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增修东莱书説卷七    宋 时澜 撰

汤誓第一       商书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汤誓

观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见孟子所谓五就汤五就桀之事甚明汤累进伊尹于夏欲以开导使之悛改桀终不可回此伊尹所以复归亳而定伐夏之谋也岂汤伊尹之本心哉聿求元圣与之戮力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伊尹亦自谓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尹之所适即天命之所在盖天心所享者天命所系也汤进伊尹于夏所以驻命于夏也复归之时命始不容辞矣伊尹相汤伐桀先伊尹而后汤文顺也升自陑或谓出其不意岂王者之师哉或谓汤得人和不必地利亦非人情也王者固仁义之兵然利害向背亦必决择升自陑必用师当行之道夏之可攻处也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汤告众庶而称王曰此史官于伊尹复归之后因天命之已决而定其称也方天命未絶于桀汤得伊尹而进之拳拳尊君之心无所不至及伊尹丑之天命絶矣絶于彼则不容释于此昔之尊君不幸而无所伸岂预称王而誓师乎事定而不敢居圣人之心也事未定而居之无乃非圣人之心哉天命所在固惟圣人见之明的而此心则不然也非台小子敢行称乱以此知非汤伐桀乃天也使汤非顺天命应人心则为称乱矣

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防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今商之众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观此可以见汤德泽入于民者深教化示于民者明桀之民虽不聊生商之民陶陶于农亩而不知非德泽之深能若此乎桀为无道而且以为正夏正者正统之正非教化之明尊卑上下之分能不忘乎予惟闻汝众言固有当于予心特畏上帝不敢不正耳夏罪其如台尤见汤德泽之深夏之民在涂炭之内而商之民在春风和气之中故曰夏罪其如台夏之虐不相接而相忘也故汤举夏之罪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天下之力所以作众人之事乃聚众人之力而为一人之事故曰率遏众力想其多为宫室台榭男不得耕女不得织而皆罹冻馁之患矣割者为屠戮残虐之政以割下也有众率怠弗协桀为威虐天下宜奔走畏惧而乃率怠何哉盖畏虐之极必至堕弛民至不聊之地皆有不愿生之心自知必死则茍且度日耳虽有威虐其如之何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夫商民所以不肯往者但以一国之内不被桀之虐而汤则以天下为心一民失所皆汤之责况天下皆在涂炭乎天命所在圣人岂容己邪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申言赏罚以警众也用师之际警勑之意自不可少然与上古则有间矣禹伐苗止曰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勲至啓乃曰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已不同矣汤誓师之辞与啓相若而又曰朕不食言罔有攸赦世变风移圣人不得不然亦敬心愈加之意非德不足也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寳玉伯仲伯作典宝

仲虺之诰第二      商书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慙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

汤伐桀而归至于大坰仲虺作诰不待至亳者汤既伐夏愧忸之心发于胷中若不能一朝居茍不即有以销散之则过而不化将有害于进修之业矣惟有慙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汤非畏议论也正恐后世乱臣贼子以汤借口而为乱也自古君臣变易亦或有之如后羿之事尚矣何为口实乃至于汤盖后羿天下晓然知其为恶谁肯从之汤一代之圣人天下将以为圣人且为之则凡欲为此者复何不可此汤之所以恐也汤居万世君臣之始变此心之慙此诰之作皆不可少也乃作者继汤有慙而作诰也

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明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汤之伐桀慙发于中则是汤非欲往当时之民又有怨言则是民亦不欲往然则汤之必往何所迫邪于此深可以騐圣人之知天惟天生民有此身之欲无人君以撙节之则乱天生聪明之君以治民非私于君也五行之气有得其至精者则为出羣拔之人以治其余汤而可以不往乎仲虺推其本原而言之有夏昬德则与聪明相反矣其源既昬其流岂能清彻天下之人所以皆在涂炭之中

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天乃锡王勇智勇智非自外来即聪明之发见也聪明体也勇智用也勇则能行智则能知如此则能表正万使四方视为仪表而皆得其正矣缵禹旧服者禹之服至此乃得而继伐夏而缵禹天命人心之至公也兹率厥典者汤之勇智循常行之理而已典者万世常行之理也如此则能奉顺天命矣自常情观之仲虺称汤之勇智本于天锡宜必有甚高之事乃不过率厥典而已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

