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程材篇第三十四

论者多谓儒生不及彼文吏,见文吏利便,而儒生陆落,则诋訾儒生以为浅短,称誉文吏谓之深长。是不知儒生,亦不知文吏也。

儒生、文吏皆有材智,非文吏材高而儒生智下也,文吏更事,儒生不习也。谓文吏更事,儒生不习,可也;谓文吏深长,儒生浅短,知妄矣。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何则?并好仕学宦,用吏为绳表也。儒生有阙,俗共短之;文吏有过,俗不敢訾。归非于儒生,付是于文吏也。夫儒生材非下于文吏,又非所习之业非所当为也,然世俗共短之者,见将不好用也。将之不好用之者,事多己不能理,须文吏以领之也。夫论善谋材,施用累能,期于有益。文吏理烦,身役于职,职判功立,将尊其能。儒生栗栗,不能当剧;将有烦疑,不能效力,力无益于时,则官不及其身也。将以官课材,材以官为验,是故世俗常高文吏,贱下儒生。儒生之下,文吏之高,本由不能之将。世俗之论,缘将好恶。

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其置文吏也,备数满员,足以辅己志。志在修德,务在立化,则夫文吏瓦石,儒生珠玉也。夫文吏能破坚理烦,不能守身,〔不能守〕身,则亦不能辅将。儒生不习于职,长于匡救,将相倾侧,谏难不惧。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谏之议,令将检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阿意苟取容幸,将欲放失,低嘿不言者,率多文吏。文吏以事胜,以忠负;儒生以节优,以职劣。二者长短,各有所宜。世之将相,各有所取。取儒生者,必轨德立化者也;取文吏者,必优事理乱者也。材不自能则须助,须助则待劲。官之立佐,为力不足也;吏之取能,为材不及也。

日之照幽,不须灯烛;贲、育当敌,不待辅佐。使将相知力,若日之照幽,贲、育之难敌,则文吏之能无所用也。病作而医用,祸起而巫使。如自能案方和药,入室求祟,则医不售而巫不进矣。桥梁之设也,足不能越沟也;车马之用也,走不能追远也。足能越沟,走能追远,则桥梁不设、车马不用矣。天地事物,人所重敬,皆力劣知极,须仰以给足者也。今世之将相,不责己之不能,而贱儒生之不习;不原文吏之所得得用,而尊其材,谓之善吏。非文吏,忧不除;非文吏,患不救。是以选举取常故,案吏取无害。儒生无阀阅,所能不能任剧,故陋于选举,佚于朝庭。聪慧捷疾者,随时变化,学知吏事,则踵文吏之后,未得良善之名。守古循志,案礼修义,辄为将相所不任,文吏所毗戏。不见任则执欲息退,见毗戏则意不得。临职不劝,察事不精,遂为不能,斥落不习。有俗材而无雅度者,学知吏事,乱于文吏,观将所知,适时所急,转志易务,昼夜学问,无所羞耻,期于成能名文而已。其高志妙操之人,耻降意损崇,以称媚取进,深疾才能之儒,〔汨〕入文吏之科,坚守高志,不肯下学。亦时或精暗不及,意疏不密,临事不识;对向谬误;拜起不便,进退失度;秦记言事,蒙士解过,援引古义;割切将欲,直言一指,触讳犯忌;封蒙约缚,简绳检署,事不如法,文辞卓诡,辟刺离实,曲不应义。故世俗轻之,文吏薄之,将相贱之。

是以世俗学问者,不肯竟经明学,深知古今,急欲成一家章句,义理略具,同〔趋〕学史书,读律讽令,治作〔请〕奏,习对向,滑习跪拜,家成室就,召署辄能。徇今不顾古,趋仇不存志,竞进不案礼,废经不念学。是以古经废而不修,旧学暗而不明,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材能之士,随世驱驰;节操之人,守隘屏窜。驱驰日以巧,屏窜日以拙。非材顿知不及也,希见阙为,不狎习也。盖足未尝行,尧、禹问曲折;目未尝见,孔、墨问形象。

齐部世刺绣,恆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目〕见之,日为之,手狎也。使材士未尝见,巧女未尝为,异事诡手,暂为卒睹,显露易为者,犹愦愦焉。方今论事,不谓希更,而曰材不敏;不曰未尝为,而曰知不达。失其实也。儒生材无不能敏,业无不能达,志不〔肯〕为。今俗见不习,谓之不能,睹不为,谓之不达。科用累能,故文吏在前,儒生在后。是从朝庭谓之也。如从儒堂订之,则儒生在上,文吏在下矣。从农论田,田夫胜;从商讲贾,贾人贤;今从朝庭谓之文吏。朝庭之人也,幼为干吏,以朝庭为田亩,以刀笔为耒耜,以文书为农业,犹家人子弟,生长宅中,其知曲折,愈于宾客也。宾客暂至,虽孔、墨之材,不能分别。儒生犹宾客,文吏犹子弟也。以子弟论之,则文吏晓于儒生,儒生暗于文吏。今世之将相,知子弟以文吏为慧,不能知文吏以狎为能;知宾客以暂为固,不知儒生以希为拙:惑蔽暗昧,不知类也。一县佐史之材,任郡掾史。一郡修行之能,堪州从事。然而郡不召佐史,州不取修行者,巧习无害,文少德高也。五曹自有条品,簿书自有故事,勤力玩弄,成为巧吏,安足多矣?贤明之将,程吏取才,不求习论高,存志不顾文也。

