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非攻下第十九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誉善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虽使下愚之人,必曰:“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今天下之所同义者,圣王之法也。今天下之诸侯,将犹多皆免攻伐并兼,则是有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此譬犹盲者之与人同命白黑之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则岂谓有别哉!是故古之知者之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义而后为之行。是以动则不疑,速通成。得其所欲,而顺天、鬼、百姓之利,则知者之道也。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利人多,功故又大,是以天赏之,鬼富之,人誉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参乎天地,至今不废。此则知者之道也,先王之所以有天下者也。

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将必皆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卒伍,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曰:“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桡乎哉?罪死无赦!”以“譂”其众。夫无兼国覆军,贼虐万民,以乱圣人之绪。意将以为利天乎?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杀天民,剥振神之位,倾覆社稷,攘杀其犠牲,则此上不中天之利矣。意将以为利鬼乎?夫杀之人,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意将以为利人乎?夫杀之人为利人也博矣!又计其费,此为周生之本,竭天下百姓之财用,不可胜数也,则此下不中人之利矣。

今夫师者之相为不利者也,曰“将不勇,士不分,兵不利,教不习,师不众,率不利和,威不圉,害之不久,争之不疾,孙之不强,植心不坚,与国诸侯疑。

与国诸侯疑,则敌生虑而意羸矣。偏具此物,而致从事焉,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今不尝观其说好攻伐之国?若使中兴师,君子,庶人也必且数千,徒倍十万,然后足以师而动矣。久者数岁,速者数月,是上不暇听治,士不暇治其官府,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纴。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然而又与其车马之罢弊也,幔幕帷盖,三军之用,甲兵之备,五分而得其一,则犹为序疏矣。然而又与其散亡道路,道路辽远,粮食不继傺,食饮之时,厕役以此饥寒冻馁疾病,而转死沟壑中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不利于人也,天下之害厚矣。

而王公大人乐而行之,则此乐贼灭天下之万民也,岂不悖哉!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若使此四国者得意于天下,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也,是人不足而地有馀也。今又以争地之故而反相贼也,然则是亏不足而重有馀也。

今遝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

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遝至乎夏王桀,天有<车告>命,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鬼呼国,鸖鸣十夕馀。天乃命汤于镳宫,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乱,予既卒其命于天矣,往而诛之,必使汝堪之。”汤焉敢奉率其众,是以乡有夏之境,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融隆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汤奉桀众以克有,属诸侯于薄,荐章天命,通于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则此汤之所以诛桀也。遝至乎商王纣,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时,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九鼎迁止,妇妖宵出,有鬼宵吟,有女为男,天雨肉,棘生乎国道,王兄自纵也。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泰颠来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武王践功,梦见三神,曰:“予既沈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帝之来,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此三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子以攻伐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越王繄亏,出自有遽,始邦于越,唐叔与吕尚邦齐、晋。此皆地方数百里,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是故何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古者天子之始封诸侯也,万有馀。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馀皆灭,而四国独立。此譬犹医之药万有馀人,而四人愈也,则不可谓良医矣。

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曰:我非以金玉、子女、壤地为不足也,我欲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也。子墨子曰:今若有能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夫天下处攻伐久矣,譬若傅子之为马然。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之。以此效大国,则小国之君说。人劳我逸,则我甲兵强,宽以惠,缓易急,民必移。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量我师举之费,以争诸侯之毙,则必可得而序利焉。督以正,义其名,必务宽吾众,信吾师,以此授诸侯之师,则天下无敌矣,其为下不可胜数也。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则此可谓不知利天下之巨务矣。

是故子墨子曰: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

猜你喜欢
  宣公卷十五(起元年,尽九年)·何休
  开塞第七·商鞅
  困知记三续 凡三十六章·罗钦顺
  孟子集注大全卷五·胡广
  卷八十八·程公说
  卷二十·李光坡
  第十八部分·毛公
  凡例·董鼎
  卷二十·乾隆
  序·梁漱溟
  《孟子課》敘·欧阳竟无
  论诽第二十四·桓宽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序·宗密
  法华义疏卷第四·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阮阅

      ●卷三十五&middot;伤悼门  《复斋漫录》云:&ldquo;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东风吹泪过(洒)昭陵。&rdquo;此诗题于寝宫,不著名氏,宜表而出之。〔《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九〕  《许彦周诗话》云

  • 卷二十四·阮阅

      ●卷二十四&middot;用字门  子美有&ldquo;同学少年多不贱&rdquo;,&ldquo;小径升堂旧不斜&rdquo;,&ldquo;群仙不愁思&rdquo;,&ldquo;夕烽来不近&rdquo;,皆人所不敢用,甚类《周礼》&ldquo;凡师不功&rdquo;,《左传》&ldq

