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孔子闲居

此篇「三无」「五起」,皆本老子贵无、贱有之旨,如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类是也。其云「无声之乐」、「无体之礼」,与孔子「礼云礼云」一节有毫厘千里之别。孔子所言欲人知礼乐之本,故用反语诘问,使人深思而自得之,并未尝有去玉帛钟鼓为礼乐之意也。此则高揭「无」字,以示其至精无上,与老子以礼乐为「乱首」,庄子以圣人为「屈折礼乐」及「性情不离,安用礼乐」诸说相同,皆是有体无用,归于二氏之学而已矣。又老子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聋」字,原误作「声」,今径改。,五味令人口爽,圣人为腹不为目」,此云无声之乐,日闻四方,则有声之乐自令人耳聋矣,正对照毕肖处也。至于释氏之学较老氏更深一层,然此处大意亦有相近者。释氏灭六根,无色声香味触法,此云无声即灭耳根之意,无体即灭身根之意,唐相国杜鸿渐问无住禅师:「鸣,师闻否?」曰:「闻。」曰:「去无声,何云闻?」曰:「闻无有闻,非关闻性。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亦是此无声之证。嗟乎!无父无君比于禽兽,何莫非此「无」之一字之害乎?垂之礼记,世习为经,可感也夫!余说见前篇。(卷八四,页二二)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此篇多引诗,大至皆牵合不切。「五至」、「三无」语便谲怪,不可为训。「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语亦粗率不达。(卷八四,页二三)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闻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知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书云「诗言志」,故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则志即在诗内,不得分为二至。且章首是言民之父母,则五至皆谓至于民也。至志于诗,何与于民?其不得以志为一至,审矣。郑氏以其不可通,故曰:「凡言至者,至于民也。志谓恩意也,言君恩意至于民,则其诗亦至也。」以志为恩意,曲解显然,即作者之意亦岂尝如是?或「乐亦至焉」之「乐」,音岳;「乐之所至」之「乐」,音洛,欲取哀至之义,忽以乐岳。字脱换作乐洛。字,其奇。注与疏以三乐字皆音洛,则礼乐不相接,陈氏集说上二乐字皆音岳,则乐哀又不相接也。诗、礼、乐属经,哀属人情,又何得并诗礼乐为一至乎?至于哀乐相生,又别一义,竟与「民之父母」章旨全不照顾矣。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本老子「希夷」之说。志气塞乎天地,袭孟子「其为气也,则塞乎天地之间」,然气可言塞,志不可塞也。(卷八四,页二五-二六)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三无」本庄子为说。庄子曰:「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音,羽毛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绖,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按:庄言「末」,犹可,此言无,益无理矣。「三无」仍是五至中之三,何也?(卷八四,页二七-二八)

子夏曰:「言则大矣!美矣!盛矣!言尽于此而已乎?」孔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恼。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体之礼,威仪翼翼;无服之丧,施及四国。无声之乐,气志既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以蓄万邦。无声之乐,日闻四方;无体之礼,日就月将;无服之丧,纯德孔明。无声之乐,气志既起;无体之礼,施及四海;无服之丧,施于孙子。」

五起仍是三无,何也?且皆以肤辞排衍,无截然五义,彼此移易亦得,游戏无益之文。吕览曰:「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施于四海。」此袭之为说,正见其为汉人,然彼言声,此言乐,故自不同。(卷八四,页二九)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齐。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

按:参,即古三字,又彼两而我三之之谓参,故中庸曰「可以与天地参」矣。今所问者参天地,而所答者谓圣人奉三,则是彼三而我四之,斯岂参之义乎?若日月本附于天地,亦不可列而为三也。(卷八四,页三一)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三无私,又遗日月,何也?(卷八四,页三二)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其在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为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

「嗜欲」,不可解。注疏谓王天下之期将至,王位是圣人所贪,故曰嗜欲,无理甚矣。(卷八四,页三四)

三代之王也,必先其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三代之德也。「弛其文德,协此四国」,太王之德也。」

所问者三王,所答者二王,不可解。(卷八四,页三五)

猜你喜欢
  晏子没左右谀弦章谏景公赐之鱼第十八·晏婴
  論衡校釋卷第十三·黄晖
  自道·张载
  卷前·姚际恒
  卷八·江永
  卷一百四十三·山井鼎
  卷三十八·鄂尔泰
  感虚篇第十九·王充
  卷后·何楷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冯友兰
  隐公·隐公九年·左丘明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道宣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佚名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六·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一(并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薛梦桂·唐圭璋

