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三  元 刘因 撰论语十九

卫灵公

首章【衞灵公问陈于孔子】

问明日遂行在陈絶粮想孔子都不计较所以絶粮曰若计较则不成行矣【焘】○或问固穷二説孰是曰以文言之则旧説安【以固字答上面有字文势乃相应】以理言之则程説胜然曰固有穷而不若小人之滥则程子之意亦在其中矣【同上】

二章【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

问集注彼以行言此以知言何也曰以上下语脉知其如此曽子言忠恕是就行上説夫子问子贡多学而识之是就知上説【贺孙】○子贡之学其于众理万殊者固已深知而洞晓矣其所欠者犹未知万之为一耳故夫子当其可告而告之其于曽子则亦以其随事力行之已熟而告之也然其所谓一者固所以该万若无所谓万者则其为一也亦将何以贯为哉○尝谓子贡曰然非与然字亦是非与亦是而今只管悬想説道一贯却不知贯个甚底圣人直是事事理会得如云好古敏以求之不是蓦直恁地去贯得他【防孙】○问谢氏引诗是赞其理之密乎曰多学而识之则可説至一以贯之则不可説矣【广】

三章【由知徳者鲜矣】

或问知徳者鲜诸説多谓知徳为自知其徳而以食而知味为説何也曰若是则曰知道可矣何知徳之云乎既曰徳乃已之所得也岂有已既得之而反不知哉

四章【无为而治者】

或问恭已之为圣人之容何也曰纯敬不已无事乎操修自外观之见其恭已而已尔曰其为无为而治之道何也曰若是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不知其所以然者也然更合所以独言舜之意观之则知其时事心迹无一不然而足以见夫子之言盖非偶然而矣○老氏之所谓无为简忽而已如此所谓无为是甚麽様本领岂可与老氏同日而语【贺孙】

五章【子张问行】

或问五章之説曰行犹不行于妻子之行而参前倚衡犹曰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羮也○笃有重厚深沈之意敬而不笃则恐有拘迫之患【时举】○鞭辟如云驱辟此是洛中语一处説作鞭约【防】○质之美者明得尽所以渣滓一齐浑无【洽】○天地同体处是义理之精英渣滓是私意人欲之未消者人与天地本一体只縁渣滓未去所以有间隔【防】○言忠信行笃敬只説言行当如此下一句蛮貊之邦行矣未须理会及其久也只见得合如此言合如此行亦不知其为忠信笃敬而忠信笃敬自在方好【徳明】

六章【直哉史鱼】

学者当知伯玉所以如此盖其徳性深厚循理而行自然中节初非规规然务为缄黙而预为可以卷怀之计也

八章【志士仁人】

或问杀身成仁之説曰仁者心之徳而万理具焉一有不合于理则心不能安而害其徳矣顺此理而不违则身虽可杀而此心之全此理之正浩然充塞天地之间夫孰得而亡之哉○志士仁人所以不求生以害仁者乃其心中自有不安不忍就彼以害此且非为恐亏其所以生者而后杀身以成仁也所谓成仁者亦但以遂其良心之所安而已非欲全其所以生而后为之也【人当杀身时何暇更思量我是全性命之理只为死便是生便不是不过就一个是故伊川説生不安于死也】今解者每不以仁义忠孝为吾心之不能已者而以为畏天命谨天职欲全其所以生者而后为之则是本心之外别有一念计及此等利害轻重而后为之也诚使真能舍生取义亦出于计较之私而无慤实自尽之意矣大率全所以生等説自他人旁观者言之以为我能如此则可若挟是心以为善则已不妥贴况自言之岂不益可笑哉【答张敬夫】

