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宣汉篇第五十七

儒者称五帝、三王致天下太平,汉兴已来,未有太平。彼谓五帝、三王致太平,汉未有太平者,见五帝、三王圣人也,圣人之德能致太平;谓汉不太平者,汉无圣帝也,贤者之化,不能太平。又见孔子言“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方今无凤鸟、河图,瑞颇未至悉具,故谓未太平。此言妄也。

夫太平以治定为效,百姓以安乐为符。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百姓安者,太平之验也。夫治人以人为主,百姓安而阴阳和,阴阳和则万物育,万物育则奇瑞出。视今天下,安乎?危乎?安则平矣,瑞虽未具,无害于平。故夫王道定事以验,立实以效,效验不彰,实诚不见。时或实然,证验不具。是故王道立事以实,不必具验。圣主治世,期于平安,不须符瑞。

且夫太平之瑞,犹圣〔王〕之相也。圣王骨法未必同,太平之瑞何为当等?彼闻尧、舜之时,凤皇、景星皆见,河图、洛书皆出,以为后王治天下,当复若等之物,乃为太平。用心若此,犹谓尧当复比齿,舜当复八眉也。夫帝王圣相,前后不同,则得瑞古今不等。而今王无凤鸟、河图,〔谓〕未太平,妄矣。孔子言凤皇、《河图》者,假前瑞以为语也,未必谓世当复有凤皇与河图也。夫帝王之瑞,众多非一,或以凤鸟、麒麟,或以河图、洛书,或以甘露、醴泉,或以阴阳和调,或以百姓乂安。今瑞未必同于古,古应未必合于今,遭以所得,未必相袭。何以明之?以帝王兴起,命〔佑〕不同也。周则乌、鱼,汉斩大蛇。推论唐、虞,犹周、汉也。初兴始起,事效物气,无相袭者。太平瑞应,何故当钧?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天下太平,瑞应各异,犹家人富殖,物不同也。或积米谷,或藏布帛,或畜牛马,或长田宅。夫乐米谷不爱布帛,欢牛马不美田宅,则谓米谷愈布帛,牛马胜田宅矣。今百姓安矣,符瑞至矣,终谓古瑞河图、凤皇不至,谓之未安,是犹食稻之人入饭稷之乡,不见稻米,谓稷为非谷也。实者,天下已太平矣,未有圣人,何以致之,未见凤皇,何以效实?问世儒不知圣,何以知今无圣人也?世人见凤皇,何以知之?既无以知之,何以知今无凤皇也?委不能知有圣与无,又不能别凤皇是凤与非,则必不能定今太平与未平也。

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然后仁。”三十年而天下平〔也〕。汉兴,至文帝时二十余年,贾谊创议以为天下洽和,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夫如贾生之议,文帝时已太平矣。汉兴二十余年,应孔子之言“必世然后仁”也。汉一〔世〕之年数已满,太平立矣,贾生知之。况至今且三百年,谓未太平,误也。且孔子所谓一世,三十年也;汉家三百岁,十帝耀德,未平,如何?夫文帝之时,固已平矣,历世〔治〕平矣。至平帝时,前汉已灭,光武中兴,复致太平。

问曰:“文帝有瑞,可名太平,光武无瑞,谓之太平,如何?”曰:夫帝王瑞应,前后不同。虽无物瑞,百姓宁集,风气调和,是亦瑞也。何以明之?帝王治平,升封太山,告安也。秦始皇升封太山,遭雷雨之变,治未平,气未和。光武皇帝升封,天晏然无云,太平之应也,治平气应。光武之时,气和人安,物瑞等至,人气已验,论者犹疑。孝宣皇帝元康二年,凤皇集于太山,后又集于新平。四年,神雀集于长乐宫,或集于上林,九真献麟。神雀二年,凤皇、甘露降集京师。四年,凤皇下杜陵及上林。五凤三年,帝祭南郊,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耀斋宫,十有余〔刻〕。明年,祭后土,灵光复至,至如南郊之时;甘露、神雀降集延寿万岁宫。其年三月,鸾凤集长乐宫东门中树上。甘露元年,黄龙至,见于新丰,醴泉滂流。彼凤皇虽五六至,或时一鸟而数来,或时异鸟而各至。麒麟、神雀、黄龙、鸾鸟、甘露、醴泉,祭后土、天地之时,神光灵耀,可谓繁盛累积矣。孝明时虽无凤皇,亦致〔麒〕麟、甘露、醴泉、神雀、白雉、紫芝、嘉禾,金出鼎见,离木复合。五帝、三王,经传所载瑞应,莫盛孝明。如以瑞应效太平,宣、明之年倍五帝、三王也。夫如是,孝宣、孝明可谓太平矣。