      梦桂字叔载,号梯飙,永嘉人。宝祐元年(1253)进士。尝知福清县。仁至平江倅。   醉落魄   单衣乍著。滞寒更傍东风作。珠帘压定银钩索。雨弄新睛,轻旋玉尘落。   花唇巧借妆红约。娇羞才放三分萼。樽前不用多评泊

  • 第二十八出 悟奸·李渔

    〖双劝酒〗(副净上)婚姻做谐,新郎被拐。调停欠乖,他人得彩。既把顶头撺卖,也分他一股余财!——何二妈做了一世媒婆,不曾见过这般诧事。起先遇着个拐骗的,把一位现成新郎,被他马扁了去,这也罢了。谁想等到如今,又遇着个

  • 古诗镜卷三十一·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歌谣第二 汉 高帝【姓刘氏讳邦字季】 大风歌 【汉书曰高帝既定天下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

  • 卷十六 无名氏·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六 无名氏战城南战地何昏昏,战士如群蚁。气重日轮红,血染蓬蒿紫。乌鸟衔人肉,食闷飞不起。昨日城上人,今日城下鬼。旗色如罗星,鼙声殊未已。妾家夫与儿,俱在鼙声里。 【《文苑英华》一九六《乐府》】昭君

  • 卷九·孟郊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孟东野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 孟东野诗集卷九     唐 孟郊 撰咏物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 玉缕青葳蕤结为芳树姿忽惊明月鈎鈎出珊瑚枝灼灼不死花蒙蒙长生丝饮栢况【一作泛】仙味咏兰拟【一作

  • 卷二十八·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八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五十八首 【起在翰林洎元佑已巳出守钱塘作】 次韵王晋卿惠花栽栽所寓张退傅第中 坐来念念失前人共向空中寓一尘若问此花谁是主天教闲

  • 卷一百·列传第三十八·脱脱

        孟铸 宗端修 完颜闾山 路铎 完颜伯嘉 术虎筠寿 张炜 高竑 李复亨   孟铸,大定末,补尚书省令史。明昌元年,御史台奏荐户部员外郎李献可、完颜扫合、太府丞徒单绎、宫籍监丞张庸、右警巡使衮、礼部主事蒲

  • 卷之四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四四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六柳堂集》情形折·佚名

    五四四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六柳堂集》情形折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臣杨景素跪奏,为遵旨查办奏覆事。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三十日前署督臣德保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闰六月十七日奉上谕: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九·佚名

    太宗二南平公主【张唐英】太宗论治之隆替不由于乐【温公】充容徐氏上疏【孙之翰】大征天下名儒为学官【吕温 刘禹锡 范祖禹】突厥【范祖禹】康国求内附不从【范祖禹】髙丽【范祖禹 孙之翰】薛延陁【温公 范祖禹】

  •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朱熹

     凡三十八章。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

  • 神迹·方以智

    神而明之,不可迹也。迹迹者泥,不泥则迹亦神矣。偏言迹,其神失;偏言神,其神亦尘。以不生灭之神寓生灭之迹,以增减之迹存不增减之神。以不迹迹,以不神神;迹仍可以救迹,神祗贵于传神。知此者,知圣人真有大不得已者乎?六经传注,诸子舛

  • 第十九章&nbsp;新道家:主理派·冯友兰

    "新道家"是一个新名词,指的是公元三、四世纪的"玄学"。"玄"是黑色,又有微妙、神秘等意思。《老子》第一章 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玄学"这个名称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名家兴趣的复兴在本书第八、九、十章 ,我们看到

  • 卷第八·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八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下法嗣。筠州黄檗鹫峰山断际禅师。南岳大惠禅师讳怀让。金州人也。俗姓杜。唐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奏闻 高

  • 王文成全书[标点本]·王守仁

    三十八卷。明王守仁 (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字,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 (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刘瑾,杖阙下,谪贵州龙场驿丞,起为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南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号文成。著有《阳明

  • 国朝汉学师承记·江藩

    学术史著作。清江藩撰。八卷。“国朝”指清朝。全书列举清儒中“笃守汉学家法”的代表人物,并对他们的生平、著述、学术思想等,进行介绍和评价,从而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儒学的发展状况。但是,清人治经不仅注重汉唐注疏,而且兼

  • 辨证录·陈士铎

    综合类著作。清陈士铎撰。十四卷。士铎字敬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览医书,辨证精细,施治灵活,治病多奇中。著述较多,除本书外,尚有《石室秘录》、《内经素问新编》、《灵枢新编》、《本草新编》、《六气新编》等。

  • 无盦词·詹安泰

    詹安泰《无盦词》词序的内容,大致可分为记事、写景、抒情、怀人、忧国、论学六类,其中以记事类为最多。词序的文笔清新雅洁,风格感慨凄郁,常常流露出诚挚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