矫诬云者蔽夏王之有罪也诬天之理矫天之意以布命令于下帝用是而不臧用者天命无心于去夏也桀既不臧而后用汤以受命式者天命无心于佑商也帝之不臧夏而命商何以騐之观天意者莫的于人心用爽厥师有夏之昬德薰灼其民天下居懵然之中用汤以开明之使如醉梦之醒故曰爽仲虺解汤之慙德先言天立君自然之理夏昬德所以亡汤有德所以王何慙之有

简贤附实繁有徒肇我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聴闻上先言天命简贤附以下方言人事自惟王不迩声色言汤之德自佑贤辅德又戒汤为君之事此一篇之次第也当桀之时小人为羣见汤之贤则简忽之见桀之则亲附之小人之常态也当此之时肇造我其在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言桀之徒视汤为莠为秕其不能两立小大战战而惧非辜者惧其以贤而害于也况我之德言已足聴闻而不可掩乎言名誉之彰聴闻已多尤为不安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已改过不吝克寛克仁彰信兆民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仲虺见圣人之的故其称圣人皆于本原而言之不为高大之论而其实非圣人则不能至也声色货利而欲不迩不殖自非纯乎天无一毫人欲者安能汤之所以为汤不过此耳本原既已清彻则凡于事为无不当理德懋者懋之以官功懋者懋之以赏见其崇德报功不差毫发也用人惟已者如记所谓取人以身惟本原之正故能以身为度而任天下之才茍吾身自无权衡则何以称天下之长短小大哉改过不吝者騐之顔子可见顔子几圣者也其过则不贰所谓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顔子之不贰未若汤之不吝也克寛克仁者自古言寛仁往往多以慈爱而或至于不治汤之寛仁慈爱固在其中而能彰明孚信于兆民其间盖有不容言者意有以将其惠而民感之也彰信兆民盖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之意

乃葛伯仇饷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

乃葛伯仇饷汤之征葛为民用师之始故曰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也自此以往东西交怨室家相庆民之戴商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当是之时君臣易位虽天下之大变然观其征伐之时唐虞都俞揖逊讴歌朝觐之气象依然若存盖尧舜禹汤以道相传世虽降而道不降汤之心犹尧舜之心不幸当天下之变大不得已而不可避也后世用兵师之所至荆棘生焉民莫不惊溃奔窜汤师所至民皆欣然有喜何也盖吊民伐罪布其寛仁所至则苏故其气象不可与后世同日论也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乃其昌

仲虺作诰至此毕矣又欲汤大其政以副民望故因戒以为君之职侮亡者侵侮之侮有亡形则推絶之有存理则培固之遏恶扬善人君当为之职也是皆行其所无事因天下所当为而为之

德日新万惟懐志自满九族乃离

德日新者圣人之德常运而不息则日新使汤以慙忸之念于胷中而不化则于德有所杂有所杂而止则不能日新矣盖谓汤此时正当日新其德以大其初业安可留慙忸之念以累日新之功哉志自满与篇意似不相接一篇之言皆所以振起汤之心而汤安有自满之意盖于此乃见古人精微之至此书主于解汤之慙所以厯举德业天命人心之所在德业之盛天人之协则有自满之理故仲虺自其本原而塞之汤岂有是论必至此乃为全备也

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谓汤正宜勉明大德以立民极安可留慙忸而不化以怠其业乎昭大德即建中也将以建中岂必它求亦于本原用工耳制事制心大抵不出汤之一身天下之事不外于心又赘言事何也古人立论本末体用悉备如易既言敬以直内又言义以方外本原既厚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流裕于后世子孙六百年之商皆出于此大德非外有所谓大德即上不迩声色以下盖再立天地必举世使之维新可也

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能自得师者自字要看后世亦有尊德乐道之君然人以为有道有德则尊之敬之非所谓自得师惟自得师则真可以王矣汤之于伊尹是也谓人莫已若则孤孑特立傲然处万物之上乌得而不亡好问则以天下之善为善所以裕也自用则己之能有限所以小也皆不自满之意也仲虺谆谆于终篇者人君之志入自满为甚近也

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昬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有礼则殖昬暴则覆天之道也慎厥终惟其始盖汤此时正当谨始于正始之初必思所以为厥终之地钦崇天道勑天之命惟时惟几之谓也钦之工夫至矣又加之以崇加钦之至也永保天命能钦崇则能永保也

汤诰第三        商书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

汤诰一篇立一代之规摹新天下之耳目垂六百年之基业者皆在焉即位第一事也诞告万方非家至而户晓也意即位之始万国之君皆朝于亳故因而告之嗟尔万有众吁嗟叹息悯其劳苦之意也一篇之义尽在是矣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天命之谓性也若有恒性率性之谓道也克绥厥猷惟后修道之谓教也天之所赋为命人之所受为性子思言修汤言绥修者裁成之谓绥者安养之谓修与绥非外有以与之互相发明因其所受者以修之绥之而已仲虺言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即此意也但仲虺于情言之自末以及本汤于性言之自本以及末理归于一而圣贤之间亦见矣

