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问第四十九

鲁君谓子墨子曰:“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昔者,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雠怨行暴,失天下。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非此愿无可为者。”齐将伐鲁,子墨子谓项子牛曰:“伐鲁,齐之大过也。昔者,吴王东伐越,栖诸会稽。西伐楚,葆昭王于随。北伐齐,取国子以归于吴。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也。昔者智伯伐范氏与中行氏,兼三晋之地。诸侯报其雠,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子墨子见齐大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国覆军,贼杀百姓,孰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亓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亓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鲁君之嬖人死,鲁君为之诔,鲁人因说而用之。子墨子闻之,曰:“诔者,道死人之志也。今因说而用之,是犹以来首从服也。”

鲁阳文君谓子墨子曰:“有语我以忠臣者,令人俯则俯,令之仰则仰,处则静,呼则应,可谓忠臣乎?”子墨子曰:“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是似景也。处则静,呼则应,是似响也。君将何得于景与响哉?若以翟之所谓忠臣者,上有过则微之以谏,己有善则访之上,而无敢以告,匡其邪而入其善,尚同而无下比。是以美善在上而怨雠在下,安乐在上而忧慼在臣。此翟之所谓忠臣者也。”

鲁君谓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未可知也。或所为赏与为是也。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

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其子战而死,其父让子墨子。子墨子曰:“子欲学子之子,今学成矣,战而死,而子愠,是犹欲粜籴,雠则愠也。岂不费哉!”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脩。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

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曰:“吾以夫子之道说越王,越王大说,谓过曰:‘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钧之粜,亦于中国耳,何必于越哉!”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滛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子墨子出曹公子而于宋。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曰:“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祭祀鬼神。今而以夫子之教,家厚于始也。有家厚,谨祭祀鬼神。然而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于病,吾未知夫子之道之可用也。”子墨子曰:“不然。夫鬼神之所欲于人者多。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夫鬼神岂唯擢季拑肺之为欲哉?今子处高爵禄而不以让贤,一不祥也。多财而不以分贫,二不祥也。今子事鬼神,唯祭而已矣,而曰‘病可自至哉?’是犹百门而闭一门焉,曰‘盗何从入?’若是而求福,于有?怪之鬼,岂可哉?”

鲁祝以一豚祭,而求百福于鬼神。子墨子闻之,曰:“是不可。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今以一豚祭,而求百福于鬼神,唯恐其以牛羊祀也。古者圣王事鬼神,祭而已矣。今以豚祭而求百福,则其富不如其贫也。”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可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来!”

孟山誉王子闾曰:“昔白公之祸,执王子闾,斧钺钩要,直兵当心,谓之曰:‘为王则生,不为王则死!’王子闾曰:‘何其侮我也!杀我亲,而喜我以楚国。我得天下而不义,不为也,又况于楚国乎?’遂而不为。王子闾岂不仁哉?”子墨子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若以王为无道,则何故不受而治也?若以白公为不义,何故不受王,诛白公然而反王?故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子墨子使胜绰事项子牛。项子牛三侵鲁地,而胜绰三从。子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曰:“我使绰也,将以济骄而正嬖也。今绰也,禄厚而谲夫子,夫子三侵鲁而绰三从,是鼓鞭于马靳也。翟闻之,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

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埶,亟败楚人。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埶,亟败越人。公输子善其巧,以语子墨子曰:“我舟战有钩强,不知子之义亦有钩强乎?”子墨子曰:“我义之钩强,贤于子舟战之钩强。我钩强,我钩之以爱,揣之以恭。弗钩以爱则不亲,弗揣以恭则速狎,狎而不亲则速离。故交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今子钩而止人,人亦钩而止子,子强而距人,人亦强而距子。交相钩,交相强,犹若相害也。故我义之钩强,贤于子舟战之钩强,”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昔隹>,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昔隹>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公输子谓子墨子曰:“吾未得见之时,我欲得宋。自我得见之后,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子墨子曰:“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是我予子宋也。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

猜你喜欢
  卷十 释鸟第十七·邢昺
  先进第十一·朱熹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晏婴
  本造第一·桓谭
  卷十六【起僖公二十九年尽三十三年】·杜预
  卷四·陈确
  春秋大全卷二十七·胡广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九章 知所属·林语堂
  卷一百四十三·卫湜
  卷五十二·康熙
  第八卦:《比卦》·佚名
  昭公·昭公十四年·左丘明
  卷六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一(有序)·智旭
  三报论原文·慧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徐世昌

    施闰章施闰章,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历官江西分守湖西道布政司参议。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侍讲,迁侍读。有《愚山先生学余集》。浮萍兔丝篇李将军言:“部曲尝掠人妻,既数年,携之南征