能致太平者,圣人也,世儒何以谓世未有圣人?天之禀气,岂为前世者渥,后世者泊哉!周有三圣,文王、武王、周公并时猥出。汉亦一代也,何以当少于周?周之圣王,何以当多于汉?汉之高祖、光武,周之文、武也。文帝、武帝、宣帝、孝明、今上,过周之成、康、宣王。非以身生汉世,可褒增颂叹,以求媚称也;核事理之情,定说者之实也。俗好褒远称古,讲瑞〔则〕上世为美,论治则古王为贤,睹奇于今,终不信然。使尧、舜更生,恐无圣名。猎者获禽,观者乐猎,不见渔者,心不顾也。是故观于齐不虞鲁,游于楚不欢宋。唐、虞、夏、殷同载在二尺四寸,儒者〔抽〕读,朝夕讲习,不见汉书,谓汉劣不若,亦观猎不见渔,游齐、楚不愿宋、鲁也。使汉有弘文之人,经传汉事,则《尚书》、《春秋》也,儒者宗之,学者习之,将袭旧六为七,今上、上王至高祖皆为圣帝矣。观杜抚、班固等所上《汉颂》,颂功德符瑞,汪濊深广,滂沛无量,逾唐、虞,入皇域。三代隘辟,厥深洿沮也。“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且舍唐、虞、夏、殷,近与周家断量功德,实商优劣,周不如汉。

何以验之?周之受命者文、武也,汉则高祖、光武也。文、武受命之降怪,不及高祖、光武初起之佑;孝宣、〔孝〕明之瑞,美于周之成、康、宣王。孝宣、孝明符瑞,唐、虞以来,可谓盛矣。今上即命,奉成持满,四海混一,天下定宁。物瑞已极,人应〔斯〕隆。唐世黎民雍熙,今亦天下修仁,岁遭运气,谷颇不登,迥路无绝道之忧,深幽无屯聚之奸。周家越常献白雉,方今匈奴、善鄯、哀牢贡献牛马。周时仅治五千里内,汉氏廓土收荒服之外。牛马珍于白雉,近属不若远物。古之戎狄,今为中国;古之裸人,今被朝服;古之露首,今冠章甫;古之跣跗,今履〔高〕舄。以盘石为沃田,以桀暴为良民,夷坎坷为平均,化不宾为齐民,非太平而何?夫实德化则周不能过汉,论符瑞则汉盛于周,度土境则周狭于汉,汉何以不如周?独谓周多圣人,治致太平?儒者称圣泰隆,使圣卓而无迹;称治亦泰盛,使太平绝而无续也。

猜你喜欢
  艺增篇第二十七·王充
  致士篇第十四·荀况
  管子补注卷一·刘绩
  大学衍义卷十九·真德秀
  卷三十七·纳兰性德
  第七章 13·辜鸿铭
  卷十三·段昌武
  再版自序·胡兰成
  卷五十三·王与之
  五、香严上树·慧开
  阅餐石日记·太虚
  第九年海潮音之回顾·太虚
  唯物科学与唯识宗学·太虚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佚名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下·不可思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一·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七十一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文震孟【二首】震孟字文起长洲人天啓壬戌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以言事镌级崇祯初复原官歴中允谕德掌司经局右春坊进少詹事以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諡文肃有药圃诗稿【

  • 卷四百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十七猫类七言律猫饮酒         【金】李纯甫枯膓痛饮如犀首奇骨当封似虎头尝笑庙谟空食肉何如天隐且糟丘书生幸免翻盆恼老婢仍无触鼎忧只向北门长卧防也应消得醉乡侯乞