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只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夏王灭德作威德者性之本有以私欲而灭之故曰灭威者性之所无以私欲而作之故曰作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人君天下之原其甚便作威于上则其酷虐顺流敷布于万方百姓而无一人不罹其凶者使其转此机而敷德其亦然耳百姓在下被桀之虐受而不可避痛而不敢言桀若可偃然而独肆及荼毒之极弗忍之余乃能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祗不能自通于君而能自通于神天道之常桀亦不可逭特反覆手闲耳降灾者非独灾异凡天象变于上人心怨于中地理乱于下者皆是也

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

将天命明威命出于天将之而已威亦天威明之而已天命明威万方百姓并告无辜之怒也不敢赦深见汤不得已之心如有所督迫不可得而已者敢用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若后世乱臣贼子借汤为口实者以此心观之方见大不相似汤无一毫私意对越天地鬼神而为之也夏牲用汤用夏牲汤何心哉深味昭告上帝之时则汤之心可见矣请罪有夏问罪桀也聿求元圣伊尹也以与尔有众请命民坠涂炭死无日矣请其命而续之于将絶以此见汤之伐桀全不为己都是为民也大抵圣贤之心与万民之心如一则公心也公者天之心也汤之时民心既然而伊尹又与之同心则天心可见矣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

上天孚佑下民圣人知天于未命之先众人知天于已验之后孚佑者见圣人知天于先而至此果不失所期也罪人黜伏桀已窜伏于南巢也天命安有差贲然如草木贲者灿然有文其理甚明若草木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咸其自取也兆民允殖民本有生殖之理于此而信

俾予一人辑宁尔家兹朕未知戾于上下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俾予一人辑宁尔家汤初以民心天命所在不得不伐桀今罪既讨矣当有圣人出而治之乃使予一人辑宁尔家用见汤之伐桀出于不得已而既伐之后以天下为大歉然而不敢当也兹朕未知戾于上下不知今已获戾于上下乎未获戾于上下乎辑宁之责在己则桀之戾将移于己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此汤之敬百圣相传为君之心也未尝获戾若已获戾者可见圣人之心矣

凡我造无从匪彞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凡我造之人无从匪彞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非号令有之君也观其辞气深欲鉴前事之可畏而体今日之心一从匪彞即慆淫则不能守尔典矣人之心不适邪则适正不为善则为恶茍心无所即无所从则必有所守而天之休在尔典之中矣何者此心恬愉安泰其为休美可知凡福禄之钟祥瑞之来皆其发见者也

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天道善则福之人君居中或有所蔽则天之福不得及于善故为君者致天之命于民而勿蔽足矣而朕躬有罪亦岂敢拂天之意而自赦一简在上帝之心而已以此见汤合人已为一区而归于天有天下而不与焉之意民以善言躬以罪言人己之道也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者虽曰简于天心而已不与至于为君之责则不可不自任非引咎归己也人君天下之源理固如此尔自前而观所谓乐天知命故不忧自后而观则又居其忧之大者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万有罪其谁之罪邪

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再三嗟叹庶几惟此是信乃亦可以有其终汤之诰皆圣人之格言万国岂有不信者汤于此若下之未信而望其信焉此善导善诱之意辞语温醇笃厚使人慕念无极如易所谓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也

咎单作明居

増修东莱书説卷七

猜你喜欢
  商頌·佚名
  大体第二十九·韩非
  四书留书卷一·章世纯
  孟子集疏卷九·蔡模
  待轩诗记自序·张次仲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1)·戴圣
  颜氏學記卷七·戴望
  卷三·乾隆
  第18章 学记·戴圣
  问田·韩非
  王弼郭象注易老庄用理字条录·钱穆
  《尸子·劝学》白话译文·尸佼
  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卷二十四·佚名
  第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23 ·佚名

    陆游 六月十夜风月佳甚起坐中庭有作 曼肤汗雨不胜挥,夜景泠然暂解围。 漱罢寒泉甘齿颊,梦回斜月入窗扉。 荷翻小浦孤萤度,露湿危巢倦鹤归。 我亦驭风思远适,岳阳楼上酹湘妃。 陆游 六月一日晓赋

