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讥日篇第七十

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岁月之传既用,日禁之书亦行。世俗之人,委心信之;辩论之士,亦不能定。是以世人举事,不考于心而合于日,不参于义而致于时。时日之书,众多非一,略举较着,明其是非,使信天时之人,将一疑而倍之。夫祸福随盛衰而至,代谢而然。举事曰凶,人畏凶有效;曰吉,人冀吉有验。祸福自至,则述前之吉凶,以相戒惧此日禁所以累世不疑,惑者所以连年不悟也。

《葬历》曰:“葬避九空、地臽,及日之刚柔,月之奇耦。“日吉无害,刚柔相得,奇耦相应,乃为吉良。不合此历,转为凶恶。”夫葬,藏棺也;敛,藏尸也。初死藏尸于棺,少久藏棺于墓。墓与棺何别?敛与葬何异?敛于棺不避凶,葬于墓独求吉。如以墓为重,夫墓,土也,棺,木也,五行之性,木土钧也。治木以赢尸,穿土以埋棺,治与穿同事,尸与棺一实也。如以穿土贼地之体,凿沟耕园,亦宜择日。世人能异其事,吾将听其禁;不能异其事,吾不从其讳。日之不害,又求日之刚柔;刚柔既合,又索月之奇耦。夫日之刚柔,月之奇耦,合

于《葬历》,验之于吉,无不相得。何以明之?春秋之时,天子、诸侯、卿、大夫死以千百数,案其葬日,未必合于历。

又曰:“雨不克葬,庚寅日中乃葬。”假令鲁小君以刚日死,至葬日己丑,刚柔等矣。刚柔合,善日也。不克葬者,避雨也。如善日,不当以雨之故,废而不用也。何则?雨不便事耳,不用刚柔,重凶不吉,欲便事而犯凶,非鲁人之意,臣子重慎之义也。今废刚柔,待庚寅日中,以为吉也。《礼》:“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卿、大夫、士三月。”假令天子正月崩,七月葬;二月崩,八月葬。诸侯、卿、大夫、士皆然。如验之《葬历》,则天子、诸侯葬月常奇常耦也。衰世好信禁,不肖君好求福。春秋之时,可谓衰矣!隐、哀之间,不肖甚矣。然而葬埋之日,不见所讳,无忌之故也。周文之世,法度备具,孔子意密,《春秋》义纤,如废吉得凶,妄举触祸,宜有微文小义,贬讥之辞。今不见其义,无《葬历》法也。

祭祀之历,亦有吉凶。假令血忌、月杀之日固凶,以杀牲设祭,必有患祸。夫祭者,供食鬼也;鬼者,死人之精也。若非死人之精,人未尝见鬼之饮食也。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见生人有饮食,死为鬼当能复饮食,感物思亲,故祭祀也。及他神百鬼之祠,虽非死人,其事之礼,亦与死人同。盖以不见其形,但以生人之礼准况之也。生人饮食无日,鬼神何故有日?如鬼神审有知,与人无异,则祭不宜择日。如无知也,不能饮食,虽择日避忌,其何补益?实者,百祀无鬼,死人无知。百祀报功,示不忘德。死如事生,示不背亡。祭之无福,不祭无祸。祭与不祭,尚无祸福,况日之吉凶,何能损益?如以杀牲见血,避血忌、月杀,则生人食六畜亦宜辟之。海内屠肆,六畜死者,日数千头,不择吉凶,早死者,未必屠工也。天下死罪,冬月断囚亦数千人,其刑于市,不择吉日,受祸者,未必狱吏也。肉尽杀牲,狱具断囚。囚断牲杀,创血之实,何以异于祭祀之牲?独为祭祀设历,不为屠工、狱吏立见,世俗用意不实类也。祭非其鬼,又信非其讳,持二非往求一福,不能得也。