十章【顔渊问为邦】

古之圣人以寅为生物之始改嵗之端未有知其所由始也至商周始以征伐有天下于是更正朔为一代制以新天下之耳目而有三统之説【缺名】○行夏之时是行夏小正之事【徳明】○问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何也曰此邵子皇极经世书中所説盖彼以数推而知之以元统会十二会为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也一万八千年为一会初一万八百年而天始开又一万八百年而地始成又一万八百年而人始生初未有物只是气塞及天稍开即有渣滓在其中初则溶软后渐坚实常见山形如水漾沙之势想初间地未成质之时皆是水后渐凝结势自如此凡物皆然【义刚】○邵子一元前虚子丑二位至寅上方注开物字或云人自寅年寅月日时生以意推之必是先有天方有地有天地交感方始生物至戌上则注闭物字到此则不复有人物矣或问人物尽时天地坏否曰也须鹘突一既有形气如何得不坏但一个坏了又有一个【淳】○文定春秋説夫子以夏时冠月以周正纪事此亦不敢据今周礼有正月有正嵗则周实是元改作春正月【义刚】○问注辂始异其制曰前但谓之车既曰辂想其制度与车不同闻今南郊五辂极髙大【可学】○问程子此以为之兆曰兆犹言准则也非谓为邦之道尽于此四者畧説四者作准则其余皆可依此而推行之耳【雉】○问春秋之意何也曰盖三代制作极备矣孔子更不可复作故告以三代礼乐只是集百王不易之大法其作春秋善者取之恶者诛之意亦只是如此【淳】○问答顔渊用四代礼乐至论郁郁乎文则曰从周何也曰此正适来説心小则物物皆病贤心中只着得上一句不着得下一句【可学】

十四章【躬自厚】

厚者责之又责积而不已之意责乃求责之责非咎责之责【贺孙】○此章之説洪氏亦善洪氏曰虽朋友责善义所当责亦必以自厚为本○吕伯恭自言少时见使令者不如意即躁怒后读论语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遂不复如此【广】

十七章【君子义以为质】

问行与出何别曰行是安排如此行出是从此出礼而不孙则不免矫世以威严加人【拱夀】○信以成之是终始诚实以成此一事非是孙以出之之后方信以成之也【时举】○问程子曰敬以直内则义以方外义以为质则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曰义以为质便是从义以方外处説起若无敬以直内亦不知义之所在【同上】

二十章【君子求诸已】

或问杨氏之説不太巧乎曰虽巧而有益于学者吾是以着之○好名之戒固然矣然偏持之则将恐廉隅毁顿其有甚于好名故先圣云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又曰君子求诸已详味此言不偏不倚表里该备此其所以为圣人之言与学者要当于此玩心则勿忘勿助之问天理卓然事事物物无非至当矣【答郑景望】

二十一章【君子矜而不争】

矜与不矜细行之矜相似是珍惜持守之意【人杰】

二十三章【子贡问曰有一言】

恕可以终身行之是行之无穷尽分言忠恕则有忠而后恕独言恕则忠在其中【干】

二十四章【吾之于人也】

毁破坏也如器物之未败而故破坏之若其已败则不可谓之毁【答张敬夫】○或问若有誉而无毁则圣人之心为有所倚矣曰有誉无毁是乃善善速恶恶缓之意正书所谓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春秋传所谓善善长恶恶短孔子乐道人之善恶称人之恶之意而仁包五常元包四徳之见证验也圣人之心虽至公至平无私无恶然此意则未尝不存是乃天地生物之心也若以是为有倚而以夫恝然无情者为至则恐其髙者入于老佛荒唐之説而下者流于申韩惨酷之科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此句全在所以字如云斯民也三代尝以此行直道矣古亦此民今亦此民三代能行之耳班固汉景帝赞引此以明秦汉不易民而化之意亦为粗得文意者

二十六章【巧言乱徳】

或问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强弱不同而皆为不忍何也曰忍之为义有所禁而不云耳妇人之仁不能忍其爱也匹夫之勇不能忍其忿也【如项羽是也】而尹氏所谓忍性则可以成事者盖亦可以兼此矣

三十章【吾尝终日不食】

盖劳心以必求不如逊志而自得思是硬要自去取学是依本子去做便要小着心随顺个事理去做软着心贴就他去做孟子所谓以意逆志极好逆是推迎他底意思【僩】○逊志是卑逊其志放退一着寛广以求之不恁地迫窄便要一思而得【雉】

