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才章第七

【解读】

这一章是继“五孝”以后,孔子进一步显明孝道之含义,以天、地、人“三才”作为章名。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1)!”子曰:“夫孝,天之经(2)也,地之义(3)也,民之行(4)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5)。则天之明(6),因地之利(7),以顺天下(8),是以其教不肃而成(9)。其政不严而治(10)。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11),是故先之以博爱(12),而民莫遗其亲(13);陈之以德义(14),而民兴行(15);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16);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17)。《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18)’”

【译文】

曾子听了孔子所讲的孝道后,赞叹地说:“啊,孝道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孔子说:“孝道,犹如天地运行恒常不变,犹如大地利益万物,这是人最为根本的德行。天地这种不变的法则,人应该效法它。仿效上天光明普照,依照大地所出产的物品,用来治理天下万民。因此其教化不需要严肃的态度就可成功,政令无须靠严厉的手段推行而天下大治。先王看到这样的教化可以转化人心,所以率先实行孝道,博爱大众,使百姓不会遗弃双亲;再来陈述道德仁义,让百姓心生仰慕,愿意效法;先行礼敬谦让,做出表率,使百姓不会互相争斗;再以礼乐来引导,让百姓身心和谐,和睦相处;指示人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违犯了。《诗>经·小雅·节南山》上说:‘助君行化教民的尹氏,真是民众仰望的好模范。’”

【注释】

(1)甚哉,孝之大也:甚,很、非常。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大,伟大,此处主要指孝道内涵的广博和意义作用的广大。

(2)经:常规、原则。指永恒不变的道理和规律。

(3)义:适宜,态度公正,合理合法。

(4)行:行,履行,实行。

(5)而民是则之:是,指示代词,复指前文之“天地之经”。则,效法、作为准则。

(6)则天之明:仿效天上的日、月、星辰给民众以温暖和光明。

(7)因地之利:君主有指导农业生产的任务,故需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土地,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8)以顺天下:以顺应天下人心。

(9)是以其教不肃而成:是以,因此。其,指天子诸侯。肃,指用严厉惩治的办法去强制民众接受。成,成功、成就、达到目的。

(10)其政不严而治:政,政治、政事。治,治理,即天下太平、社会安定。

(11)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先王,已逝世的帝王,此处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圣王。教,教化,指思想道德和行动的感召。化,渐变,指民众受统治者行动的感召而逐渐向孝义和善变化。

(12)是故先之以博爱:是故,因此。先,率先实行,带头去做,为民众做出榜样。博爱,广泛地实行仁爱、泛爱众人。

(13)民莫遗其亲:遗,遗弃、遗忘。亲,指父母。

(14)陈之以德义:陈,广布、陈说。言统治者率先陈说道德之美、正义之善。

(15)民兴行:兴,起。行,实行。言民众都会自动地讲道德、行义举。

(16)而民和睦:人民因此而和顺亲睦。

(17)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示,拿出来给人看,使人明白。好,喜好和提倡的。恶,厌恶和反对的。禁,禁止,即不许做的非法的事。

(18)诗: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光明盛大的样子。师尹,周朝三公之一,太师尹氏。

猜你喜欢
  射义·戴圣
  祭统·戴圣
  成公(元年~十八年)·公羊高
  卷十三 王制第五·郑玄
  卷二十三·刘因
  颜习斋先生年谱序·颜元
  第三章 22·辜鸿铭
  卷二十七·卫湜
  卷四·赵汸
  卷五十九·胡广
  卷七十三·乾隆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庄子
  孔子闲居·姚际恒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六·唐慧琳
  卷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咏物四句·冯梦龙

    [风]情哥郎好像狂风吹到阿奴前。揭袄牵裙弗避介点嫌。姐道我郎呀。你道无影无踪个样事务看弗见捉弗着也防备别人听得子。我只是关紧子房门弗听你缠。又结识私情好像风。只为你南北东西再来里惯撮空。姐道郎呀。你侬九

  • 楔子·尚仲贤

    (外扮泾河老龙王领水卒上,诗云)义皇八卦定乾坤,左右还须辅弼臣。死后亲承天帝命,独魁水底作龙神,吾神乃泾河老龙王是也。我孩儿泾河小龙。有洞庭湖老龙的女儿,叫做龙女三娘,娶为小龙媳妇,琴瑟不和,使我心中甚是不乐。且待