  • 四集卷五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古今体四十三首【戊戌九】大学士高晋等奏堵筑仪封漫口拟挑引河各情形诗以志事图呈漫口奏廵轺咨度情形朱笔标【高晋等前次奏云相度仪封漫口形势拟挑引河各情形绘图呈进阅图内所拟切滩处

  • 二集奏折·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臣】蒋溥谨奏为恭刻圣制二集以光文治事钦惟皇上天亶聪明日新学问万几余暇寓意诗篇自御极以来岁盈卷什丁卯之春始取丙辰後一纪所作诗四千余首订为初集命翰

  • 卷310 ·佚名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孤节老全,丛林岁寒。 机用千变,时事百难。 玉经火而愈润,莲秀水而常乾。 牛头之懒口挂壁,麈尾之辩舌翻澜。 触事出碍兮虚空挥剑,众影不黏兮明珠走盘。 释正觉 禅人并

  • 静·刘半农

    心底里迸裂出来的声音,在小屋中激荡了一回,也就静了。 静了!鼠眼在冷梁上悄悄的闪,石油在小灯里慢慢的燃。 他俩也不觉得眼睛红,他俩早陪了十多天的夜了。他俩已经麻木,不再觉得两边肋胁下一丝丝的噏着痛了。 沉寂的午夜,还

  • 卷十·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十明 文肇祉 撰録事诗集四言古诗悠悠厥初萹述祖德也悠悠厥初爰自西伯以諡为氏系用以翼汉有蜀守声名洋溢学校聿修民沐其泽若晋儒林文学借借有唐节义光于史册 维指使后歴世徴庸宋至寳祐笃生

  • 凡例·王葆心

    一、是书应用散文书事体&mdash;&mdash;如宿松朱氏「皖砦纪事」,戴褐夫「桐城孑遗录」之作方合。惟是稿创于光绪甲辰,时方开创进士河两等公小学堂拟作乡土历史课本;故用新体分析章节,以清眉目。戊申在都,董而理之;欲改未就,祇

  •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

    秋霖腹疾,一卧兼旬,感事怀人,百念灰尽,而户以外甚嚣尘上,喧然以国体问题闻。以厌作政谭如鄙人者,岂必更有所论列?虽然,独于兹事有所不容已于言也,乃作斯篇。吾当下笔之先,有二义当为读者告:其一当知鄙人原非如新进耳食家之心醉共

  • 食货三一·徐松

    茶法杂录下绍兴五年六月十八日,诏:「福建路转运司并建州每年合起大龙凤并京铤茶,并自来年为始,减半起发。」先是,上言福建岁有上供龙凤团茶,数目甚多,今锡赉既少,无所用之,枉费民力,故有是诏。 七月二十三日, 臣寮言:「州县之狱有

  • 卷50·陈邦瞻

    徽宗崇宁元年春三月,命宦者童贯置局于苏、杭,造作器用。诸牙、角、犀、玉、金、银、竹、藤、装画、糊抹、雕刻、织绣之工,曲尽其巧。诸色匠日役数千,而材物所须,悉科于民,民力重困。三年二月,令天下坑冶金银悉输内藏。四年十

  • 春秋大全卷二十九·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昭公上公名稠襄公妾齐归之子夫人孟子二十嵗即位在位二十五年孙齐在外七年凡三十二年薨于干侯諡法威仪恭明曰昭周 鲁昭公二十二年景王崩王猛立是年卒王室乱弟敬王立昭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昭二十六年敬

  • 卷二十三·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二存旧尚书卷第七古文尚书洪范第六周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十一【宋板】洪范考异古本经帝乃震怒

  • 自纪篇第八五·王充

    【题解】本篇是王充晚年写成的自传,记述了他的家世、生平、思想和著述,同时阐明了写作《论衡》等书的目的,着重反驳了当时某些人对他的攻击和诬蔑。它是王充一生思想言行的真实写照。【原文】85·1王充

  • 卷十二·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十二宋 朱申 撰冬官考工记下玉人之事【攻玉之工玉人为长】鎭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鎭取鎭安四方之义】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公侯伯之圭皆曰命者以其出于王所命也桓取强直有立之义】命圭七

  • 五诰解卷一·杨简

    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大司马九畿之籍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

  • 卷七·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增修东莱书説卷七    宋 时澜 撰汤誓第一       商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汤誓观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见孟子所谓五就汤五就桀之事甚明汤累进伊尹于夏欲以开

  • 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九十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七等觉支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七等觉支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净戒安忍精

  • 论母·佚名

    论之论母[百二十二门][A. 三法门(Tika)二十二门]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乐受相应法.苦受相应法.不苦不乐受相应法异熟法.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已取顺取法.不已取顺取法.不已取不顺取法已杂染顺杂染法.不已杂染顺杂染法.不已杂染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