  • ●卷二百三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三十一。   起绍兴三十一年八月十四日甲寅,尽九月二十七日丙申。   十四日甲寅李宝以舟船下海至东海县伪知县高敞及前知县支邦荣降。   刘宝为镇江驻劄都统制李宝为游奕军统官後辟为後军统制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佚名

    嘉靖二十六年二月癸未朔山东布政司胡宗明已升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吏科给事中胡宾又劾其诡随贪得漏网考察不堪重任 上曰朝廷选用大臣委重廷推胡宾见任吏科昨科道拾遗多官会推如何不言及有旨升用方称漏网显是挟私况今边方

  • 卷之七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丁丑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寅刑部尚书胡会恩乞假迁葬允之  ○己卯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大学士等奏从前奉上□日收贮审拟喇嘛巴汉格隆等咒厌废皇太子允礽一案查案内除喇嘛巴汉

  • 卷二十七·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二十七各地方富察氏殷达瑚齐     鄂备科罗惠      博尔锺果充顺巴本     博索富礼塔      温普理沙济       艾达佟阿泰      尼喀善鄂迈  

  • 封禅书第六·司马迁

    刘洪涛 译注【说明】按照《正义》解释,“封禅”的意思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泰山上封土为坛以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一处小山上清理出一块地面以祭地,称为禅。合称封禅。二是认为祭天的册文(符)要用银绳缠束,打结

  • 历年记自叙·姚廷遴

    不肖廷遴字纯如,其先系浙之慈溪籍也,功名将相,代不乏人。据家谱云:有十一世祖讳颐者始居海上。颐生谷,谷生经,经生谏,号杏坡,由医显名而仕于明为太医院御医。侍宣宗、英宗两朝,每多宠遇。及土木之难,正统帝北狩,扈从沙漠。车驾还

  • 华高传·张廷玉

    华高,和州人。和俞通海等人率巢湖水师前来归附。从大军攻克太平,授予总管。又从大军破采石、方山的敌军,挥师下集庆、镇江,晋升为秦淮翼元帅。与邓愈攻战于广德,守兵严阵以待,华高派数骑兵挑战,敌兵坚壁不动。华高派兵猛烈攻

  • 礼三·徐松

    郊祀议论太祖干德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太常博士和岘言:「今月十六日亲祀南郊,合飨天地,准画日二十九日冬至祀昊天上帝。谨按《礼记 祭义》云:『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恭。』又按《开元礼义纂》云:『当禘夆之月,不行时飨,以大包小,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六·高晋

    目録河防【二】 钦定南廵盛典卷三十六河防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初六日上谕内阁曰江南濒临湖河沮洳之区南则髙寳甘泉北则宿清海沐各属最称洼下每遇伏秋大汛霖潦堪虞而下游蓄泄机宜惟洪泽一湖尤为槖籥闗键朕早夜勤思为泽国

  • 非十二子第六·荀况

    [题解]本篇主要列举了六种学说、十二个代表人物,逐一进行了评论和批判;同时也兼及其他一些学说与人物,表白了作者的观点。它实是一篇全面总结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学说的文章,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卷三百四·佚名

    △初分魔事品第四十之二复次善现,能说法者於六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能听法者於六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善现,能听法者於六波罗蜜多有方便善巧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卷辨四量心 广辩十事灭除有余断除业缘 辩戒有五种心下中上上上上中上 辩百福德成三十二相之一相及八十种好 辩涅槃经能令众生离二十五有 广辨金刚三昧德王品之第六复次善男子云何菩

  • 新华严经论 第四十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善财童子善知识十一地位二推德胜进中。约立四门。此已下明十一地中善知识。一推德胜进。二示善友所在云在此世界中。三举善友名名摩耶。四礼敬辞去。云在此世界中者。是佛境界也。以善财诣摩耶夫人所。

  • 卷第九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上洋龙华大壑济禅师盐官朱氏子。弱龄頴异。业儒嗜佛。十九脱白。往参金粟容。才入门。

  • 诗沈·范家相

    二十卷,清范家相著。此书立论平和,斟酌于《小序》、《诗集传》之间,而断以己意。首列《总论》三十篇,以下只著篇目,依次诠释。所论《卷耳》为文王在羑里,后妃遣使臣之作,《中谷有蓷》为怜申后,《褰裳》作于晋、楚争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