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命禄篇第三

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自王公逮庶人,圣贤及下愚,凡有首目之类,含血之属,莫不有命。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故命贵从贱地自达,命贱从富位自危。故夫富贵若有神助,贫贱若有鬼祸。命贵之人,俱学独达,并仕独迁;命富之人,俱求独得,并为独成。贫贱反此,难达,难迁,难得,难成;获过受罪,疾病亡遗,失其富贵,贫贱矣。是故才高行厚,未必保其必富贵;智寡德薄,未可信其必贫贱。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逾。故夫临事知愚,操行清浊,性与才也;仕宦贵贱,治产贫富,命与时也。命则不可勉,时则不可力,知者归之于天,故坦荡恬忽。虽其贫贱。

使富贵若凿沟伐薪,加勉力之趋,致强健之势,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无命之人,皆得所愿,安得贫贱凶危之患哉?然则,或时沟未通而遇湛,薪未多而遇虎。仕宦不贵,治产之富,凿沟遇湛、伐薪逢虎之类也。

有才不得施,有智不得行,或施而功不立,或行而事不成,虽才智如孔子,犹无成立之功。世俗见人节行高,则曰:“贤哲如此,何不贵?”见人谋虑深,则曰:“辩慧如此,何不富?”贵富有命禄,不在贤哲与辩慧。故曰:富不可以筹策得,贵不可以才能成。智虑深而无财,才能高而无官。怀银纾紫,未必稷、契之才;积金累玉,未必陶硃之智。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故官御同才,其贵殊命;治生钧知,其富异禄。禄命有贫富,知不能丰杀;命有贵贱,才不能进退。成王之才不如周公,桓公之知不若管仲,然成、桓受尊命,而周、管禀卑秩也。案古人君希有不学于人臣,知博希有不为父师。然而人君犹以无能处主位,人臣犹以鸿才为厮役。故贵贱在命,不在智愚;贫富在禄,不在顽慧。世之论事者以才高当为将相,能下者宜为农商,见智能之士官位不至,怪而訾之曰:“是必毁于行操。”行操之士亦怪毁之曰:“是必乏于才知。”殊不知才知行操虽高,官位富禄有命。才智之人,以吉盛时举事而福至,人谓才智明审;凶哀祸来,谓愚暗。不知吉凶之命,盛衰之禄也。

白圭、子贡,转货致富,积累金玉,人谓术善学明。主父偃辱贱于齐,排摈不用;赴阙举疏,遂用于汉,官至齐相。赵人徐乐亦上书,与偃章会,上善其言,征拜为郎。人谓偃之才,乐之慧,非也。儒者明说一经,习之京师,明如匡稚圭,深如赵子都,初阶甲乙之科,迁转至郎博士,人谓经明才高所得,非也。而说若范雎之干秦明,封为应侯;蔡泽之说范雎,拜为客卿,人谓雎、泽美善所致,非也。皆命禄贵富善至之时也。孔子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鲁平公欲见孟子,嬖人臧仓毁孟子而止。孟子曰:“天也!”孔子圣人,孟子贤者,诲人安道,不失是非,称言命者,有命审也。

《淮南书》曰:“仁鄙在时不在行,利害在命黥不在智。“贾生曰:“天不可与期,道不可与谋,迟速有命,焉识其时?”高祖击布,为流矢所中,疾甚。吕后迎良医,医曰:“可治。”高祖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韩信与帝论兵,谓高祖曰:“陛下所谓天授,非智力所得。”扬子云曰:“遇不遇,命也。”太史公曰:“富贵不违贫贱,贫贱不违富贵。”是谓从富贵为贫贱,从贫贱为富贵也。

夫富贵不欲为贫贱,贫贱自至;贫贱不求为富贵,富贵自得也。春夏囚死,秋冬王相,非能为之也;日朝出而暮入,非求之也,天道自然。代王自代入为文帝,周亚夫以庶子为条侯,此时代王非太子,亚夫非适嗣,逢时遇会,卓然卒至。命贫以力勤致富,富至而死;命贱以才能取贵,贵至而免。才力而致富贵,命禄不能奉持,犹器之盈量,手之持重也。器受一升,以一升则平,受之如过一升,则满溢也;手举一钧,以一钧则平,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前世明是非归之于命也,命审然也。

信命者,则可幽居俟时,不须劳精苦形求索之也。犹珠玉之在山泽,天命难知,人不耐审,虽有厚命,犹不自信,故必求之也。如自知,虽逃富避贵,终不得离。故曰:力胜贫,慎胜祸。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贵;废时失务,欲望富贵,不可得也。虽云有命,当须索之。如信命不求,谓当自至,可不假而自得,不作而自成,不行而自至?夫命富之人,筋力自强;命贵之人,才智自高,若千里之马,头目蹄足自相副也。有求而不得者矣,未必不求而得之者也。精学不求贵,贵自至矣: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富贵之福,不可求致;贫贱之祸,不可苟除也。由此言之,有富贵之命,不求自得。

信命者曰:“自知吉,不待求也。天命吉厚,不求自得;天命凶厚,求之无益。”夫物不求而自生,则人亦有不求贵而贵者矣。人情有不教而自善者,有教而终不善者矣,天性,犹命也。越王翳逃山中,至诚不愿。自冀得代。越人熏其穴,遂不得免,强立为君。而天命当然,虽逃避之,终不得离。故夫不求自得之贵欤!

