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传卷三十

宋 胡安国 撰

哀公下

【甲敬王三寅十三年】八年【晋定二十五齐悼二卫出六蔡成四郑声十四曹阳十五国亡陈闵十五杞僖十九卒宋景三十秦悼五楚恵二吴夫差九】

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音注【桧亡东周之始曹亡春秋之终夫子之删诗也系曹桧于国风之后于桧之卒篇曰思周道也伤天下之无王也曹之卒篇曰思治也伤天下之无伯也】

【此灭曹也曷为不言灭灭者亡国之善辞土下之同力也曹伯阳好田弋鄙人公孙彊获白雁献之且言田弋之説因访政事大説之彊言霸説于曹伯因背晋而奸宋宋人伐之晋人不救书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而削其见灭之实犹虞之亡书晋人执虞公而不言灭也春秋轻重之权衡故书法若此有国者妄听辩言以乱旧政自取灭亡之祸可以鉴矣】音注【好呼报反説音悦背音佩奸音千】

吴伐我

【吴为邾故兴师伐鲁兵加国都而盟于城下经书伐我不言四鄙及与吴盟者讳之也来战于郎直书不讳盟于城下何讳之深也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亦云急矣欲盟城下则曰有以国毙不能从也晋师从齐齐侯致赂晋人不可国佐对曰子若不许请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遂盟于袁娄而春秋与之今鲁未及亏不能少待遂有城下之盟是弃国也夫弃国者其能国乎使有华元国佐之臣则不至此矣故春秋不言四鄙及与吴盟者欲见其实而深讳之以为后世谋国之士不能以礼义自强偷生惜死至于侵削凌迟而不知耻者之戒也】音注【为于伪反烬似刃反背音佩华戸化反见音现】

夏齐人取讙及阐归邾子益于邾音注【阐鲁地在东平刚县北阐尺善反】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音注【僖公卒子闵公立过音戈】

齐人归讙及阐

【按左氏邾子益齐出也鲁以益来则齐人取讙及阐又如吴请师而怒犹未怠也以此见国君之造恶不悛则四邻谋取其国家莫能保矣归邾子益于邾则齐人归讙及阐又辞师于吴而徳犹未泯也以此见国君去恶而不积则四邻不侵其封境而自安矣曰以曰取者逆词也曰归者顺词也去逆效顺息争休兵齐无取地之罪鲁无失地之辱以此见迁善之优改过之大而春秋不讳入邾以邾子益来者以明归益于邾之能掩其前恶而美之也】音注【造在早反悛音铨去起吕反下同】

【乙敬王三夘十四年】九年【晋定二十六齐悼三卫出七蔡成五郑声十五陈闵十六杞闵公维元年宋景三十一秦悼六楚恵三吴夫差十】

春王二月杞僖公

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音注【雍丘宋地今为县属陈畱郡雍于用反】夏楚人伐陈

秋宋公伐郑

冬十月

【丙敬王三辰十五年】十年【晋定二十七齐悼四卒卫出八蔡成六郑声十六陈闵十七杞闵二宋景三十二秦悼七楚恵四吴夫差十一】

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

公会吴伐齐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音注【悼公弑子简公壬立按左氏公防吴伐齐齐人弑悼公赴于师春秋不着齐人弑君之罪而以卒书者亦犹郑伯髠顽弑而书卒之例也盖圣人之所以诛乱贼与天存天理之意微矣鲁人入邾以其君来罪也齐侯为是取讙及阐如吴请师讨之也鲁人悔惧归益于邾是知其罪而能改也齐侯为是归讙及阐又辞师于呉是变之正也夫变之正者礼义之所在与治同道也呉人欲遂前言而背违正理乱道也齐之臣子不能将顺上及其君此天下大变常理之所无也故没其见弑之祸而以卒书其防深矣春秋弑君大恶不待贬絶而自见也君而见弑岂无不善之积以及其身乎若夫悼公变而克正则无不善之积矣故以卒书而没其见弑其诛乱贼而存王章其示以天理之意微矣可不惧乎哉】音注【为于伪反下同夫音扶背音佩见音现】

