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子·广泽》白话译文
原文:
自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丘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非明益也,势使然也。夫私心,井中也;公心,丘上也。故智载於私,则所知少;载於公,则所知多矣。何以知其然?夫吴越之国,以臣妾为殉,中国闻而非之;怒,则以亲戚殉一言。夫智在公,则爱吴越之臣妾;在私,则忘其亲戚。非智损也,怒弇之也。好亦然。语曰:莫知其子之恶也。非智损也,爱弇之也。是故夫论贵贱,辨是非者,必且自公心言之,自公心听之,而后可知也。匹夫爱其宅,不爱其邻;诸侯爱其国,不爱其敌。天子兼天下而爱之大也。
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已,皆弇於私也。天、帝、皇、后、辟、公、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余名,而实一也。若使兼、公、虚、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
译文:
在井里看星星,能看到的不会超过几颗星;从高丘上看星星,能够看见星星的始出,又能看到星星的消失。这并不是目力有所增加,而是地势使他这样。私心,就像井中观星;公心,就像邱上观星。智慧用在私心,所知道的就少,用于公心所知道的就多了。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呢?吴越这样的国家人死后用奴隶殉葬,中原诸国听到后便责难这种野蛮的行为,但(中原之人)因一言被激怒,与人相斗,不惜累及亲戚。智在公心,连吴越的奴隶也同情;智在私心,就会连亲戚也忘却不顾,不是智有所减损,而是被怒遮掩,丧失了理智。爱好也是这样。俗话说:“没有谁知道自己儿子的坏”,这不是智力有所减损,是被爱遮掩了。因此,讨论贵贱,辨别是非,必须从公心出发讨论它,从公心出发讨论它,然后才能知道正确的结论。平民百姓只爱自己的房宅,不爱他的邻舍;诸侯只爱他的封国,不爱他的敌国;天子能够兼爱天下所有的人,是因为天子的心胸宏大。
墨子崇尚兼、孔子崇尚公,皇子崇尚衷,田子崇尚均,列子崇尚虚,料子崇尚别囿。他们各为学说,互相非难,已经好几世了也不停止,都是因为被私心私见所蒙蔽。天、帝、皇、后、辟、公、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冢、晊、昄,意思都是大,十多个名称,但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如果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等不同的名目实质都一致,那么就没有了互相间的非难了。
猜你喜欢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晏婴 卷之四·子华子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二·家铉翁 春秋輯傳卷十二·王樵 卷五·鄂尔泰 仲子書卷五·冯云鹓 文公·文公八年·左丘明 三十二相品第九·佚名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注四十二章经序·佚名 序·觉岸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七·宗喀巴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四·佚名 萨昙分陀利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