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切拳印三昧大仪轨分第六

尔时释迦牟尼佛。得诸佛智印持诸佛智拳。是诸佛究竟者,复说一切如来智印安想金刚般若波罗蜜多教。谓摄一切如来身印故。即是一切如来身。摄一切如来语印故。即得一切法自在。摄一切如来心印故。即得一切三摩地。摄一切如来金刚印故。即得金刚三业最上成就。

若人於此法门。听闻受持记念思惟。及为他宣说者,是人得成就一切法。通达一切智。圆满一切事。乃至金刚三业得最上成就。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金刚拳菩萨。闻佛说此摄大三昧金刚印真实法已,即现欢喜相。即说一切坚固金刚印成就三昧心明曰恶。

说此心明时。一切如来及诸众会。化如金刚萨埵。皆结金刚萨埵樱以诸佛如来最上成就印印之。依金刚拳菩萨金刚三业及大印三昧等。依此曼罗安祝尔时金刚拳菩萨。入一切如来智印三摩地。从定出已,说此一切印金刚三昧大曼罗法。若人建此曼罗者,依前曼罗仪法。画外曼罗。於此中间画八辐轮。於其轮中分列八位。於中位安金刚拳菩萨。现欢喜相结三昧拳樱於此菩萨前。安最上金刚身菩萨。手持金刚杵。於金刚拳菩萨右。安金刚舌菩萨。於金刚拳菩萨後面。安金刚定菩萨。手持金刚杵。於金刚拳菩萨左。安最上金刚菩萨。持金刚杵。复於曼罗东南隅。安印拳菩萨。西南隅安义拳菩萨。西北隅安智拳菩萨。东北隅安羯磨拳菩萨。如是菩萨皆结本印及持自票帜。复於四门安金刚香等四菩萨。如是画曼罗已,设复有人未成就此法者,入此中已得具一切印成就阿阇梨。从是已後决定得一切法成就。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阿阇梨当传授弟子者,即结金刚拳樱引弟子入曼罗中。以金刚灌顶法当授灌顶。授灌顶已,为说伽陀曰:

金刚身口意,当观如影像。诸印亦如是,此名三昧誓。

如上所说弟子入曼罗仪。所有此部印相及成就曼罗法。皆亦如是,复为未精熟者说成就法。若欲成就诸印相者,当结金刚拳安心持诵。又复欲成一切印者,当结大金刚拳樱

若欲得一切众生爱敬者,当结金刚大乐拳樱若欲降诸众生者,当结金刚大拳樱若欲成就一切三昧者,当结金刚吒枳樱若欲禁缚诸恶者,当结金刚缚樱

若欲禁缚一切者当结金刚索樱若欲令昝婆那者,当结金刚隶波拳樱若欲令卑那者,当结金刚缚拳樱若欲灭坏诸恶者,当结金刚忿怒拳樱

若欲跋叉那者,当结金刚药刹拳樱若欲破坏诸魔者,当结金刚<宁吉>卑那拳樱若欲开通一切者,当用金刚锁拳樱若欲令一切入寤者,当结金刚阿吠舍拳樱

若欲令作<宁吉>哩爹者,当结金刚<宁吉>哩爹拳樱若欲令一切语言者,当结金刚语拳樱若欲禁伏一切者,当结金刚定拳樱若欲令他军母枳羯啰那者,当结大金刚语拳樱

若欲解诸邪印者,当结金刚解脱拳樱若欲解诸吉你印者,当结降三界金刚拳樱若欲破诸恶印者,亦结降三界金刚拳樱若欲禁制诸印者,当结金刚散提拳樱

若欲令一切印坚固如金刚者,当结金刚拳樱若欲令印一切者,当结金刚摩怛哩拳樱若欲摧破诸魔者,当结妙金刚拳樱若欲破诸恶者,当结大恶忿怒金刚拳樱

若欲入水行住者,当结金刚禁拳樱若欲现种种色像者,当结众羯磨金刚拳樱若欲求隐身法者,当结不可见金刚拳樱若欲成一切行住所作事者,当结虚空金刚拳樱

若欲腾空自在者,当结金刚缚拳樱若欲成就持明天者,当结金刚剑拳樱若欲成就诸如来供养者,当结金刚羯磨拳樱若欲通达一切智者,当结金刚智拳樱

若欲成一切义者,当结金刚义拳樱若欲求成一切印主者,当结金刚拳樱若欲成就一切事者,当结诸金刚拳樱若欲成就一切曼罗者,当结金刚手拳樱

若欲令说三世事者,当结金刚舌拳樱若欲成就金刚手者,当结金刚高举樱

若欲求成就佛者,当结诸佛金刚拳樱

猜你喜欢
  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佚名
  起世经卷第四·佚名
  目录·宗鉴
  四品学法经·佚名
  卷第十三·昙噩
  佛地经论卷第四·佚名
  佛说文殊悔过经·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二·唐慧琳
  雪峰即非禅师道影赞·即非如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二(之上)·智俨
  四分律卷第三十七(二分之十六)·佚名
  卷十九·性音
  卷一·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十二门论疏 第一卷·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舜翁·唐圭璋