  • 问谁·徐志摩

    问谁?呵,这光阴的播弄问谁去声诉,在这冻沉沉的深夜,凄风吹拂她的新墓?“看守,你须用心的看守,这活泼的流溪,莫错过,在这清波里优游,青脐与红鳍!”那无声的私语在我的耳边似曾幽幽的吹嘘,——象秋雾里的远山,半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 酺池寺汤饼一斋盂曲肱懒着书【寰宇记曰酺池在开封府浚仪县西北古大梁城内梁孝王作按浚仪後更名祥符束哲饼赋曰充虚解战汤饼为最时

  • 卷八十一·志第三十一·选举一·宋濂

        ◎选举一   选举之法尚矣。成周庠序学校,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举于乡,升于司徒、司马论定,而后官之。两汉有贤良方正、孝弟力田等科,或奉对诏策,事犹近古。隋、唐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科,或

  • 謝靈運晉書·汤球

      武帝   咸熙二年請禪位。表曰。夫唐虞內禪。無兵戈之事。故曰文德。漢晉外禪。有翦伐之事。故曰順名。以名而言。安得不僭稱以為禪代邪。文選干寶武帝革命論注。   武帝時禁絹扇。書鈔一百三十四。   謝靈

  • 第七回 请瓜代再开选举会 迓专使特辟正阳门·蔡东藩

      却说清内阁总理袁世凯,已奉隆裕太后懿旨,令他组织临时政府。上加清内阁总理五字,义微而显。后由南京临时总统孙文,交伍代表电达老袁,老袁心满意足,即日复电云:  南京孙大总统黎副总统各部总长参议院同鉴:共和为最良国

  • 卷之六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待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一百七十四·纪昀

    列传宋 【七十八】○宋七十八张俊【从子子葢】张宗颜 刘光世王渊解元曲端王友直 李宝成闵赵密 刘子羽 吕祉胡世将 郑刚中张俊张宗颜刘光世王渊解元曲端王友直李宝成闵赵密刘子羽吕祉胡世将郑刚中△张俊张俊字伯英

  • 九三九 满票签为不能开送举人龄福充任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九三九 满票签为不能开送举人龄福充任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付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票签为移付事。准翰林院来文内称,续办四库全书移取科甲出身人员。等因前来。查本处举人出身之觉罗龄福,现系委署侍读,办理本章,甚属

  • 卷一百一十一 朱子八·黎靖德

      ◎论民   建宁迎神。先生曰:"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今人心都喎邪了,所以如此。泉州一富室,舍财造庙,举室乘舟往庙所致祭落成,中流舟溺,无一人免者。民心不得其正,眼前利害犹晓不得,况欲晓之以义理哉!"

  • 第四章 立公政府以统各国为大同之中·梁启超

      若能立公议政府,行各法,不及数十年,各国联邦必成矣。各国联邦法必固,各国损人利己之心必减,各国凌夺人以自利之事必少。以公地既立,公民日多,投归公政府之自治地必无数。各大国势力必日分日弱,各国民权团体必更炽,各国政

  • 卷二十二·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二宋 朱子 撰论语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或问首章之説曰程子尹氏以为夫子孙辞避祸谢杨氏以为非茍然诺而无所诎若是不同何也曰观夫子所以告防生亩与夫辨长沮桀溺之语则圣人之自言未尝

  • 卷一·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一     宋 车垓 撰缺内外服制通释卷一

  • 佛化旬报绪言·太虚

    吾国佛教之有月刊,始于民国元年濮君一乘、狄君楚青之佛学丛报。然光、宣以来,予于是盖筹之久矣,特以时机未熟,未能有成。至民二,予于上海佛教总会遂创办佛教月报,第佛教月报仅出四期,而佛学丛报亦于十二期停版。从民国三年至

  • 水心集·叶适

    又作《水心文集》、《水心先生文集》、《叶适集》。诗文别集。南宋叶适撰。二十九卷。适字正刚,自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官至兵部、工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开禧三年被劾归乡,苦心笔耕

  • 元故宫遗录·萧洵

    明初江西吉安人萧洵著,其生卒年不祥,明洪武时为工部郎中,后任浙江长兴县令,此书为他在洪武初年任职工部郎中时奉命拆毁元故宫的私人记录。

  • 碧浪湖的秋夜·郁达夫

    雍正十三年的夏天,中国全国,各地都蒸热得非常。北京城里的冰窖营业者大家全发了财,甚至于雍正皇帝,都因炎暑之故而染了重病。可是因为夏天的干热,势头太猛了的结果,几阵秋雨一下,秋凉也似乎来得特别的早。到了七月底边,早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