《沐书》曰:“子日沐,令人爱之。卯日沐,令人白头。“夫人之所爱憎,在容貌之好丑;头发白黑,在年岁之稚老。使丑如嫫母,以子日沐,能得爱乎?使十五女子以卯日沐,能白发乎?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洗、盥、浴不择日,而沐独有日。如以首为最尊,则浴亦治面,面亦首也。如以发为最尊,则栉亦宜择日。栉用木,沐用水,水与木俱五行也。用木不避忌,用水独择日。如以水尊于木,则诸用水者宜皆择日。且水不若火尊,如必以尊卑,则用火者宜皆择日。且使子沐,人爱之;卯沐,其首白者,谁也?夫子之性,水也;卯,木也。水不可爱,木色不白。子之禽鼠,卯之兽兔也。鼠不可爱,兔毛不白。以子日沐,谁使可爱?卯日沐,谁使凝白者?夫如是,沐之日无吉凶,为沐立日历者,不可用也。

裁衣有书,书有吉凶。凶日制衣则有祸,吉日则有福。夫衣与食俱辅人体,食辅其内,衣卫其外。饮食不择日,制衣避忌日,岂以衣为于其身重哉?人道所重,莫如食急,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衣服,货也。如以加之于形为尊重,在身之物,莫大于冠。造冠无禁,裁衣有忌,是于尊者略,卑者详也。且夫沐去头垢,冠为首饰;浴除身垢,衣卫体寒。沐有忌,冠无讳;浴无吉凶,衣有利害。俱为一体,共为一身,或善或恶,所讳不均,欲人浅知,不能实也。且衣服不如车马。九锡之礼,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作车不求良辰,裁衣独求吉日,俗人所重,失轻重之实也。

工伎之书,起宅盖屋必择日。夫屋覆人形,宅居人体,何害于岁月而必择之?如以障蔽人身者神恶之,则夫装车、治船、着盖、施帽,亦当择日。如以动地穿土神恶之,则夫凿沟耕园亦宜择日。夫动土扰地神,地神能原人无有恶意,但欲居身自安,则神之圣心,必不忿怒。不忿怒,虽不择日,犹无祸也。如土地之神不能原人之意,苟恶人动扰之,则虽择日,何益哉?王法禁杀伤人,杀伤人皆伏其罪,虽择日犯法,终不免罪;如不禁也,虽妄杀伤,终不入法。县官之法,犹鬼神之制也;穿凿之过,犹杀伤之罪也。人杀伤,不在择日,缮治室宅何,故有忌?

又学书讳丙日,云:“仓颉以丙日死也。”礼不以子卯举乐,殷、夏以子卯日亡也。如以丙日书,子卯日举乐,未必有祸,重先王之亡日,凄怆感动,不忍以举事也。忌日之法,盖丙与子卯之类也,殆有所讳,未必有凶祸也。堪舆历,历上诸神非一,圣人不言,诸子不传,殆无其实。天道难知,假令有之,诸神用事之日也,忌之何福?不讳何祸?王者以甲子之日举事,民亦用之,王者闻之,不刑法也。夫王者不怒民不与己相避,天神何为独当责之?王法举事,以人事之可否,不问日之吉凶。孔子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春秋》祭祀,不言卜日。《礼》曰:“内事以柔日,外事以刚日。”刚柔以慎内外,不论吉凶以为祸福。

猜你喜欢
  卷七 离娄章句上·孟子
  渊骞卷第十一·扬雄
  隨本消息第九·苏舆
  白沙语录精选·陈献章
  卷六·纳兰性德
  卷十六·胡广
  提要·胡广
  卷四十二·卫湜
  第11章·老子
  卷十三 聘礼第八之三·李如圭
  周书·立政·佚名
  卷第四 文章 名实 涉务·颜之推
  卷五百三十九·佚名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颂赞吊诔〕·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相国酂、文终侯沛萧何,相国平阳、懿侯沛曹参,太子少傅留、文成侯韩张良,丞相曲逆、献侯阳武陈平,楚王淮阴韩信,梁王昌邑彭越,淮南王六黥布,赵景王大梁张耳,韩王韩信,燕王丰卢绾,长沙文王吴芮,荆王沛刘贾,太傅安国

  • 第一折·佚名

    (丑扮店小二上,诗云)别家做酒全是米,我家做酒只靠水。吃的肚里胀膨脝,虽然不醉也不馁。在下店小二的便是。在这上蔡县北关外十里店,开着个小酒务儿。但是南来北往,推车打担,做买做卖的,都到俺小铺来买酒吃,晚间就在此安歇。今