夏宋人伐郑

晋赵鞅帅师侵齐

五月公至自伐齐

葬齐悼公

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

薛伯夷卒

秋葬薛恵公

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音注【此延州来季子也不书谊不在季子也吴救陈诸夏几于亡也】

【春秋恶首乱善解纷自诛乱臣讨贼子之外凡书救者未有不善之也救在王室则罪诸侯子突救卫是也救在逺国则罪四邻晋阳处父救江是也救在外国则罪中国楚公子贞救郑狄救齐吴救陈是也吴虽蛮夷之国来会于戚则进而书人矣使季札聘则又进而书子矣救而果善曷为独以号举而不进之也其以号举而不进之者深着楚罪而伤中国之衰也陈者有虞之后尝为楚灭而仅存耳今又无故兴师肆行侵伐而列国诸侯纵其暴横不能修方伯连帅之职而呉能救之故独以号举深着楚罪而伤中天下而立者之不防以仁义治天下而天下无以飬天下无以正也甚夫子书吴救陈之意乎】音注【恶乌故反横去声帅所类反】

【丁敬王三巳十六年】十有一年【晋定二十八齐简公壬元年卫出九蔡成七郑声十七陈闵十八杞闵三宋景三十三秦悼八楚恵五吴夫差十二】

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诸侯来伐无有不书四鄙者今齐师及清涉泗非有城下之盟可讳之辱亦书伐我何也傅説复于髙宗曰惟甲胄起戎惟干戈省厥躬夫省厥躬者自反之谓也自反而缩则为壮自反而不缩则为老师之老壮在曲直曲直自我而不系乎人者也邾子齐之甥鲁尝入邾以其君来齐人为是取讙及阐请师于吴曲在我也及归邾益而齐人归讙及阐又辞吴师直在齐矣鲁人何名防吴伐之也故春秋之记斯师特曰伐我者欲省致师之由而躬自厚也垂训之义大矣】音注【説音悦为于伪反】

夏陈辕颇出奔郑

五月公会吴伐齐

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音注【艾陵齐地齐鲁交兵止此】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

卫世叔齐出奔宋

【戊敬王三午十七年】十有二年【晋定二十九齐简二卫出十蔡成八郑声十八陈闵十九杞闵四宋景三十四秦悼九楚恵六吴夫差十三】

春用田赋音注【以兵赋一乘为未足又以田赋之也田赋之也者家一人也家一人管子内政之法也诸侯之益兵自齐始晋次之州兵是也春秋之季鲁亦行之矣是故作丘甲用田赋不书初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古者公田什一助而不税鲁自宣公初税畆后世遂以为常而不复矣至是二犹不足故又以田赋也夫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逺迩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今用田赋军旅之征非矣田以出粟为主而足食赋以出军为主而足兵周制宅不毛者有里布无职事者征夫家漆林之税二十而五则弛力薄征当以农民为急而増赋竭作不使末业者独幸而免也今二犹不足而用田赋是重困农民而削其本何以为国书曰用田赋用者不宜用也近世议弛商贾之征达于时政者欲先省国用首寛农民后及商贾知春秋讥田赋之意矣】音注【贾音古省所景反】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孟子吴女昭公之夫人其曰孟子云者讳取同姓也礼取妻不取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厚男女之别也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矣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而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其庶姓别于上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缀之以姓而弗别合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周道然也昭公不谨于礼欲结好强吴以去三家之权忍取同姓以混男女之别不命于天子以弱其配不见于庙不书于防以废其常典礼之大本丧矣其失国也宜故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子曰知礼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书孟子卒虽曰为君隐而实亦不可掩矣】音注【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见曲礼取音娶后同别笔列反下同免音问杀色界反食音嗣好呼报反去上声见音现丧息浪反为于伪反】

公防吴于槖臯音注【槖臯吴地在淮南逡遒县东南槖章夜反】

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音注【郧呉地即发阳也今广陵洝阳县东南有发繇亭音云卒辞吴盟】