      南柯子   德祖家珍熟,钱塘五月中。碧梧桐盖翠筠笼。倾向水晶盘内、鬥尝空。   绛粟成团小,清甜笑蜜浓。微酸犹解惨人容。最是玉纤拈处、染轻红。

  • 初集跋 张廷玉等·乾隆

    御极以来抚辰熙绩畴咨僚采一日万几胥待理於渊衷之宥密仰惟宵衣旰食之勤自朝至於日中昃劳亦至矣而操觚拈韵动千百言且日以为程如天之有行未尝间息十余年来存稿之积文笥者盈四千余篇【臣】等及在廷臣工以校刻御制文集请

  • 御选明诗卷三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十八七言古诗三陶凯赠琴士施彦昭君不见鸣琴无赏音伯牙絶弦仍破琴又不见斲琴无良工焦琴终为防下桐大江之南多好山孤桐往往生其间武林城中百万家斲琴施氏良足夸嗟哉施氏之外无复人桐树枯死终为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一·佚名

    卷二十一   康熙十五年正月丁亥,命贵州提督赵赖募兵。总督董卫国奏:江西提督赵国祚率标下官兵三千随安亲王进取长沙,绿旗官兵遂至缺额;江省伏莽未靖,防守之兵不宜少减。上命见驻九江贵州提督赵赖就近募兵三千,暂令统辖;即

  • 通鉴续编卷十七·陈桱

    【甲子】十四年【金皇统四年夏人庆元年】春正月行人王伦为金所杀【金欲以伦为平泺三路都转运使伦曰奉命而来非降也金胁以威伦拒益力金杖其使俾缢杀之伦厚赂使少缓遂冠带南乡再拜恸哭曰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天下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天顺元年十一月辛酉朔钦天监进天顺二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百官颁行天下○升南京大理寺右少卿李茂为大理寺左少卿○壬戌 皇太子千秋节文武百官诣文华殿行贺礼先是诏免千秋节贺礼礼科都给事中卢祥等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壬子朔先是播酋杨应龙梗化构乱屡经诸臣具题奉旨勘处迄无定议巡按赵标乃直陈逆酋杀掳之实据及处置之机宜大略不过剿防抚三策而吃紧尤在足饷今川省当采办之时竭膏尽髓不能更有所出以养兵所可处者议抽

  • 一三○三 寄谕闽浙总督李侍尧等饬属查办《古今小品》等违碍书籍·佚名

    一三○三 寄谕闽浙总督李侍尧等饬属查办《古今小品》等违碍书籍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闽浙总督李<侍尧>、福建巡抚徐<嗣曾>,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奉上谕:据书麟奏江宁书局续收违碍书籍解京,分别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阿桂

    七月辛酉阿桂奏言【臣】前奉谕防以科多新桥等处贼众甚多且系阿桂后路必须尽行勦洗【臣】查六月初三初四日接到刘秉恬等来札即拨侍卫章京将领等带兵接应彼时原以温福刘秉恬后路如果难通当拟亲自带兵前往勦杀嗣于初五六

  • 于烈传(附于祚传)·魏收

    于洛拔的长子于烈,长于射箭,寡言少语,有一种不可侵犯的神色。年轻时被授予羽林中郎,迁任羽林中郎将。延兴初年(471),奉命负责宁光宫宿卫事。迁任屯田给纳。太和初年(477),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元目辰,长安镇将陈提

  • 卷二十六·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六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雩祀国家凡遇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或露告於宫中於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及社稷山川无常仪嘉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皆御

  • 提要·杨廷和

    【臣】等谨案杨文忠三録八巻明杨廷和撰廷和字介夫新都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华葢殿大学士文忠其諡也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名为三录实则题奏前录一巻题奏后录一巻视草余录二巻辞谢录四巻凡四种题奏前录正徳时所上题奏后录嘉

  • 我的人生态度·梁漱溟

    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近著《人心与人生》于第七章中曾自述其对人类心理之认识前后转变不同,因亦言及其人生思想尝有三期之不同:(1)近代西洋功利主义思想,(2)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3)中国古时的儒家思想,顾未遑道其间转变由来。兹用

  • 卷三十五 语录下·陆九渊

    卷三十五语录下 周清叟廉夫所录   后生看经书,须着看注疏及先儒解释,不然,执己见议论,恐入自是之域,便轻视古人。 圣人教人只是就日用处开端。如孟子言徐行后长,可为尧舜。不成在长者后行便是尧舜。

  • 卷九·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传续说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説卷九   宋 吕祖谦 撰成公下定姜不内酌饮【十四年】古人有防则邻里爲糜粥以饮食之定公之防想羣臣设酌饮于定姜定姜以太子之不哀故不内华元曰我爲右师君臣之训

  • 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太虚

    ──二十五年四月在奉化雪窦寺讲──一 概说  二 十方净土  三 兜率净土一 概说现在特别提出“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比观一下:释迦牟尼佛所以要说这一部经,无非使现在将来一切众生依经修观,往生兜率内院的。然此

  • 卷第八·道忞

    禅灯世谱卷第八 南岳下云门宗雪窦显法派世系图下 (十世)雪窦重显(卍进本十世为四世。已下递次准之) (十一世)天衣义怀 (十二世)法云法秀 (十三世)佛国惟臼 (十四世)慧林慧海 万杉寿坚  万杉寿隆 智者绍先  福圣

  • 苇航纪谈·蒋津

    笔记。宋蒋津著,五卷。原书已佚。《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有摘录。其中《说郛》涵芬楼本存有十则,宛委山堂 本存有十一则(含前者之十则)。书中记有嘉泰间事,知著者为南宋后期人。书中内容甚杂,或记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