称良吏曰忠,忠之所以为效,非簿书也。夫事可学而知,礼可习而善,忠节公行不可立也。文吏、儒生皆有所志,然而儒生务忠良,文吏趋理事。苟有忠良之业,疏拙于事,无损于高。论者以儒生不晓簿书,置之于下第。法令比例,吏断决也。文吏治事,必问法家。县官事务,莫大法令。必以吏职程高,是则法令之家宜最为上。或曰:“固然,法令,汉家之经,吏议决焉。事定于法,诚为明矣。”曰:夫《五经》亦汉家之所立,儒生善政,大义皆出其中。董仲舒表《春秋》之义,稽合于律,无乖异者。然则《春秋》,汉之经,孔子制作,垂遗于汉。论者徒尊法家,不高《春秋》,是暗蔽也。《春秋》、《五经》义相关穿,既是《春秋》,不大《五经》,是不通也。《五经》以道为务,事不如道,道行事立,无道不成。然则儒生所学者,道也;文吏所学者,事也。假使材同,当以道学。如比于文吏,洗泥者以水,燔腥生者用火。水火,道也,用之者,事也,事末于道。儒生治本,文吏理末,道本与事末比,定尊卑之高下,可得程矣。

尧以俊德,致黎民雍。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张释之曰:“秦任刀笔小吏,陵迟至于二世,天下土崩。”张汤、赵禹,汉之惠吏,太吏公《序累》置于酷部而致土崩,孰与通于神明令人填膺也?将相知经学至道,而不尊经学之生,彼见经学之生,能不及治事之吏也。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儒生能为文吏之事,文吏不能立儒生之学。文吏之能,诚劣不及,儒生之不习,实优而不为。禹决江河,不秉.锸;周公筑雒,不把筑杖。夫笔墨簿书,.锸筑杖之类也,而欲合志大道者躬亲为之,是使将军战而大匠斫也。说一经之生,治一曹之事,旬月能之。典一曹之吏,学一经之业,一岁不能立也。何则?吏事易知,而经学难见也。儒生擿经,穷竟圣意;文吏摇笔,考迹民事。夫能知大圣之意,晓细民之情,孰者为难?以立难之材,含怀章句十万以上,行有余力。博学览古今,计胸中之颖,出溢十万。文吏所知,不过辨解簿书。富累千金,孰与赀直百十也?京禀知丘,孰与委聚如坻也?世名材为名器,器大者盈物多。然则儒生所怀,可谓多矣。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此言所习善恶,变易质性也。儒生之性,非能皆善也,被服圣教,日夜讽咏,得圣人之操矣。文吏幼则笔墨,手习而行,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考事则受赂,临民则采渔,处右则弄权,幸上则卖将;一旦在位,鲜冠利剑。一岁典职,田宅并兼。性非皆恶,所习为者,违圣教也。故习善儒路,归化慕义,志操则励变从高明。明将见文,显用儒生:东海相宗叔犀,犀广召幽隐,春秋会飨,设置三科,以第补吏。一府员吏,儒生什九。陈留太守陈子瑀,开广儒路,列曹掾史,皆能教授。簿书之吏,什置一二。两将知道事之理,晓多少之量,故世称褒其名,书记纪累其行也。

猜你喜欢
  诈晦卷五·杨慎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孔子
  卷七·沈棐
  卷二十四·黄伦
  第四十二卦:《益卦》·佚名
  提要·吕祖谦
  卷十八·李钟伦
  卷一·佚名
  大雲初分福田健度第三十四·佚名
  卷三·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人物志忆(十三则)·太虚
  僧格之养成·太虚
  卷第十一·智旭
  第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七·彭定求

        卷747_1 【春日作】李中   和气来无象,物情还暗新。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   染水烟光媚,催花鸟语频。高台旷望处,歌咏属诗人。   卷747_2 【寒江暮泊寄左偃】李中   维舟芦荻岸,离恨若为宽。烟火人家

  • ●慶芝堂詩集卷十五·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律詩三 ◆七言律詩三◆ 友人邀飲即席賦贈 簡答友人 簡余省三 壽金總戎毓崑七秩雙慶 五月望後熱甚憶李廉衣柯東巖園居卻寄 寄答邊選拔趙珍二首 立秋日攜近詩過天峰飲 弔錢中和 送葬 辭館 賀同年張