宋向巢帅师伐郑

冬十有二月螽

【己敬王三未十八年】十有三年【晋定三十齐简三卫出十一察成九郑声十九陈闵二十杞闵五宋景三十五秦悼十楚恵七吴夫差十四】

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嵒音注【嵒地阙音岩】

夏许男成卒音注【元公卒】

公会晋侯【定】及吴子【夫差】于黄池音注【书会晋侯及呉子两伯之辞也】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秋公至自会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葬许元公

九月螽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音注【孛音佩又音勃】

盗杀陈夏区夫音注【夏上声区音讴】

十有二月螽

【庚敬王三申十九年】十有四年【晋定三十一齐简四卫出十二蔡成十郑声二十陈闵二十一杞闵六宋景三十六秦悼十一楚恵八吴夫差十五】

春西狩获麟

【河出图洛出书而八卦书箫韶作春秋成而鳯麟至事应虽殊其理一也易曰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舜孔子先天者也先天而天弗违志壹之动气也伏羲氏后天者也后天而奉天时气壹之动志也有见乎此者则曰文成而麟至无见乎此者以为妖妄而近诬周南闗雎之化王者之风而麟之趾闗雎之应也召南鹊巢之徳先公之教而驺虞鹊巢之应也世衰道防暴行交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夫子为是作春秋明王道正人伦气志天人交相感胜之际深矣制作文成而麟至宜矣商王恭黙思道帝赉良弼得于傅岩周公欲以身代其兄植璧秉珪而武王疾愈启金縢之防天乃反风出罪已之言荧惑退舍至于勇夫志士精诚所格上致日星之应召物产之祥盖有之矣况圣人之心感物而动见于行事以遗天下与来世哉箫韶九奏鳯仪于庭鲁史成经麟出于野亦常理尔诗以正情书以制事礼以成行乐以养和易以明变垂教亦备矣则曷为作春秋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知我者其惟春秋乎何以约乎鲁史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徴也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徴也我观周道幽厉伤之舎鲁何适矣何以始乎隠公三纲沦九法斁天下无复有王也何以絶笔于获麟其以天道终乎圣人之于天道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是故春秋天子之事圣人之用拨乱反正之书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其于格物修身齐家治国施诸天下无所求而不得亦无所处而不当何莫学夫春秋故君子诚有乐乎此也由仲尼至于孟子百有余嵗若顔曾则见而知之若孟子则闻而知之由孟子而来至于今千有余嵗矣其书未亡其出于人心者犹在盖有不得已焉耳则亦有不得已焉耳矣】音注【应于证反下同先悉荐反下同后胡豆反下同行下孟反为于伪反见音现下同遗唯季反徴知陵反斁音妒复扶又反乐音洛】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七·陈祥道
  卷十四·陈天祥
  待轩诗记卷二·张次仲
  第六章 21·辜鸿铭
   二 家庭制度·林语堂
  卷二十一·孔颖达
  十九  非攻下·墨子
   徐无鬼第二十四·刘文典
  卷二十八·魏了翁
  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欧阳竟无
  新编林间后录 全文·惠洪
  印度之佛教附录:说无我·梁启超
  摩尼教残经一·佚名
  宇 宙 真 相·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春蛰吟·朱祖谋

    八声甘州·酬瞻园断西风、破屐故山心,惊寒雁无行。正分携吟笔,金城柳老,玉露枫伤。漫问京华倦客,酒醒是何乡。秋满人閒世,一霎沧桑。飘尽轻鸥踪迹,甚倚楼看镜,犹费商量。伴江湖残泪,丛菊为谁黄。且临花、危阑高处,有长绳

  • 御选元诗卷六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七言律诗十八明本船居世情何事日羁縻做个船居任所之岂是畸孤人共弃都縁疎拙分相宜漏篷不碍当空挂短櫂何妨近岸移佛地也知无用处从教日炙与风吹水光沈碧驾船时疑是登天不用梯鱼影暗随篷影动

