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当仁不让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读解】

通权达变的学说。

在《里仁》篇里,孔子曾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所以,孔子的学生说他是“毋必,毋固。”(《子罕》)不死板,不固执。

孟子更是赞美说:“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做官就做官,该辞职就辞职,这就是孔子啊。”“孔子是圣人中最识时务的,是集大成者!”(《孟子·万章上》)

识时务者为俊杰。

回到“当仁,不让于师”来看。凡事让于师是遵从师道尊严,当然不错。但是,只要是行仁义的事,也就不能拘泥了。这里又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方面的意思是说,当自己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老师错了,自己是对的,这时就不必谦让,而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这也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那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仁,不让于师”的另一个方面意思是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要自靠奋勇,积极主动上前,而不要谦让于其他的人。比如说大家选举你当人民代表、职工大会代表什么的,为大家服务,为民众疾呼,有什么可谦让的呢?

既然连老师都可以不必谦让,其他自然都不在话下。所以我们今天大都说“当仁不让”而省去“于师”两个字。那意思是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合于仁义,那就什么人都不必让了。

猜你喜欢
  第五十二卦 艮 艮为山 艮上艮下·佚名
  弱民第二十·商鞅
  夏官司马第四·佚名
  卷七十九 尚书二·黎靖德
  卷三·读史汇·李贽
  管子补注卷十三·刘绩
  卷三一·邱濬
  卷三十九·陈祥道
  卷一·熊过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卷二·李琪
  (七)·钱穆
  大感动品第一·佚名
  楞严经卷第五文句·智旭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二·宗喀巴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七·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宋濂

        刘敏   刘敏,字有功,宣德青鲁里人。岁壬申,太祖师次山西,敏时年十二,从父母避地德兴禅房山。兵至,父母弃敏走,大将怜而收养之。一日,帝宴诸将于行营,敏随之入,帝见其貌伟,异之,召问所自,俾留宿卫。习国语,阅二岁,能

  • 卷三百七十五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四月丙申盡是月乙巳   四月丙申,吏部言:「應大小使臣磨勘,投納文字,內有不圓,但有照驗,並依承務郎以上條貫,委尚書相度,並不取索。」從之。   陝西轉運司言:「本路近歲賊盜多出商山,乞將商、虢二州及永興

  • 七国考卷十二·董说

    ○秦刑法什伍之法史记秦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髙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以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徳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二·刘时举

    宋 刘时举 撰宋髙宗二己酉建炎三年春正月上在扬州诏羣臣陈备御防 金陷徐州守臣王复骂敌不屈阖门百口皆遇害后諡庄节又陷淮阳执守臣李寛初韩世忠在淮阳将防山东诸寇以拒敌防尼雅满兵至滕县闻世

  • 卷二十七·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七  元 刘因 撰孟子二公孙丑上二章【夫子加齐之卿相】或问孟子不动心何也曰尽心知性无所疑惑动皆合义无所畏怯虽当盛位行大道亦沛然行其所无事而已何动心之有易所谓不疑其所行者

  • 卷七·李光地

    <经部,诗类,诗所  钦定四库全书诗所卷七大学士李光地撰大雅二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宼虐憯不畏明【弥郎反】柔逺能迩以定我王朝政乱而天下丧其乐生之心矣故绥四方者自国中始朝有诡

  • (九)·钱穆

    《近思录》卷九制度,凡二十七条。伊川言:“三代之时,人君必有师傅保之官。师,道之教训。傅,傅之德义。保,保其身体。后世作事无本,知求治而不知正君,知规过而不知养德。傅德义之道,固已疏矣。保身体之法,复无闻焉。”今按:此条见

  • 卷六十二·道世

    △祭祠灾第六十九(此有三部)▲述意部第一窃闻金玉异珍,在人共宝;玄儒别义,遐迩同遵。岂必孔生自国,便欲师从;佛处远邦,有心捐弃。不胜事切,辄陈愚亮。是非之理,不敢自专。昔孔丘辞逝庙,千载之规模;释迦言往寺,万代之灵塔。欲使见形

  • 卷四十二·佚名

    △迦叶三兄弟品下尔时世尊食讫。还至彼林经行。是时优娄频螺迦叶。过彼夜後。往至佛所。到已白佛。大德沙门。若知时者,饭食已办。佛告迦叶。汝於先去。我随後来。尔时世尊,於先发遣迦叶去後。即往到彼三十三天。到彼天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三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三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于中何者名为一。其一者。非二非三。此是阎浮提人。一作因缘。又言一者无续。此是郁单越人一作因缘。又言一者。非此作。此是弗婆提人一作因缘。又言一者。二种作

  • 卷第二十九·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九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一性无性等者蹑前出现品以明佛性上来展转三义皆於一性义分。钞十住菩萨者即十地菩萨也。▲钞答中答第一问等者以经中第一义空即是佛性之体名为智慧即是佛性之相故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九·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啟復閩中眾縉紳居士伏以法幢勝剎,長開閩嶺之春;願駕悲花,不枉靈山之囑,光飛束帛,報乏瑤華。恭惟大居士臺下,香海神龍、聖朝儀鳳,結來蓮社,稱四君子以為朋;坐破蒲團,疑諸尊宿而再世。瞻德雲而遐布,見昔日鼓山

  • 续书谱·姜夔

    书法理论著述。南宋姜夔著。全书一卷,共20条,今仅存18条,其顺序为: 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书苑补益》所载还有 “燥润、

  • 般泥洹后灌腊经·佚名

    般涅槃后灌腊经之本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佛灭后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浴佛陈供之法。

  •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咒内间诸华言

  •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罗睺罗于寒林中多为鬼恼。佛为说难拏陀罗尼。难拏者欢喜之义,言此陀罗尼有安乐欢喜之功德也。

  • 入楞伽心玄义·法藏

    全一卷。又作入楞伽经心玄义。唐代僧法藏(643~712)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乃注解入楞伽经之著作。分为十门,即:教起所因、藏部所摄、显教差别、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部类传译、义理分齐、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