  • 列传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欧阳修

    钱徽,字蔚章。父起,附见《卢纶传》。徽中进士第,居谷城。谷城令王郢善接侨士游客,以财贷馈,坐是得罪。观察使樊泽视其簿,独徽无有,乃表署掌书记。蔡贼方炽,泽多募武士于军。泽卒,士颇希赏,周澈主留事,重擅发军廥,不敢给。时大雨雪

  • 卷一百九·表第四·诸公主表·宋濂

        ◎诸公主表   

  • 八一六 军机大臣福隆安等奏查明七月至九月总裁等校书记过次数应交部察议折·佚名

    八一六 军机大臣福隆安等奏查明七月至九月总裁等校书记过次数应交部察议折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十八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等谨奏: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

  • 卷三十一·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三十一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陈胜项籍列传第一 【服?曰传次其时之先後耳不以贤智功之大小也师古曰虽次时之先後亦以事类相从如江充息

  • 庞晃传·魏徵

    庞晃字元显,榆林人。 父亲庞虬,北周骠骑大将军。 庞晃年少时,因是良家子弟,刺史杜达召他补任州里的都督。 北周太祖拥有关中后,任庞晃为大都督,率领亲兵,常在太祖左右。 庞晃因此迁居关中。 后升任骠骑大将军,袭爵任比陽侯。

  • 儒增篇第二十六·王充

    儒书称:“尧、舜之德,至优至大,天下太平,一人不刑。“又言:“文、武之隆,遗在成、康,刑错不用四十余年。”是欲称尧、舜,褒文、武也。夫为言不益,则美不足称;为文不渥,则事不足褒。尧、舜虽优,不能使一人不刑;文、武虽盛,不能使刑不

  • 卷一·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一      明 湛若水 撰诚意格【凡八目】 审几  立志  谋虑  感应 儆戒  敬天  敬祖考 畏民 臣若水序曰诚意何以言格物也程頥曰格者至也物者理也至其理

  • 卷十一·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一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夏官二官以节服为名则王之车服旗常皆其职掌朝祭则六人从王郊祀则二人从尸持旌执戈乃其事也若云从王服衮从尸服裘则周书顾命执惠执戈者雀弁綦弁而己未闻服冕况以下士

  • 卷首·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首   明 朱朝瑛 撰总论春秋大义一言以蔽之曰尊王此人人所知者而圣人委曲维持之深心则未之或知也东迁而後诸侯放恣几不知有王矣桓文出而假王之名以令诸侯圣人予之非徒贵其名也以为此一念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六·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闻四天王恭敬供养金光明经。及能拥护诸持经者。赞言。善哉善哉。汝等四王。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佛所。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植诸善根。修行正法。常说正

  • 放下什么·佚名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ldquo;放下!&rdquo;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ldquo;放下!&rdquo;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

  • 长灵和尚语录·长灵守卓

    东京天宁万寿禅寺长灵卓和尚语录住武林显宁永报禅寺嗣法介谌编师初住舒州甘露禅院。开堂日。拈香祝圣寿罢。复拈香云。此一瓣香。气息也无多子。且能上透三世诸佛脑门。下彻一切含灵妙本。群魔欲隐弥露。千眼要见无由

  • 卷第十二·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十二嗣法门人今辩重编杂着放生文五戒首戒杀者。何谓也。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初不欲自相戕贼也。好生恶死。情之所同。弃命捐躯。恨何穷已。以是终不敢为不解之怨也。故上古之世礼乐揖让。绝不言

  • 山东海疆图记·佚名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山东海疆图记》有两个版本。《山东海疆图记·五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王尚珏辑,清抄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海疆图记·九卷》清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全书分为天时、地利、人事

  •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佚名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吴筠序文称,此经乃李谪仙所授。序作于元和戊戌年(818)。是年吴筠已死四十年。可知序文乃中唐道士伪托,李谪仙疑即孟谪仙之误。《通志•艺文略》着录此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一

  • 婴童百问·鲁伯嗣

    儿科著作。10卷。明·鲁伯嗣学著。刊于1542年。其内容卷一载初生儿护养、小儿脉法、变蒸、脐风、五脏病证;卷二载抽搐、急慢惊风、惊痫;卷三载五硬、五软、夜啼证; 卷四载胎疾、解颅及五官科诸病; 卷五载五迟、腹胀、

  • 咫闻录·温汝适

    笔记。清温汝适撰。十二卷。汝适又名慵讷居士,顺德(今河北邢台)人。是书仿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体例。十三万字。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包括神鬼怪异、人物轶闻、奇物趣事等。自序云:“怪异之事,凡可作人镜鉴自堪励策者,辄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