  • 第二折·佚名

    (外扮兰孙上,云)闷似湘江水,涓涓不断流。有如秋夜雨,一点一声愁。妾身襄阳人氏,裴使君之女,小字兰孙。父亲裴使君,在襄阳为理,不幸被歹人连累身亡,无钱埋殡。妾身直至洛阳,寻不见一个亲眷,妾身无计所奈。我插一草标,自己卖身,但卖

  • 巻二十八·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二十八明 胡震亨 撰谈丛四唐人一时齐名者如富吴【嘉谟少微】苏李【前味道峤后颋乂】燕许【燕国公张说小许公苏颋】萧李【頴士华】韩栁【愈宗元】四杰【王杨卢骆】四友【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

  • 原序·郭奎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虽大儒先生不敢忽也。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

  • 卷十二·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一 【起丁丑明英宗天顺元年尽甲申明英宗天顺八年】凡八年 【丁丑】八年【英宗睿皇帝天顺元年】春正月羣臣请立

  • 卷之七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列传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后妃一。○高丽之制王母称王太后嫡称王后妾称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秩 正一品。 自余尙宫尙寝尙食尙针皆有员次。 靖宗以后或称宫主

  • ·答李信斋论台湾治事书·丁曰健

    阁下两知晋江,贤能懋彰;近移台湾,实海外黎元之幸也。乃■〈扌为〉词下逮,盛执谦冲,谆然以此邑之张弛、施措之后先垂问;惭恧之余,转增局■〈脊〉。顾莹于此邦有&ldquo;旧令尹必告&rdquo;之义,不敢自外,谨竭所知

  • 周迪传·李延寿

    周迪是临川南城人。小时候住在山谷里,有臂力,能拉强弓,靠打猎为生。侯景作乱时,周迪的同族人周续在临川起兵,梁始兴王萧毅把自己的郡让给周续,周迪招募同乡加入周续的军队,每次作战周迪都勇于其他人。周续部下的将领,都是郡中

  • 思辨録辑要卷十六·陆世仪

    治平类禹贡一篇是田赋最妙法凡田赋之法最要简明直截赋额一定上下遵守永世不易故贪暴不敢那移作弊明之会计或増或减岁各不同授之以作弊之柄所谓教猱升木也官吏安得不日贪百姓安得不日困哉偶行田野思汉文赐民田租是亦所

  • 提要·刘敞

    【臣】等谨案春秋意林二卷宋刘敞撰宋史艺文志作二卷王应麟玉海作五卷马端临经籍考则并春秋权衡春秋春秋意林总题三十四卷今考权衡寔十七卷寔十五卷合以意林二卷正得三十四卷与宋志合则玉海作五卷写误也元呉莱常

  • 卷五·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五宋 王昭禹 撰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借以时入之以共齍盛【耨乃豆反齍音资】【郊外曰甸田庖于洫甸法正在是也甸师以下士二人为之而其徒有三百之众名其官曰师则主教其属故也公田谓之借以其借民

  •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太虚

      一、人生佛教之层系  第一图的七个横线,是是表示人生佛教的七个层系。这种次第含有高度和广度的意义;高度者,是以其理性的高低浅深而言,亦可说为深度。广度即以其范围而言,亦即是示其量的大小。今逐层分说于下:  甲

  •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下·佚名

    宋西天同译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佛告长者  是诸众生  于多劫中  积集诸法  谓贪嗔痴  见慢疑悔  于诸欲境  触向迷著  于昼夜时  曾无间断  寂灭静虑  未尝修习  生死苦源

  • 余师录·王正德

    四卷。宋王正德撰。王正德其字号、籍贯、仕履及生卒年已均不可考。著有《余师集》共四卷。书前有王正德自序,称成书于绍熙四年 (1193)。书中辑前人评论诗文之语,上自北齐下迄于宋,然编次体例并不以时代为序。内容以常见

  • 法界宗五祖略记·续法

    应戴京曾之请而作。是华严宗五位祖师(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澄观、五祖宗密)的合传,其中杜顺传和智俨传取材于《华严悬谈会玄记》,法藏传取材于《法藏和尚传》,澄观传和宗密传取材于诸种疏记。书中否定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