  • 三集卷九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十四古今体一百三十七首【辛卯二】祈糓斋居斋必坐居迁仍於左个焉【斋宫在乾清宫左】新正政方简首祭意弥?冬泽虽云被春膏亟欲连同云时聚散顒望又殷然咏汉玉檀柄如意汉玉香檀接柄长两端仍汉

  • 第二十场·田汉

    报告员:杜甫的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一天虽不是三月三日,可是由于中国飞机访问“孤岛”,上海黄浦江边也来了好几位丽人。〔警报声未断。〔新群和苦英从容地走过来。梁若英 从慕尔鸣路走出来,我不知往哪

  • 陈东甫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东甫」生平不详。与谭宣子、乐雷发交友赠答。见《阳春白雪》卷六谭宣子《摸鱼儿》题序及乐雷发《雪矶丛稿》。存词三首。 ●长相思 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 度柳穿花觅信音。 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

  • 本纪第十九 懿宗 僖宗·刘昫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漼,宣宗长子,母曰元昭皇太后晁氏。大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生于籓邸。会昌六年十月,封郓王 ,本名温。大中十三年八月七日,宣遗诏立为皇太子监国,改今名。十三日,柩前即帝位,年二十七。帝姿貌雄杰,有异稠人。籓

  • ◎省公署·费行简

    省长为一省之最高级行政长官,道尹县知事等,其正辖属吏也。财政司法,则以受政府特别委任,有监督权,近复兼辖教育实业两厅,其权力视清之巡抚焉。然以武人权重,不得不屈节以事督军,又畏省会弹劾,不得不联络议员,故营私舞弊之事,虽不

  • 颜杲卿传·欧阳修

    颜杲卿字昕,与颜真卿同五世祖,出身书香门第。父元孙,在垂拱年间颇负盛名,曾任濠州刺史。杲卿凭父功名任遂州司法参军。性格刚强正直,处事明达有效。曾受刺史责难,严肃辩白,不受屈辱。开元年间与兄春卿、弟曜卿同以写作判词评

  • 波茨坦公告·佚名

    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二)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

  • 礼六一·徐松

    旌表【宋会要】太祖开宝七年,陈州项城民常真父母死,庐墓终丧,负土成坟,不茹荤血。诏旌表门闾。先是,周广顺中已赐旌表,至是再有是命。其后真妻病,子晏割股肉以食母。及死,次子守规徒跣,日一食,庐墓三年。太平兴国八年,又诏旌表之

  • 卷三十九 论语二十一·黎靖德

      ◎先进篇上   △先进於礼乐章   立之问:"先进、后进,於礼乐文质何以不同?"曰:"礼,只是一个礼,用得自不同。如升降揖逊,古人只是诚实依许多威仪行将去,后人便自做得一般样忒好看了。古人只是正容谨节,后人便近於巧言、

  • 卷四 性理一·黎靖德

      ◎人物之性气质之性   这几个字,自古圣贤上下数千年,呼唤得都一般。毕竟是圣学传授不断,故能如此。至春秋时,此个道理其传犹未泯。如刘定公论人受天地之中以生,郑子产论伯有为厉事,其穷理煞精。〔广〕   天之生物也

  • 佛说戒香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尊者阿难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当启问。唯愿世尊为我解说。我

  • 万善同归集序·延寿

    朝奉郎守司农少卿致仕轻车都尉长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绯鱼袋沈振撰  稽夫享四溟之广。非聚流而弗充。跻十地之尊。非聚善而弗具然则深不可测者。在乎积纳而久。圣不可知者。在乎积修而勤。矧妙觉垂言。玄通立教。

  • 佛说华聚陀罗尼咒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耨达多龙王宫中。与诸比丘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满足一千。尽是一生补处。皆得陀罗尼位阶十地。犹如王子不久当得绍继王位。此诸菩萨亦复如是。有大功德而自庄严。不久当得灌顶

  • 三姊妹·柔石

    柔石著 1929年出版。小说以委婉的笔调,叙述章先生与姊妹三人的曲折恋爱的故事。章先生在杭州德行中学读书时,认识了像“三位天使”的三姊妹。他热烈地爱上了大姐莲姑,后到北京大学读书,四年后学成回校,但此时莲姑已下嫁给

  • 大事记续编·王祎

    明王祎撰。七十七卷。系继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全同吕书而将解题附各条之下,不另作一书。俞恂谓本书起自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迄于宋德祐二年(1276),计一千三百六十五年。传本虽始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却止于后周显德六

  • 春秋金锁匙·赵汸

    一卷。元赵汸撰。此书撮举孔子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同类者互相推勘,研究其异同,以明其属于正例变例。如以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与桓十一年“柔会宋公盟于折”合为一条,其下云:“春秋以前征伐之不下于大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