猜你喜欢
  景公为大钟晏子与仲尼柏常骞知将毁第九·晏婴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一·周祖谟
  第十章 6·辜鸿铭
  卷十三·冯复京
  卷八·陈深
  第十六卦:《豫卦》·佚名
  卷七·高闶
  序·佚名
  卷五百九十一·佚名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玄奘
  宗镜录卷第一百·延寿
  金刚仙论 第一卷·佚名
  一与三·佚名
  金光明经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十五 元结【字次山瀼州人】 欵乃曲 谁能听欵乃欵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始歌悲

  • 王安石·朱自清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属抚州人。后居金陵,亦号半山。登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通判舒州。召试馆职,不就;用为群牧判官。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1058)入为度支判官。俄直集贤院。明年,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纠察

  • 唐音卷三·杨士弘

    元 杨士宏 撰张 震 注唐诗正音二七言古诗【按梁太常卿任昉序曰七言诗始汉武帝柏梁体然考之甯戚扣角之歌及百里奚妻扊扅之歌亦曰君今富贵忘我为是亦七言矣是未知果起于何时也】王摩诘【见前注】登楼歌【説文歌咏也

  • 卷二百四十·表第三十一·脱脱

        宗室世系二十六      《宋史》 元·脱脱等

  • 第五十五回 江甯城万姓被兵 静海寺三帅定约·蔡东藩

      却说牛鉴自宝山逃走,沿路不暇歇脚,一直奔回江宁。英兵即溯江直入,径攻松江。松江守将姓尤名渤,乃是寿春镇总兵,从寿春调守松江城。他闻英兵入境,带着寿春兵二千,到江口待着。英兵见岸上官军,一队一队的排列,严肃得很,他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七月癸丑朔以孟秋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赐吏部尚书孙鑨乘传回籍○升吏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黄凤翔为南京礼部尚书山西左布政使陆万垓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推南京通政使司右参议孟一脉为应天府

  • ◎创议复辟之健将·李定夷

    劳乃宣自青岛战事发生后,原拟前游曲阜,谒圣庙,拜孔林,再往泰山读书高隐。嗣以山居虽佳终嫌荒凉,漱石枕流之风言之似易,行之实难。况又身历宦途,饱尝繁华之滋味者乎!故不得已暂居济南,缘劳之快婿孔幼云氏,亦圣裔也,方由曲阜移家历

  • 谢承后汉书卷七·周天游

    宋度传六○五宋度字叔平,除谒者。以诏书赐降(侯)胡,〔俟朝〕郎门〔一〕,门闭,度顿首让胡掾,赐毕,奏罢大鸿胪。京师称曰:「宋叔平一使,奏罢九卿〔二〕。」(姚。王。汪。黄)──书钞卷六二 〔一〕据汪辑删补。 〔二〕「奏罢」原误倒

  • 卷七十·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七十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傅介子北地人也【师古曰赵充国传赞云义渠公孙贺傅介子然则介子北地义渠人也】以

  • 第六十四章 急转直下的内战·李宗仁

    一当我于副总统任内,在南京闲住期间,内战却急转直下,终于不可收拾。 内战逆转的开端,正如众所周知,始于东北。国军在东北的失策,前已约略说过。至于东北军事受挫经过的详情,将来史家自可秉其春秋之笔加以论述,我本人

  • 暮年有感·梁漱溟

    谈乐天知命古人有许多说话,早先我自以为能领会其意义,其实所领会的极其粗浅。今年过八旬后,感受时事环境教训,乃有较深领会于心。此一不同,唯自己心里明白而已,难以语人。今略记之于下;人之领会于吾言者如何,又将视其在人生实

  • 卷一百二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二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三>鼛鼓韗人為皋鼓長尋有四尺鼔四尺倨句磬折則皋鼓中高而兩端下矣鼓人曰以鼛鼔鼓役事春秋傳曰魯人之皋蓋皋緩也

  • 卷七·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録卷七     明 熊过 撰宣公名倭一名接文公妾敬嬴子在位十八年諡法善问周逹曰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谷梁传曰继故言即位与闻乎故也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姜氏齐姜也惠公女敬

  • 后序·崔子方

    后序或问曰春秋以日月为例信乎何其扰扰纷乱而不可合也应之曰子考之春秋而疑之耶抑将用传者之説而后疑之也苟用传者之説是宜扰扰纷乱而不可合矣左氏不着日月之例独于公子益师卒则着之曰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彼盖不知经于

  • 卷二十一·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二十一宋 吕祖谦 撰晋侯秦伯围郑【僖三十年秋晋侯秦伯围郑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圆悟克勤

    上堂四住建康府蒋山。师在潭州道林受请。拈敕黄示众云。龙蟠凤翥铁画银钩。出自九重从天降下。大众瞻仰请为敷宣。拈香祝圣云。大众见么。祖佛同根本。人天共赞扬。结成宝盖祥云。共祝南山圣寿。奉为今上皇帝万岁万万

  • 毗沙门天王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法师不空奉 诏译  尔时毗沙门天王。在于佛前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为未来诸有情等利益安乐。丰饶财宝护持国界故。说自真言。我此真言

  • 科场条贯·陆深

    明代科举制度书,是书仅寥寥数页,然“纪洪武至嘉靖间科举条式,于前后损益之制,胪列颇详”。今存明代科举制度之书较少,故录以备考。是书除刻入《俨山外集》外,尚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以影印。《四库全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