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第二十三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 别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 ,故分五官而守之。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 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处君位而令不行,则 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 刑。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法 制不明,而求民之从令也,不可得也。民不从令,而求 君之尊也,虽尧舜之知,不能以治。明王之治天下也, 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 禄也。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 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给军事。故 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也。
今世君不然。释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誉。故军士 不战,而农民流徙。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故民可令农战,可令 游宦,可令学问。在上所与──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 则民学问。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四旁无择也。民徒可以得利而 为之者,上与之也。瞠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 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民去农战而为之,或谈议而索之,或事便辟而请之,或以勇争之。故农战之民日寡,而 游食者愈众,则国乱而地削,兵弱而主卑。此其所以然者,释法制而 任名誉也。
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 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言中法,则听之;行中法,则高 之;事中法,则为之。故国治而地广,兵彊而主尊。此治之至也,君人者不可不察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二 本朝六·黎靖德 第十四章 刑措·梁启超 卷二十六【起成公三年尽十年】·杜预 第九章 8·辜鸿铭 卷十五·叶梦得 卷六十·程川 卷十六·叶梦得 卷十六·王天与 书传卷十·苏轼 序·姚际恒 《春 秋》·佚名 庐山莲宗宝鉴纲目·优昙普度 人性之分析与修证·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