

释梵累陈哀叹偈魔邪聊解战争忧

慧日慈光罢照临无明长夜何当晓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入金棺白[疊*毛]时身释迦文佛。

国人相问荼毗法天帝亲传嘱累言

俾顺轮王所化仪令生梵众无疆福

细[疊*毛]千重周圣体宝棺七匝绕仙城

再以香泉灌沐时咸睹妙严身不坏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示饮光在柩时身释迦文佛。

尊者饮光居鹫岭出禅知佛已归真

遥望拘尸徒步来正值阇维襄事日

柩中先现身金色拜次仍回足辐轮

最后能随哀慕心是为平等慈悲相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教主堪忍世尊入香楼火化时身释迦文佛。

卍字胸中流圣火众香楼上焫真躯

玉相金姿竟不存霜绵素[疊*毛]还如故

舍利晶荧分国土塔婆高显示人天

我等惭生像法余空赞当时遗化事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会上所说法门修多罗藏。

始为纯陀敷妙义终因须跋演微言

力扶毗奈破权疑能使阐提生实信

饮用醍醐胜众味浴临渤海足群流

我愿闻持尽后身圆伊满字常修学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会上所集圣贤菩萨僧集。

爰求无上菩提道遍集微尘萨埵因

不于三界现诸心等视众生如一子

引道大乘令发趣提携弱丧使知归

人中自在尽犹龙乘时利见难思议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会上所集圣贤觉僧众。

因缘深入轮回境观照优游解脱门

福智曾经累劫修神通能起无方用

已舍鹿车行直道不同犀角守孤峰

来会娑罗双树间犹如镜像随形现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一心顶礼涅槃会上所集圣贤声闻僧众。

调伏诸根皆寂静受持遗教悉流通

既于朽宅免焚烧不向春池收瓦砾

四果并堪为佛子三修俱得会经王

常与无常毕竟同是谓庄严双树者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礼赞已复跪秉炉如常运想披陈五悔)。

至心忏悔。我及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惟自心清净之元。具种智妙明之性。千如未眹本绝于圣凡。六妄成因遂流于生死。由是眉珠顿失。眼膜重增。不逢明镜之医罔会金[金*(由/廾)]之治。何缘宿植生处人伦。值释迦法中。预比丘僧数。但以律仪匪慎。道品难成。一乘了义之谈。未开实慧。七聚防非之制。多犯深愆。畜不净以资身。顺无明而为行。浮囊有缺。诚怀溺海之忧。华屋空存。宁受入门之赐。今则眇观泥越。躬事忏摩。既发露于罪根。乃净除于业障。佛慈普覆法力潜通。故我归依必垂护念。

 忏悔已至心归命三宝。

至心劝请。

十方诸佛同常寂各为众生出世间

既成道果已降魔劝转法轮当度物

优昙瑞萼良难见师子雄音岂易闻

乃至随机现灭时请以洪慈延劫寿

 劝请已至心归命三宝。

至心随喜。

圆通已是开方便五衍无非会一乘

去来今世有修行身语意业皆随喜

黄叶谓金因亦善聚沙为塔道犹成

一切曾生嫉恚心故兹悔过咸称赞

 随喜已至心归命三宝。

至心回向。

畴昔与今诸福业总将空慧悉融通

所作皆成四德因不为再求三有果

庶汇若非同解脱我心终未取菩提

万水唯朝大海宗其犹回向无差别

 回向已至心归命三宝。

至心发愿。

誓向此身修般若常观我佛住泥洹

不离因缘所起心即见空中无相体

若效雪山书树石或于田里举筌蹄

普愿犹如妙吉祥俱时明了如来性

 发愿已至心归命三宝。

 (右旋道场讽遗教经称扬佛号尽诚而退)。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猜你喜欢
  不空罥索咒经·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一·佚名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八·明雪
  指月录卷之十二·瞿汝稷
  第四十二卷·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玄奘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宗喀巴
  卷五百八十六·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目录·通云
  佛说初分说经卷上·佚名
  兀庵和尚语录卷上·兀庵普宁
  叙·佚名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一·圆照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伯寿·唐圭璋

      伯寿,绍兴五年为建昌军判官。见清道光南城县志卷十九。   水调歌头   天地有英气,盘结在名山。储精孕秀,诞生豪杰向人间。早拾巍科甲第,归作日边仙客,眷注不容间。讲道桥门暇,戏作彩衣欢。   振斯文,回巨浸,遏狂澜

