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陆淞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陆淞(1109-1182)字子逸,号云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长兄。以祖恩补通仕郎,历秘阁校理、工部郎中、知辰州,官至朝请大夫。淳熙九年卒,年七十三。又《耆旧续闻》卷二:“陆辰州子逸,左丞佃之孙,晚以疾废,卜筑于秀野,越之佳山水也。放傲世间,不复有营念。对客则终日清谈不倦,尤好语前辈事。”

●瑞鹤仙

陆淞

脸霞红印枕。

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

屏间麝煤冷。

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

堂深昼永。

燕交飞、风帘露井。

恨无人与说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重省。

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

阳台路迥。

云雨梦,便无准。

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

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陆淞词作鉴赏

这首词据说是陆淞为歌姬盼盼所写的。“南渡初,南班宗子寓居会稽,为近属,士子最盛,园亭甲于浙东,一时座客皆骚人墨士,陆子逸尝与焉。士有侍姬盼盼者,色艺殊绝,公每属意焉。一日宴客,偶睡,不预捧觞之列。陆因问之,士即呼至,其枕痕犹在脸。公为赋《瑞鹤仙》,有‘脸霞红印枕’之句,一时盛传之,逮今为雅唱。后盼盼亦归陆氏。”(见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事情本是很简单,盼盼睡了起来“枕痕犹在脸”,可是通过陆淞丰富的想象与出色的描绘,在《瑞鹤仙》这首词里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珍惜青春而苦闷的少女形象。

话从“枕痕犹在脸”起,词也就以“脸霞红印枕”起笔,一笔深一笔地勾画出了这个害相思病的少女神态。“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把前句“脸霞红印枕”的现象加以补充说明:“冠儿不整”说明她并不是因为劳累而贫睡的,而是因为心事重重而精神不振。句中加上“还是”说明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现象,是因为其相思病也很久了。“屏间麝煤冷。”“麝煤”,本指墨,在这里指屏上之画。“冷”,是少女的感觉赋之于物。那画屏上就像画的是秀丽的山水,使她难以忘怀曾一起在清风明月下游山玩水的情景;又好像画的是艳美的花卉,使她产生花开花落青春易逝的感慨;也好像画的是对鸳鸯或双鹧鸪,更使她感到更加孤独与寂寞。……这里并没有详写,而是概括成“屏间麝煤冷”。点出一个“冷”字,任凭读者去想象,去体会相思的少女的凄凉的心境,痛苦的感情。这要比实写能产生更大的艺术效果。“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动词“压”与“弹”,表现出一种按奈不住的感情,以致双眉紧锁、泪珠扑簌簌直滚。这两句进一步写少女的脸上神情,暗示了她内心痛苦之强烈。

“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更进一层写周围的一切使她由冷漠而产生怅恨的感情。“深”与“永”是从空间与时间上表现出她空虚的感触。她在百无聊赖时所见到的却是双双乳燕交飞,风吹帘动,桃李依露井等等情景,这一切都刺激她产生孤寂失望情绪,而“恨无人与说相思”。作者运用这种反衬手法在加深了对少女内心痛苦情感的描写之后,又进而从形体的变化写她相思之深。“带围宽尽”四个字不仅发挥夸张的效果,加深对少女被病折磨的印象,而且将抽象思维具体化,让读者能从衣带宽大去想象她曾经是体态丰满、柳眉桃腮、笑容可掬的模样,与现在的瘦削的形象作对比,更产生了对她因病重而弱不禁风的样子的怜惜与哀叹!

词的上片从人物形态与具体环境的实写中,描写少女的慵懒、凄冷、孤寂,勾画出了一个怀春的少女形象。下片则是就“恨无人与说相思”展开对少女内心活动的描写,逐层深入描写她的回忆、悔恨、追求。

“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离别时的情景反复出现在作者眼前。“残”与“淡”给“灯”与“月”抹上一层伤别的色彩,景中有情,表现了少女对这难忘的时刻的回忆是痛苦的。如梦往事的浮现,使她感到虚无缥缈。“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阳台、云雨,指男女欢会时的事物而如今远隔这些,说明了旧欢难续。可是,少女终究还是痴望着:“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她痴望着情人的归来,先以花的盛开与凋谢,向好喻说的青春易老,在激起惜花之情的基础上再细问他怎能忍心蹉跎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细”字在这里用得深刻。女子有满怀的疑怨,等待着问个清楚,倾吐个够!结尾笔势振起,从少女的幽怨成疾转写出了她的痴心、不甘心。只有这样,全词才深刻逼真地刻画出少女的性格。她也有对正常之爱的要求,不光是自己对人执着不舍的爱着,而且也是被人同样的爱着。词中少女的形象,无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这首小词运用了反衬、夸张、比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抽丝剥茧的方法。“脸霞红印枕”像一根长丝的头,作者拽着它一把一把地抽,层层深入地揭示了少女怀春全部思想感情。因而在结构上紧密完整,一气呵成。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八·彭定求
  王埜·唐圭璋
  孙浩然·唐圭璋
  韩琦·唐圭璋
  楹联剩话·梁章钜
  甲集第七·钱谦益
  初集卷三十二·乾隆
  巻上·姚合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巻三·吴正子
  卷511 ·佚名
  提要·纪容舒
  卷八十九·陈廷敬
  卷七十八·陈廷敬
  监湖遗老诗序·贺铸
  游天台山赋译文注释·孙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九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八古今体六十首【乙卯六】观稼三月以前雨极优四月望後觉缺雨麦已结穗待灌浆黍禾出苗高尺许此时固不资渥霖时非甘泽利亦普【今春土膏沾润此时固无藉渥霖然晴几

