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读解】
通权达变的学说。
在《里仁》篇里,孔子曾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所以,孔子的学生说他是“毋必,毋固。”(《子罕》)不死板,不固执。
孟子更是赞美说:“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做官就做官,该辞职就辞职,这就是孔子啊。”“孔子是圣人中最识时务的,是集大成者!”(《孟子·万章上》)
识时务者为俊杰。
回到“当仁,不让于师”来看。凡事让于师是遵从师道尊严,当然不错。但是,只要是行仁义的事,也就不能拘泥了。这里又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方面的意思是说,当自己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老师错了,自己是对的,这时就不必谦让,而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这也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那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仁,不让于师”的另一个方面意思是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要自靠奋勇,积极主动上前,而不要谦让于其他的人。比如说大家选举你当人民代表、职工大会代表什么的,为大家服务,为民众疾呼,有什么可谦让的呢?
既然连老师都可以不必谦让,其他自然都不在话下。所以我们今天大都说“当仁不让”而省去“于师”两个字。那意思是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合于仁义,那就什么人都不必让了。
猜你喜欢 第五十二卦 艮 艮为山 艮上艮下·佚名 弱民第二十·商鞅 夏官司马第四·佚名 卷七十九 尚书二·黎靖德 卷三·读史汇·李贽 管子补注卷十三·刘绩 卷三一·邱濬 卷三十九·陈祥道 卷一·熊过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卷二·李琪 (七)·钱穆 大感动品第一·佚名 楞严经卷第五文句·智旭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二·宗喀巴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七·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