三十二章【知及之】

知及之如大学知至仁守之如意诚涖不庄动不以礼如所谓不得其正敖惰而辟之类【防孙】○知及仁守是説讲学庄涖以后説为政【时举】○动犹动民以行不以言也动礼如古所谓搜苗狝狩就其中教之以少长有序之事【焘】○先须有知及仁守作根本了又用意防检其余即无处无事不善若根本不立又有何可防检处【时举】○问气禀学问之小疵曰固有生成者然亦有学底【焘】

三十四章【氏之于仁也】

或问三十四章之説曰旧説曲折太多似伤巧密今节取范氏之説曰凡民之情以仁为难故畏之甚于水火盖其蹈水火而死者有之而畏仁莫肯为也故夫子言水火能害人而仁不伤人所以教民为仁也

三十五章【当仁不让于师】

问或云当仁是适当为仁之事曰谓值为仁则不让如此恐不值处极多所以觉得作任字説是此仁字是指大而难者这般处须要担当不可道自家做不得是师长可做底事【贺孙】○或问当仁不让之説曰所谓不让者则犹程子所谓不可将第一等事让与别人做者其事则所谓顔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是已大抵此与上章皆勉人为仁之语然上章为凡民都不知仁而惮于为之者此章为学者粗知仁之为美而不知勇于有为者各有所当云

三十六章【君子贞而不谅】

正而固也所谓知斯二者弗去是也为正字説不尽故更加固字【时举】

四十章【辞达而已矣】

辞达而已矣亦难心熟自然有见理处熟则心精微不见理縁是心麄

四十一章【师冕见】

或问卒章之説曰张敬夫推之尤详曰道无往而不存圣人之动静语黙无往而非道盖各止于其所而已如此章盖待瞽者之道当然耳子张窃窥而有问焉夫子以为固相师之道辞则近而意无不尽矣事事物物莫不有其道盖所当然者天之所为也夫以一日之间起居则有起居之道饮食则有饮食之道见是人则有待是人之道遇是事则有处是事之道道不可须臾离也一失所宜则废是道矣是故君子战兢自持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惟惧其失之也夫惟天下之至诚一以贯之道之所在如影之随形盖无往而非是也○告之阶席者虑其不见或至于覆跌告之以在坐之人者恐其不知所为而抑郁无聊也

季氏

首章【季氏将伐颛臾】

求相季氏而以其家事来问此其与谋必矣非疑之也○七百里见礼记若如孟子百里之説安能作侯国而又容颛臾在其中乎【防】○焉用彼相以扶持二字知其谓瞽者之相此亦旧人之説也【防】○萧墙旧説诸侯至屏内当有肃敬之意亦未知是否【焘】○萧墙之祸亦本泛言非预知哀公以越伐鲁之事也

三章【禄之去公室】

或问此章之説曰孔子所言常理也犹书之言惠迪吉从逆凶易之言积善余庆不善余殃者也气数舛戾当然而不然者多矣孰得而齐之但儒者之所守则亦知有常理而已矣其成败得失有非所计者是以虽世故反复千百万变而在我者未尝失其守也而胡氏又以后世簒夺之迹攷之则如王莽司马懿髙欢杨坚五胡十国南朝四姓五代八氏皆得之非道或止其身或及其子孙逺不过四五传而极矣唯晋祚为差永而史谓元帝牛姓犹吕政之绍嬴统也以此论之则所谓常理者又未尝不验也天定胜人其此之谓与

四章【益者三友】

或问三益之防尽于集注之説而已乎曰是亦释其文之正意云尔若推而言之则是三者之于人皆有薰陶渐渍之益焉皆有严惮畏敬之益焉皆有兴起慕效之益焉不但如彼之所言而已也

五章【益者三乐】

或问三乐之益曰君子之于礼乐而辨明之则存之熟而守之正矣存之熟则内有以养其庄敬和乐之实守之正则外有以善其威仪节奏之文与夫道人善而悦慕勉强之意新多贤友而直谅多闻之士集乐是三者而不已焉则虽欲不收其放心以进于善亦不可得矣其为益岂不大哉○宴乐便须狎近小人疎逺君子最可畏所谓宴安鸩毒是也【时举】