  • 卷五·苏泂

    钦定四库全书泠然斋诗集卷五     宋 苏泂 撰七言律诗上楼大参贞元朝士久成空故国灵光但有公四海已迟三日雨八荒同在一春风耆年盛德天应相大册高文老更工且为商家了梅事未须海道覔丹东四朝相业旧仪刑今代衣冠类

  • 唐僧弘秀集卷五·李龏

    宋 李龏 编文益二首覩木平和尚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防陌路同论心秋月皎壊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防牡丹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髪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曳【一作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

  • 御选元诗卷五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五十七言律诗八王逢吉栁湖春晓栁湖湖在宛丘西湖水溶溶浪拍堤画舫载春人尚醉青帘沽酒马频嘶杂花隐映山光薄初日依稀树色低想像苏公行乐处读书亭畔冩新题鄂伦图游山谷寺春风重到野人原修竹桃花尚

  • 游次公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游次公字子明,号西池,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乾道末,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有《倡酬诗卷》。又曾为安仁令。淳熙十四年(1187)以奉议郎通判汀州,仅二月而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谓其“诗词皆工”,并载其宫词《虞美人》云:

  • 兴复哈密国王记全文·马文升

      幅员之内,以中岳为地之中,惟西域最远,而夷人种类亦繁,自大禹时,始通贡中国。今之甘、凉,即汉匈奴右贤王之地也,武帝倾海内之财始取之,设酒泉、张掖、炖煌三郡,西至玉门关外,去中国数千余里。至光武时,乃闭关以谢西域。唐太宗

  • ●卷一百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   起建炎元年五月五日甲午,尽十四日癸卯。   五日甲午内除麻制资政殿大学士大中大夫领开封府李纲除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   制曰:门下稽古建官莫先於论相用人惟巳尤慎於得贤将宏济於多

  • 卷之五百六十八·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二月。癸亥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辰皆如之。内记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皇懿旨、御史赵炳麟奏、请定教育宗旨一摺。学术人心。关系至大

  • 韦寿传·魏徵

    韦寿字世龄。 父亲韦孝宽,北周的上柱国、郧国公。 韦寿在北周,因是贵公子,早有美名,任右侍上士,后升任千牛备身。 赵王为雍州牧,召韦寿为主簿,不久升任少御伯。 周武帝亲征高氏时,授他为京兆尹,把留守京城的事托付给他。 因他

  • 卷十七·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十七   宋 李樗黄櫄 撰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洌【音列】彼下泉浸彼苞稂【音郎】忾【苦盖反】我寤叹念彼周京洌彼下泉浸彼苞萧忾

  • 卷三十九·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三十九   元 王天与 撰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周书康王旣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尸说见五子之歌○汉孔氏曰旣受顾命羣臣进戒遂报诰之因事曰遂○唐孔氏曰史叙其事作康王之诰】康王

  • 卷三十七·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五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云何名为如虚空耶。善男子,虚空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亦尔。善男子,虚空非过去。何以故无现在故。法若现在可过去。以无现在故无过去亦无现在。何

  • 卷五十七·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四尔时善财童子作如是念。我当云何见善知识。善知识者远离世间。住无所住不著诸入。超出障碍趣无碍道。具净法身善业化身。以明净智观诸世间。大愿成满。持佛法身。如意法身。非生灭身。非来去

  • 弘明集卷第九·僧祐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并吴兴沈绩作序注)萧琛难范缜神灭论曹思文难范缜神灭论(并二启诏答)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吴兴沈绩作序注)  夫神道冥默。宣尼固已绝言。心数理妙。柱史又所未说。圣非智不周近情难用

  • 佛说作佛形像经·佚名

    阙译人名出后汉录  佛至拘盐惟国。有诸树园主名拘翼。时国王名优填年十四。闻佛当来。王即敕傍臣左右皆悉严驾王即行迎佛。遥见佛心中踊跃欢喜。王即下车步。罢傍臣左右持盖者。王趋迎佛前以头面著佛足绕佛三匝。长

  • 复辟录·杨瑄

    《复辟录》记述明“夺门之变”事,考证较为详尽,征引亦颇繁富,是明人野史笔记中有一定史料价值的著作。

  • 原道醒世训·洪秀全

    洪秀全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写于1845—1846年间。是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它依据“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实则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

  • 死心悟新禅师语录·死心悟新

    全一卷。宋代僧死心悟新(1044~1115)撰,绍兴十一年(114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黄龙四家录第三。内容编录师初住云岩之开堂语录、住翠岩之广化法语、再住云岩之语录,及住黄龙之语录、小参示众、偈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