  • 楔子·王子一

    (小旦上,云)小妾是桃源洞仙子侍从的。为刘晨、阮肇二人,与俺仙子有五百年夙世姻缘,自去春与仙子成了姻眷,到今刚及一载。奈二人尘缘未断,又早思归。今日令我等先将酒果到十里长亭伺候,待仙子与刘阮相别。(正末同阮肇、二旦

  • 景淳诗评·佚名

    诗评 五代 景淳《诗评》一卷,景淳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景淳,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以《诗评》多引晚唐五代诗,疑作者为五代宋初人。 《诗评》在理论上颇受皎然《诗式》影响,于后世亦有影响。“诗有三

  • 云林集巻上·危素

    明 危素 撰凰之飞【为北庭安鲁丁县丞母譔】凰之飞兮朝阳晖晖彼凤高翔兮将雏何之畬田有禾饥不食兮山有恶木夕不栖兮西逝白日兮东流沧波嗟嗟安母兮伤如之何陇头水陇头之水向西流莽莽寒云艸树秋水中尚有秦时血今古征人

  • 御制题贞观政要魏徵王珪请送葬二王事·吴兢

    御制题贞观政要魏徵王珪请送葬二王事 上表明陈送寝园岂非不忘旧君恩旧君若问辰嬴事死後将何对九原【徵珪平日皆自命敢言者也虽太宗欲立杨氏为后徵进言乃止然此事岂待立后始为失德哉既为太宗之累亦无以对海陵则上表欲

  • 清波杂志卷三·周煇

    宋 周煇 撰煇居建康春时偕一二邻曲至内后景阳防台之下一尼庵少憇见若琉璃色一瓦羫径二尺许厚三四寸中空用以阁盆盎叩之铿然有声尼云近垦地得之乃李后主用此引后湖水入官中虽瓦砾微物亦有时而显晦又至白下门外齐安院

  • 第二二○札光绪八年十二月十九月一一五○四—六·佚名

    台北知府陈,层奉刑部咨,札知新竹县:认真缉捕火器杀伤及械斗案札新竹县 印 台北府印钦加三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札饬事。本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奉臬宪张札开:「奉署巡抚部

  • 第十四卷 岁计·缪荃孙

    南京内府内官监局南京光禄寺,并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衙门,锦衣等卫所官吏旗军士校舍余匠幼水夫,嘉靖三十年份岁用白熟、粳、糯、糙米,黄、绿等豆,稻、谷、芝麻,行粮、廪给、稻皮,共一百九万五千八百三十七石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二百五十一·纪昀

    列传元 【五】○元五耶律楚材【铸】 札哈钮祜禄重山 杨惟中耶律楚材扎哈钮祜禄重山杨惟中△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托云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终尚书右丞楚材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羣书旁通天文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庚戌朔,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卒。泰,蒲州万泉人。洪武四年,举进士为酃县丞,改罗山县。十八年正月,升都察院试右佥都御史。十九年十一月,转左佥都御史。二十三年闰四月,迁左副

  • 卷一百二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十四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二十一【宋板】月令第六礼记五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五月令第六礼记郑氏注【足利本】月令第六考异宋板疏以家礼好事抄合

  • 卷六·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六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燕礼疏所分四类似未安本国之臣入贡献功于王朝出聘于隣国而还劳之一也有大勲劳功伐而特燕赐之【诗吉甫燕喜既多受禄燕劳而受命赐也左传魏绛和

  • 了三世品第十一·佚名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别知当来过去今现在诸所行业所在因缘处所报应。云何别知。於是如来悉解过去所可作者,诸善报应若不善事。当来所作善不善事。报应之方。现在所作亦复如是,当来之世。两当所作殃功德。当悉分野如来悉知

  • 卷一百一十二·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庆喜当知。以独觉菩提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庆喜当知。以独觉菩提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

  • 楞严经卷第三文句·智旭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壬)二明六入性二。初总征。二别释。(癸)今初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梵云鉢罗吠奢。此云入。亦云处。根境二法。俱名为入。今但指六根

  •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鹫头山中第四重上法界藏殿。与大比丘众二万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善得心解脱。善得慧解脱。心善调伏人中大龙。应作者

  • 大元延祐重刊人天眼目后序·智昭

    昔越山晦嵓昭禅师。于宋淳熙间。编集五家宗旨。名曰人天眼目。流布丛林。传写既久。未免有乌焉亥豕之误。其写本亦多不同。曰彼曰此。互有得失。暇日参考同异。讹者正之。阙者补之。妄者削之。犹虑未善。然其元本排列

  •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千人共坐。第一弟子舍利弗。起前长跪叉手问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意欲求佛道。若前世为恶。当何用悔之乎。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