七章【君子有三戒】

人茍常持此志虽血气衰极亦不由他如某今老病非不知养气以养病但自心不穏到五更便睡不着虽欲勉强睡此心不肯就枕【僩】○问谢曰箪食豆羮不受不屑此非义心胜血气壮故也万钟有不辨礼义而受之者血气衰故也恐不受不屑者非血气之壮乃义心之胜而受万钟者非血气之衰特不辨礼义耳曰谢説但伤急而阙三数字当云此非特义心自胜亦血气之壮故也盖血气助得义心起来人之血气衰时则义心亦从而衰夫子三戒正为血气而言又问血气与志气曰只一气耳虽浩然之气亦此气也但以道义充养之而浩然【必大】○论三戒血气移人曰疾病亦能移人吕伯恭因病后读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一句忽有见遂一向这下来【大雅】

八章【君子有三畏】

要在畏天命畏天命之要又在于知盖知则自不容不畏【贺孙】○有位有齿有徳者皆谓之大人【同上】

九章【生而知之者上也】

或问气质之説所以有是四等者何也曰人之生也气质之禀清明纯粹絶无渣滓则于天地之性无所间隔而凡义理之当然有不待学而了然于胸中者所谓生而知之圣人也其不及此者则以昏明清浊正偏纯驳之多少胜负为差其或得于清明纯粹而不能无少渣滓者则虽未免乎小有间隔而其间易达其碍易通故于其所未通者必知学以通之而其学也则亦无不通矣所谓学而知之大贤也或得于昏浊偏驳之多而不能无少清明纯粹者则必其窒塞不通然后知学其学又未必无不通也所谓困而学之众人也至于昏浊偏驳之甚无复少有清明纯粹之气则虽有不通而懵然莫觉以为当然终不知学以求其通也此则下民而已矣○困也者行有不得之谓也

十章【君子有九思】

问程子曰九思各専其一曰専一者非杂然而思也当这一件止思这一件【夀】○视不为恶色所蔽为明聴不为奸声所欺为聪

十三章【陈亢问于伯鱼】

或问十三章之説曰陈亢实以私已之心期孔子故有此问及其闻伯鱼之説而又以孔子为逺其子则以其私意之未忘而以为圣人故推其子而逺之也殊不知圣人曷尝有是心哉但其教人之法不过如此而自世人之私厚其子者观之则亦可以有警云尔此愚所闻于师者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三传辨疑卷三·程端学
  困知记序·罗钦顺
  卷二十六·陆九渊
  朱子五经语类总说·程川
  卷四十七·沈廷芳
  四十七  旗帜·墨子
  卷四·王植
  内容简介·钱穆
  校邠庐抗议·冯桂芬
  昭公·昭公十六年·左丘明
  卷四百五十五·佚名
  卷三十七·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道宣
  卷七·佚名
  复广盈君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三出 绝见·李渔

    (丑上)小心天下去得,胆大寸步难行。独有今朝各别,不妨暂示狰狞。——自家非别,华状元的司阍便是。只因探花侯爷做出一件薄幸之事,我家老爷要激他回心,当面不好说得,叫我们示意于他。自从老爷回京之后,满朝文武那一个

  • ●第四十一出 明妖·孟称舜

    〔外旦、贴同上〕〔外旦〕飞红,你说申生被鬼迷,是谁见来?〔贴〕外厢人都是这般说。昨昨丫鬟们不信,已亲去瞧见来。〔外旦〕这等,我今夜和你亲看去。〔下〕〔生上〕【月云高】绿阶幽旷,四壁野蛩响。甫见的日影低低落,又早见月

  • 第三折·郑光祖

    (正旦同田能,净合眼虎跚马儿领卒子打旗号上)(正旦云)妾身无盐女是也。颇奈秦姬辇无礼,调各国名将,合兵一处,要与俺齐国交战。凭着我神机妙策,量他到那里也!(唱) 【越调】【斗鹌鹑】则我这阵布奎星,旗分箕尾,暗置虚危,明排翼壁

