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治国第四十八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徵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徵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徵而倍取于民者四。关市之租,府库之徵,粟什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常山之东,河汝之闲,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庸也,四种而五获,年中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而富,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敺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猜你喜欢
  景公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晏婴
  提要·车若水
  皇言定声録卷七·毛奇龄
  第七章 29·辜鸿铭
  春秋公羊传谳卷四·叶梦得
  外篇·至乐第十八·庄子
  春秋集解卷八·苏辙
  卷七十六·王与之
  卷七·李钟伦
  卷十三·范家相
  卷七·顾镇
  第46章 射义·戴圣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致宝庆县知事函·太虚
  告全球的佛学同志·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宫天挺

    自从与刘文叔酌别之后,又经十年光景。他如今做了中兴皇帝,宣命我两三次,我不肯做官。您不知国家兴废!汉家公卿笑子陵,子陵还笑汉公卿。一竿七里滩头竹,钓出千秋万古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贫道之风,山高水长。主人宣命我两次三

  • 芦川归来集补钞·管庭芬

    芦川归来集补钞张元幹潇湘图落日孤烟过洞庭,黄陵祠畔白苹汀。欲知万里苍梧眼,泪尽君山一点青。

  • 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张说

    摇落长年叹,蹉跎远宦心。 北风嘶代马,南浦宿阳禽。 佳此黄花酌,酣余白首吟。 凉云霾楚望,濛雨蔽荆岑。 登眺思清景,谁将眷浊阴。 钓歌出江雾,樵唱入山林。 鱼以嘉名采,木为美材侵。 大道由中悟,逍遥匪外寻。 参佐多君子,词华妙

  • 卷六十三·志第十五·地理六·宋濂

        ◎地理六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管番民总管一。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武昌路,唐初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军。宋为荆湖

  • 卷十五 晋语九·左丘明

    1士景伯如楚,叔鱼为赞理。邢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及断狱之日,叔鱼抑邢侯,邢侯杀叔鱼与雍子于朝。韩宣子患之,叔向曰:“三奸同罪,请杀其生者而戮其死者。”宣子曰:“若何?”对曰:“鲋也鬻狱,雍子贾之以其子,邢侯

  • 卷第一百七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陈纪八〔上章困敦(庚子),一年。〕高宗宣皇帝下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大明孝宗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五弘治十六年正月己巳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分祭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是日 上尚未视朝

  • ●上篇卷二·陈洪谟

    丁巳三月,宣内阁臣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至文华殿。上曰:“近前。”于是直叩御榻,司礼监诸太监环跪于案侧。上曰:“看文书。”诸太监取本付溥等,又分置朱砚笔,授片纸数幅。上曰:“与先生辈计较

  • 郭企忠传·脱脱

    郭企忠,字元弼,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郭氏从郭子仪到郭承勋,都节制镇守北方。唐朝末年,郭承勋归入辽国,子孙继续做天德军节度使,到郭昌金时降为副使。郭企忠幼年父亲去世,他尽心侍奉母亲。郭企忠十三岁时,母亲也死了,他像成

  • 毛伯温传·张廷玉

    毛伯温,字汝厉,江西吉水人。祖父毛超,做过广西知府。伯温考中正德三年(1508)进士,初任绍兴府推官,后升任御史,先后巡按福建、河南。世宗即位后,宦官张锐、张忠等被判死刑,他们的同伙萧敬、韦靈暗中想拖延行刑。伯温上书请一并

  • 卷六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理宗时诏求言处州教授陈埙上封事曰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之所由隆上有安泰之心下有忧危之象世道之所由污故

  • 魏相翟强死·佚名

    【提要】 在国际关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将自己国家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某个国家为自己利益去分化瓦解、挑拨离间其他国家,是天经地义、非常正常的事情。看看楚国是如何突出它的利益的。 【原文】 魏相翟强死。为甘茂谓

  • 卷四十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二宋 赵汝愚 编天道门灾异六上英宗应诏论水灾   吕公着臣闻水旱之灾虽圣人在上不能免也然圣人在上虽有水旱而终不为害者遇灾而惧见异而修德夙夜自省以荅天戒故灾可以转而为福危可以

  • 第十六章 6·辜鸿铭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辜讲孔子说:“有三种错误是人们在尊长面前很容易犯的。第一,没让说话却抢着说话,这称为急躁;第二,让说话却保持沉默,这叫虚伪;第三,说话

  • 禅心经语·佚名

    日本道元禅师,三岁时丧父,八岁时丧母,从小就由叔父收养,十四岁时在京都建仁寺出家。我国宋朝时代,道元禅师来我国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木耳。道元禅师很亲切地跟他招呼,

  • 卷第一百二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业蕴第四中自业纳息第五之三云何苾刍留多寿行。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时薄伽梵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又欲分

  •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

  • 维摩义记·慧远

    凡四卷或八卷。隋代慧远(523~592)撰。又称维摩义记、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对于维摩经之文义作解释。初阐明声闻、菩萨二藏,并举出渐、顿二教之别,而判维摩经为菩萨藏顿教之法轮;次释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