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至德章第十三
【解读】
这一章是说明“至德”的意义。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1),非家至而日见之也(2)。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3)。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4),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5)云:‘恺悌(6)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7)?”
【译文】
孔子说:“君子教孝道,不用每天挨家挨户上门去教。对自己的父母尽到孝道,就是教天下为人子的尊敬他的父母;对自己的兄长尽到悌道,就是教天下为人弟的尊敬他的兄长;对自己的臣子教以做臣子之道,就是教天下为人臣子的尊敬他的君主。《诗经·大雅·泂酌》中说:‘温和而又平易近人的君子,就如天下人的父母。’若没有至高之德,有谁能顺乎百姓到如此广大的程度呢?”
【注释】
(1)君子之教以孝:君子,由下文看,此处君子指天子。教以孝,以孝行教,指用孝道去教化民众。
(2)非家至而日见之也:非,不是。家至,到家,即一家一户都亲自拜访。日见之,每天都见他,即每天都当面指教为人子者如何行孝。
(3)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所以,表示原因。教育天下人尊敬为人父者的方法,除了前章说,天子要尊敬自己的父母以作出表率外,另一种方法就是敬老。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汉书·高帝纪》:“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五更,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
(4)教以臣:臣,此处指作为臣下的品德和行为要求,即忠诚与敬仰。教以臣,指天子以如何作臣的道理教化臣下,其具体方法是在祭天和祭祖时作出为臣的榜样。
(5)诗:下引诗句,见《诗经·大雅·泂酌》。据说,此诗是西周时召康公为了戒勉周康王所作。
(6)恺悌:和善安详、平易近人的样子。
(7)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孰,谁、何。顺民,适合民心、顺应民意,指顺应万民都有的孝敬父母的本心。
猜你喜欢 卫将军文子第六十·戴德 刺复第十·桓宽 卷九十五·陈祥道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孔子 卷二十四·黄伦 卷十二·吕本中 明伦第二·朱熹 卷之十一·张居正 卷十二(惟净译)·佚名 卷一百四·佚名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全文·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五·王亨彦 佛说不自守意经·佚名 与陈静涛居士书(三十通)·太虚 现代人生对于佛学之需要·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