  • 卷390 ·佚名

    王洋 同吴周朋高虞卿寻泉憩积暑下庵 缭绕寻泉远步迟,倦逢篱外敞庵扉。 门前竹长云垂舞,岩下泉甘雪未飞。 景物偏幽缘舍小,茶香看客为僧稀。 相公房舍添人否,拟灌春园住翠微。 王洋 同张德和游沈道

  • 卷100 ·佚名

    高绅 咏华林书院 元秀峰前累世居,圣朝旌表振门闾。 四方来客多登弟,一邑为儒喜读书。 诗阁夜闻吟木狖,水亭晴见戏荷鱼。 石娇华表溪山里,晚景寒烟尽不如。 高绅 游峡山飞来寺 古寺清江上,维舟

  • 卷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十一乔知之乔知之同州冯翊人与弟侃备并以文词知名知之尤称俊才则天时累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为武承嗣所害诗一卷长信宫中树婀娜当轩树?茸倚兰殿叶【一作色】豓九春华【一作时】香揺五明扇余

  • 青城山人集巻一·王璲

    明 王燧 撰五言古诗杂诗十首昔年十四五猛志狭八荒欲登昆仑巅挥手攀扶桑腰县倚天劔身被拂云裳岀入在元始顾瞻近三光琅玕乆不寳灵鸟方髙翔吞声勿复道感慨热衷肠又远游歴燕赵抚剑黄金防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是时穷秋后

  • 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柯劭忞

      ○儒林二   黄超然 陈应润 王野翁 谢仲直 钱义方 丁易东 陶元干 王申子任士林 赵采 徐之祥 魏新之 吴霞举 邱富国 郑仪孙 董真卿 张理 程龙 程焕 吴迂 雷光霆 陈深 吴鄹 刘整 陈宏 史蒙卿 周鼎 杨璲 夏泰亨 刘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四·杨仲良

      真宗皇帝   朱能伪造天书   天禧三年三月。入内副都知周怀政日侍内庭,权任尤重,附会者颇众。往往言事获从,同辈位望居右者,必排抑之。中外库帑,皆得专取,多入其家。性识凡近,酷信妖妄。有朱能者,本单州团练使田敏中厮

  • 第七十六回 据镇城氏倡乱 用说客叛党骈诛·蔡东藩

      却说鞑靼部酋俺答,自受封顺义王后,累年通使,贡问不绝。万历九年,俺答病殁,朝旨赐祭七坛,采币十二双,布百匹,三娘子率子黄台吉上表称谢,并贡名马。黄台吉系俺答长子,年已渐老,不喜弄兵,且迷信佛教,听从番僧,禁止杀掠,因此西北塞

  • 卷之一百一十九·佚名

    成化九年八月庚申朔南京六科给事中汪直十三道监察御史吴禋等言侧闻 皇上起致仕侍郎倪谦侍读学士钱溥俱改南京人情惊骇物议喧腾夫礼部为典礼之司翰林又文章之府以谦明于典礼欤谦则疏狂不经何有乎典礼以溥长于文章欤溥

  • 卷之一千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九 贵州巡抚觉罗图思德奏复查黔省仍无著述遗书折·佚名

    二九 贵州巡抚觉罗图思德奏复查黔省仍无著述遗书折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初十日贵州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遵旨查明再奏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动字寄各省督抚学政,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钦奉上谕:前

  • 卷一百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闽越王无诸【集解韦昭曰闽音武巾反

  •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佚名

    【提要】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魏桓子采用“欲擒故纵”的谋略,消灭了骄狂膨胀的知伯。这个事典倒应了西方的那句谚语:“上帝要叫一个人灭亡,必先使他疯狂”。 【原文】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

  • 卷十·孔颖达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汉郑氏笺 唐陆德眀音义 孔颖达疏国风唐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逺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笺忧深思逺谓宛其死矣百歳之后

  • 春秋説自序考证·洪咨夔

    第一页后三行 不能逭诸其子若孙句考平斋集本无若字今从永乐大典原文第一页后三行 知天命不可逭句平斋集天命作天定今从原文第一页后七行 以齐桓霸天下始末求之句平斋集避宋钦宗讳以齐桓作齐威今从永乐大典改正后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