  • 卷七·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涉斋集卷七       宋 许纶 撰七言律诗 元日登天长县城 元日登临一腐儒感今怀昔媿微躯此城曾是千秋县有水呼为万岁湖南渡向来纡翠驾北征何日会京都祖功宗德无边际可恨长淮限一隅 次常之元日复

  • 卷五十五·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五十五 汉  太  史  令  司马遣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留侯张良者【正义括地志云故留城在徐

  • 五十四、金粟斋时代的朋友·包天笑

      我在金粟斋译书处时代,认识了不少的名人。因为那个时代,正在戊戌政变以后。来了一个反动,禁止开学堂,谈新政,康、梁逃到海外,许多新人物,都避到上海来。再加以庚子拳变,两宫出走,洋兵进京,东南自保,上海那时侯,真是热闹极了。

  • 卷十四·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四宫殿四景山神武门之北过桥为景山山之前为 北上门门左右向北长庑各五十楹西为教习内务府子弟读书处东门曰山左里门西门曰山右里门 北上门内为景山门内为 绮望楼楼後即 景山也山周二里余

  •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韩非

    一、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二、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

  • 卷三·崔子方

    <经部,春秋类,崔氏春秋经解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三     宋 崔子方 撰庄公元年春王正月庄公不言即位知桓公之弑也三月夫人孙于齐此奔也内讳奔犹曰辞孙而去云尔且夫人已在齐矣而此复言孙于齐何见夫人之久于齐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道宣

      感通篇下 正传四十五 附见二人。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道密传一。   隋京师经藏寺释智隐传二。   隋中天竺国沙门阇提斯那传三。   隋京师胜光寺释明诞传四。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明璨传五。   隋京师

  • 佛说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世尊为末世众生。宣说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令彼未来四众之中诸修行人。为一切众生而作利益。乃至求诸悉地而获成就。佛言若有行人。发勇猛心坚固不退。于此

  • 卷第七十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尔时善财童子。於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得菩萨解脱已。

  • 第二品·佚名

    第一章 他所与论今有名他所与论。此处,不得承认阿罗汉时,依未得为已得之思而增上慢、绮语,宣言为阿罗汉者而见漏精,认为&ldquo;魔众天近于阿罗汉而与[不净]&rdquo;。是现在之东山住部、西山住部。一(自)阿罗汉有漏不净耶?(他)然

  • 梅花道人遗墨·吴镇

    元代诗文别集。2卷。吴镇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吴镇无专集行于世,今传《梅花道人遗墨》2卷,是吴镇乡人钱棻捃拾题画之作,荟粹成编。卷首有钱棻序,序中自称仰承先志,“褒采遗文”,仅得数十

  • 说篆·许容

    印学论著。清许容著。一卷。共九则: 其一为文字起源, 归为六书; 其二为文字初创, 古文降而为大篆、小篆、隶、草、行、楷之衍变; 其三为欲法诸书, 先求执笔; 其四为欲书之时, 当心正气和; 其五为既明笔法, 后可刻印;

  • 宋史·脱脱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496卷,旧题元脱脱撰。书中所录内容从宋建隆元年(960年)起到宋祥兴二年(1279年)止,记载了两宋320年的历史。元至正三年(1343年),元翰林国史院组织宋史局撰修。 由右丞相脱脱及阿鲁图等为督

  • 鬼谷子白话文·王诩

    一本专论言谈与谋略的书。旧题鬼谷子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17篇。全书所谈都是一些阴阳捭阖之理,其目的在于教人以言辞去说服君长,藉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

  • 入无分别法门经·佚名

    一卷,宋施护译。说大乘无分别之法。佛自说大乘无分别法,而为发起。加无分别光菩萨问入无分别法门?佛为答之。亦说一喻。

  • 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属于密教杂密经之成就法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轨系由金刚陪啰缚所宣说之曼荼罗成就法,全经由曼荼罗分、一切成就分、观想分、画像仪轨分、护摩法分、观想成就分等六分所成。陪啰缚,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