  • 元诗选三集丙集目录·顾嗣立

    滕提举斌(玉霄集) 冯待制子振(海粟集) 李学士溥光(雪庵集) 周御史驰(如是翁集) 聂侍郎古柏(侍郎集) 张承旨起岩(华峰漫稿) 王少监士元(拙庵集) 王左丞懋德(仁父集) 曹侍讲元用(超然集) 刘布衣濩(声之集) 缪处士鉴(效颦集) 南

  • 青年曲·徐志摩

    泣与笑,恋与愿与恩怨,难得的青年,悠忽的青年,前面有座铁打的城垣,青年,你进了城垣,永别了春光!永别了青年,恋与愿与恩怨!妙乐与酒与玫瑰,不久住人间,青年,彩虹不常在天边,梦里的颜色,不能永葆鲜妍,你须珍重,青年,你有限的脉搏,休教幻景似

  • 卷六十九·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九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四余响朱庆余送僧游庐山客行皆有求【集作为】师去是闲游野望防金防禅栖寄石楼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防处题青壁袈裟溅瀑流送淮隂丁明府之官未及境已有爱人心遣吏回

  • 卷八百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五皎然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顔真卿韦应物并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勅写其文集入於秘阁诗七卷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宿昔祖师

  • 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张廷玉

        李植 江东之 汤兆京 金士衡 王元翰 孙振基丁元荐 李朴 夏嘉遇   李植,字汝培。父承式,自大同徙居江都,官福建布政使。植举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御史。十年冬,张居正卒,冯保犹用事。其党锦衣指挥同知徐

  • 卷三十七·志第十三·历七·张廷玉

        ◎历七   ▲回回历法一   《回回历法》,西域默狄纳国王马哈麻所作。其地北极高二十四度半,经度偏西一百零七度,约在云南之西八千馀昊。其历元用隋开皇己未,即其建国之年也。洪武初,得其书于元都。十五

  • 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七十七·赵尔巽

      ◎忠义四   ○张锡嵘 王东槐曹楙坚等 周玉衡王本梧 陈宗元 明善觉罗豫立 世焜 徐荣许上达等 郭沛霖王培荣 朱钧钱贵升 徐曾庾萧翰庆 黄辅相福格等 孔昭慈 徐晓峰 袁绩懋 杨梦岩 邓子垣罗萱 侯云登 黄鼎 陈源兖

  • 第四一八佥禀光绪四年三月十五日一二二一八--六·佚名

    垦户、结首、庄耆等,禀请革退总理黄文绣具佥禀治下竹南一保南隘等庄垦户金同和,暨结首、庄耆、佃户等,为不洽众望,瞒贿举充,佥恳电察革换,以安乡闾事。缘南隘、中隘、竖林、深井等庄总理郑重开,原系该地

  • 燕公楠传·宋濂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宋礼部侍郎燕肃之七世孙。公楠十岁能写文章,但两次乡试都未中。后曾任赣州通判。至元十三年(1276),世祖平定江南,授公楠为赣州同知。十四年,因平广南有功,升为吉州路总管府同知。二十二年夏,召至上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十四旗分志十四八旗佐领十四【正蓝旗满洲佐领】正蓝旗满洲佐领上【一参领至三参领】正蓝旗满洲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十六第二参领下佐领十七第三参领下佐领十七第四参领下佐领十七

  • 进表·孔毓圻

    幸鲁盛典进表孔子陆拾防代孙太子少师袭封衍圣公【臣】孔毓圻恭承敕防编刻幸鲁盛典今已成书奉表上进者【臣】毓圻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帝德崇儒特举隆文于阙里皇仁重道首颁异数乎尼山开局命官裒洙泗希逢之典超前轶

  • 训子篇 第十 凡十七条·范立本

    司马温公曰:&ldquo;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父教师严两无外,学问无成子之罪。暖衣饱食居人伦,视我笑谈如土块。攀高不及下品流,稍遇贤才无语对。勉后生,力求诲。投明师,莫自昧。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亚等呼先辈。室中

  • 卷二十四·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二十四宋 林之奇 撰洪范        周书书之名篇非成于一人之手盖歴代史官各以其意标识其所传之简册以为别异非如春秋之书尽出于夫子之所删定而可以一例通也故书之为体虽尽于典谟训诰誓

  • 卷第六·佚名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六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一月衣学处第三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多畜长衣。或经一月。或复过此。废修正业。因望满事烦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作

  • 昌吉县乡土志·佚名

    佚名修纂。清末推行新政,设立编书局,饬令各地采辑乡土志以充小学教材,遂修是志。内容简略,仅2000余字。列10目,叙该县历史、民族、地理、物产等。记事至光绪末年。1986年日本辑入《新疆省乡土志三十种》刊行。

  • 回文类聚·桑世昌

    诗总集。四卷,补遗一卷。宋桑世昌辑。世昌字泽卿,号莫庵,高邮(今属江苏)人,陆游甥。《渭南文集》卷三三《陆孺人墓志铭》赞世昌“从诸公问学,不以贫夺其志”。世昌有诗集,《龙川文集》卷十四有序,已佚。有《兰亭考》,今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